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活性污泥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污水处理,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工艺,脱氮除磷,优化控制
循环活性污泥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易寰,许凌云,吴振宇[1](2019)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运行效果及优化控制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某污水处理厂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工艺运行情况。生化池由生物选择区及主反应区组成,因此可有效去除COD,出水COD平均为29.5 mg/L,去除率90.7%。提出了以延长回流时间、增强生物选择区污泥混合强度和末端DO含量控制的脱氮除磷优化的控制方案,停止曝气后,增加硝化回流时间0.5~1 h,曝气池末段DO的质量浓度控制在1.5~3.0 mg/L时,系统有较好的TN去除效果,出水TN、NH_4~+-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0.1、0.805mg/L,去除率分别为69.9%、96.3%。通过改变除磷药剂投加位置和加药系统自动化改造来优化除磷,节省了药剂费用,实际投加量为1.88 t/d,出水TP的质量浓度平均为0.345 mg/L,去除率93.8%。(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唐横[2](2019)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循环式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特征和工作原理入手,结合具体的工作案例,对循环式活性污泥法的生产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为广大同仁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本文来源于《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01期)
王迁[3](2018)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循环式活性污泥法能有效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文章分析了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工艺构成和工艺特点,以工程实例介绍了工艺路线并计算调试参数,为城市污水处理厂CAST工艺的调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环保产业》期刊2018年10期)
程诚[4](2018)在《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升级工程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湖南省郴州市某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工艺的污水厂出水水质严重不稳定,且运行维护费用高的问题,通过采用增加缺氧区的方法,将ICEAS工艺改造为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采用2点进泥优化污泥回流系统,并在各反应段增加水下设备。改造后运行结果显示,出水COD和NH_3-N、TN、TP、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4~24.3 mg/L和1.4~4.5、8.1~10.3、0.4~0.6、7.8~16.6 mg/L,达到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要求。可为今后新增的深度处理设施及其平稳运行提供必要的进水条件。(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齐楠,黄琳丽,郑翻萍,潘晶,肖露[5](2018)在《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校园生活污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ntermittent cyclic extended aeration sludge,ICEAS)具有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占地小、工艺简单、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剩余污泥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城镇污水处理厂。利用ICEAS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研究了不同运行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得出最佳运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利用ICEAS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的最佳条件运行参数为厌氧3h、曝气3h、缺氧3h、沉淀1h,运行周期为10h。采用最佳运行参数时,ICEAS工艺对TP去除率达到80%以上,NH3-N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COD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SS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并且出水COD、TP、NH_3-N、SS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GB 18918—2002)。(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翟缘[6](2015)在《单级缺氧/好氧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越发严重,原有的工艺已无法满足对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时必须考虑碳源的高效利用和同时脱氮除磷,针对以上问题,张雁秋教授创新发明了缺氧/好氧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该工艺同样是厌氧进水,但其独特的大内回流比不仅实现了短程反硝化聚磷,更保证了较低的氮磷出水浓度,本论文设计并试验研究了其对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单因素的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内回流比、C/N比对工艺运行的影响,对比不同工况条件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发现:(1)内回流比为10时,系统各个反应区污泥浓度合理,缺氧区NO2-N浓度最好,反硝化聚磷效果最佳,有机物和污染物分布均衡,工艺运行效果最佳;(2)C/N比为3的时候,污水中的碳源供应充分,保证了厌氧区超量释磷;NO2-N充足,保证缺氧区反硝化聚磷有较好效果。系统在该条件下对COD、NH3-N、TN、TP的去除效果最好,工艺进水COD、NH3-N、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06.64mg/L、46.25mg/L、65.76 mg/L、9.38 mg/L,出水COD、NH3-N、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是34.23 mg/L、0.86 mg/L、8.73 mg/L、1.37 mg/L,其平均去除率分别是83.43%、98.14%、86.72%、85.39%。其中COD、NH3-N、TN均能够达到一级A标准,出水TP浓度达到了一级B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5-05-01)
顾卫国[7](2014)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设计是江苏省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洋口镇)规划的二期污水处理厂工程,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承担园区企业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已初步处理的工业废水的集中处理任务,满足目前园区发展。随着镇区合并后规模的扩大,原有污水处理厂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此外,国家对污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技术逐渐从以单一去除有机污染物为目的的阶段进入到既要去除有机物又要进行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阶段,对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己成为当今污水处理领域关注的热点。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CAST)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由于其占地面积小、无需初沉池和二沉池、基建及运行费用低、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操作管理方便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污水处理厂规划处理能力为16万m3/d,分期建设,一期设计处理规模为2万m3/d。设计进水水质为:悬浮物(SS)23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185mg/L化学需氧量(COD) 350mg/L、总氮(TN) 40mg/L、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9-2002)中的一级标准,即悬浮物(SS)≤20mg/L、生化需氧量(BOD5)≤20mg/L、化学需氧量(COD)≤60mg/L、总氮(TN)≤15mg/L本次设计的主要构筑物包括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平流式沉砂池、生物选择池、CAST池、浓缩池、接触消毒池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9-18)
宋相蕊[8](2014)在《强化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性能影响因素及其短程硝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由氮、磷等元素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峻,脱氮除磷工艺及技术是国内外污水处理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yclic Activated SludgeTechnology,简称CAST工艺)因其流程简单、运行灵活等特点成为国内外要求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厂首选工艺,然而,实际的运行结果表明,CAS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尤其是低碳氮比(COD/TN﹤8)生活污水,其脱氮除磷效果并不理想。短程生物脱氮技术因可降低污水处理能耗、提高反应效率及减少污泥产量的特点受到众多研究者青睐,而短程硝化难以维持又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问题,如能实现CAST工艺与短程脱氮技术的耦合,这将对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营与管理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当前污水厂脱氮除磷性能差等问题,本研究采用实际生活污水,旨在优化CAST工艺运行模式从而强化工艺性能,同时考察低温、进水有机负荷、回流比及碳源类型等运行参数对强化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实现CAST反应器的短程硝化及稳定维持。对CAST反应器运行模式优化的研究发现,传统CAST工艺在进水/曝气运行模式下的启动期为30d;而改良型CAST工艺采用分段进水缺氧/好氧(A/O)运行模式后,反应器启动周期短(仅为18d)且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同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曝气量可节省约30~40%。对两种CAST工艺在冬季低温运行的试验发现,两系统出水总氮(TN)浓度均因氨氮的不完全氧化而升高。同时,传统CAST系统发生严重的污泥膨胀现象,污泥大量流失,系统几乎丧失污染物去除性能;改良型CAST系统则出现了轻微的污泥膨胀,对有机物和磷的去除不受影响,说明该改良工艺具有较强的抗温度冲击能力。低温条件下,通过延长曝气时间仅能恢复两种系统的硝化性能并部分改善污泥沉降性能,而升高温度并延长曝气时间可快速提高系统总氮去除效果及污泥沉降性能。进水有机负荷试验结果表明,增大进水有机负荷可在短期内提高改良型CAST工艺系统脱氮除磷效率,脱氮效率可达93.78%,但易降解碳源的长期投加会引发污泥膨胀。本课题还研究了叁种常用碳源(甲醇、乙醇、乙酸钠)及污泥负荷对反硝化过程中亚硝积累和pH值的影响,批次试验研究发现,同种电子受体条件下,不同类型碳源的比反硝化速率(rDN)及出水pH值表现为rDN,乙酸钠>rDN,乙醇>rDN,甲醇;以乙酸钠为碳源的条件下,比反硝化速率随着不同电子受体投配比(NO3--N/NO2--N)的提高而降低,同时各系统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NO2--N积累现象;研究还发现,采用混合碳源并适量投加有利于消除单一碳源造成的反硝化出水pH值过高或反应速率慢的问题。利用季节变化产生的温度梯度辅以降低曝气量以启动短程硝化将为实际污水处理厂CAST工艺强化脱氮并实现节能降耗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以改良型CAST工艺为研究对象,将反应器内温度由17℃分阶段逐步升高至28±1℃,曝气量由0.6m3/h逐步降低至0.4m3/h,成功实现了短程硝化及反硝化并稳定维持132个周期,NO2--N累积率最高可达86.08%,短程硝化阶段系统总氮去除率为69.48%,较之前全程硝化阶段提高21.14%。为考察影响CAST工艺短程硝化的因素,将进水总氮浓度由61.44mg/L分阶段降低至45.45mg/L和35.46mg/L,系统内亚硝累积率下降至30%以下,短程硝化被破坏;增加进水总氮浓度为59.0±1.0mg/L,可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亚硝化率,但NO2--N累积率仍低于50%;通过联合提高进水总氮浓度和升温至30±1℃,亦不能恢复系统的短程硝化性能。对两种CAST工艺在冬季低温运行期系统的除磷性能及改良型CAST工艺的强化除磷进行了研究。低温运行结果表明,传统CAST工艺的除磷性能因主反应区内氨氮的不完全硝化而大大提高,但长期低温运行导致系统内污泥严重流失,系统除磷性能受到严重影响,除磷效率降低至10%以下;采取改变运行模式和提高温度的方法可快速稳定膨胀的污泥同时提高系统除磷效率;而改良型运行模式对总磷的去除率一直维持在88%以上。针对改良型CAST工艺的强化除磷的试验发现,降低回流比对除磷效率影响明显,回流比由25%降为12.5%时,除磷率提高约50%,回流比降为0系统因选择区生物量不足而除磷效果降低;提高进水有机负荷改良型工艺可得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性能,出水TP浓度低于检出限。此外,在不完全硝化系统中,污泥在好氧及存在NO3--N的缺氧环境中均表现出较强的吸磷能力,且好氧吸磷速率约是缺氧吸磷的2倍;而在强化脱氮除磷系统中的污泥可以利用O2、NO2--N和NO3--N这叁种电子受体进行吸磷,其中以NO3--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吸磷速率最低;而短程硝化污泥则几乎没有放磷能力。(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4-04-30)
梁文兴[9](2014)在《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用于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到CASS(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本文笔者浅述了小区污水处理站CASS的工艺特点、流程及原理,进行探讨了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在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中的设计流程方案。其工艺的出水能够达到中水回用的标准要求,为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工艺与配套设备。(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4年05期)
王思民,王维红,穆玉均[10](2013)在《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法论证运行周期、曝气速率、排水比对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运行周期6 h、曝气速率0.25 m3/L、排水比1/3是CASS池的最佳运行条件,并且出水COD和氨氮浓度均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循环活性污泥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从循环式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特征和工作原理入手,结合具体的工作案例,对循环式活性污泥法的生产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为广大同仁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活性污泥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易寰,许凌云,吴振宇.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运行效果及优化控制方案[J].水处理技术.2019
[2].唐横.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节能与环保.2019
[3].王迁.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J].中国环保产业.2018
[4].程诚.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升级工程实例[J].水处理技术.2018
[5].齐楠,黄琳丽,郑翻萍,潘晶,肖露.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校园生活污水[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翟缘.单级缺氧/好氧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
[7].顾卫国.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设计[D].浙江大学.2014
[8].宋相蕊.强化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性能影响因素及其短程硝化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
[9].梁文兴.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用于小区生活污水处理[J].科技风.2014
[10].王思民,王维红,穆玉均.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
标签:污水处理;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工艺; 脱氮除磷; 优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