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云南宝兴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资源量级别,估值误差,估值参数,交叉验证
云南宝兴厂论文文献综述
安江海,赵战锋[1](2016)在《云南宝兴厂斑岩铜矿建模中资源量级别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省宝兴厂斑岩铜矿建模过程中发现交叉验证结果包含的信息要大于克里金方差,其不仅包含估值点与样品的空间关系,还包含品位信息,因此认为交叉验证的结果可以作为资源量级别划分的重要参考信息。具体步骤:首先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估值参数,然后进行交叉验证,将验证结果变换为误差百分比保存于钻孔样品中,再将误差百分比赋予矿体模型中,最后在矿体剖面上以误差百分比为基础圈定资源量级别。综合考虑矿床的成因类型、矿区内后期构造的复杂程度、成矿后岩浆活动是否频繁、勘查工程和样品分析质量等因素,宝兴厂斑岩铜矿建模中探明级别铜资源量以误差小于30%为基础,控制铜资源量以误差介于30%~50%为基础,误差大于50%列为推断铜资源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期刊2016年08期)
杨飞[2](2016)在《云南宝兴厂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宝兴厂矿区位于“叁江”成矿带东南端,矿区金铜矿床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产于大陆碰撞山环境。通过研究,查明了矿区与金矿床有关的岩浆演化序列、蚀变矿化分带、流体演化以及控矿因素等;分析了流体包裹体、同位索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矿床成因,探讨了找矿远景。矿区主要赋矿地层为奥陶统迎风村组;构造主要发育断层和褶皱,二者起到控岩控矿作用;赋矿岩体主要为花岗斑岩、二长斑岩、煌斑岩;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矿化蚀变为黄铁矿化、毒砂化、闪锌矿化、硅化、高岭土化。金厂箐矿段含矿石英脉脉5件流体包裹体研究测得,石英包裹体平均温度从128℃~239℃,平均盐度;盐度w(NaCl)%为6-14,表明金厂箐矿段成矿流体具有盐度较低、成矿温度较低,成矿深度较浅的特点。开展了较为系统的问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斑岩型金铜矿石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岩浆;硫同位素测试发现δ34SV-CDT值介于—6.8‰~+9.1‰(平均值为+1.15‰),大部分硫化物δ34SV-CTD范围在—3‰~+3‰之间,表示主要为幔源硫。。综合研究认为,宝兴厂金矿形成于喜马拉雅期第叁期,在岩浆侵位后的流体作用下,发育了热液蚀变,随成矿流体运移的Au、Cu等元素与来自地幔的硫相结合而沉淀,最终富集成矿。构造、流体是主要控矿因素,金厂箐矿段东部、宝兴厂矿段东北部、双马槽矿段外围、人头箐矿段深部等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因为论文题目中有远景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刀艳[3](2016)在《云南祥云宝兴厂Cu、Mo矿区喜马拉雅期岩浆演化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宝兴厂铜钼多金属矿床是金沙江-红河新生代斑岩成矿带中的重要矿区之一,矿区喜马拉雅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发育不同类型富碱斑岩。本文对宝兴厂矿区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及岩浆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成岩年代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用宏观地质体穿切关系与微观精确定年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新厘定研究区岩浆侵位序列为正长斑岩(Ⅰ阶段)→斑状花岗岩+煌斑岩(Ⅱ阶段)→花岗斑岩+煌斑岩(Ⅲ阶段)→碱长花岗斑岩(Ⅳ阶段),证实矿区喜马拉雅斑岩体是同期多阶段岩浆脉动式活动的产物。其中,第Ⅱ阶段和第Ⅲ阶段为岩浆主要侵位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基性岩浆活动。(2)对已有可靠成岩年龄数据及本次新获得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数据的统计分析,确认矿区喜马拉雅期岩体形成年龄于38-33Ma之间,处在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的岩浆活动高峰期(45~30 Ma)范围内,但略滞后于其北段岩浆活动高峰期。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时空分布分析显示,沿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从北段的玉龙→中段北衙、宝兴厂→南段铜厂等,岩浆活动年龄和成矿年龄逐渐变新,反映青藏高原深部物质流动有向高原东南部迁移的趋势。(3)矿区喜马拉雅期花岗质岩浆活动由早阶段至晚阶段具有由中酸性→酸性,并向碱度增强和逐渐富钾方向演化的特点。其中,由早阶段岩体至晚阶段岩体,Si02含量具有逐渐增高的趋势,A1203、CaO、Fe203、MgO和P205的含量有逐渐变低的趋势,分异指数(DI)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固结指数(SI)有逐步降低的趋势。暗色包体和煌斑岩的Si02含量在42.53%-54.98%之间,Si02、MgO、K20和全碱(K2O+Na2O)含量由早阶段煌斑岩+暗色包体→晚阶段煌斑岩依次升高,而A1203含量则依次降低。固结指数由暗色包体→早阶段煌斑岩→晚阶段煌斑岩逐渐增高,分异指数则相反且集中在40~50之间,暗示本区铁镁质岩浆岩结晶分异作用不强。其中,暗色包体和早阶段煌斑岩特征值相似或相近,揭示它们之间密切的演化关系。(4)不同阶段花岗质岩体、暗色包体和煌斑岩具相似的微量稀土元素特征:V、Co、Cu和Zn等过渡族元素轻微富集,Cr和Ni相对亏损,过渡族元素蛛网图均呈大致相同的“W”型,明显富集Rb、Ba、U、Th、Sr和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以及Nb、Ta(或“TNT”)异常亏损的特点。总体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存在微弱δEu负异常的特点,其中花岗质岩体和晚阶段煌斑岩∑REE较低,暗色包体和早阶段煌斑岩∑REE较高。(5)煌斑岩、暗色包体及花岗质岩体具有相近的Sr、Nd、Hf同位素的组成:总体具有高Sr、低Nd的特征,但暗色包体和煌斑岩εNd(t)高于寄主花岗质岩体,显示幔源组分较高,具有向Ⅱ型富集地幔端元演化的趋势;寄主花岗质岩体的εHf(t)全部为正值,暗色包体和煌斑岩的εHf(t)均为负值,岩体高Hf和低Nd的特征,指示难熔的古老岩石圈地幔与俯冲的地壳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矿区岩体Pb同位素组成具造山带铅特点,成因与壳-幔混合的岩浆作用有关;花岗质岩体的锆石的结晶标型揭示岩体在低温、偏碱环境下形成,且为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合成因,具有富水、富碱的特征,是利于成矿的岩浆系统;锆石总稀土含量很高,具有LREE强烈亏损、HREE富集的左倾配分型式,明显的正Ce异常,中等到弱的负Eu异常;锆石Hf同位素具有非常好的相似性,εHf(t)值散布于正值和负值(大部分为正值)之间,指示它们经历了比较显着的壳幔岩浆混合过程。因此,源区有显着的相关性又有区别,源区均具有俯冲板片流体交代富集地幔的特点,其中铁镁质岩浆主要起源于大陆岩石圈地幔,而花岗质岩浆源区主要起源于壳幔混合区。(6)宝兴厂矿区富碱侵入体形成于后碰撞的板内环境,构造-岩浆活动经历了以挤压向伸展转换过渡为主的减压升温过程,非常有利于发生基性到中酸性的岩浆演化以及大规模的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矿区复式岩体经历源区部分熔融、壳幔混合以及结晶分异作用:花岗质侵入体和晚阶段煌斑岩为富集地幔源区相对高部分熔融(分别为15%和10%)的结果,暗色包体和早阶段煌斑岩为富集地幔源区低部分熔融(-3%)的产物;花岗质岩体地壳混染程度相对较高,煌斑岩混染程度相对较低;从花岗质侵入体→暗色包体→早阶段煌斑岩→晚阶段煌斑岩结晶分异程度依次升高;壳幔混合比例在0.44~0.60之间,主要集中在0.5附近。(7)矿区经历了地壳缩短加厚、软流圈上涌底侵、部分熔融和混合作用→热流升高、地壳减薄、壳幔混合的深部动力学作用过程,岩浆活动过程中产生流动分异和差异性上升,并沿红河断裂与程海断裂交汇处的局部引张区发生脉动式侵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据此,本文建立了陆内走滑动力学环境下岩浆脉动式侵位模型。模型指出:第1阶段岩浆岩的源区深度较大,源区的部分熔融程度较高,酸性组分和结晶分异程度较低,形成正长斑岩墙:第Ⅱ-Ⅲ阶段的岩浆的源区深度变浅,源区的部分熔融程度较低但规模大,有大量下地壳花岗质组分参与,酸性组分和结晶分异程度较高,依次形成与成矿有关的斑状花岗岩主岩体和含古老地壳基底物质的花岗斑岩岩枝(脉);第Ⅳ阶段岩浆的源区深度与第Ⅱ-Ⅲ阶段相似,但源区的部分熔融程度最低,岩浆熔融规模小,分异程度高,仅形成岩墙状-脉状碱长花岗斑岩。岩浆主侵位阶段,还伴随有源区深度更大的小规模铁镁质岩浆侵入,形成矿区两阶段煌斑岩脉。(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杨玉霞,郭晓东,王治华,王梁,苏学影[4](2014)在《云南宝兴厂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1矿区地质宝兴厂是滇西成矿带上一个成矿系列较全、成矿元素复杂、成矿条件独特的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属丽江-鹤庆斑岩型铜(钼、金)矿化集中区(侯增谦等,2004)。大地构造处于扬子板块西缘与金沙江-哀牢山深大断裂带东侧交会部位,NW向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与NNE向程海-宾川断裂带所夹锐(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4年S1期)
周晓锋[5](2010)在《云南大理宝兴厂斑岩型铜钼金矿床成矿构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宝兴厂斑岩型铜钼金矿床位于丽江—大理斑岩型矿床矿集区内,该矿集区是滇西新特提斯构造—成矿域上一个成矿系列较全、成矿元素复杂、成矿条件独特的斑岩型矿床矿集区。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岩浆活动频繁,由NW向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和NNE向程海—宾川断裂带共同夹持构成的叁角形构造变形区,成为贯通岩石圈底部的通道,喜马拉雅期区域性走滑造山活动导致幔—壳源浅成富碱斑岩侵入,成矿与马厂箐富碱斑岩体密切相关。金厂箐—人头箐、乱硐山—宝兴厂、双马槽等一系列背、向形构造是矿区的控岩控矿构造,马厂箐富碱斑岩体及其与围岩的接触构造体系是铜钼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本文来源于《黄金科学技术》期刊2010年05期)
蔺冰玉,李振钦,陈浪,和正中,覃文明[6](2010)在《云南弥渡宝兴厂铜金矿区电法勘查成果及其地质找矿意义的初步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弥渡宝兴厂矿区是我部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区,通过对矿区内斑岩型铜钼金矿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开展电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通过结合地质工作,总结出了该区两种类型铜、金矿(脉)体的电性特征,并对矿(脉)体的空间展布情况及其与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关系提出自己的初步认识,通过工作对地质工程的布设起到了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0年S2期)
王绍明[7](2010)在《云南宝兴厂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宝兴厂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有利。区内NE向响水断裂带是主要的控岩和控矿构造。对矿区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宝兴厂矿区的成矿与地层、构造、岩浆岩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多金属矿床。(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0年S2期)
王绍明,涂国府[8](2009)在《云南宝兴厂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区金、铜、钼矿化与碱性斑岩相关,向阳组碎屑岩是主要矿源层及赋矿地层,北东向响水断裂控矿,近东西向次级断裂及层间断裂为储(容)矿构造。多种条件耦合成矿。(本文来源于《云南地质》期刊2009年04期)
李汉光[9](2009)在《云南宝兴厂富碱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构造—岩浆—成矿时空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宝兴厂钼铜金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的丽江台缘褶皱带南西端的边缘,北西向金沙江-哀牢山深大断裂与北北东向的程海-宾川深大断裂所挟持的叁角地带。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是在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环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条陆内造山带。始新世早期(E_2~1)-渐新世晚(E_3~2),由于印度大陆-欧亚大陆汇聚碰撞和向北推挤,形成一系列的右行走滑断裂。其后由于印度大陆向北东方向的强烈楔入并与扬子大陆对接碰撞,造成强大的东西向挤压应力分量,以至渐新世晚期,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北段(德钦以北)呈SN向右行走滑,南段(德钦以南)呈左行走滑,构成东侧扬子陆块与西侧羌塘地体的边界断裂带。沿走滑断裂带发育新生代富碱侵入岩和钾质火山岩,宝兴厂矿区的马厂箐岩体位于其带中。论文在前人区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运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和示踪,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多学科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宝兴厂矿区马厂箐岩体成岩环境为碰撞后的大陆边缘的大陆弧环境,成岩物质来源于富集地幔与下地壳,是在拉张环境下下地壳岩石圈拆沉作用或地幔岩浆底侵过程中加厚的下地壳发生2~10%的部分熔融,分离结晶度为0.6,混染率为0.2的条件下形成的;岩浆活动时间跨度为23.18~55.49Ma;岩体属于富碱的斑岩,具有埃达克岩的特点;建立了矿区构造-岩浆-矿化的时空结构模型,探讨了钼铜金铅锌的成矿系列;确定了本区的矿床类型,钼铜矿为中高温岩浆热液型矿床,铜金为中温岩浆热液型矿床,金铅锌矿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根据矿化类型和产出位置划分了3种矿化类型:斑岩型钼-铜矿、接触带钼-铜-金矿、断裂带(破碎蚀变岩)铜-金-铅-锌矿,3种矿化类型属于同一成矿流体和同一成矿作用下不同成矿阶段演化的产物,构成了从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演化的系列;运用成岩成矿动力学机制模型进行了成矿预测,确定了6个预测靶区。(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9-10-01)
李汉光,郭晓东,王绍明,皮清明,和正中[10](2008)在《云南宝兴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总结了云南宝兴厂金矿区地质特征,划分了成矿期和成矿阶段,通过对硫、铅、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认为下奥陶统向阳组第四岩性段的碎屑岩为金成矿的矿源层。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该区多期次、多阶段、多样式、多矿种的矿床组合类型。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红土型等。该金矿的形成在时间、空间上与喜马拉雅期的富碱斑岩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08年05期)
云南宝兴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宝兴厂矿区位于“叁江”成矿带东南端,矿区金铜矿床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产于大陆碰撞山环境。通过研究,查明了矿区与金矿床有关的岩浆演化序列、蚀变矿化分带、流体演化以及控矿因素等;分析了流体包裹体、同位索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矿床成因,探讨了找矿远景。矿区主要赋矿地层为奥陶统迎风村组;构造主要发育断层和褶皱,二者起到控岩控矿作用;赋矿岩体主要为花岗斑岩、二长斑岩、煌斑岩;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矿化蚀变为黄铁矿化、毒砂化、闪锌矿化、硅化、高岭土化。金厂箐矿段含矿石英脉脉5件流体包裹体研究测得,石英包裹体平均温度从128℃~239℃,平均盐度;盐度w(NaCl)%为6-14,表明金厂箐矿段成矿流体具有盐度较低、成矿温度较低,成矿深度较浅的特点。开展了较为系统的问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斑岩型金铜矿石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岩浆;硫同位素测试发现δ34SV-CDT值介于—6.8‰~+9.1‰(平均值为+1.15‰),大部分硫化物δ34SV-CTD范围在—3‰~+3‰之间,表示主要为幔源硫。。综合研究认为,宝兴厂金矿形成于喜马拉雅期第叁期,在岩浆侵位后的流体作用下,发育了热液蚀变,随成矿流体运移的Au、Cu等元素与来自地幔的硫相结合而沉淀,最终富集成矿。构造、流体是主要控矿因素,金厂箐矿段东部、宝兴厂矿段东北部、双马槽矿段外围、人头箐矿段深部等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因为论文题目中有远景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云南宝兴厂论文参考文献
[1].安江海,赵战锋.云南宝兴厂斑岩铜矿建模中资源量级别划分[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
[2].杨飞.云南宝兴厂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3].刀艳.云南祥云宝兴厂Cu、Mo矿区喜马拉雅期岩浆演化及成因[D].昆明理工大学.2016
[4].杨玉霞,郭晓东,王治华,王梁,苏学影.云南宝兴厂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J].矿床地质.2014
[5].周晓锋.云南大理宝兴厂斑岩型铜钼金矿床成矿构造分析[J].黄金科学技术.2010
[6].蔺冰玉,李振钦,陈浪,和正中,覃文明.云南弥渡宝兴厂铜金矿区电法勘查成果及其地质找矿意义的初步认识[J].矿床地质.2010
[7].王绍明.云南宝兴厂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J].矿床地质.2010
[8].王绍明,涂国府.云南宝兴厂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J].云南地质.2009
[9].李汉光.云南宝兴厂富碱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构造—岩浆—成矿时空结构[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10].李汉光,郭晓东,王绍明,皮清明,和正中.云南宝兴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矿床地质.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