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中下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连续刚构,跨中下挠,设计方法,防治措施
跨中下挠论文文献综述
刘朝晖[1](2019)在《浅谈大跨度连续刚构控制跨中下挠的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出现跨中持续下挠、腹板开裂等病害。文章针对大跨径混凝土梁桥"跨中下挠"问题,首先分析下挠产生的原因,提出设计中应引起重视的关键技术问题和相关设计参数;接着根据文献及实践经验,进行了相关研究,总结和阐述下挠控制设计方法,探讨防治病害的对策措施。(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9年21期)
蒋建军[2](2019)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力学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实践表明,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出现不同程度的箱梁开裂和跨中下挠病害,严重影响桥梁的安全和耐久性,笔者从挠度计算理论出发,分析了引起其跨中下挠的本质原因。以丽江至攀枝花高速公路倮果金沙江特大桥为例,提出了控制预应力钢束张拉时机、及时拆除挂篮、设置体外预应力束、全寿命监控等针对性措施,避免了该桥产生较大的竖向挠度,使线形得到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市政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郑万成[3](2019)在《大跨径刚构桥梁跨中下挠病害治理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我国桥梁结构中的常用结构形式,连续刚构桥普遍出现了跨中下挠的病害。依托于某连续刚构桥项目,本文对于连续刚构桥的摩阻损失、预应力降低和刚度下降进行了定量分析,然后针对分析结果,从设计、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了应对分析。本文研究对于未来连续刚构桥体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工程经验,对于连续刚构桥的推广应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5期)
潘振宇[4](2019)在《大跨度梁桥跨中下挠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悬臂工法建造的大跨度梁桥跨中过度下挠问题,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温度交变和活载疲劳、裂缝叁个方面阐述了跨中下挠的机理,并提出了四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05期)
戚原,向伟[5](2018)在《强度设计理念与大跨度P.C梁桥跨中下挠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行强度设计理念与大跨度P.C梁桥普遍存在的跨中下挠问题进行探讨,对国内外大跨径梁桥的跨中下挠及开裂病害统计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如果梁体长期相对下挠值超过跨径的L/1600,则梁体会出现开裂并加剧下挠的病害。对六座基于现行桥涵设计规范设计的大跨度梁桥进行施工过程分析,研究发现:1)强度设计理念导致设计上存在较大的灵活性,不同桥的设计成桥挠度差异明显;2)成桥挠度越大,则长期挠度越大,且预拱度的设置不能改善后期下挠及开裂等病害。研究表明,现行基于强度设计的理念是造成大跨度P.C梁桥跨中下挠的重要成因,设计上可以通过控制梁体恒载挠度达到控制长期挠度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浙江建筑》期刊2018年04期)
梅银海[6](2017)在《连续刚构桥运营过程中跨中下挠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目前连续刚构桥梁情况,对其运营过程中跨中下挠的变化情况展开了考察,得出了一些原因,也给出了一些对应措施。(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7年12期)
罗剑均[7](2017)在《混凝土弹性模量对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刚构桥具有伸缩缝少,桥面连续性好,施工方便,结构刚度大,抗震性好等优点,因而被广泛采用和修建。但是,在运营中发现此类型桥梁跨中容易发生下挠。研究表明:预应力损失、混凝土徐变、主梁刚度下降是造成跨中持续性下挠的主要原因,而施工阶段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弹性模量是体现混凝土受力与变形的重要参数,连续刚构桥作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是否有效的作用在梁体上,主要看混凝土能否有足够的刚度来抵抗预应力抗张拉过程的变形。本文以在建大桥为工程背景,围绕混凝土弹性模量主要完成了下面的工作:1、随施工进度制作混凝土试件,分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研究混凝土弹性模量。首先,研究混凝土在龄期为3d、4d、7d、14d、28d下的弹性模量。其次,对每个节段分别制作试件,分析后期全桥每节段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发展状况,以及最终的发展数值。2、在施工中,随混凝土龄期分阶段测试每个节段的混凝土强度,得到从悬臂浇筑开始到浇筑完毕不同龄期下混凝土强度的发展规律。3、根据实测箱梁腹板的混凝土强度计算得到其弹性模量,可以看到施工中的弹性模量在3天时候可以达到设计值的69.3%左右,之后发展很缓慢,需要5个月的时间才能满足设计值。4、根据工程情况利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桥梁模型,分析该桥梁在不同混凝土弹性模量和不同荷载组合下的跨中下挠,结果表明弹性模量偏离值较大的情况下,尤其是在0.6E时(E为设计规定的混凝土弹性模量)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明显加剧。5、通过分析混凝土弹性模量和强度组合变化下对跨中下挠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对跨中下挠的影响小于弹性模量对下挠的影响。6、由于混凝土弹性模量对跨中的影响是通过收缩徐变来体现,而年平均相对湿度是计算收缩徐变重要的因素,通过软件分析桥梁在不同湿度下的跨中下挠,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跨中下挠逐渐减小,从侧面说明在混凝土养生阶段应注重混凝土保湿。7、在施工中通过对每节段混凝土浇筑前、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后的变形测量,掌握在施工龄期下混凝土弹性模量引起的下挠,结果表明弹性模量在设计规定值上下波动时对施工过程中的下挠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7-06-12)
李志民[8](2017)在《大跨PC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C连续刚构桥由于受力性能好、伸缩缝少、行车平顺舒适、造型简洁美观、养护工程量小等优点,已成为100~300m范围内富有竞争力的桥型。但现有PC连续刚构桥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的病害,其中跨中过量下挠就是PC连续刚构桥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PC连续刚构桥跨中过量下挠这一病害,在分析其病害成因的基础上,以湖南龙永高速红岩溪特大桥(跨径布置为116+220+116m的PC连续刚构桥)为依托工程,对引起跨中下挠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围绕临时体外束和备用束的设置,提出了改善PC连续刚构桥后期过量下挠的控制措施,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如下:(1)对比分析了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模式、箱梁刚度、预应力损失对PC连续刚构桥跨中挠度的影响,发现预应力损失对跨中挠度的影响较为显着。(2)比较了依托工程在施工3#、7#、14#梁段时张拉临时体外束对改善梁体应力和跨中挠度的效果,结果表明:设置和张拉临时体外束对改善梁体应力和减少跨中运营期下挠效果明显,可使成桥十年后,跨中挠度减小41.21%。(3)为了改善临时体外束张拉效果,通过改变临时体外束的张拉时刻和张拉长度对临时体外束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计算结果与原设计的计算结果对比,得出了较优的临时体外束张拉时刻和张拉长度。(4)研究通过增加顶板预留束和中跨底板预留束控制PC连续刚构桥运营期下挠。对比张拉不同位置顶板预留束和中跨底板预留束对跨中挠度的影响,确定了对控制跨中下挠效率最高的顶板预留束和中跨底板预留束的位置;对比不同时刻张拉顶板预留束和中跨底板预留束对跨中挠度和梁体应力的影响,得出了较合理的张拉时刻;对比增加不同数量顶板预留束和中跨底板预留束对跨中挠度和梁体应力的影响,得到了较为合理的预留束张拉数量。(5)设计了体外折线束和体外底板束两种体外束方案,对比这两种方案对跨中应力及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体外折线束对跨中底板应力和挠度的改善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文赋[9](2016)在《大跨径桥梁跨中下挠成因分析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径桥梁跨中结构,很容易受到因素的影响,出现下挠的问题,影响桥梁工程的稳定性,增加了使用的风险。下挠的成因有多类,应该深入的研究大跨径桥梁跨中出现下挠的诱发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可以控制的措施,完善桥梁跨中的结构,解决下挠的问题,进而保护大跨径桥梁跨中结构的稳定性。所以,本文重点研究大跨径桥梁跨中下挠的成因及相关的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6年17期)
刘方华[10](2016)在《已建大跨桥梁预应力损失对跨中下挠问题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的跨中下挠问题当属大跨度桥梁结构中最严重的危害之一。如不加以治理将会导致桥梁底板开裂、刚度下降,甚至是缩短桥梁使用寿命。本文对跨中下挠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例确定其严重性,找寻其应对措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17期)
跨中下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量实践表明,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出现不同程度的箱梁开裂和跨中下挠病害,严重影响桥梁的安全和耐久性,笔者从挠度计算理论出发,分析了引起其跨中下挠的本质原因。以丽江至攀枝花高速公路倮果金沙江特大桥为例,提出了控制预应力钢束张拉时机、及时拆除挂篮、设置体外预应力束、全寿命监控等针对性措施,避免了该桥产生较大的竖向挠度,使线形得到有效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中下挠论文参考文献
[1].刘朝晖.浅谈大跨度连续刚构控制跨中下挠的设计方法[J].智能城市.2019
[2].蒋建军.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力学分析及对策[J].市政技术.2019
[3].郑万成.大跨径刚构桥梁跨中下挠病害治理对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4].潘振宇.大跨度梁桥跨中下挠问题研究[J].四川建材.2019
[5].戚原,向伟.强度设计理念与大跨度P.C梁桥跨中下挠的关系[J].浙江建筑.2018
[6].梅银海.连续刚构桥运营过程中跨中下挠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7
[7].罗剑均.混凝土弹性模量对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影响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8].李志民.大跨PC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控制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
[9].文赋.大跨径桥梁跨中下挠成因分析及控制[J].江西建材.2016
[10].刘方华.已建大跨桥梁预应力损失对跨中下挠问题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