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材料基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Ba_2SrWO_6,白光LED,上转换发光,高温固相法
荧光材料基质论文文献综述
杨阳[1](2017)在《多功能稀土掺杂Ba_2SrWO_6基质荧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由于高效、节能、寿命长、环保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实现照明商用白光LED制作方法有叁种,第一种是用红、绿、蓝叁色LED合成白光,但此种方案生产成本较高,电路复杂;第二种是最常用的蓝光LED和YAG黄色荧光粉合成白光,此种方法制作简单,效率最高;第叁种是紫外LED激发红、绿、蓝荧光粉合成白光,但与蓝光、绿光荧光粉相比,紫外或近紫外激发红色荧光粉仍然较为短缺。此外,稀土掺杂上转换材料可在红外与近红外光激发下发射可见光,目前应用于上转换激光器、叁维立体显示、生物荧光标记、探测、防伪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市场前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的目的旨在:(1)制备紫外或蓝光有效激发的黄色荧光粉,(2)制备能够被紫外光有效激发的红色荧光粉,(3)制备Yb~(3+)/Er~(3+)共掺上转换发光荧光粉。本论文采用具有简单有序的结构和重要物理特性的双钙钛矿结构的钨酸盐,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几种白光LED用荧光粉和上转换发光荧光粉。其内容如下:(1)采用高温固相法在CO还原气氛下合成了Ba_2SrWO_6黄色荧光粉,对其进行了XRD图谱、能谱图(EDS)等图谱分析。通过XRD图谱中与标准卡片的对比,证明了所合成的样品是纯相。所制备样品在330-480 nm具有较强的宽带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为峰值在602 nm处的黄色宽带,色坐标为(0.550,0.442)。根据测得的能谱图(EDS),初步认为该发光现象可能归结为碳缺陷中心,该样品可以被紫外-蓝光有效激发,发出较强的黄光,可以配合蓝光芯片封装制作白光LED。(2)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_2SrWO_6:Eu~(3+)红色荧光粉。其中Eu~(3+)最佳掺杂浓度是15 mol%,Eu~(3+)离子之间能量迁移方式是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Ba2-0.15SrWO6:0.15 Eu~(3+)能被312nm的紫外光高效激发,发出很高强度的红光,具有优于商用红色荧光粉Y2O2S:Eu~(3+)的色纯度。并讨论了Ba2-0.15SrWO6:0.15 Eu~(3+)样品的J-O参数。(3)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_2SrWO_6:Sm~(3+)红色荧光粉。其中Sm~(3+)最佳掺杂浓度是2.5 mol%,Sm~(3+)离子的4G5/2→6H7/2跃迁所对应的猝灭机理是电子能量交换相互作用。Ba2-0.025SrWO6:0.025 Sm~(3+)能被316 nm的紫外光高效激发,发出很高强度的红光,发射峰位置位于615 nm,该样品可以与其他蓝光、绿光荧光粉配合应用于白光LED的制作。(4)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Yb~(3+)/Er~(3+)共掺Ba_2SrWO_6粉体上转换发光荧光粉。通过光谱分析测定,确定了Ba2-0.10-0.05SrWO6:0.10 Yb~(3+),0.05Er~(3+)上转换发光强度最强。通过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发光功率之间的双对数曲线图,直线拟合得到绿光和红光发射都是符合双光子过程的。(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储阳[2](2017)在《稀土铕、铽丙烯酸酯基质的荧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稀土高分子荧光材料和高分子聚合物丙烯酸酯的制备和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此为基础,结合各自的优势,确定了以溶液聚合制备键合型稀土荧光材料和以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掺杂型荧光材料的方案。在溶液聚合的方案中,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马来酸酐(MAH)为主要单体,甲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制备了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P(MMA-MAH),然后以对氨基苯甲酸(PABA)、稀土氯化物EuCl_3·6H_2O和TbCl_3·6H_2O以及邻菲罗啉(phen)为原料,制得了含氨基的稀土配合物,最后将前两步反应所得到的产物进行酰胺化反应,获得氨基稀土配合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荧光材料。对产物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SEM、荧光光谱分析、热失重分析。荧光光谱显示在294nm的激发波长下能够得到色度很纯、荧光强度很高的荧光,衰减时间在1ms左右。而稀土荧光强度与稀土离子含量关系的分析显示当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为1.6g,稀土配合物的含量为0.1mmol时,荧光强度最强。热失重分析显示在失去5%质量时的温度(T_5)在200℃以上,有很好的耐热性。在乳液聚合的方案中,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乙烯基叁乙氧基硅氧烷(VTES)和反应型乳化剂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聚合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的方式得到了基质,并对其最佳工艺进行了探索,发现最佳的工艺参数为:主要聚合单体丙烯酸酯MMA:可聚合乳化剂AMPS:硅氧烷改性剂VTES:引发剂APS:去离子水的投料比为10:2:1:0.04:86.96。然后将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与氢氧化钠(NaOH)水溶液反应制得均苯四甲酸钠(PMA),最后将制得的乳液用氨基硅氧烷(APTS)进行氨基化处理,依次投入PMA、稀土氯化物EuCl_3·6H_2O和TbCl_3·6H_2O,反应数小时后直接过滤干燥得到荧光材料。对荧光材料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SEM、荧光光谱分析、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稀土离子很好地与MMA和PMA发生了配位,在298nm的激发光下,荧光材料能得到很强的光。荧光寿命较短,衰减时间为0.54ms。热稳定性也很高,T_5达到了245℃。研究结果也表明:只要简单地调整稀土铕和铽的比例,就可以得到多色的荧光材料。(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4-01)
冯垚淼[3](2016)在《近紫外LED激发的单一基质白光荧光材料的结构与荧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商业化的蓝光LED芯片与YAG:Ce复合得到的白光其光谱中红光成分的缺少,导致通过这种组合方案复合出的白光具有较差的显色指数和较高的色温。通过紫外LED芯片与叁基色荧光粉复合得到的白光也同样存在荧光粉之间存在“色衰”程度不一,从而导致复合出的光发生色漂等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用于近紫外LED激发的单一基质白光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分析对其结构、荧光性能和能量传递机理进行研究,并通过合成时加入的助熔剂对荧光发射中心的局域环境和荧光材料的结晶度进行调节,提高荧光材料的发光效率。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首先,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稀土和过渡金属离子共掺杂的单一基质白光Sr5(PO4)3F:0.02Eu2+,xMn2+荧光材料。XRD分析表明Sr5(PO4)3F:0.02Eu2+,xMn2+为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63/m。在适当浓度的掺杂下,合成出的荧光粉仍能保持原有结构。对Sr5(PO4)3F:0.02Eu2+,xMn2+样品用Maud软件进行XRD精修发现,Eu2+离子和Mn2+离子更倾向于取代Srl位置。对Sr5(PO4)3F基质和Eu2+离子和Mn2+离子共掺的Sr5(PO4)3F:0.02Eu2+,0.05Mn2+样品进行DFT计算发现,通过掺杂使得Sr5(PO4)3F基质由直接带隙5.099ev变成间接带宽3.035ev,这分别与他们在紫外区的吸收光谱一致。对Sr5(PO4)3F:0.02Eu2+,xMn2+(x=0-0.06)的荧光光谱分析可知,其激发光谱在250-430nm的宽带激发区域,这与近紫外LED的需要完全吻合。发射主峰分别在430nm和556nm,通过改变Eu2+离子和Mn2+离子掺杂比例,荧光粉的光色由蓝光可调为白光,根据荧光光谱讨论了掺杂离子间的能量传递机理。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荧光粉的发光强度,讨论了在合成过程中加入助溶剂氯化钠,氯化钾,硼酸对于荧光增强的影响,发现在合成Sr5(PO4)3F:0.02Eu2+,xMn2+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钾作助溶剂,可以使得Sr5(PO4)3F:0.02Eu2+,xMn2+的荧光强度提高85%。这些优异的光学性能证明它可以作于近紫外LED照明。其次,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双稀土离子Eu3+和Tb3+共掺杂的近紫外LED激发的单一基质白光Sr7Zr(PO4)6:Eu3+,Tb3+,以立方晶系,I43d[220]空间群的Sr3La(PO4)3为初始模型,通过对其XRD以及精修分析可知,合成出的样品是纯相。通过对Sr7Zr(PO4)6:Eu3+,Tb3+荧光光谱分析可知,在300-400nm区域出现较宽的锐线激发峰,最大激发峰位于374nm,这满足市场上近紫外LED芯片的需求。Sr7Zr(PO4)6:Eu3+,Tb3+(x=0-0.02)最大发射峰位于544nm和613nm处,通过改变Tb3+离子和Eu3+离子的掺杂浓度,荧光粉的光色由绿光调成暖白光。我们讨论了Tb3+离子和Eu3+离子的能量传递关系。并证明了掺杂离子之间通过偶极-偶极能量传递方式进行,临界距离为15.16 A。以上研究表明合成的Sr7Zr(PO4)6: 0.01Tb3+, xEu3+(x=0-0.02)荧光粉可以用在近紫外LED芯片上,对于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荧光材料基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稀土高分子荧光材料和高分子聚合物丙烯酸酯的制备和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此为基础,结合各自的优势,确定了以溶液聚合制备键合型稀土荧光材料和以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掺杂型荧光材料的方案。在溶液聚合的方案中,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马来酸酐(MAH)为主要单体,甲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制备了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P(MMA-MAH),然后以对氨基苯甲酸(PABA)、稀土氯化物EuCl_3·6H_2O和TbCl_3·6H_2O以及邻菲罗啉(phen)为原料,制得了含氨基的稀土配合物,最后将前两步反应所得到的产物进行酰胺化反应,获得氨基稀土配合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荧光材料。对产物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SEM、荧光光谱分析、热失重分析。荧光光谱显示在294nm的激发波长下能够得到色度很纯、荧光强度很高的荧光,衰减时间在1ms左右。而稀土荧光强度与稀土离子含量关系的分析显示当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为1.6g,稀土配合物的含量为0.1mmol时,荧光强度最强。热失重分析显示在失去5%质量时的温度(T_5)在200℃以上,有很好的耐热性。在乳液聚合的方案中,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乙烯基叁乙氧基硅氧烷(VTES)和反应型乳化剂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聚合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的方式得到了基质,并对其最佳工艺进行了探索,发现最佳的工艺参数为:主要聚合单体丙烯酸酯MMA:可聚合乳化剂AMPS:硅氧烷改性剂VTES:引发剂APS:去离子水的投料比为10:2:1:0.04:86.96。然后将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与氢氧化钠(NaOH)水溶液反应制得均苯四甲酸钠(PMA),最后将制得的乳液用氨基硅氧烷(APTS)进行氨基化处理,依次投入PMA、稀土氯化物EuCl_3·6H_2O和TbCl_3·6H_2O,反应数小时后直接过滤干燥得到荧光材料。对荧光材料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SEM、荧光光谱分析、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稀土离子很好地与MMA和PMA发生了配位,在298nm的激发光下,荧光材料能得到很强的光。荧光寿命较短,衰减时间为0.54ms。热稳定性也很高,T_5达到了245℃。研究结果也表明:只要简单地调整稀土铕和铽的比例,就可以得到多色的荧光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材料基质论文参考文献
[1].杨阳.多功能稀土掺杂Ba_2SrWO_6基质荧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2].储阳.稀土铕、铽丙烯酸酯基质的荧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7
[3].冯垚淼.近紫外LED激发的单一基质白光荧光材料的结构与荧光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标签:Ba_2SrWO_6; 白光LED; 上转换发光; 高温固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