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惯性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薄膜,偏振薄膜,高功率激光,光谱性能
惯性驱动论文文献综述
邵建达,朱美萍,李静平,孙建,赵元安[1](2019)在《惯性约束聚变激光驱动装置用大尺寸偏振薄膜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光谱性能、激光损伤阈值和膜层应力等方面综述了激光偏振薄膜的研究进展。简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针对我国惯性约束聚变激光驱动装置对大尺寸偏振薄膜的要求,在镀膜材料选择、膜系设计、薄膜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所研制的大尺寸偏振薄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神光系列高功率激光、超强超短激光等大型激光装置。(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赵冉,卢全国,曹清华,刘宝玲,王博文[2](2018)在《离散驱动策略对磁致伸缩惯性冲击电机步长及工作频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磁致伸缩惯性冲击电机的工作频率,增大输出步长,提出了一种带有死区保护的优化驱动策略。该策略通过计算电机步进所需时间来确定两个驱动信号之间的间隔(即死区时间),实现方式类似占空比调制。并且通过分析电机运动过程及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电机的步长及收缩步进时间的数学模型。最后,针对所开发的惯性冲击电机进行了测试,并将结果与传统驱动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电机步长及步进收缩时间。采用带死区保护的优化驱动控制策略后,磁致伸缩惯性冲击电机的最高工作频率由120 Hz提高至250 Hz,且电机步长得到了增加。(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王剑,白洋,郭吉丰[3](2018)在《二自由度超声波电机惯性驱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采用单相电源驱动旋转和直线两种运动的新型单定子二自由度超声波电机,提出了一种近谐振点平稳惯性冲击的电机驱动方法。基于电机构造机理和驱动原理,建立了电机惯性驱动模型,定量分析了方波信号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电机在近谐振点采用非对称方波激励,定子端面可输出符合惯性驱动要求的锯齿波。给出了最佳的方波驱动频率与占空比。该驱动方法简洁高效,完全消除了相位差对多自由度电机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杨冬,李志超,李叁伟,郝亮,李欣[4](2018)在《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中的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ICF)中,激光能量除了通过逆轫致机制被吸收和传输,还会激发各种参量不稳定性(受激布里渊散射(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双等离子体衰变(Two-Plasmon Decay,TPD)等),大幅降低激光-靶丸耦合效率并破坏辐射场对称性.因此,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是实现聚变点火的最大风险之一,研究、理解和抑制以SBS和SRS为主的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一直在激光聚变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激光(L)、等离子体(P)和不稳定性机制(Ⅰ)这叁个方面介绍了激光间接驱动ICF框架下理解和抑制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Laser Plasma Instability,LPI)的研究进展和机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8年06期)
吴垠[5](2018)在《惯性驱动工频压电马达的设计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电马达具有无电磁干扰、体积小、精度高、响应快、噪音低和断电保持等优点,能够运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和生活用品等多个领域。但是,目前主要研究对象为超声压电马达,低频压电马达鲜有研究,吉林大学焦晓阳博士将其驱动频率降低到288.3Hz,尚未出现驱动频率为50Hz的压电马达。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工频压电式电机的驱动机理与实验研究”(项目编号:51607010)开展研究,探讨了惯性驱动工频压电马达工作原理,并设计出一种惯性驱动工频压电马达,通过弹片、质量块和转盘尺寸的控制将压电马达工作频率控制在50Hz,用无负载转速和零转速转矩衡量其性能。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选择合适的压电陶瓷、金属基板和粘接材料,设计变截面压电振子,达到保护保护陶瓷的目的;探索可控且稳定的压电振子生产工艺工艺和检测方法,制造出合格的压电振子;研究变截面区域厚度、长度和宽度对压电振子刚度的具体影响。2、设计出惯性驱动工频压电马达的结构,详述弹片、预紧弹簧和连接块的结构设计。通过ANSYS仿真软件进行惯性驱动工频压电马达整机模态仿真分析,确定工作时的振动模态,辅助前期设计,初步确定弹片、预紧弹簧和连接块尺寸及材料。3、探索惯性驱动工频压电马达的工作原理,建立纵向和扭转方向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定子与转盘纵向不分离条件和转子转动条件,从理论上探索惯性驱动工频压电马达的可行性。4、进行惯性驱动工频压电马达弹片、转盘和质量块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实验;探索惯性驱动工频压电马达驱动电压与驱动频率对无负载转速的影响;探索惯性驱动工频压电马达驱动电压与驱动频率对零转速转矩的影响。本文结合振动力学探讨了惯性驱动工频压电马达工作原理,进行了惯性驱动工频压电马达设计与试验,提出惯性驱动低频压电马达频率控制方法,在同类结构设计方面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宏伟[6](2017)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规模化惯性驱动房企继续盲目扩张》一文中研究指出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尽管宏观调控依旧从严,但龙头房企的销售业绩仍然光鲜亮丽。万科、恒大、保利、绿地、中海、融创等7家房企销售金额已经突破千亿元,其中,万科销售金额突破2500亿元。从千亿元级房企数量来看,2017年上半年“千亿元军团”房企的数量比去年上半年(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报》期刊2017-09-28)
石志国[7](2017)在《无泵驱动的惯性微流控器件研制及粒子操控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微细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流控芯片在医疗诊断、生物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目前,微流控芯片已经逐步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商业化应用。这对芯片的低成本大批量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与激光切割技术为基础,针对被动流量调节阀的恒流量调节特性,研究了低成本的无泵驱动惯性微流控集成器件的制造与应用。论文取得的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完成3D打印惯性微流控器件的性能表征及粒子富集浓缩实验。基于光固化3D打印技术的特点,改进螺旋形微流道的打印方法,并用倒模的方法检测该器件微流道的截面形状精度。为进一步降低器件加工成本,采用双面粘性胶配合螺纹连接的密封方案将微流控器件组装完成。结合细胞计数仪自动计数功能,分析研究了 3D打印器件内粒子浓缩效率与驱动流速和初始溶液里粒子浓度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对不同尺寸粒子浓缩的最佳流速范围。最后,将器件操控对象拓展为复杂生物颗粒,实验表明该3D打印器件对尺寸分散的花粉粒子和可变形的肿瘤细胞也有较好的富集浓缩作用。(2)掌握了被动流量调节阀的恒定流量调节规律,完成集成器件的血浆提取应用研究。针对低成本微流控器件的即时现场检测需求,设计了一种集成流量调节阀的无泵驱动惯性微流控器件。首先,通过实验测量和流固耦合仿真的方法,研究讨论了微阀腔室高度、弹性薄膜通孔直径和输入压强波动对输出流量的影响。其次,结合微阀和惯性微流控器件各自恒流与操控粒子的特点,以串联的方式将两者集成为一个整体,该集成器件不仅具有了微阀消除输入压强波动的特点,也具有微流控芯片操控微米粒子的能力。最后,舍弃电力驱动的精密注射泵,手动按压注射器,操控集成器件实现不同稀释度下血液的细胞分离与血浆提取实验。(3)掌握了高通量微阀与多层聚合物薄膜芯片的制作,完成高通量集成器件的粒子操控研究。发挥激光加工技术制造成本低与适宜大批量生产等优势,研究了极高通量微阀与多层聚合物薄膜芯片的制造方法与集成应用。首先,对激光切割和塑封技术的工艺进行探索,获得了不同材料的最佳制造参数,为后续微阀腔室和聚合物薄膜芯片的制作提供技术参数。其次,为提高微阀的恒定流量数值波动范围,设计了一种叁支流并联的高通量微阀,将微阀恒流量提高八倍至9.95 ml/min。同时改进堆迭方案,完成四层聚合物薄膜芯片的垂直堆迭设计与装配。最后,集成高通量微阀与多层堆迭微流控芯片,实现微藻的浓缩富集应用研究。(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20)
王浩[8](2017)在《医药电商2016回头看》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2016年,医药电商B2C市场呈现矛盾发展态势,一方面政策投资环境层层收紧,一方面市场增长高达97.6%,反超环境宽松的2015年(85.11%)。为什么在政策投资双收紧的同时,市场增长速度却在加快?本文予以剖析。政策收紧的2016(本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期刊2017-01-12)
邹士阳[9](2016)在《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靶物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ICF研究始于1964年王淦昌提出利用激光开展实验室出中子的科研建议。1973年利用激光加热氘冰靶在实验室获得了氘氘聚变中子。20世纪80年代,我国ICF研究的部分成果开始见于公开学术刊物,特别是常铁强、贺贤土和于敏在《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发表的论文《高增益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物理过程》,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间接驱动激光聚变的主要物理过程与物理问题。此后,随着"神光Ⅱ""神光Ⅲ"原型和"神光Ⅲ"主机等装置的建成,理论整体二维、局部叁维数值模拟能力的建立,(本文来源于《2016年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期刊2016-12-01)
陈邦祥[10](2016)在《惯性策动力驱动的软体球形机器人多模式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体机器人是驱动元件或执行元件由柔软材料构成,能产生大幅度变形的机器人。由于含有柔性的运动构件,相比由刚性构件组成的传统机器人,软体机器人能展现够灵活的运动,具有灵巧、安全和适应性高的特点,在服务、教育、食品等领域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不过软体机器人同样存在着驱动能力有限、运动效率不高的缺点。相反,球形机器人主要以滚动的方式运动,有很高的运动效率,但滚动的运动方式对地形的要求比较高,适应性、抗干扰性差。将软体机器人与球形机器人结合可以使二者的特点互补,提供高效且稳定的运动。基于软体球形机器人的概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惯性策动力驱动方式,以惯性负载产生的惯性力驱动机器人运动。在基于软体机器人安全、适应性高的特点上,设计包含滚动、跳动的软体球形机器人多模式运动。分析在不同运动模式下机器人的受力模型,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研究驱动力与机器人运动的协调关系,考察不同运动参数下,单个周期内机器人运动的特点。针对不同的驱动电机运动参数,进行机器人的运动仿真研究,分析机器人连续运动下驱动力与运动的关系。连续稳定的机器人运动需要规划与控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期望运动的规划算法,基于对运动的需求,提出理想弹簧振子模型,将需求的运动参数代入理想的运动模型产生理想的规划运动。根据规划的机器人运动规律曲线反向推导机器人驱动电机的运动,生成运动参数。对做出规划的运动参数仿真研究,验证这种规划方式的有效性。提出基于位置偏差的转速调节控制算法,建立机器人运动的闭环控制。本文进行软体球形机器人样机的设计,将机械结构与柔性球壳结合。以伺服电机带动惯性负载的方式产生驱动力驱动机器人,以重启的柔性球壳为提供机器人样机提供必要的柔性以及充当球形外壳。针对伺服电机搭建电机控制单元,完成对伺服电机的位置、速度控制,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反馈信号,建立软体球形机器人闭环运动实验平台。利用建立的实验平台对惯性策动力驱动下的软体球形机器人多模式运动进行实验研究,实现机器人样机的滚动和跳动运动,并对机器人样机的运动进行优化。实验验证了惯性策动力驱动模式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惯性驱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磁致伸缩惯性冲击电机的工作频率,增大输出步长,提出了一种带有死区保护的优化驱动策略。该策略通过计算电机步进所需时间来确定两个驱动信号之间的间隔(即死区时间),实现方式类似占空比调制。并且通过分析电机运动过程及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电机的步长及收缩步进时间的数学模型。最后,针对所开发的惯性冲击电机进行了测试,并将结果与传统驱动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电机步长及步进收缩时间。采用带死区保护的优化驱动控制策略后,磁致伸缩惯性冲击电机的最高工作频率由120 Hz提高至250 Hz,且电机步长得到了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惯性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邵建达,朱美萍,李静平,孙建,赵元安.惯性约束聚变激光驱动装置用大尺寸偏振薄膜研究综述[J].光学学报.2019
[2].赵冉,卢全国,曹清华,刘宝玲,王博文.离散驱动策略对磁致伸缩惯性冲击电机步长及工作频率的影响[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8
[3].王剑,白洋,郭吉丰.二自由度超声波电机惯性驱动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8
[4].杨冬,李志超,李叁伟,郝亮,李欣.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中的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8
[5].吴垠.惯性驱动工频压电马达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8
[6].张宏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规模化惯性驱动房企继续盲目扩张[N].中国建设报.2017
[7].石志国.无泵驱动的惯性微流控器件研制及粒子操控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7
[8].王浩.医药电商2016回头看[N].医药经济报.2017
[9].邹士阳.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靶物理研究[C].2016年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6
[10].陈邦祥.惯性策动力驱动的软体球形机器人多模式运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