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菜论文-束晓春,李乃伟,汤兴利,周义峰

珊瑚菜论文-束晓春,李乃伟,汤兴利,周义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珊瑚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珊瑚菜,盐胁迫,浇灌法,光合特性

珊瑚菜论文文献综述

束晓春,李乃伟,汤兴利,周义峰[1](2019)在《NaCl处理对不同珊瑚菜种源光合生理和药用有效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适宜在沿海滩涂高盐土壤种植的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种源,以长海、赤峰、安国(CK)、威海、青岛、莱阳、日照、平潭、深圳9个珊瑚菜种源根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盐水浇灌法研究NaCl(5 000 mg/L)处理对不同来源珊瑚菜叶片光合生理特性、根系生长和根部有效成分的影响,以去离子水浇灌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赤峰、安国、莱阳3个种源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胞间CO_2浓度(C_i)呈逐步上升的趋势;长海、威海、青岛、日照、平潭、深圳6个种源叶片P_n、T_r和G_s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_i呈现"升高-降低-升高"趋势;NaCl胁迫处理后21 d,赤峰、莱阳2个种源叶片的光合指标与对照种源(安国)差异不显着,长海、威海、青岛、日照、平潭、深圳6个种源叶片的P_n、T_r、G_s和C_i均显着高于对照种源。NaCl处理后21 d,9个种源叶片叶绿素的相对含量(SPAD)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均达到最低值,9个种源叶片的SPAD及7个种源(除威海和日照外)的F_v/F_m均显着高于对照组。NaCl胁迫处理后21 d,日照种源叶片P_n、T_r、G_s、C_i、F_v/F_m和SPAD受NaCl胁迫的影响最小。经NaCl胁迫处理后,长海、威海、青岛、日照、平潭、深圳6个种源的须根系和主根的干物质质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而安国、赤峰、莱阳3个种源的须根系和主根的干物质质量显着低于对照组。经NaCl胁迫处理后,威海、日照、平潭、安国和青岛种源根部的补骨脂素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赤峰、莱阳、深圳和长海种源根部的补骨脂素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威海、日照和青岛种源根部的欧前胡素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日照、平潭、青岛和深圳种源根部的异欧前胡素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威海、安国、赤峰、莱阳和长海种源根部的异欧前胡素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日照种源受盐胁迫的影响最小,在沿海滩涂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潜力。(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彬[2](2019)在《珊瑚菜中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为伞形科(Apiaceae)珊瑚菜属(Glehnia F.Schmid)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的根被称为北沙参,是一种传统中药材,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中国,野生珊瑚菜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沙滩。近年来,随着沙堤侵损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珊瑚菜生境遭到严重破坏,致其野生资源处于濒危状态,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保护工作亟待开展。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保护和利用物种种质资源的前提和基础,但至今为止,针对珊瑚菜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报道尚有限。本论文采用AFLP分子标记和nrDNA ITS基因片段的测序分析,针对中国分布的珊瑚菜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系统分析,扩充了该物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数据,揭示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探讨了影响居群之间和居群内部遗传变异的主要因素,为珊瑚菜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10对选择性AFLP引物对9个珊瑚菜居群的127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92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100%。9个居群的多态性位点数在918~1343之间,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介于45.31%~69.41%之间,平均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0.80%。使用软件AFLP-SURV1.0和GenAlEx 6.5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估,结果表明,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H_t为0.182,居群内遗传多样性H_w为0.168,香农指数I为0.238。相比较其它的濒危药用植物,珊瑚菜种质资源显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利用GenAlEx 6.5进行的AMOVA分子方差分析,表明珊瑚菜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小(G_(st)=0.158),居群间的变异只占变异总数15.8%,而居群内变异占84.2%,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部。群体之间的基因流N_m为2.665,揭示了居群间的基因交流频繁,减少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利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了基于遗传距离的树状图,图中显示将9个珊瑚菜居群分成了两大支,第一支包括山东海阳的居群HY,河北秦皇岛的居群QHD,辽宁长海的两个居群CHII和CHI,其中HY和QHD聚在一起,CHII和CHI聚在一起;第二支包括辽宁瓦房店的居群WFD,辽宁庄河的居群ZH,浙江舟山的居群ZS,山东日照的居群RZ和辽宁兴城的居群XC,其中WFD和ZH聚在一起,ZS、RZ和XC聚在一起,由此可知,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正相关关系,有些地理距离较近的居群聚在一个分支,如CHII和CHI,也有地理距离较远的居群聚在一起,如HY和QHD表现了较近的遗传关系;基于遗传距离矩阵的主成分分析(PCoA),同样将9个珊瑚菜居群分成了两个类群,分析结果很好地支持了上述聚类分析。另外,Mantel检测结果,也支持了珊瑚菜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显着正相关性(r=-0.0898,P=0.259,P>0.05)。2、利用nr DNA ITS基因片段分析了珊瑚菜11个居群135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135个个体中共发现了3种单倍型H1-H3,其中H1单倍型分布最广;由Network单倍型网络分析图可知,单倍型H1在网络的中间,而H2和H3分别在两端,推测H1为祖先单倍型;利用DnaSP分析显示,物种水平上,单倍型多样性Hd为0.58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107;根据PERMUT计算的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_t=0.576)和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s=0.512),可以得知珊瑚菜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主要由居群内的遗传变异提供,同时,居群间分化系数(G_(st))为0.1112,也验证了上述结果;经过AMOVA分析得出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1526,说明84.74%的遗传分化发生在居群内,15.26%的遗传分化发生在居群间,同样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居群间基因流(N_m)为4.005,表明居群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降低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这支持了PERMUT和AMOVA的分析结果。上述结果支持了AFLP的分析结果。基于遗传距离的UPGAM聚类分析图,结果显示,11个珊瑚菜居群分成了两大支,第一支包括居群辽宁的叁个居群CHII,CHI,ZH;另一个分支包括浙江的ZS,山东的HY和RZ,河北的QHD,以及辽宁的CHIII,WFD,BYQ和XC,地理距离相距较近的居群没有表现出更近的遗传关系(如辽宁长海的CHI,CHII和CHIII),这说明了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Mantel检测结果(r=0.3296,p=0.067,p>0.05)也验证了这一点。3、AFLP与ITS分析结果相一致,都表示珊瑚菜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珊瑚菜濒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包括海提侵损和人为干扰。珊瑚菜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该濒危物种的复壮和重新扩张奠定遗传基础。鉴于此,建议针对珊瑚菜野生种质资源居群进行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以及建立种质资源库等干预措施,恢复野生种群规模。(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彬,王爱兰[3](2018)在《珊瑚菜ITS序列的PCR扩增与测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珊瑚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本实验对珊瑚菜ITS基因片段的PCR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和产物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珊瑚菜ITS基因片段的PCR扩增最佳反应体系为Buffer 2. 50μL,d NTP 0. 50μL,引物ITS1和ITS4各1. 00μL,Taq DNA polymerase 0. 15μL,模板DNA 2. 00μL,dd H2O 17. 85μL,总体积25. 00μL.最佳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0 min,94℃变性50 s,50℃退火50 s,72℃延伸1 min 45 s,37个循环,后72℃延伸10 min.在最佳扩增条件下获得了清晰、稳定的目的条带,测序后获得长度为628 bp的核苷酸序列,通过GenBank的BLAST比对验证,确定为ITS序列,其中包括完整的ITS1序列和5. 8S r DNA序列以及ITS2的部分序列.(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宋洁洁,罗红梅,马小晶,高婷[4](2018)在《珊瑚菜GlPS1、GlPS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补骨脂素合成酶(psoralen synthase,PS)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量分析。方法在前期珊瑚菜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筛选出表达量较高的2条PS基因GlPS1和GlPS2序列。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方法对2个基因cDNA序列3’端进行克隆,DNAMAN拼接后得到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GlPS1和GlPS2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 GlPS1和GlPS2基因cDNA序列全长分别为1 885 bp和1 971 bp,编码495和502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5 740.7和56 363.9,等电点为8.28和6.62,均属于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含有1个跨膜区,为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lPS1和GlPS2与伞形科欧防风Pastinaca sativa、旱芹Apium graveolens、大阿米芹Ammi majus PS蛋白亲缘关系较近。RT-qPCR结果显示GlPS1基因在根中表达量较高,在叶中表达量较低,而GlPS2基因在花中表达量较高,在根中表达量较低。结论首次获得珊瑚菜GlPS1和GlPS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了表达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珊瑚菜补骨脂素合成酶基因的功能和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05期)

刘小芬,张明孝,陈勇,曹叁运,吴建本[5](2017)在《福建省长江澳珊瑚菜样地调查与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福建省平潭岛长江澳沙滩珊瑚菜群落现状,提出保护与合理开发方案。方法:实地考察,样地调查。结果:(1)长江澳31个2 m×2 m样方中,除木麻黄种苗外,共有物种9科14属15种。(2)样地内频度前叁位植物为海边月见草(80.65%)、老鼠艻(77.42%)、珊瑚菜(45.16%);密度前叁位植物为老鼠艻(1.73%)、海边月见草(1.65%)、肾叶打碗花(1.20%);多度前叁位植物为老鼠艻(22.46%)、海边月见草(21.41%)、肾叶打碗花(15.63%);盖度前叁位植物为海边月见草(20.55%)、老鼠艻(15.87%)、牛筋草(3.13%)。(3)珊瑚菜的频度、密度、多度、盖度分别为45.16%、0.98%、12.80%、1.42%。结论:平潭岛长江澳沙滩珊瑚菜资源较丰富,生态适宜,破坏严重,须加大保护力度。(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7年06期)

崔海燕,张永清[6](2016)在《不同采收期珊瑚菜植株叶片挥发油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012年7月、10月采收珊瑚菜叶片中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分别鉴定出34、58种成分。10月叶片挥发油以萜类、芳香族成分为主,7月叶片以萜类成分为主,且7月叶片不含醛酮类、酯类和其他类成分;10月叶片挥发油成分所含酸类、芳香族、醇类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增加,而萜类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则减少。(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6年16期)

王孔文[7](2016)在《《珊瑚菜——扎根海滩的美丽珊瑚》阅读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训练目标:理解文章内容,辨析说明方法,分析语言特点。珊瑚菜——扎根海滩的美丽珊瑚陈博君1珊瑚菜是伞形科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海边沙滩上。为有效抵御海风的长年侵袭,其根部进化得相对发达,为圆柱形或纺锤形,长度可达20~30厘米;其植株通常比较矮小,株高仅为5~20厘米,且枝叶多呈平塌丛生状,从外观上便与许多高大直立的内陆草本植物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江淮杂记》中,珊瑚菜又被称为"滨防(本文来源于《读写月报》期刊2016年08期)

贾颜维,万丽红,曾琼,刘一鸣,廖循[8](2015)在《珊瑚菜内酯的体外代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芷(Angelica dahurica)是一味传统中药材,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功效。其主要的化学成分为线性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皮肤病等活性,对肝药代谢酶具有诱导作用[1,2]。珊瑚菜内酯是白芷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药物代谢未见报道。我们首次将珊瑚菜内酯在与大鼠肝微粒体共孵育以研究其体外代谢。HPLC检测2h后出现了4个代谢产物(图1)。经UPLC-ESI-MS/MS分析发现这4个代谢产物均源于其C-8位侧链的变化,其中M1和M3为珊瑚菜内酯的羟基化产物,M2为珊瑚菜内酯去异戊烯基产物,M4为M1或M3的乙酰化代谢产物。M4是珊瑚菜素的Ⅱ相代谢产物。珊瑚菜内酯的体外代谢途径如图2所示。这是在以肝微粒体为核心酶系的体外代谢中非常罕见地发现Ⅱ相代谢产物,说明肝微粒体中不仅包含药物I相代谢所需的氧化酶系,还包含Ⅱ相代谢酶系,如乙酰转移酶。(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集》期刊2015-10-16)

侯晓强,明月梅,乔洁,付亚娟,刘平[9](2015)在《珊瑚菜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抑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珊瑚菜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植物组织分离法和分子鉴定法对珊瑚菜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为指示菌株,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珊瑚菜内生真菌68株,其中,22个菌株具有抑菌活性,占内生真菌总数的32.35%,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大肠杆菌(6株)和白色假丝酵母菌(3株)具有抑制作用。经分子鉴定,此22株真菌分属5目7科8属11种。珊瑚菜植物中存在多种抑菌活性内生真菌,为新型抑菌活性物质的发现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9期)

王爱兰,李维卫,刘笑[10](2015)在《濒危药用植物珊瑚菜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全国11个居群的291个珊瑚菜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10个引物共检测到79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样性条带65条,多样性条带百分率(PPB)为82.28%;POPGENE32分析显示,其物种水平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值为2.12;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35;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0.56;居群水平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t)为0.51,其中68.63%(Hs=0.35)的遗传分化来自于居群内,31.37%的遗传分化来自于居群间(GST=0.31),居群间基因流(Nm)为1.10。本研究表明野生珊瑚菜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居群内变异大于居群间变异。由此推断珊瑚菜的濒危原因主要来源于野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应当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珊瑚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为伞形科(Apiaceae)珊瑚菜属(Glehnia F.Schmid)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的根被称为北沙参,是一种传统中药材,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中国,野生珊瑚菜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沙滩。近年来,随着沙堤侵损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珊瑚菜生境遭到严重破坏,致其野生资源处于濒危状态,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保护工作亟待开展。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保护和利用物种种质资源的前提和基础,但至今为止,针对珊瑚菜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报道尚有限。本论文采用AFLP分子标记和nrDNA ITS基因片段的测序分析,针对中国分布的珊瑚菜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系统分析,扩充了该物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数据,揭示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探讨了影响居群之间和居群内部遗传变异的主要因素,为珊瑚菜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10对选择性AFLP引物对9个珊瑚菜居群的127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92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100%。9个居群的多态性位点数在918~1343之间,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介于45.31%~69.41%之间,平均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0.80%。使用软件AFLP-SURV1.0和GenAlEx 6.5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估,结果表明,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H_t为0.182,居群内遗传多样性H_w为0.168,香农指数I为0.238。相比较其它的濒危药用植物,珊瑚菜种质资源显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利用GenAlEx 6.5进行的AMOVA分子方差分析,表明珊瑚菜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小(G_(st)=0.158),居群间的变异只占变异总数15.8%,而居群内变异占84.2%,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部。群体之间的基因流N_m为2.665,揭示了居群间的基因交流频繁,减少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利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了基于遗传距离的树状图,图中显示将9个珊瑚菜居群分成了两大支,第一支包括山东海阳的居群HY,河北秦皇岛的居群QHD,辽宁长海的两个居群CHII和CHI,其中HY和QHD聚在一起,CHII和CHI聚在一起;第二支包括辽宁瓦房店的居群WFD,辽宁庄河的居群ZH,浙江舟山的居群ZS,山东日照的居群RZ和辽宁兴城的居群XC,其中WFD和ZH聚在一起,ZS、RZ和XC聚在一起,由此可知,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正相关关系,有些地理距离较近的居群聚在一个分支,如CHII和CHI,也有地理距离较远的居群聚在一起,如HY和QHD表现了较近的遗传关系;基于遗传距离矩阵的主成分分析(PCoA),同样将9个珊瑚菜居群分成了两个类群,分析结果很好地支持了上述聚类分析。另外,Mantel检测结果,也支持了珊瑚菜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显着正相关性(r=-0.0898,P=0.259,P>0.05)。2、利用nr DNA ITS基因片段分析了珊瑚菜11个居群135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135个个体中共发现了3种单倍型H1-H3,其中H1单倍型分布最广;由Network单倍型网络分析图可知,单倍型H1在网络的中间,而H2和H3分别在两端,推测H1为祖先单倍型;利用DnaSP分析显示,物种水平上,单倍型多样性Hd为0.58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107;根据PERMUT计算的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_t=0.576)和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s=0.512),可以得知珊瑚菜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主要由居群内的遗传变异提供,同时,居群间分化系数(G_(st))为0.1112,也验证了上述结果;经过AMOVA分析得出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1526,说明84.74%的遗传分化发生在居群内,15.26%的遗传分化发生在居群间,同样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居群间基因流(N_m)为4.005,表明居群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降低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这支持了PERMUT和AMOVA的分析结果。上述结果支持了AFLP的分析结果。基于遗传距离的UPGAM聚类分析图,结果显示,11个珊瑚菜居群分成了两大支,第一支包括居群辽宁的叁个居群CHII,CHI,ZH;另一个分支包括浙江的ZS,山东的HY和RZ,河北的QHD,以及辽宁的CHIII,WFD,BYQ和XC,地理距离相距较近的居群没有表现出更近的遗传关系(如辽宁长海的CHI,CHII和CHIII),这说明了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Mantel检测结果(r=0.3296,p=0.067,p>0.05)也验证了这一点。3、AFLP与ITS分析结果相一致,都表示珊瑚菜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珊瑚菜濒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包括海提侵损和人为干扰。珊瑚菜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该濒危物种的复壮和重新扩张奠定遗传基础。鉴于此,建议针对珊瑚菜野生种质资源居群进行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以及建立种质资源库等干预措施,恢复野生种群规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珊瑚菜论文参考文献

[1].束晓春,李乃伟,汤兴利,周义峰.NaCl处理对不同珊瑚菜种源光合生理和药用有效成分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9

[2].李彬.珊瑚菜中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9

[3].李彬,王爱兰.珊瑚菜ITS序列的PCR扩增与测序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宋洁洁,罗红梅,马小晶,高婷.珊瑚菜GlPS1、GlPS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J].中草药.2018

[5].刘小芬,张明孝,陈勇,曹叁运,吴建本.福建省长江澳珊瑚菜样地调查与群落特征[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7

[6].崔海燕,张永清.不同采收期珊瑚菜植株叶片挥发油成分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

[7].王孔文.《珊瑚菜——扎根海滩的美丽珊瑚》阅读训练[J].读写月报.2016

[8].贾颜维,万丽红,曾琼,刘一鸣,廖循.珊瑚菜内酯的体外代谢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集.2015

[9].侯晓强,明月梅,乔洁,付亚娟,刘平.珊瑚菜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抑菌活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5

[10].王爱兰,李维卫,刘笑.濒危药用植物珊瑚菜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5

标签:;  ;  ;  ;  

珊瑚菜论文-束晓春,李乃伟,汤兴利,周义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