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层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柱面网壳,雪荷载,稳定承载力,分区组合
单层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王军林,赵淑丽,马腾飞,敦晨阳,孙建恒[1](2019)在《单层柱面网壳结构雪荷载分布位置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单层网壳结构为荷载分布位置敏感性结构,雪荷载不同的分布位置对网壳结构的稳定承载力产生影响,不利的雪荷载分布可能造成网壳结构稳定承载力的大幅度降低。以单斜杆型网壳结构为例,采用组合分区和概念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依据网壳形态的特点分别沿纵向长度方向和跨度方向的1个网格尺寸划分8个条形区域,按照排列组合的方式分别确定雪荷载分布位置,采用弧长法确定网壳结构的稳定承载力,考察沿纵向长度方向和跨度方向雪荷载不同分布位置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沿纵向长度方向和跨度方向雪荷载分布时网壳结构稳定承载力的敏感性系数最大值分别为0.083和0.404;对比沿纵向长度方向和跨度方向雪荷载分布位置的敏感性系数,得到了网壳结构最敏感的雪荷载分布位置为第4至8行。(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黄莎,李志伟,严冠章,曾广志[2](2019)在《侧风风向角对单层快速集装箱货车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风向角侧风作用下,单层集装箱货车的表面压力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并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本文采用基于k-?湍流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风向角下集装箱货车中心纵切线、水平切线和横截面切线的压力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集装箱迎风侧呈正压分布,背风侧呈负压分布,且随着风向角的增加,迎风侧正压值和背风侧负压值逐渐增大;集装箱顶面呈负压分布,且负压值亦随着风向角的增加而增大.集装箱表面压力随风向角的变化,是造成其横向力和升力增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会军,肖姚,张凯宝,陈垚垚,胡清阳[3](2018)在《雪荷载分布形式对单层球面网壳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具有受力合理、造型新颖和抗震性能优越等特点,其静力及动力稳定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网壳上部作用的雪荷载分布形式受网壳几何形态、光照和风向等诸多因素影响,雪荷载分布形式直接影响着网壳的失稳形态.为理清网壳在各种雪荷载分布形式作用下的失稳机理及确定雪荷载的最不利分布形式,首先采用分区组合法(径向与环向)对各种雪荷载分布形式作用下的网壳稳定极限承载力展开了系统研究,得出了由分区组合法得到的雪荷载最不利分布形式.针对分区组合法计算量偏大的特点,基于恒载作用的网壳特征值屈曲分析,提出了一种确定雪荷载最不利分布的方法.最后对网壳在雪荷载作用下的失效机理进行了研究探讨.计算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比分区组合法更为便捷实用.本文结论可为网壳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18年03期)
戴晨伟[4](2017)在《单层钎焊超硬磨料砂轮地貌演变与磨粒切厚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磨削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手段,它是众多磨料在结合剂把持下分别实现微切削,进而从宏观上完成材料去除的加工方式。磨削过程的控制与加工结果的准确预测对于实现难加工材料的高效精密加工至关重要。当前的研究通常假设砂轮工作面不同磨粒的切厚均匀一致,这与实际磨削过程不相符。本文结合单层钎焊超硬磨料砂轮磨粒把持牢固、排布可控、出露高、容屑空间大等优势,开展了单层钎焊超硬磨料砂轮地貌演变与磨粒切厚分布研究,阐明了磨粒刃形、切厚变化及磨粒磨损形貌演变对磨削过程的影响,揭示了砂轮地貌演变与磨粒切厚分布变化的规律,建立了基于切厚分布演变的磨削过程控制模型与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为更加科学、可靠地控制磨削过程与预测加工结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制了可精确控制磨粒刃形和单颗磨粒切厚的单颗磨粒磨削试验系统,开展了切厚可控的单颗磨粒磨削GH4169镍基合金试验研究。阐明了磨粒刃形、单颗磨粒切厚与磨削速度对磨削力、磨削比能、磨痕形貌及隆起比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磨削成屑的单颗磨粒切厚临界值为0.3μm。(2)开展了不同单颗磨粒切厚与磨削速度条件下的单颗磨粒磨损试验,将磨粒形貌的变化特征分为前刀面月牙洼、后刀面磨耗平台、微破碎和大面积破碎四种,由此揭示了磨削用量对磨粒磨损形貌演变的影响规律,发现了径向磨损量和磨耗面积随磨粒磨损加剧而增大。通过磨削力(比)的理论和试验分析,阐明磨粒变钝的实质是磨粒负前角随前刀面磨损加剧而增大,同时导致材料去除效率降低、磨痕两侧隆起增大、表面更加粗糙。(3)采用复型法复制了单层钎焊超硬磨料砂轮的局部地貌,通过Johnson变换及其反变换重构了砂轮整体地貌。开展了单层钎焊砂轮磨损试验,阐明了砂轮地貌的演变规律。建立了包含砂轮不均匀地貌信息的单颗磨粒切厚模型,由此定量描述了单层钎焊超硬磨料砂轮磨损过程中单颗磨粒切厚均值与标准差同步减小的变化规律。(4)开展了单层钎焊砂轮磨削镍基合金试验,阐明了因砂轮磨损导致的单颗磨粒切厚分布变化对磨削过程参量(如磨削力、磨削比能及磨削温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磨削过程参量与砂轮工作面有效磨粒比例、单颗磨粒切厚均值与标准差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单层钎焊砂轮工作面磨粒的运动轨迹方程,仿真获得了磨削加工表面,并建立了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与试验结果相符。最后,通过加工实例确证了基于磨粒切厚实际分布特征所建立的磨削过程控制与加工结果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7-06-01)
丁晨,丁文锋,戴晨伟,徐九华[5](2016)在《单层钎焊CBN砂轮表面形貌重构与磨粒切厚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加准确地研究磨削加工机理及预测磨削结果,测量并重构单层钎焊CBN砂轮的表面形貌,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单颗磨粒切厚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试验砂轮表面磨粒高度的分布形态并不符合正态分布特征,需要采用Johnson变换重构整个砂轮表面的磨粒高度分布特征;单颗磨粒切厚分布特征受磨削参数和砂轮磨损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李哲[6](2015)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预测单层剩余油分布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田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后,随着油田含水程度的不断提高,地下油水分布变得十分复杂,由于影响油层水淹程度的因素多且复杂,既有地质因素又有开发因素,而且每个影响因素对油层水淹程度所起的作用是模糊的,往往不能用确定型的定量数学关系式来进行评价,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这类问题。通过进一步优化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和开发因素,针对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各因素的权重系数及研究区块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采用多参数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小层的水淹程度进行分级判别,实现单个油层剩余油的识别。(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5年15期)
刘小宁,刘岑,张红卫,刘兵,袁小会[7](2015)在《单层与多层球形容器爆破压力的概率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压力容器可靠性设计方法,基于59组实测数据,应用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定量分析了材料屈强比范围为0.336 2~0.847 5与径比范围为1.053~1.257的单层与多层球形容器爆破压力的概率分布.结表明,在显着度为0.05时,其爆破压力的实测值与中径公式计算值之比,是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在双侧置信度为98%时,该随机变量的均值为1.001 3~1.049 7,标准差为0.068 95~0.095 95;在可靠度为99.98%时,爆破压力的实测值与中径公式计算值与之比为0.644 5~1.358 1.(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张锋[8](2015)在《不同活荷载分布的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北孝感某实际工程的15.1 m×30 m跨度的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分4种不同活荷载分布情况对网壳的非线性稳定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求出了网壳的屈曲荷载系数和网壳稳定极限承载力,研究成果对于单层椭圆抛物面稳定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5年19期)
王秀丽,吴长,马肖彤,梁亚雄[9](2015)在《荷载非对称分布下单层球壳的动力倒塌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荷载非对称分布下网壳结构的动力倒塌机理,对一个单层球面网壳缩尺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选用叁条地震波对网壳结构的动力特性、弹塑性阶段的动力响应(位移、加速度和应变等)、倒塌阶段的破坏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ANSYS/LS-DYNA,以显式动力分析方法为基础,模拟了荷载不对称分布下网壳结构的倒塌全过程,并进行了倒塌机理的分析。结果表明,当网壳受半跨荷载时,形成塌陷区域的节点位于荷载作用区内,中部主肋屈曲产生了较大的动力效应并导致结构荷载作用区内局部塌陷形成、扩大使结构最终倒塌。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5年S1期)
王爱兰[10](2015)在《单层柱面网壳的设计和最不利雪荷载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大跨度空间结构倒塌破坏的实例表明雪荷载,特别是非均匀分布的雪荷载是导致网壳结构失稳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到目前为止,对于网壳结构的静动力稳定性能已有过不少研究,但对在非均布雪荷载作用下单层柱面网壳的稳定性能研究较少。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叁向单层柱面网壳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结构分析设计软件MSTCAD进行结构设计,再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单层柱面网壳结构在六种不同分布的雪荷载作用下进行非线性静力稳定性分析。通过对网壳失稳前后全过程的曲线及稳定极限承载力的对比分析,找出了单层柱面网壳的最不利雪荷载分布情况,并对柱面单层网壳在雪荷载作用下的稳定分析提出了建议。分析结果表明非均布雪荷载作用在柱面网壳结构中间部位半跨时,结构的稳定性能最差,极限承载力最小,失稳破坏更为突然;与全跨作用均布雪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相比,降低了73.76%,与半跨作用非均布雪荷载的情况相比,稳定承载力下降了21.4%。在全跨作用雪荷载情况下,网壳在非均布雪荷载作用时的稳定承载力较均布雪荷载作用时下降了31.1%;在半跨作用雪荷载情况下,网壳在非均布雪荷载作用时的稳定承载力较均布雪荷载作用时下降了17.9%。雪荷载作用位置的不同对网壳结构的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样是均布雪荷载作用下,半跨均布雪荷载作用下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比全跨均布雪荷载作用时降低了59.3%;非均布情况下,半跨雪荷载作用下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比全跨雪荷载作用时降低了51.6%。这说明在相同作用位置时,非均布雪荷载的作用比均匀分布雪荷载的作用对结构更为不利;同样雪荷载作用下,雪荷载作用在柱面网壳半跨更为不利。根据分析结果,本文建议对于柱面单层网壳在进行稳定分析时,除按规范规定的荷载分布进行分析外,还应考虑非均布雪荷载的情况,特别是半跨非均布雪荷载作用下的情况。另外考虑到柱面网壳覆盖面积较大、雪荷载分布和聚集情况的复杂性,必要时还应对中间部位半跨作用非均布雪荷载的情况进行稳定分析。(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5-05-31)
单层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不同风向角侧风作用下,单层集装箱货车的表面压力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并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本文采用基于k-?湍流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风向角下集装箱货车中心纵切线、水平切线和横截面切线的压力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集装箱迎风侧呈正压分布,背风侧呈负压分布,且随着风向角的增加,迎风侧正压值和背风侧负压值逐渐增大;集装箱顶面呈负压分布,且负压值亦随着风向角的增加而增大.集装箱表面压力随风向角的变化,是造成其横向力和升力增大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层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王军林,赵淑丽,马腾飞,敦晨阳,孙建恒.单层柱面网壳结构雪荷载分布位置敏感性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2].黄莎,李志伟,严冠章,曾广志.侧风风向角对单层快速集装箱货车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会军,肖姚,张凯宝,陈垚垚,胡清阳.雪荷载分布形式对单层球面网壳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空间结构.2018
[4].戴晨伟.单层钎焊超硬磨料砂轮地貌演变与磨粒切厚分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5].丁晨,丁文锋,戴晨伟,徐九华.单层钎焊CBN砂轮表面形貌重构与磨粒切厚分布特征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6
[6].李哲.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预测单层剩余油分布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
[7].刘小宁,刘岑,张红卫,刘兵,袁小会.单层与多层球形容器爆破压力的概率分布[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5
[8].张锋.不同活荷载分布的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5
[9].王秀丽,吴长,马肖彤,梁亚雄.荷载非对称分布下单层球壳的动力倒塌振动台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5
[10].王爱兰.单层柱面网壳的设计和最不利雪荷载分布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