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食品安全报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食品安全报道,《食品安全报道的受众心理研究》,食品安全危机,大众心理
食品安全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浅谈食品安全危机中的大众心理引导——书评《食品安全报道的受众心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国内"染色馒头"、"毒粉条"、"镉大米"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让我们清醒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到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威望,特别是当前网络信息飞速传播的环境下,信息的不充分和大众对危机信息必要应对措施、技能的缺乏,(本文来源于《肉类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文洪星,韩青,芦千文[2](2019)在《食品安全丑闻报道与市场需求结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媒体报道视角,采用QUAIDS模型研究主流媒体对猪肉食品安全事件的丑闻报道所引发的肉类需求结构变化,补充了该领域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研究表明:食品安全丑闻报道是引致中国肉类需求结构调整的重要诱因,国内媒体对猪肉食品安全事件的高频曝光度对猪肉市场需求产生了"一损俱损"的传染效应,对鸡肉市场需求产生了"因祸得福"的竞争效应,对牛羊肉市场需求没有显着影响。食品安全丑闻信息的反复刺激会改变消费者偏好的习惯性,促使消费者将猪肉需求主要向鸡肉消费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当前媒体对猪肉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较之前有所下降,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丑闻曝光率的需求反应并没有因媒体关注度的下降而表现出"脱敏"现象。本研究对于增进食品安全事件下肉类消费结构转变规律的理解及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19年06期)
陈少烽,刘一苇[3](2019)在《基于激惹性视角的大学生食品安全信任心理结构研究——评《食品安全报道的受众心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皆是国家和公民十分关注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法律法规,为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公民生活质量,公民健康舒心生活,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然而,在国家不断推出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同时,仍有不良商家为获取利益,一味地降低生产成本,所生产食品严重不符国家食品安全规定,(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08期)
张君蓉[4](2019)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下,不少年轻人吃饭喜欢叫“外卖”,有人甚至一日叁餐都靠它解决。各种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应运而生,生意也是风生水起。不知道您叫“外卖”的时候,有没有查询网上饭店资质的习惯?这些网络餐饮提供者有没有办理必备的证件呢,他们符合制作出售食品的条件吗?为保障辖区居民(本文来源于《运城日报》期刊2019-08-14)
梁建业[5](2019)在《以食品安全报道为例分析媒体的舆论作用——评《食品安全公共危机的舆论监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持续成为社会大众所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并时常发展成爆炸式的公众话题。显而易见,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媒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因为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传播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此使得媒体转变成相关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其将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给社会大众,以提高社会大众的防范意识。其次,因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此使得媒体必须要发挥自身的舆论监督作用,以及对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发挥自身的正面作用。然而,一些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肆意放(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卢卫斌[6](2019)在《数字时代食品安全报道对受众的心理影响研究——评《食品安全报道的受众心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热点问题,大众传媒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明显提升,报道率上升。正因为这些报道,食品安全问题也从根源上得到优化,逐渐摸索和走出了一条健康发展之路。西方理论界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报道多集中在健康传播方面,且存在一些经典的学术研究内容,无论是理论框架还是方法运用,都能够为我国理论界提供参考。反观(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张景祥[7](2018)在《时空视角下主流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2004~2014年我国主流媒体所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系统梳理,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筛选出2505个有效食品安全事件,并基于时空视角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4~2014年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区域性特征,即经济发达地区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在数量上明显高于经济落后地区;二是持续性特征,即食品安全事件高发区域在时间上具有显着的连续性。本文分析了呈现以上特征的原因,依据分析结果,为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对策及建议。(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8年34期)
罗渐,马金[8](2018)在《我市多举措保障网络订餐安全》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餐饮服务”新兴业态的快速增长,促进了餐饮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无论学生族还是上班族,不管呆在家里还是坐在高铁上,只要点点手机或电脑,就能实现网上订餐,要吃啥就有啥。但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为此,我市食药监部门通过多举措监管(本文来源于《南京日报》期刊2018-10-22)
罗渐,马金[9](2018)在《浦口“四个着力”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南京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浦口区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创建要求及各项考评指标,突出重点、提升亮点,通过“四个着力”基本形成食品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提升全区食品安全水平。以点带面,着力打造一批创建重点项目浦口区市场监管局加强(本文来源于《南京日报》期刊2018-09-21)
罗渐,马金[10](2018)在《落实食品安全战略 打造食品安全城市》一文中研究指出落实食品安全战略,打造食品安全城市。南京市2015年9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城市,3年来,全市上下以创建工作为抓手,严格落实“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要求,不断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强化“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措施,全市食品安全(本文来源于《南京日报》期刊2018-09-18)
食品安全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媒体报道视角,采用QUAIDS模型研究主流媒体对猪肉食品安全事件的丑闻报道所引发的肉类需求结构变化,补充了该领域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研究表明:食品安全丑闻报道是引致中国肉类需求结构调整的重要诱因,国内媒体对猪肉食品安全事件的高频曝光度对猪肉市场需求产生了"一损俱损"的传染效应,对鸡肉市场需求产生了"因祸得福"的竞争效应,对牛羊肉市场需求没有显着影响。食品安全丑闻信息的反复刺激会改变消费者偏好的习惯性,促使消费者将猪肉需求主要向鸡肉消费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当前媒体对猪肉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较之前有所下降,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丑闻曝光率的需求反应并没有因媒体关注度的下降而表现出"脱敏"现象。本研究对于增进食品安全事件下肉类消费结构转变规律的理解及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食品安全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1]..浅谈食品安全危机中的大众心理引导——书评《食品安全报道的受众心理研究》[J].肉类研究.2019
[2].文洪星,韩青,芦千文.食品安全丑闻报道与市场需求结构反应[J].经济经纬.2019
[3].陈少烽,刘一苇.基于激惹性视角的大学生食品安全信任心理结构研究——评《食品安全报道的受众心理研究》[J].中国酿造.2019
[4].张君蓉.保障“舌尖上的安全”[N].运城日报.2019
[5].梁建业.以食品安全报道为例分析媒体的舆论作用——评《食品安全公共危机的舆论监督》[J].食品工业.2019
[6].卢卫斌.数字时代食品安全报道对受众的心理影响研究——评《食品安全报道的受众心理研究》[J].食品科技.2019
[7].张景祥.时空视角下主流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实证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8
[8].罗渐,马金.我市多举措保障网络订餐安全[N].南京日报.2018
[9].罗渐,马金.浦口“四个着力”提升食品安全水平[N].南京日报.2018
[10].罗渐,马金.落实食品安全战略打造食品安全城市[N].南京日报.2018
标签:食品安全报道; 《食品安全报道的受众心理研究》; 食品安全危机;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