一、水栽培蔬菜对养鱼废水的水质净化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吴春加,孟丽娟,王振方[1](2017)在《池塘养殖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文章介绍了池塘养殖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应用前景,结合我国池塘养殖大多规模较小、地域分散、季节性换水和废水排放时间比较集中的特点,指出在我国发展高效的微生物制剂和养殖-种植复合系统是比较可行的池塘养殖废水处理模式。
张雯娜[2](2016)在《冬季浮床栽培植物的生长特性及净水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淡水水产养殖废水大多数直接排放到受纳水体,致使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水产养殖水体污染问题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工浮床是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处理措施相结合的水上无土种植技术,是一种经济可行、便于操作的绿色方法。研究针对宜昌市点军区长风牧业集团有限公司水产养殖废水污染问题,选用了芹菜、茼蒿、大蒜、雪里蕻、油麦菜、菠菜为浮床受试植物,自2015年12月10日将受试植物移栽至水面,到2016年3月10结束试验。本文观察6种植物越冬过程中的生长状况,分析受试植物吸收氮磷的能力,并检测受试植物的食品安全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浮床受试植物的生长特性6种受试植物经过大约90天的驯化适应,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芹菜、茼蒿和大蒜的成活率皆在87%以上,雪里蕻的成活率是84.48%,油麦菜的成活率是41.95%,菠菜在2月份全部死亡。芹菜、茼蒿和雪里蕻不断有新叶抽出,根系变长,不断有新根长出,而油麦菜长势不良,适应性差。油麦菜的生物量相对于试验初期降低了 43.60%,其余4种经济植物的鲜重生物量相对增长量排序是:茼蒿(651.91%)>芹菜(197.69%)>雪里蕻(160.04%)>大蒜(129.87%)。水上部分净增生物量超过60%的植株有芹菜、茼蒿、大蒜和雪里蕻,并且这4种植物水上生物量和水下生物量之间存在显着的线性关系r=.825(p<0.05),可以通过收割植物把水中的氮磷带离水面。(2)植物吸收氮磷能力5种经济植物体内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氮含量分别在31.31~56.13g·kg-1和3.69~55.89g · kg-1之间;水上和水下部分磷含量在1.11~1.83g · kg-1和1.19~1.73g·kg-1之间。5种植物水上水下部分氮磷含量分布规律不一致。芹菜、茼蒿中TN、TP呈现水上部分>水下部分的分布,氮、磷元素被运往水上部分;大蒜体内TN、TP呈水下部分>水上部分的分布;雪里蕻和油麦菜体内TN含量呈现水上部分>水下部分的分布,氮元素被运往水上部分,而TP含量为水下部分>水上部分,磷元素主要富集在根部。5种植物体内的氮、磷累积量分别在1.15~5.18g·m-2和0.04~0.21g · m-2之间,大小分别依次为大蒜>芹菜>雪里蕻>茼蒿>油麦菜和芹菜>大蒜>雪里蕻=茼蒿>油麦菜。5种植物氮磷积累量与生物量的相关性显着,生物量可以反应氮磷积累量,有利于通过收割称量计算植物吸收氮磷的含量。(3)浮床栽培植物净水效果经过估算,5种植物的净水量,以TN计约在0.326~0.682m3·(m-2浮床)之间,大蒜、芹菜、雪里蕻对N有较好的吸收效果,可作为脱氮的首选植物;以TP计的净水量约在0.046~0.210m3·(m-2浮床)之间,表现出芹菜>大蒜>雪里蕻>茼蒿>油麦菜,芹菜的除磷效果比较好,可以作为除磷的首选植物。(4)本次水产养殖废水浮岛栽培的5种经济植物(芹菜、茼蒿、大蒜、雪里蕻、油麦菜)中,几种重金属指标都没有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绿色蔬菜标准。
叶聪,戴习林,胡伟国[3](2014)在《水培蔬菜净化凡纳滨对虾养殖塘水质效果研究》文中提出采用3种浮植方式水培水蕹菜、羽衣甘蓝、生菜,进行蔬菜种类、浮植方式筛选,并以最佳品种与浮植方式浮植规模化养虾塘,进行水生菜生长状况与净化虾塘水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蕹菜为生长良好、可有效净化养虾水质的蔬菜品种,以绳结式浮植方式培植水蕹菜可获得最佳的生长效果;据此将水蕹菜以绳结式浮植于规模化养虾塘。对虾生态养殖试验探讨了水蕹菜对虾塘水质的净化效果及对虾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水蕹菜虾塘和对照塘中对虾输出的TN、TP分别为36.21%、21.01%和32.03%、17.98%。种植塘收获水蕹菜重量为初始种植重量的32.5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特别是能有效去除塘水中TN、TP,去除率分别为5.86%和3.73%。试验期间,种植塘的TAN、TN、TP、PO43--P及CODMn含量均低于对照塘。种植塘对虾终末体长、体重、饵料系数均优于对照塘,对虾产量(4768.75±111.69 kg/hm2)也高于对照塘(4 120.46±90.00 kg/hm2)。这种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可有效净化水质,减少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
叶聪[4](2014)在《几种水培蔬菜在凡纳滨对虾养殖塘中的应用开发研究》文中指出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虾塘水体氮磷等营养盐的大量积累势必引起养殖水环境恶化,造成对虾疾病频发,如何调控好养殖水环境已成为对虾养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实验主要研究水生蔬菜对虾塘水质净化效果,通过筛选生长速率快、净化能力强的水培蔬菜种类及定量了解优选水培蔬菜净化虾塘水质功效,并将最佳蔬菜按一定面积种植于凡纳滨对虾规模化养殖塘,建立一种水质稳定的虾-菜共生生态养殖模式,为虾-菜共生生态养殖模式的构建以及开展对虾生态养殖、提高对虾养殖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1、虾池蔬菜品种筛选与浮植方式选择的研究以对虾养殖池水为培植水,在3口室内大棚虾池采用3种浮植方式栽植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生菜(Lactuca sativa)及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acephala DC);通过分析各塘水质指标变化状况、蔬菜生长状况,据此筛选出在虾塘中最适生长的蔬菜及浮植方式。结果表明:3种蔬菜中,水蕹菜具有最佳改进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水的能力,特别是对有毒于鱼虾的NO2--N去除率分别为生菜、羽衣甘蓝的1.3、1.9倍,对TAN的去除率高出后两者15.6%、6.2%。此外,3种浮植方式栽培的水蕹菜氮磷日均吸收量均显着高于其余两种蔬菜(P<0.05),其中绳结式尤为突出,日均氮吸收量分别为生菜与羽衣甘蓝相应量的10.8与5.4倍;且以3种浮植方式栽培的水蕹菜生长、繁殖最为旺盛,存活率均高达100.0%,高于生菜(20.050.0%)和羽衣甘蓝(20.026.7%)存活率。实验证明水蕹菜是虾池中最宜栽培的水生蔬菜,其浮植方式以绳结式最佳。2、不同种植面积下水蕹菜对虾池水质净化效果研究本部分实验选用水蕹菜为种植蔬菜,将水蕹菜按1.25kg/m2的种植量种植于虾池,种植面积分别为虾池面积的0%、5%、10%、15%、20%及30%,通过分析实验期间各池的水质及蔬菜生长状况,进行水蕹菜在虾池最适种植面积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期间不同种植面积下水蕹菜氮、磷吸收量均存有一定差异:水蕹菜氮吸收量大小顺序:10%﹥30%﹥20%﹥15%﹥5%;水蕹菜磷吸收量大小顺序:10%﹥15%﹥20%﹥5%﹥30%;且种植面积为10%的虾池三态氮、TN、TP、活性磷及CODMn含量均低于其余处理组虾池;此外,10%种植面积下水蕹菜单位产量最高(15.78kg/m2),比其余组高出10.115.8%。证明10%种植面积下水蕹菜对虾池水中氮磷吸收能力最强,能更好去除虾塘水中氮、磷等污染物,且其单位产量最高。3、种植水蕹菜虾塘不同区域水质变化及水体昼夜变化的研究本研究通过监测两口种菜虾塘(种植塘)蔬菜区、近岸区和中心区水质变化状况及沉积物氮磷含量,并分别对养殖后期的种植塘和不种植水蕹菜虾塘(对照塘)水质进行连续24h的昼夜监测,探讨水蕹菜对虾塘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期间,蔬菜区TAN(1.28±0.32mg/L)和TN(6.72±2.32mg/L)平均含量分别比近岸区低10.49%和4.27%,而蔬菜区CODMn显着高于中心区(p<0.05),其余水质指标各区域间均无明显差异;此外,蔬菜区沉积物TN、TP及总碳平均含量均略低于中心区和近岸区。虾塘24h水质昼夜监测实验表明,种值塘TAN、TN、TP、PO43--P及CODMn显着低于对照塘(p<0.05),且各塘DO均维持在5mg/L以上,适合对虾生长。因此,在虾塘种植水蕹菜并没有对虾塘水质产生不良影响。4、水蕹菜净化凡纳滨对虾养殖塘水质效果研究实验将水蕹菜按虾塘面积的10%以绳结式方式浮植于规模化虾塘中,分别于2012年6月10月(2012年度)和2013年8月10月(2013年度)进行10%种植面积下水蕹菜净化凡纳滨对虾养殖塘水质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期间2012年度种植水蕹菜的虾塘(种植塘)NO3--N、PO43--P、CODMn含量及2013年度种植塘的TAN、TN、TP、PO43--P及CODMn含量均低于没有种植蔬菜的虾塘(对照塘)(p<0.05﹚。2013年度种植塘和对照塘对虾输出的TN、TP分别为36.21%和21.01%,32.03%和17.98%;种植塘收获水蕹菜重量为初始种植重量的32.5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特别是能有效去除塘水中TN、TP,去除率分别为5.86%和3.73%;种植塘对虾终末体长、体重、饵料系数均优于对照塘(p<0.05﹚。此外,2012年度和2013年度种植塘对虾产量分别为对照塘的1.05倍和1.16倍。这种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可有效净化水质,减少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
江云[5](2013)在《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净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水产养殖废水直接排放的现象较多,使受纳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就集约化养殖水体而言,氨氮污染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环境的主要胁迫因子,有机物和总氮污染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生物接触氧化+滴滤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废水在较高水力负荷下仍具有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而人工湿地技术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目前对于以上两种生物净化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较少,本文对这两种技术进行研究,为今后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实验研究历时近一年,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于生物接触氧化+滴滤处理技术:同一组合填料密度下,随着HRT的减少,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对CODMn、TP去除率逐渐下降,对TN去除率逐渐升高,装置中发生氨化反应,其对TN去除的主要机理是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反应;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滴滤装置对有机物、氨氮、TP的去除率逐渐下降,对TN的去除率呈现升高趋势。(2)对于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未曝气、水力负荷为0.31m3/(m2·d)时,随着进水浓度的增加,人工湿地对氨氮和TN的去除率逐渐降低;在未曝气状态下,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人工湿地对所有污染物的去除率逐渐降低;曝气方式的不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显着影响,曝气有利于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未曝气时人工湿地中主要脱氮方式为传统硝化-反硝化反应,而曝气时,出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3)生物接触氧化+滴滤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最佳运行参数为组合填料与废水体积比=9.24%,生物接触氧化装置HRT=0.85h,滴滤装置水力负荷q=27.2m3/(m2·d)。最佳运行工况下,平均进水浓度为CODMn10mg/L、氨氮2.4mg/L、TN6.2mg/L、TP1.7mg/L时,对CODMn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6%和40.81%,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4.27mg/L和0.83mg/L,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而对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7.62%和20.3%,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2.371mg/L和1.389mg/L,比标准值分别高1.371mg/L和1.189mg/L,装置的脱氮除磷效果不是很好。(4)人工湿地处理水产养殖废水,考虑到脱氮除磷的作用,最佳运行参数为预曝气(气水比1:1),水力负荷q=0.15m3/(m2·d)。最佳运行工况下,平均进水浓度为CODMn10mg/L.氨氮2.4mg/L、TN6.2mg/L、TP1.7mg/L时,对CODMn、氨氮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2.75%、83.68%和88.85%,出水浓度分别为1.74、0.39和0.68mg/L,都能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对N02--N去除率为57%,出水浓度小于0.1mg/L,达到扬州市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站给出适合水产养殖动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中NO2--N≤0.1mg/L的要求。而对TP的去除率为84.72%,出水平均浓度为0.26mg/L,比标准值高0.06mg/L,出水可回用。(5)生物接触氧化+滴滤装置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生物膜进行冲洗,组合填料生物膜每星期冲洗一次,气温较高的夏季,陶粒填料每半月冲洗一次,气温较低时,每月冲洗一次。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内部曝气,可以解决人工湿地堵塞问题。
郑杰[6](2013)在《规模鸭场废水处理及水培蔬菜利用的研究》文中提出规模化鸭场废水的处理与利用不当会导致环境的严重污染,为探讨规模化鸭场废水的达标排放与合理利用,实现农牧业生态良性循环,本研究通过对规模鸭场废水污染程度的调查,利用水培蔬菜后对鸭场废水的净化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基于鸭场废水的适用于水培的不同组合的蔬菜。调查选择了河南省某地区有代表性的规模化鸭场5个,对其生产现状、粪污处理设施以及排放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磷(TP)、悬浮物(SS)等进行分析。并利用鸭场废水对不同组合的蔬菜(苋菜、空心菜、水芹菜)进行水培试验,探讨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同时与市售蔬菜营养液水培蔬菜进行比较,分析鸭场废水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对河南省某地区5个养鸭场废水污染物的调查,鸭场废水COD、BOD5、NH3-N、 TP、 S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21.6±54.31mg/L、183±12.34mg/L、169.4±9.17mg/L、13.4±1.42mg/L、679±45.76mg/L,均高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鸭场废水排入水体中的COD、BOD5、NH3-N、TP的平均含量分别47.9±3.14mg/L、14.9±2.71mg/L、10.4±1.15mg/L、1.1±0.1mg/L,均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水培实验中,苋菜、空心菜、水芹菜三种蔬菜单独培养和组合培养时对COD的去除率都达到了40%以上,其中最高的为空心菜单独培养达到93.4%,最低的为水芹菜单独培养为45.5%;BOD5的去除率都达到了75%以上,其中最高的为水芹菜的单独培养为93.6%,最低的为空心菜的单独培养为77.8%;NH3-N的去除率都达到了65%以上,其中最高的为三种蔬菜的组合培养达到82.4%,最低的为水芹菜单独培养为66.3%;TP的去除率都达到了75%以上,其中最高的为三种蔬菜的组合培养为84.5%,最低的为苋菜的单独培养为77.8%。(3)在废水培养中培养,空心菜株高和茎粗的增长速度同在市售培养液中培养差异不明显(P>0.05);水芹菜株高和茎粗的增长速度均显着低于在市售培养液中培养(P<0.01)。结论:(1)5个规模化肉鸭场污水中污染物严重超标,其中氨氮和悬浮物超标最为严重。鸭场附近水体污染物严重超标。其中氨氮超标最为严重,TP次之。(2)不同水培组合中,空心菜对废水中COD去除效果最好。水芹菜单独培养时废水中BOD5的去除效果最好。苋菜、空心菜、水芹菜三种混合培养时废水中氨氮和TP的去除效果和去除效率最好。(3)蔬菜在废水中水培同在市售培养液中水培相比,空心菜生长效果最接近,水芹菜生长效果差距大。
向坤[7](2013)在《经济植物浮床技术净化温室甲鱼养殖废水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鱼养殖国和消费国。其中,浙江省是甲鱼养殖大省,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甲鱼养殖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工厂化甲鱼养殖主要采用恒温密闭环境的温室养殖,是以高投入人工饵料和控制生长环境为特征的高密度养殖系统。由于温室甲鱼养殖废水具有氮磷含量高的特点,在温室甲鱼密集区,养殖废水未经处理而无序排放已成为周边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成因,严重影响了村镇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的质量与安全,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并成为制约甲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通过实地调研典型温室甲鱼养殖模式和水质特性,发现甲鱼养殖水属于低C/N比养殖废水,生物脱氮效果差、费用高,采用生物生态净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本研究通过经济植物浮床技术集成与系统优化,开展了温室甲鱼养殖废水生态化处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净化效果。开发的简单经济、高效低耗的处理甲鱼养殖废水技术,对构建具有产业链特征的区域甲鱼水产养殖循环经济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改进常规耗竭法,开展了上海黄心芹(Apium graveolens)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黄心芹对NH4+和N03-吸收符合Miehaelis-Menten方程,对硝态氮的亲和力大于对铵态氮的亲和力(Km硝态氮<Km铵态氮),说明当介质中氮浓度较低时黄心芹有优先吸收硝态氮的趋势;黄心芹对硝态氮的最大吸收速率大于对铵态氮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默硝态氮>Vmax铵态氮),说明当介质中氮浓度较高时,黄心芹对硝态氮的净化速率要比对铵态氮的净化速率更大一些。(2)在玻璃温室内,通过中试试验比较了利丰小白菜(Chinese cabbage)、意大利改良生菜(Italian lettuce)和上海黄心芹(Apium graveolens)生态浮床系统对温室甲鱼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白菜不适应温室甲鱼养殖废水,生菜和芹菜的适应性较强。生菜生态浮床系统对甲鱼养殖废水中氨氮(NH4+-N)、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cr)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98.9%、95%、95.5%和85.6%,优于芹菜生态浮床系统的97.2%、80%、90%和75%。生菜对吸收甲鱼养殖废水中N、P的量分别占废水中N、P去除总量的14.9%和29.3%,相应的芹菜为4.1%和7.9%。经济植物生态浮床系统去除N、P的主要途径是填料的吸附、沉降和微生物的作用。(3)为了比较循环水流和间歇曝气两种不同的运行方式对经济植物浮床系统甲鱼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的影响,在玻璃温室内,研究了芹菜生态浮床废水处理系统对工厂化甲鱼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9d的处理,间歇曝气方式处理对温室甲鱼养殖废水中的NH4+-N、CODcr、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9.52%,98.2%,88.6%和84.6%;相应的循环水流方式去除率为97.22%,95.5%,73.9%和74.9%。间歇曝气方式芹菜体内氮、磷的积累量分别为0.2和1.03mg·株-1·d-1,优于循环水流的0.098和0.9mg·株-1·d-1。间歇曝气比循环水流对TN和TP有更好的去除效果,且运行能耗较低。(4)低温对经济植物净化甲鱼养殖废水的能力成为一个限制性因素。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冬季环境对经济蔬菜净化甲鱼养殖废水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低温条件下,芹菜生态浮床系统对甲鱼废水中的NH4+-N、CODcr、TN、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7.7%、54.8%、94.6%和88.5%,相应的青菜生态浮床系统的去除率分别为85.5%、50.3%、79.7%和70.7%、。其中,二者对废水中的CODcr的去除率很低。低温条件下,无植物浮床系统会发生短程硝化现象,植物浮床系统没有使NO2--N得到积累,植物发挥了重要作用。(5)试验设计了一种微曝气经济植物生态浮床系统,通过联合经济植物浮床技术、生物膜填料和间歇曝气来净化工厂化甲鱼养殖废水,以评价微曝气经济植物生态浮床系统对工厂化甲鱼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空心菜生态浮床系统C(空心菜+组合填料+间歇曝气)中的空心菜生长状况优于生态浮床系统A(空心菜+间歇曝气)和生态浮床系统D(空心菜+弹性填料+间歇曝气)中的,空心菜体内TN和TP的积累量为0.993和0.31mg·株-1·d-1,优于系统A和D中的0.455和0.13、0.641和0.19mg·株-1·d-1。对工厂化甲鱼废水中的NH4+-N、NO2--N、CODcr、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8%、99.3%、84%、87.3%和73.7%,并且能使工厂化甲鱼废水的浊度在短时间内降到一个较低值,优于系统A和D。(6)为了探明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紫外杀菌效果,研究了紫外线功率、循环水流速和水的紫外线的透射率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水体的紫外线输入功率越大,杀菌效果越好;水体通过紫外灯杀菌器的流速越大,总杀菌效果加大;254nm紫外线透射率越大,杀菌效果越好。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循环水紫外线杀菌系统模型,并得到粪大肠菌群的一价失活系数为0.0062m2/j。该研究结果可为循环水系统紫外杀菌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王晓秋,张永明[8](2012)在《用喷泉式生物膜反应器去除养鱼水体中的氮素》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一种用于净化养鱼水体的喷泉式生物膜反应器.首先在清洁的水中放养金鱼,考察水中氮素和COD浓度的增长规律.随后分别采用简单曝气和加入喷泉式生物膜反应器2种方法对水质进行净化,并比较他们的效果.结果表明:简单曝气可以降低NH4+–N浓度,但不能有效去除总氮(TN),而采用喷泉式生物膜反应器则可以有效地降低TN.通过TN去除动力学的分析,TN去除速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Monod模型.其中C/N比对TN去除速率有明显影响,C/N比由5∶1提高到15∶1时,相应的TN去除速率(rmax)和饱和常数(KS)分别提高了32%和降低了21%.
辛在军[9](2013)在《水芹生态浮床净化功能影响因素与生态化学计量研究》文中认为为了研究探讨浮床植物水芹根系在水箱模拟和实际应用条件下的根系发育差异特点,研究探讨水芹浮床水质净化机理和水质净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探讨浮床水芹菜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内稳性特征,为水芹生态浮床的实际应用及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本文针对水芹浮床在富营养化河道应用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对得到的数据综合运用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处理,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水芹根系指标和根系发育特点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河道和水箱中的水芹菜主要根系指标均以指数方式增长,随着水芹的生长发育,须根越来越多,导致平均根直径变小,平均根直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芹须根数量的变化。水箱浮床中水芹在根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尖数、分叉数、交叠数及其增长速度方面大于河道中水芹,但在植物总长度、茎长、根直径、总重量、茎重、根重方面小于河道中水芹菜;通过对异速生长指数的研究发现,水箱中的水芹菜根部得到较好的发育,而地上部分生长则相对缓慢。由于水箱浮床实验中水芹根系要比实际河道中发达,因此我们用浮床模拟实验来研究浮床植物根系部位的净化作用时,可能会高估了浮床植物根系部位实际的净化作用,而低估了浮床植物地上部分的实际净化作用。(2)通过对百达工业园河道和浮床水箱富营养化影响因素指标的连续监测研究,我们发现:在百达工业园河道连续监测试验中,河道中浮床生物量相对于河道水体总量很小,河道中氧化还原电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在我们监测的水体环境指标中,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主要受到温度这一环境因子的影响;在我们的试验中,通过线性模拟发现叶绿素a含量与温度的相关性最强。在浮床水箱连续监测实验中,浮床生物量相对于水箱水体比较大,水箱中水体pH值受到浮床作用的影响比较大,基本维持不变,而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则随着温度、光照和水芹浮床的综合作用而变化;对水箱中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影响最大的可能是浮床水芹。(3)通过对水箱浮床水质净化实验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我们的试验中,与空白对照相比,浮床系统能够提高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水体温度、浊度、叶绿素a的含量和水体电导率,加速去除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但在去除COD方面,浮床与空白对照系统差异不大。试验中,不同留茬处理对水芹生物量、根系指标没有明显影响,不同留茬处理的浮床之间,在水体环境的改善和营养物质的去除方面,差异不显着。浮床系统水中,pH值、溶解氧含量与水温关系密切;浮床系统中氮、磷元素的去除率不仅受到浮床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温度、pH值、溶解氧等的影响。对磷元素的去除主要依靠植物的吸收作用,对氮元素的去除主要依靠硝化、反硝化作用及植物的吸收作用。水芹浮床系统对铵态氮和磷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前中期,对硝态氮的去除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此在水芹浮床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提高水芹浮床的运行效率,需要根据富营养化水质的不同设定不同的运行时间。(4)通过对水芹在在不同氮磷浓度条件下的生态化学计量特点及其内稳性的研究,我们发现:水芹根、茎、叶部位的氮元素、磷元素含量随着外界环境中磷元素浓度增大而增大,碳元素含量与外界环境中磷元素浓度关系不大;水芹根、茎、叶部位的氮磷比、碳磷比随着磷元素浓度增大而减小,主要是因为氮磷元素与碳元素的吸收途径不同,氮磷元素主要通过吸收外界环境中的氮磷元素获得,其过程受到外界环境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而碳元素的固定则几乎不受外界碳氮磷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中,水芹吸收的氮磷元素更多的分配到茎和叶部位,用于其生殖生长。其磷元素内稳性、氮磷比内稳性大小排序为根部最大,茎部次之,叶部最小。水芹吸收的氮磷元素优先分配到叶片部位用于生殖生长,导致水芹叶片部位氮磷元素含量变化比较大,其内稳性小;而根部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相对较小,其内稳性就大;磷元素对氮元素的影响指数以叶部最大,茎部次之,根部最小,可能是由于叶片部位合成大量生长所需的蛋白质、氨基酸等氮磷比率比较恒定的物质。不论是水箱还是河道中,温度显着影响水芹的冠根比。水芹冠根比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是水箱中水芹的变化速率要慢一些,主要是由于河道和水箱中水芹菜生物量分配策略不同造成的。本论文从浮床植物的生态化学及内稳性特性、浮床净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出发进行研究,为实际应用过程中浮床植物的筛选、浮床系统运行时间的调控及正确评估浮床系统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琼,吴伟[10](2012)在《脱氮硫杆菌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利用反硝化技术净化养殖水体污染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而脱氮硫杆菌作为反硝化细菌的一个主要类群则越发被关注。该文在阐述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积累对养殖生态造成的影响以及脱氮硫杆菌的生长特性和自养反硝化原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脱氮硫杆菌在分子生态学水平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二、水栽培蔬菜对养鱼废水的水质净化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栽培蔬菜对养鱼废水的水质净化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池塘养殖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池塘养殖废水的生物处理途径 |
1.1 原位处理技术 |
1.1.1 人工浮床技术 |
1.1.2 微生态制剂 |
1.1.3 同池混养技术 |
1.2 异位处理技术 |
1.2.1 分池混养技术 |
1.2.2 人工湿地 |
1.2.3 养殖—种植复合系统 |
1.2.4 鱼菜共生技术 |
2 结语与建议 |
(2)冬季浮床栽培植物的生长特性及净水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水环境污染状况 |
1.1.2 我国水产养殖水污染现状及危害 |
1.1.3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
1.2 人工浮床技术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创新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所在地概况 |
2.2 生物浮岛的装置及材料 |
2.2.1 材料选用 |
2.2.2 本研究使用的载体 |
2.3 供试植物的选择 |
2.3.1 供试植物选择的原则 |
2.3.2 本研究选用的供试植物 |
2.3.3 栽培方法 |
2.4 供试水质 |
2.5 监测分析项目及方法 |
2.5.1 植物体监测 |
2.5.2 水质监测 |
2.6 数据分析与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鱼塘水污染的变化 |
3.2 植物的生长特性 |
3.2.1 受试植物的生长状况 |
3.2.2 植物株高和真叶数变化 |
3.2.3 植物根长变化 |
3.2.4 植物生物量与含水率 |
3.3 浮床栽培植物对氮、磷的吸收量 |
3.3.1 植物体内氮磷含量分布 |
3.3.2 植物体内氮磷累积量 |
3.3.3 经济植物吸收所净化的水量估算 |
3.4 经济植物吸收重金属量估算 |
3.5 经济植物的食品安全分析 |
4 结论与展望 |
4.1 主要研究结论 |
4.2 讨论与展望 |
4.2.1 讨论 |
4.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
(3)水培蔬菜净化凡纳滨对虾养殖塘水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池和试验用水 |
1.2 试验用虾和蔬菜种植驯化 |
1.3 试验设计和条件 |
1.3.1 蔬菜品种筛选与浮植方式选择试验 |
1.3.2 水蕹菜在虾塘中的应用试验 |
1.4 日常管理 |
1.5 指标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净化养虾塘排放水最佳浮植蔬菜品种确定 |
2.2 蔬菜合适的浮植方式确定 |
2.3 浮植方式对3种蔬菜生长的影响 |
2.4 水蕹菜净化虾塘水质效果 |
2.4.1 水蕹菜和对虾利用TN与TP能力 |
2.4.2 试验期间虾塘主要水质指标变化状况 |
2.4.3 凡纳滨对虾养殖效果 |
3 结论与讨论 |
3.1 水蕹菜净化虾塘水质的作用 |
3.2 水蕹菜可有效去除虾塘TN与TP |
3.3 虾塘浮植水蕹菜提高对虾养殖效益 |
(4)几种水培蔬菜在凡纳滨对虾养殖塘中的应用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凡纳滨对虾养殖概况 |
1.1.1 国内外养殖现状 |
1.1.2 凡纳滨对虾养殖存在的问题 |
1.1.3 对虾养殖水体理化因子 |
1.2 对虾养殖池水质控制方法 |
1.2.1 物理法 |
1.2.2 化学法 |
1.2.3 生物法 |
1.3 水生植物在养殖水环境中的修复 |
1.3.1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作用机制 |
1.3.2 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 |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虾池蔬菜品种筛选与浮植方式选择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池与实验用水 |
2.1.2 实验蔬菜驯化 |
2.1.3 实验设计和条件 |
2.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1.5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净化养虾塘排放水最佳浮植蔬菜品种 |
2.2.2 三种浮植方式下蔬菜的氮磷日吸收量 |
2.2.3 浮植方式对三种蔬菜生长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三种蔬菜对虾池水体适应性 |
2.3.2 三种蔬菜氮磷吸收能力及对水质影响 |
2.3.3 三种种植方式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
第三章 不同种植面积下水蕹菜对虾池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池和实验用水 |
3.1.2 实验蔬菜和实验用虾 |
3.1.3 实验设计与条件 |
3.1.4 日常管理 |
3.1.5 测定指标和方法 |
3.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实验期间三态氮及总氮的变化状况 |
3.2.2 实验期间 TP、PO_4~(3-)-P 和 COD_(MN)的变化状况 |
3.2.3 水蕹菜对氮磷的吸收 |
3.3 讨论 |
第四章 种植水蕹菜虾塘不同区域水质及水体昼夜变化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池和实验用水 |
4.1.2 实验用虾和蔬菜 |
4.1.3 实验设计与条件 |
4.1.4 日常管理 |
4.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种植塘不同区域水质变化状况 |
4.2.2 虾塘水体昼夜变化 |
4.3 讨论 |
第五章 水蕹菜净化凡纳滨对虾养殖塘水质效果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池和实验用水 |
5.1.2 实验用虾和蔬菜 |
5.1.3 实验设计和条件 |
5.1.4 日常管理 |
5.1.5 测试方法 |
5.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2012 年度水蕹菜净化虾塘水质效果 |
5.2.2 2013 年度水蕹菜净化虾塘水质效果 |
5.3 讨论 |
5.3.1 水蕹菜净化虾塘水质的作用 |
5.3.2 水蕹菜可有效去除虾塘 TN 与 TP |
5.3.3 虾塘浮植水蕹菜提高对虾养殖效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净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1.1 水产养殖废水污染危害 |
1.1.2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方法 |
1.1.3 结语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内容和目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装置 |
2.1.1 实验装置流程 |
2.1.2 实验设备 |
2.2 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
2.3 水质调查评价及实验水质 |
2.3.1 水产养殖池塘水质调查与评价 |
2.3.2 实验水质 |
2.4 实验影响因素及水平 |
第三章 生物接触氧化+滴滤净化水产养殖废水效果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装置 |
3.3 实验内容 |
3.4 生物接触氧化+滴滤装置启动 |
3.5 生物接触氧化+滴滤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3.5.1 对COD_(Mn)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3.5.2 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
3.5.3 对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 |
3.5.4 对总氮的去除效果 |
3.5.5 对总磷的去除效果 |
3.6 运行参数的确定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水产养殖废水效果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装置 |
4.3 实验内容 |
4.4 人工湿地装置启动 |
4.5 人工湿地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4.5.1 对COD_(Mn)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4.5.2 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
4.5.3 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 |
4.5.4 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 |
4.5.5 对总氮的去除效果 |
4.5.6 对总磷的去除效果 |
4.6 运行参数的确定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规模鸭场废水处理及水培蔬菜利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养鸭业对环境的污染现状 |
1.2 生态养鸭现状 |
1.2.1 鱼鸭混养 |
1.2.2 种养结合 |
1.2.3 沼气的综合利用 |
1.2.4 生物发酵床养鸭 |
1.3 鸭场污水中污染物指标成分的概述 |
1.3.1 化学需氧量 |
1.3.2 生化需氧量 |
1.3.3 氨氮 |
1.3.4 磷 |
1.4 养殖场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
1.5 污水水培研究 |
1.6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规模鸭场废水的排放及其污染物影响的分析 |
2.1 试验样品的采集 |
2.1.1 样品的采集地点 |
2.1.2 样品的采集方法 |
2.1.3 样品的保存方法 |
2.2 样品水质的测定 |
2.2.1 试验主要仪器 |
2.2.2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
2.3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规模化肉鸭场废水污染物的分析 |
2.4.2 鸭场废水排入水体污染物的分析 |
2.5 讨论 |
2.6 建议 |
第3章 鸭场废水水培蔬菜利用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试验分组 |
3.2.2 幼苗培育 |
3.2.3 蔬菜水培方法 |
3.2.4 指标的测定及方法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 |
3.4.1 COD 的去除效果 |
3.4.2 BOD_5的去除效果 |
3.4.3 NH_3-N 的去除效果 |
3.4.4 TP 的去除效果 |
3.4.5 蔬菜的混合培养同单独培养去除废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比较 |
3.4.6 鸭场废水水培的蔬菜同市售培养液水培蔬菜的比较 |
3.5 讨论 |
3.5.1 蔬菜的单独培养时对废水污染物去除效果 |
3.5.2 蔬菜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对鸭场污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
3.5.3 污水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经济植物浮床技术净化温室甲鱼养殖废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工厂化甲鱼养殖现状及养殖废水污染状况 |
1.2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
1.3 温室甲鱼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
1.4 经济植物浮床技术 |
1.4.1 植物浮床 |
1.4.2 国内外经济植物浮床技术在净化废水方面的研究进展 |
1.5 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目标 |
1.5.3 研究内容 |
第2章 经济植物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1 植物材料 |
2.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3 结果分析 |
2.3.1 黄心芹对NH_4~+、NO_3~-的吸收动力学特征 |
2.3.2 对NH_4~+、NO_3~-的吸收动力学参数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生态浮床技术系统处理温室甲鱼养殖废水试验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3.2.1 试验用水 |
3.2.2 经济植物 |
3.2.3 试验装置 |
3.3 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3.5 结果与讨论 |
3.5.1 蔬菜的生长状况 |
3.5.2 经济蔬菜对甲鱼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 |
3.5.3 经济蔬菜对甲鱼养殖废水中N和P去除的贡献率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循环水流与间歇曝气方式对温室甲鱼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比较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废水 |
4.2.2 试验蔬菜品种与种植方案 |
4.2.3 试验装置 |
4.2.4 取样与分析方法 |
4.2.5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4.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4.3.1 水中的溶解氧量 |
4.3.2 植株的生长状况 |
4.3.3 甲鱼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 |
4.4 芹菜生态浮床系统工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拟冬季环境条件下对经济植物生态浮床净化甲鱼养殖废水能力的影响研究 |
5.1 引言 |
5.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5.2.1 试验用水 |
5.2.2 经济植物 |
5.2.3 试验装置 |
5.3 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
5.4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5.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5.1 植株的生长变化 |
5.5.2 甲鱼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微曝气经济植物生态浮床净化甲鱼养殖废水的研究 |
6.1 引言 |
6.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6.2.1 试验用水 |
6.2.2 经济植物 |
6.2.3 试验装置 |
6.2.4 试验方法 |
6.2.5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
6.3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6.4 结果与分析 |
6.4.1 植物的生长变化 |
6.4.2 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对甲鱼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紫外线对水产养殖循环水的杀菌效果 |
7.1 引言 |
7.2 理论分析 |
7.3 试验研究 |
7.3.1 试验设备和方法 |
7.3.2 试验结果分析 |
7.3.3 模型参数的确定 |
7.3.4 模拟结果与讨论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科研成果及奖励 |
(8)用喷泉式生物膜反应器去除养鱼水体中的氮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喷泉式生物膜反应器 |
1.2 硝化与反硝化生物膜的培养 |
1.3 养鱼水体的变化及修复 |
1.4 总氮去除动力学分析 |
1.5 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水体在养鱼过程中的变化 |
2.2 碳氮比C/N对总氮去除的影响 |
2.3 养鱼水体动态生物修复 |
3 结 论 |
(9)水芹生态浮床净化功能影响因素与生态化学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浮床模拟实验研究 |
1.2.2 湿地植物根系研究 |
1.2.3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
1.2.4 生态内稳性研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3.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1.3.4 本论文的创新点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实验区与实验设施条件 |
2.1 实验区概况 |
2.1.1 野外河道实验区 |
2.1.2 室内实验区 |
2.2 浮床设计 |
2.2.1 野外河道实验大浮床 |
2.2.2 水箱模拟实验小浮床 |
2.3 实验水箱 |
2.4 实验植物 |
2.4.1 实验植物选择 |
2.4.2 水芹简介 |
第三章 水箱与河道浮床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状况对比 |
3.1 引言 |
3.2 材料及方法 |
3.2.1 实验设置 |
3.2.2 数据获取 |
3.2.3 异速生长指数的计算 |
3.2.4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浮床植物采收结果及差异性 |
3.3.2 主要根系指标及差异性 |
3.3.3 主要根系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 |
3.3.4 河道水箱中水芹异速生长指数的对比 |
3.3.5 主要根系指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
3.4 讨论 |
3.4.1 水芹异速生长指数 |
3.4.2 营养胁迫影响水芹生物量分配 |
3.5 结论 |
第四章 连续监测实验条件下生态浮床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设置 |
4.2.2 实验数据获取 |
4.2.3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百达工业园河道环境因子及其相互关系 |
4.3.1.1 百达工业园河道连续监测实验水体理化指标变化 |
4.3.1.2 百达工业园河道连续监测实验水体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 |
4.3.1.3 百达工业园河道连续监测实验水体理化指标中的主要控制因子 |
4.3.1.4 百达工业园河道连续监测水体富营养化回归参数 |
4.3.2 浮床水箱环境因子及其相互关系 |
4.3.2.1 浮床水箱连续监测实验水体理化指标变化 |
4.3.2.2 浮床水箱连续监测线性理化指标回归参数参数 |
4.4 讨论 |
4.4.1 水体富营养化链条 |
4.4.2 温度因素对浮床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
4.5 结论 |
第五章 不同留茬处理对水芹浮床净化能力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及方法 |
5.2.1 实验河水选择及水质状况 |
5.2.2 实验设置 |
5.2.3 样品采集及测定 |
5.2.4 实验仪器 |
5.2.5 去除率及综合营养化指数计算 |
(1) 去除率的计算 |
(2) 综合营养化指数的计算 |
5.2.6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浮床实验采收结果 |
5.3.2 不同留茬处理对浮床水芹生长的影响 |
5.3.3 水芹浮床系统水质理化指标的变化 |
5.3.4 不同留茬处理水芹浮床净化效果差异 |
5.3.5 不同留茬处理水芹浮床净化过程中的差异分析 |
5.3.6 综合营养化指数 |
5.4 讨论 |
5.4.1 留茬处理对水芹浮床净化效果的影响 |
5.4.2 浮床系统对水体理化性质的影响 |
5.4.3 氮元素的去除 |
5.4.4 磷元素的去除 |
5.4.5 浮床处理时间 |
5.5 结论 |
第六章 浮床植物水芹的生态化学及内稳性研究 |
6.1 引言 |
6.2 材料及方法 |
6.2.1 实验区域 |
6.2.2 植物选择 |
6.2.3 实验设计 |
6.2.3.1 室内氮浓度梯度实验部分 |
6.2.3.2 室内磷浓度梯度实验部分 |
6.2.3.3 野外河道氮浓度实验部分 |
6.2.3.4 根系扫描实验生态化学实验部分 |
6.2.4 实验仪器 |
6.2.5 数据获取 |
6.2.6 内稳性指数计算 |
6.2.7 数据处理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不同营养水平野外河道条件下浮床水芹生态化学计量研究 |
6.3.1.1 不同营养水平河道中浮床水芹生态化学特点 |
6.3.1.2 不同营养水平河道浮床水芹生态化学计量比 |
6.3.2 室内控制条件下不同氮浓度对水芹主要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 |
6.3.2.1 水芹生态化学特点 |
6.3.2.2 不同氮浓度条件下水芹生态化学特点 |
6.3.2.3 不同时间水芹不同部位生态化学特点 |
6.3.3 室内控制条件下不同磷浓度对水芹主要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 |
6.3.3.1 水芹生态化学特点 |
6.3.3.2 不同磷浓度条件下水芹生态化学特点 |
6.3.3.3 不同时间水芹不同部位生态化学特点 |
6.3.3.4 不同磷浓度条件下水芹生态化学计量比随着时间的变化 |
6.3.3.5 不同磷浓度条件下水芹生态化学计量比 |
6.3.3.6 水芹生态内稳性 |
6.3.4 河道、水箱中浮床水芹根系生态化学计量研究 |
6.3.4.1 水芹地上地下部分碳、氮、磷含量及差异性 |
6.3.4.2 水芹地上地下部分碳、氮、磷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 |
6.3.4.3 水芹冠根比、干重率随着时间的变化 |
6.3.4.4 水芹冠根比、干重率与温度的关系 |
6.4 讨论 |
6.4.1 生物量和营养分配 |
6.4.2 水芹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6.4.3 内稳性 |
6.5 结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7.2 需要改进之处 |
7.3 展望 |
附录:水芹根系快速扫描实验 |
研究方法 |
结果及分析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博士就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10)脱氮硫杆菌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养殖水体中的主要有害物质及控制 |
1.1 亚硝酸盐 |
1.2 硫化物 |
1.3 养殖水体中主要有害物质的控制 |
2 脱氮硫杆菌的性质和作用原理 |
2.1 脱氮硫杆菌的生长特性 |
2.2 脱氮硫杆菌反硝化原理 |
3 脱氮硫杆菌的应用研究 |
4 脱氮硫杆菌筛选驯化以及分子生态学水平上的研究 |
5 脱氮硫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
6 小结 |
四、水栽培蔬菜对养鱼废水的水质净化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池塘养殖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吴春加,孟丽娟,王振方. 中国农业信息, 2017(06)
- [2]冬季浮床栽培植物的生长特性及净水效果研究[D]. 张雯娜. 湖北大学, 2016(06)
- [3]水培蔬菜净化凡纳滨对虾养殖塘水质效果研究[J]. 叶聪,戴习林,胡伟国. 广东农业科学, 2014(21)
- [4]几种水培蔬菜在凡纳滨对虾养殖塘中的应用开发研究[D]. 叶聪. 上海海洋大学, 2014(03)
- [5]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净化技术研究[D]. 江云. 扬州大学, 2013(04)
- [6]规模鸭场废水处理及水培蔬菜利用的研究[D]. 郑杰. 河南科技大学, 2013(06)
- [7]经济植物浮床技术净化温室甲鱼养殖废水研究[D]. 向坤. 浙江大学, 2013(06)
- [8]用喷泉式生物膜反应器去除养鱼水体中的氮素[J]. 王晓秋,张永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9]水芹生态浮床净化功能影响因素与生态化学计量研究[D]. 辛在军. 华东师范大学, 2013(05)
- [10]脱氮硫杆菌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王琼,吴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2(14)
标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论文; 水质检测论文; 蔬菜论文; 植物种植论文; 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