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噪声阻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压控振荡器,LC振荡器,相位噪声,低电压
噪声阻抗论文文献综述
周鑫,田晔非[1](2019)在《一种基于阻抗变换的低噪声LC压控振荡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相位噪声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阻抗变换模块的新型无尾电流源电感电容(LC)压控振荡器。该阻抗变换模块位于交叉耦合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之间,能够减少有源器件产生的噪声,并且交叉耦合晶体管主要位于饱和区域,能够防止LC谐振腔的品质因数降低。此外,相较于传统LC振荡器,该振荡器在低电压工作条件下能够维持低相位噪声性能,并采用0.18μm CMOS工艺进行了具体实现。实验结果表明:在3 MHz偏移频率的条件下,提出的振荡器相位噪声范围为-138.8 dBc/Hz~-141.1 dBc/Hz,调谐范围增加了大约22.8%。在此调谐范围内,与其他提LC压控振荡器相比,所提方法具有更大的品质因数更好,具体为191.8 dBc/Hz。(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9年02期)
江师齐,刘艺涛,银杉,彭建春[2](2019)在《基于噪声源阻抗提取的单相逆变器电磁干扰滤波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单相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EMI)噪声源阻抗的提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的EMI滤波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分别考虑共模(CM)和差模(DM)噪声源阻抗的影响,对滤波器进行精确的需求分析和设计。为了进一步提高噪声源阻抗检测精确性和滤波器设计的有效性,利用RLC阻抗分析仪对测试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进行了精确分析。最后,在PLECS仿真环境下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检验,并且以单相SiC MOSFET逆变器为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设计的EMI滤波器针对性强、可靠性高,可以大幅度减少EMI滤波器设计的时间成本。(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王武刚[3](2018)在《基于EMI滤波器设计的噪声源阻抗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功率变换器以其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电子装置中。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迅速发展,变换器开关速度也越来越快,进一步促进了电力电子装置的模块化和系统的集成化,经过集成后的模块表现出了良好的散热能力、一致的电性能。然而,电力电子装置在性能提升的同时,作为电磁噪声源,又使得电磁兼容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目前,国内外针对电磁兼容标准的制定也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只有满足标准的电力电子设备才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稳定可靠的工作。时至如今,EMI滤波器依然是应用最广且有效的噪声抑制消除手段,然而传统EMI滤波器设计过程中又存在各种问题,制约了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做一简单的介绍,包括当前国内外EMI滤波器的研究现状以及选题来源;其次,介绍了EMI滤波器的相关拓扑概念和工作原理,并以开关电源为例对电磁噪声的产生、传播以及消除做了简单的介绍分析,同时还对当前EMI滤波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再次,针对传统EMI滤波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噪声源阻抗识别与测量的方法,重点介绍了通过对以S参数描述的端口网络进行分析并推演运算,分别给出了等效差模和等效共模电磁噪声源阻抗的解析解,同时介绍了端口网络实现阻抗扰动的思想以及实现方式的优化结构分析,并用仿真和实际实验同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及可行性,最后对本文所提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及适用性分析。本文所提方法解决了传统EMI滤波器设计过程中噪声源阻抗难以识别的问题,这将有利于完善EMI滤波器的设计理论,丰富其设计流程,提高滤波性能,进一步提高电力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及稳定性,促进电力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梅婉欣[4](2018)在《在体脑电的特征提取、噪声分析及对应离体生物膜电阻抗测试平台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神经电生理信号,指的是个体或离体器官、组织、细胞等的电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可利用电极、膜片钳等装置来进行该类信号的记录或测定,用以对个体或部分功能、机理的研究等。在实验室研究中利用神经电生理技术通过研究在体电信号等研究人体某部分在整体结构中发挥的作用与功能,通过对特定区域的离体组织、细胞电生理信号进行测量并研究该区域功能与结构。在体脑电信号是通过接触电极从大脑头皮或大脑皮层获得大脑在特定模式下的电活动信号,用于研究大脑在整个个体中发挥的作用;为了研究部分区域的特定功能,会以脑片、脑细胞群或单个神经元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在体脑电信号采集是利用电极从大脑获得脑电信号在计算机中进行相应的信号处理,转化为与信号内容一致的响应,这种响应包括机械臂的操作、光标在显示屏上的移动等。而在与在体研究对应的离体电生理信号的研究中,通常利用离体电极对离体神经元细胞、组织的电信号进行采集,对其电化学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其部分功能与生理活动状态,并进行相应的比对和分析。本文针对在体脑电信号,利用脑电信号采集设备对实验者在阅读不同材料(平静闭目、阅读英语、阅读诗歌、阅读现代文四种阅读模式)时的头皮脑电信号进行无创采样,使用希尔伯特-黄变换及支持向量机训练,分辨平静闭目和其他叁种不同阅读模式,并针对经验模态分解时出现的常见情况——端点飞翼现象进行算法优化处理并比较其处理效果。脑电的来源有在体和离体两种。在基于大数据的在体脑电分析模型确定之前,需要依赖于特定神经元群或者脑切片等离体电生理测试的特征点位数据采集及分析过程。离体电生理测试信号的优点在于这种实验方式脱离了生物个体,以组织或细胞为单位进行实验,体外可培养、易于扩增细胞、组织数量,样本量大可采集数据齐全,但是其最大问题是电极和脑切片或者神经元之间的接触受制于电极的材料、特性、表面处理方式等。所以,在离体电生理的研究中,首先需要评估离体电极与生物膜接触的定量化模型。因此,本文对离体脑电信号采集的重要媒介——电极,利用电化学方法中的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交流阻抗法进行了裸金电极的电化学实验,并评估了电极的叁种对应的特性。然后,针对电极在进行信号测量时电极与生物膜之间的有效贴附面积进行了研究,通过模拟电极与生物膜的贴附状态,进行了电化学阻抗实验并依据电极在测量系统中的作用建立等效电路,并依据等效模型进行了阻抗参数拟合,构建了阻抗参数为输入向量,以电极半径为输出量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定量研究了电极与生物膜之间的贴附面积,用以评估电极与生物膜之间的贴附效果。最后,为了定性评估真实细胞膜与电极之间的贴附状态,在NC膜上培养神经细胞,利用不同面积的电极与其构成细胞-NC膜-电极结构,进行了电化学阻抗实验,分析比较了不同面积的电极对应的电化学阻抗图之间的关系。该方法最后的结果验证了模拟电极-神经细胞贴附实验的有效性以及使用电化学方法研究离体脑细胞、组织用以体外研究的可能性,为在体脑电研究的后期离体定点对应模型提供了定量化参数的分析基础。(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王晓伟[5](2017)在《直流偏磁下高阻抗变压器的振动与噪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压器作为电网建设所必需的电气设备,其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成为工程制造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日益增长,短路电流越来越大。为降低短路电流过大对变压器及其他电力设备造成的损害,具有超强抗短路能力的高阻抗变压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非晶磁性材料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具备低损耗优点的非晶合金变压器成为我国重点推广的变压器产品。然而在变压器运行中经常出现振动异常、噪声刺耳等现象,据研究,直流偏磁是引起这一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为直流偏磁下以非晶合金为铁心的高阻抗变压器的研究带来新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针对高阻抗变压器在直流偏磁下的振动及噪声问题展开重点分析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一台220kV叁相叁绕组有载调压油浸式变压器产品,提出了叁种提高中低压短路阻抗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叁种不同绕组结构的高阻抗变压器设计。通过解析法与有限元法两种方法计算短路阻抗,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案的正确性。对不同设计方案引起的油箱及夹件的涡流损耗及损耗密度分布进行计算,研究在实现变压器高阻抗过程中对结构件损耗产生的影响,为今后高阻抗变压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2)从直流偏磁机理和振动噪声基本原理着手,系统分析了影响变压器振动及噪声的各种因素,总结出磁致伸缩是影响变压器铁心振动的重要原因,并对叁种典型结构的叁相变压器抵抗直流偏磁的能力进行分析。基于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提出了将电磁场、结构力场和声场进行耦合计算完成直流偏磁下高阻抗变压器振动和噪声问题的研究,详细分析了直流偏磁前后铁心磁密、空载励磁电流及谐波的变化,并采用解析法计算铁心磁密,得出有限元法计算铁心磁密值误差小于解析法计算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偏磁电流对高阻抗变压器铁心振动和噪声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一般性结论。同时根据模态分析理论对变压器铁心进行模态分析,判断出可能引起铁心共振的共振频率,为今后研究直流偏磁对变压器振动噪声的影响等问题奠定了基础。(3)采用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对一台叁相五柱非晶变压器在高压侧空载时的器身及铁心振动情况进行测量,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及分析,得到其振动的规律性结论。同时根据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采用多物理场耦合方法计算直流偏磁下高阻抗变压器振动噪声的正确性,为今后变压器振动噪声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7-05-31)
赵波,闫景瑞,赵阳[6](2016)在《基于双电流探头和四种状态测试的EMI噪声源阻抗提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双电流探头,设置被测噪声源为短路导线、标准电阻、电感、标准电容四种状态,利用散射参数原理分别其传输参数和反射参数,从而提取到被测噪声源的高频阻抗。以商用开关电源为测试对象,实现了源阻抗幅值和相位的测试和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设计的四种状态测试方法,基本涵盖了所有的阻抗描述情况,克服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近似和理想化的约束条件,测量的精度提高,为电磁干扰滤波器的设计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电气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王剑亮[7](2015)在《计及阻抗边界的涡扇发动机进气道气动噪声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工业也将快速的发展,而飞机噪声是制约航空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现代涡扇发动机的风扇噪声在飞机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占主要成分,被动声衬处理目前仍是控制风扇噪声的主要技术手段。为了设计和优化飞机发动机进气道内的噪声传播问题,急需发展能够考虑声衬阻抗边界的计算气动声学计算框架。本文将变阶次高精度度保色散差分(DRP)方法和时域阻抗边界条件相结合,提出一套计及阻抗边界的时域多重网格计算气动声学框架,并运用于简单缓变截面管道以及复杂的涡扇发动机的进气道气动声传播过程的计算。利用Fourier-Laplace变换研究了显式保色散高阶高分辨率有限差分格式的性能,对DRP优化格式的积分区间选择的重要性做了清晰的阐述,进一步简化了积分区间自动选择的算法。详细地推导了大模板变截断精度显式差分格式的构造公式,提出了通用的格式简化优化算法,并比较了优化算法中的优化区间,优化目标函数等对优化格式的影响,最终得到一系列变精度DRP格式。随后采用1D对流谐波问题,2D高斯脉冲标准算例,以及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多圆柱声散射问题验证了提出格式的精度和性能。这些格式将被用于后续的管道应用算例中。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公式均借助现代计算代数系统(CAS)计算完成,在附录3中作者给出了相应的代码。这些代码对分析标准以及复杂的差分格式具有相当的通用性,经小的修改将可以用于众多差分格式的分析,可以大大减小格式分析的工作量和错误。基于滤波器理论对?zy?rük时域阻抗模型与实验数据拟合的初始值选择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针对NASA CT73实验声衬的公开数据验证了该初始值选择的合理性,从而降低?zy?rük模型在直接拟合和使用中的难度,提高拟合的准确度,增进对模型参数对应滤波特性的物理理解。研究了扩展的Helmholtz共振器阻抗模型(EHRM)与物理模型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论述了EHRM模型参数初选的基本原则,并采用非线性约束方法对模型进行直接拟合。基于余切函数的连续分式级数展开形式,找出EHRM模型的五个参数和?zy?rük模型多个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建立了EHRM模型和?zy?rük间的对应关系,这为EHRM模型转换为?zy?rük提供了途径。由于EHRM模型转换为?zy?rük模型为中低频近似,在转换之后需要再进行一次非线性拟合,通过两次非线性约束优化的拟合方法,可以将EHRM模型转换为?zy?rük模型,并保持与实验数据的高精度拟合。最后,本文从参数拟合、实现难度以及计算效率方面对EHRM阻抗模型和?zy?rük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其中EHRM到?zy?rük格式的转换采用计算代数系统推导完成。将变精度显式差分格式和EHRM转换的?zy?rük模型用于Rienstra提出的缓变管道模型,与相应的解析解以及有限元解进行了详细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DRP差分格式以及时域阻抗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并简要的讨论了缓变截面管道声传播的特点。将论文提出的差分格式和时域阻抗模型用于实际的(有轴对称简化)高涵道比发动机进气道的噪声传播问题的模拟。探讨了管道中不同流速的时均流,不同频率的入射声波,不同的径向模态数以及有无阻抗等工况下气动噪声的传播特点,比较了气动声传播的远场特点。研究了开式的Helmholtz共振器共振频率以及频响的参数数值计算方法,以便运用于复杂及通用的Helmholtz共振器频率和响应的精确估计。针对考虑阻抗边界的管道气动声传播问题,本文在显式格式算法,时域阻抗边界的建模、拟合、实现、校验以及应用方面做了多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基于DRP算法的CAA(Computational Aeroacoustics)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11-01)
张佳佳,张逸成,韦莉,叶尚斌,姚勇涛[8](2015)在《基于插入损耗的噪声源阻抗修正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EMI滤波器能够实现有效的插入损耗,需要考虑噪声源阻抗的频谱特性。电压插入损耗法是最简单的测试噪声源阻抗的方法。本文分析了传统的电压插入损耗法在实现过程中采用的假设条件,部分假设在数学上并不严格成立,相应的简化近似计算可能导致较大误差;甚至有些计算结果会与假设条件矛盾,进而导致计算结果无效。在不改变传统插入损耗法的测试方案的前提下,对噪声源阻抗的计算方法进行修正,推导了源阻抗幅值的精确解析表达式,进而确定源阻抗幅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析计算结果经过数学验证成立。在此基础上,以电动汽车用DC-DC变换器为测试对象,实现了源阻抗幅值的测试和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通过该测试和设计实例的分析可以发现,改进的电压插入损耗法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噪声源阻抗,避免滤波器的过设计,便于滤波元件的设计和选型,并为滤波器体积、重量等的优化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李波,曹敏,王垚,胡万层,谢涛[9](2015)在《低压电力载波中通信频点阻抗与脉冲噪声特性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比值法原理,选取不同环境,在80 k Hz~500 k Hz频段内,对低压电力线的阻抗和信道噪声进行了测量,并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分析电力线网络中不同时间段通信频点的阻抗变化范围与信道中脉冲噪声特性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80~500 k Hz频段内,输入阻抗变化范围与信道脉冲噪声数量和功率有同增同减的关系;阻抗具有很强的时变性;电网结构及负载类型、数量对阻抗变化范围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云南电力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魏欣[10](2015)在《高阻抗表面在电磁噪声抑制和天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移动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遥感遥测技术、雷达监测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等快速发展,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上述技术均采用空间电磁波进行信号传输,电磁波利用的增长会导致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外界电磁波对敏感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包括辐射干扰和传导干扰,在严重的干扰下,敏感电子设备将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会遭到损坏。这些情况均严重威胁着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要保证电子产品符合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正常运转,就必须加强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本文所提到的高阻抗表面(High Impedance Surface, HIS)技术是一种可以应用在电磁兼容领域的新技术,它可以抑制电磁噪声。高阻抗表面是电磁带隙(Electromagnetic Band Gap, EBG)结构中的一种,它表现为二维周期性结构,由金属和介质材料共同构成。高阻抗表面具有表面波抑制特性,即在表面波抑制带隙内,它的表面阻抗接近无穷大,可以抑制表面波。此外它还具有同相反射特性,即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可以实现同相反射,表现为人工磁导体。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入手,首先分析了高阻抗表面的表面波抑制带隙和同相反射相位带隙产生的原因,然后将高阻抗表面应用在电磁噪声抑制和天线设计领域。电路板添加屏蔽盖后会与屏蔽盖一起形成腔体,导致电路输入输出端口的噪声耦合增加,这是一个典型的电磁兼容问题。将高阻抗表面应用在屏蔽盖内表面,利用其表面波抑制特性可以抑制腔体噪声耦合,保证电路正常工作。差分信号由于其低噪、低耦合及低电磁干扰的特性在高速数字电路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电路中,由时间相位差和幅度不平衡引起的共模噪声必不可免,利用特殊高阻抗表面可以抑制差分线共模噪声,本文提出周期哑铃型DGS(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HU型DGS和蛇形线共模滤波器叁种结构。在天线的设计中,添加反射板可以获得定向辐射,在工程上常常用金属良导体作为天线的反射板,但是用金属良导体作反射板存在一些不足,即金属反射板的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位差为180度,如果天线太靠近反射板,反射板表面的镜像电流会跟天线上的电流相互抵消,导致辐射效率低下。本文利用高阻抗表面的同向反射特性,使用高阻抗表面代替金属良导体用作天线的反射板,可以将反射板与天线的距离缩短为原来的一半,还可增加天线增益。(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1-01)
噪声阻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一种单相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EMI)噪声源阻抗的提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的EMI滤波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分别考虑共模(CM)和差模(DM)噪声源阻抗的影响,对滤波器进行精确的需求分析和设计。为了进一步提高噪声源阻抗检测精确性和滤波器设计的有效性,利用RLC阻抗分析仪对测试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进行了精确分析。最后,在PLECS仿真环境下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检验,并且以单相SiC MOSFET逆变器为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设计的EMI滤波器针对性强、可靠性高,可以大幅度减少EMI滤波器设计的时间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噪声阻抗论文参考文献
[1].周鑫,田晔非.一种基于阻抗变换的低噪声LC压控振荡器设计[J].电子器件.2019
[2].江师齐,刘艺涛,银杉,彭建春.基于噪声源阻抗提取的单相逆变器电磁干扰滤波器的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19
[3].王武刚.基于EMI滤波器设计的噪声源阻抗测量[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4].梅婉欣.在体脑电的特征提取、噪声分析及对应离体生物膜电阻抗测试平台的优化[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
[5].王晓伟.直流偏磁下高阻抗变压器的振动与噪声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
[6].赵波,闫景瑞,赵阳.基于双电流探头和四种状态测试的EMI噪声源阻抗提取方法[J].电气技术.2016
[7].王剑亮.计及阻抗边界的涡扇发动机进气道气动噪声数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8].张佳佳,张逸成,韦莉,叶尚斌,姚勇涛.基于插入损耗的噪声源阻抗修正计算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5
[9].李波,曹敏,王垚,胡万层,谢涛.低压电力载波中通信频点阻抗与脉冲噪声特性关系[J].云南电力技术.2015
[10].魏欣.高阻抗表面在电磁噪声抑制和天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