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现实主义论文-迈克尔·赫兹菲尔德,刘珩

科学的现实主义论文-迈克尔·赫兹菲尔德,刘珩

导读:本文包含了科学的现实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批判,民族志,客观主义,政治参与

科学的现实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刘珩[1](2018)在《科学时代的人类学现实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学是关于现实主义的学科。文章明确区分了现实主义和科学主义(或者说客观主义),认为现实主义应该确认包括民族志在内的所有知识得以产生的语境及其偶发性。而科学主义(一套将科学作为权威来源的说辞)却悖论式地否认科学本身得以生成的语境。一个现实主义的视角不但以社会经验为依据,并且也意识到以此获得知识的种种局限性。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斥着市场消费主义、新自由主义、审计文化以及各种强权暴政,这些势力出于其自身政治利益的需要,正想方设法取代各种质性的修辞研究,从而遏制批判性的思想。有鉴于此,现实主义不啻为一个探索人类学理论所蕴含的政治意义的较为恰当的视角。(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8年10期)

雷秋玉[2](2018)在《本科法学教育模式的反思与择定——在现实主义与科学主义之间》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法学教育摇摆在现实主义与科学主义之间:现实主义法学教育模式在2000年后作为纠偏我国传统法学教育的手段出现,其和科学主义之间强行扭合的结果,造成了浓重的偏实务技能的教育倾向,存在水土不服与法学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新近崛起的新科学主义与我国传统大学教育模式有较大亲缘性与融合性。在法学教育模式的选择上,应取新科学主义教育模式,重点采用基于德国模式的案例练习课教学法,扬弃美国模式的案例教学法,基础知识与智能训练并重,形成大学法学院与实务部门在技能训练方面的合理分工;在保持大学教育独立自治的前提下,重塑大学法学院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本文来源于《江汉学术》期刊2018年02期)

朱慧敏[3](2016)在《浅析科学与宗教对达利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现代工业文明的出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更是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照相机的发明使得写实主义绘画被摄影技术取代,画家解放了思想,由再现艺术慢慢地转向表现艺术,由描绘事物的客观形态逐渐走向画家的内心世界,绘画不再是自然的奴仆,而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各类艺术思潮和流派摆脱传统美术的束缚得到迅速地发展,而超现实画派则是在达达主义之后产生的在近代艺术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画派。一提到超现实主义画派,萨尔瓦多·达利就会成为代表性人物被人们所提及和探讨,事实的确如此,萨尔瓦多·达利的成就不仅可以成为超现实主义的焦点人物和领军人物,在超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更多人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是达利怪诞夸张的手法,超写实的笔法及不合常规的拼凑组合。(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6年01期)

刘立滨[4](2012)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构建与实践科学的表演教学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戏剧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戏剧学院,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学术追求。延安鲁艺办学精神、南京国立剧专办学经验和华大叁部办学实践,为中央戏剧学院的创建奠定了基础。1949年11月中央戏剧学院创建。在建院初始,院长欧阳予倩就提出了坚持现实主义艺术原则和方法,深入研究和继承我国民族艺术的美学精神和广泛吸收世界戏剧艺术中所有有价值的成果的办学思想。长期以来,学院在教育教学上一直坚持和提倡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相融合。主张传统与现代结合、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2年06期)

[5](2012)在《冯肖华着《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张力——20世纪中国文学主潮的诗学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书是关于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的一部专着。上卷理论批评篇,主要研究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渊源、形成及其流变诸因素。中卷创作把脉篇,主要研究在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家的人格魅力、(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12年03期)

张平[6](2012)在《法律科学的现实主义建构——评米歇尔·托贝《法律哲学:一种现实主义的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哲学如何才能成为一门法律科学?在米歇尔·托贝看来,凯尔森的理论并不是法律科学,因为,纯粹法学理论是以规范为对象的,而规范作为价值却不可能成为科学的对象。托贝从现实主义的视角认为,立法者所制定的只是文本,而非规范;而文本只有经过法官解释后,才成为了规范。因此,托贝将规范还原为事实,从而将法律哲学建构成为以事实为对象的法律科学。(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法律评论》期刊2012年01期)

星河[7](2012)在《超现实主义的科学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都知道——透过一块平面透镜,能够看清物体的原貌;但通过一块曲面透镜,则会看到物体的变形。这是一。  我们还知道——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等效于质量所造成的空间弯曲,因而大大小小的天体让我们的宇宙变得“凹凸不平”,空间曲率各不相同。这是二。(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2-03-02)

金丹元,文斌[8](2011)在《科学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合谋”下的“游戏”——对“影像时代”中艺术与技术相糅合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影像时代"以来,科学主义技术化一方面推动了影像及其消费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对科学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盲目崇拜也从客观上带来了游戏主义泛化的消极影响。在作出此泛化现象的同时,对在此现象影响下的艺术及其导向与使命应当进行重新反思。艺术与技术相糅合理当在提升人的精神向度层面上作出更大贡献,而不只是助推游戏化的泛溢。(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谭林茂[9](2009)在《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科学主义倾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主义"概念主要指仿照自然科学的程序来构建理论。结构现实主义在理论构建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科学主义倾向,尤其体现在其研究假设中。沃尔兹的科学主义倾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总体而言,其理论还是较好地满足了科学主义的要求,这种构建理论的方式有着重大意义,它对整个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09年12期)

袁进[10](2009)在《试论现实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崛起——兼论科学思想对近代审美意识的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近代,作家的创作和审美深受科学的影响。现实主义强调文学必须客观反映现实,抓住现实深处的规律,对现实要按照普遍规律典型化,这些概念和思路都与科学思想有关。现实主义的前提假设与当时人们对科学万能的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是现实主义的内在精神。对"科学精神"的崇尚也是改造黑暗现实的一个方面。现实主义的崛起与文学本身的变化和外国文学的影响也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它也强化了文学与教化、实用的结合,没有将艺术的基础建立在生命本体上,其中的教训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辑刊)》期刊2009年01期)

科学的现实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法学教育摇摆在现实主义与科学主义之间:现实主义法学教育模式在2000年后作为纠偏我国传统法学教育的手段出现,其和科学主义之间强行扭合的结果,造成了浓重的偏实务技能的教育倾向,存在水土不服与法学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新近崛起的新科学主义与我国传统大学教育模式有较大亲缘性与融合性。在法学教育模式的选择上,应取新科学主义教育模式,重点采用基于德国模式的案例练习课教学法,扬弃美国模式的案例教学法,基础知识与智能训练并重,形成大学法学院与实务部门在技能训练方面的合理分工;在保持大学教育独立自治的前提下,重塑大学法学院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学的现实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迈克尔·赫兹菲尔德,刘珩.科学时代的人类学现实主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

[2].雷秋玉.本科法学教育模式的反思与择定——在现实主义与科学主义之间[J].江汉学术.2018

[3].朱慧敏.浅析科学与宗教对达利超现实主义的影响[J].美与时代(中).2016

[4].刘立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构建与实践科学的表演教学体系[J].艺术教育.2012

[5]..冯肖华着《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张力——20世纪中国文学主潮的诗学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

[6].张平.法律科学的现实主义建构——评米歇尔·托贝《法律哲学:一种现实主义的理论》[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

[7].星河.超现实主义的科学之美[N].中国科学报.2012

[8].金丹元,文斌.科学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合谋”下的“游戏”——对“影像时代”中艺术与技术相糅合的反思[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9].谭林茂.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科学主义倾向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

[10].袁进.试论现实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崛起——兼论科学思想对近代审美意识的渗透[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9

标签:;  ;  ;  ;  

科学的现实主义论文-迈克尔·赫兹菲尔德,刘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