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泥盆世论文-王子正,江新胜,周邦国,潘宁槿,陆生林

中泥盆世论文-王子正,江新胜,周邦国,潘宁槿,陆生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泥盆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滇东北地区,中泥盆世,缩头山组,高纯石英砂岩

中泥盆世论文文献综述

王子正,江新胜,周邦国,潘宁槿,陆生林[1](2019)在《滇东北地区中泥盆世缩头山组一段沉积特征及其含矿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滇东北地区产出超大型石英砂岩矿床,其主要含矿层位为中泥盆世缩头山组一段。针对滇东北彝良地区缩头山组一段进行的剖面测量、钻探和槽探等一系列研究显示,研究区缩头山组一段厚度为62.8 m~222.7 m,主要由灰白色厚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组成,平行层理、冲洗层理、浪成交错层理和浪成波痕发育,波浪作用特征明显;薄片研究显示,缩头山组一段石英砂岩具颗粒支撑、硅质胶结、凹凸-线接触结构特征,石英砂颗粒压溶和次生加大现象明显;粒度分析显示,石英砂岩粒度集中分布于1.5Φ~3.5Φ之间,缺少拖移总体和悬移总体,跃移总体高达99%,由两个次总体构成,为典型的前滨带粒度分布特征;化学分析显示,缩头山组一段石英砂岩的SiO_2化学纯度达99.05~99.39,平均为98.99(N=11),超过平板玻璃原料一级品的工业标准。可以认为,缩头山组一段石英砂岩为结构成熟度和矿物成熟度极高的滨岸高能前滨带石英砂岩,经成岩作用的进一步纯化,其粒度特征和化学纯度已经达到高纯石英砂岩的标准,可望成为高纯石英的原材料,并可为扩大滇东北地区高纯石英矿资源潜力提供精准的找矿方向。(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期刊2019年02期)

廖卫华,梁昆[2](2019)在《贵州省惠水县王佑中泥盆世晚期的四射珊瑚(一)》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省惠水县王佑至翁赖一带出露的中泥盆世晚期浅海底栖相地层翁赖组(新名)陆源碎屑发育,沉积厚度巨大,单体珊瑚居多。由于受到当地穹窿地质构造的影响,只出露了中泥盆统的最上部,即相当于独山剖面的独山组鸡窝寨段和宋家桥段这二段地层,而相当于鸡泡段及其以下的地层都被掩埋在地下。根据岩性和珊瑚群组合面貌,翁赖组可以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下部砂岩比较多,也有少许灰岩和泥质砂岩,大致可与独山剖面的独山组宋家桥段相当;上部虽然也有砂岩和泥质砂岩,但灰岩和泥质灰岩明显增加,最富有生物地层学意义的是在上部之底发现了中泥盆世晚期的标准珊瑚化石Sinospongophyllum,表明它可与独山剖面的独山组鸡窝寨段进行对比。无独有偶,独山县的泥盆系剖面是以群体的内板珊瑚(Endophyllum)层作为鸡窝寨段的底界的,Endophyllum层之上是鸡窝寨段(灰岩);Endophyllum层之下则是宋家桥段(砂岩)。Sinospongophyllum(单体珊瑚)与Endophyllum(群体珊瑚),虽然它们外部形态不同,但它们的骨骼内部构造基本上是相同的或者是非常相似的,而它们外形的差异主要是受不同海洋生态环境(如海浪的强弱和陆源碎屑物的多少)影响的结果。文中描述了翁赖组下部的四射珊瑚,共有6属7种,含2个新种,分别是:Grypophyllum cf.primum Wedekind,Grypophyllum wangyouense(Li in Kong and Huang),Cyathophyllum wenglaiense sp. nov.,Sinodisphyllum litvinovitshae(Soshkina),Temnophyllum majus Walther,Argutastrea quadrigemina(Goldfuss)和Ceratophyllum simplex sp. nov.。它们都是华南以及亚洲、欧洲、澳大利亚和北美西部等地中泥盆世晚期常见的一些珊瑚属种。(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树庆,胡晓佳,赵华雷,刘文刚,杨泽黎[3](2019)在《河北围场朝阳地中泥盆世高Sr/Y花岗岩成因及对兴蒙造山带演化的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兴蒙造山带位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其构造格局和拼合机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次在兴蒙造山带南部的朝阳地识别出一套形成于伸展背景的中泥盆世高Sr/Y花岗岩,可对早古生代末期弧陆拼贴过程进行约束.朝阳地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86.8±2.9Ma,属于中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高SiO_2、Al_2O_3、Na_2O含量,中等CaO、K_2O含量,较低FeOt、MgO含量的特征,Na_2O/K_2O比值均大于1,属于中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A/CNK范围为1.02~1.08,属于弱过铝质系列;微量元素具有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Sr,弱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Sr/Y比值高(103~146);具有轻稀土富集的配分模式((La/Yb)N=9.9~14.6),重稀土分馏较弱,(Gd/Yb)N范围为1.45~1.97,具有弱Eu正异常(δEu值1.31~1.80),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高Sr/Y比值继承自岩浆源区而非加厚地壳的熔融.朝阳地侵入岩均具有富集的Sr-Nd-Hf同位素组成,εNd(t)和εHf(t)均为负值(范围分别为-18.6~-17.9,-38.30~-23.59),锆石Hf模式年龄范围为2 825~3 745Ma,集中于2 800~3 000Ma,Nd模式年龄较集中(2 584~2 642Ma).综合岩石学、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朝阳地高Sr/Y侵入岩是中泥盆世在区域伸展背景下,由具有高Sr/Y比值的古老基性下地壳物质受减压和上涌软流圈加热共同作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代表泥盆纪白乃庙岛弧与华北陆块碰撞后区域伸展背景.(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马嘉欣,徐洪河[4](2018)在《云南、湖南中泥盆世石松类植物化石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松类是我国泥盆植物群中的优势类群,华南板块广泛分布有中泥盆世地层,为精细研究石松植物的生物学特征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长期以来,滇东地区的非海相泥盆系地层产出有大量植物化石,相关研究已经让我们对华南泥盆纪植物群取得了一定的认识。云南曲靖中泥盆世晚期的西冲组是华南中泥盆世晚期植物群的代表地层,该植物群主要有,石松类:Drepanophycus spinaeformis,Minarodendron cathaysiense,Lepidodendropsis arborescens,Colpodexylon variable,枝蕨类:Pseudosporochnus nodosus,Rhipidophyton acanthum,Panxia gabata,早期真蕨类:Eocladoxylon minutum,真叶植物类:Tauritheca cornuta,Tsaia denticulate,Psilophyton strictum。西冲植物群植物种类多,主要以地方性分子为主,缺少世界广布性分子。湖南长沙跳马涧组沉积于中泥盆世早期(Eifelian阶),沉积相上属于一套浅海相以及海陆交互相沉积,化石记录有:鱼类:Bothriolepis sinensis,Hunanolepis tieni,石松类:Lepidodendropsis guanzhuangensis,Lepidodendropsis tiaomaensis,Lepidodendropsis cf.arborescens,Tiaomaphyton fui。该植物群研究程度较低,已经报道的属种仍然有待深入研究。目前我们在长沙周边区域采集了大量植物化石,对跳马涧组的命名地层也开展了野外考察,拟开展有针对性的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工作。初步研究表明,跳马涧组植物群面貌与滇东同期植物群有一定的差别,除了沉积相上为陆地沉积与前滨沉积的区别之外,推测这可能还与泥盆纪时期它们不同的古地理位置或生境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7)

张连发,廖云峰,徐旭明[5](2018)在《新疆精河县中泥盆世汗吉尕组硅质岩成因及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精河县中泥盆世汗吉尕组中硅质岩较发育,研究硅质岩的成因对确定其沉积环境、盆地格局、区域地质构造及区域动力学演化分析特征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笔者通过1∶5万地质填图、剖面测制及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等工作,对研究区内汗吉尕组硅质岩的分布、成因及其形成环境等开展了专门的调查研究,确定其形成于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半深海沉积环境,属于火山与浊积混合成因的硅质岩。(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2018年02期)

姜涛,李凤杰,杨晓琪,荆锡贵,成晓雨[6](2018)在《龙门山早-中泥盆世Chondrites类型及其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龙门山地区下-中泥盆统有丰富的丛藻迹遗迹化石,可识别出8种类型,包括:Chondrites expansus、Chondrites cf.fenxiangensis、Chondrites filiformis、Chondrites isp.、Chondrites targonii、Chondrites type-C、Chondrites cf.type-C和Chondrites intricatus,它们的组合类型有3种:单一种类型、两种组合类型和多种组合类型。Chondrites遗迹化石分布于滨岸-陆棚的沉积环境中,分属于Chondrites-Phycodes和Chondrites-Lockeia遗迹化石组合。其中Chondrites-Phycodes组合代表食物充足、氧含量相对较低的浅水陆棚环境,而Chondrites-Lockeia组合代表氧含量充足的常氧环境浅水陆棚环境。Chondrites遗迹化石的沉积环境包括深水陆棚凝缩段环境、浅水陆棚环境和风暴沉积环境等。保存于深水凝缩段中的Chondrites遗迹化石反映贫氧相环境,其余2种则代表常氧相环境。Chondrites虫孔直径大小与古氧相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荆锡贵,李凤杰,成晓雨,杨晓琪,张昊[7](2018)在《四川龙门山地区早—中泥盆世混积相遗迹化石及其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龙门山地区早—中泥盆世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的混合沉积相富含大量海相遗迹化石,可识别居住迹、进食迹、觅食迹、爬行迹和停息迹5大类14属,包括居住迹:Skolithos;进食迹:Chondrites、Phycodes、Planolites、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和Zoophycos;觅食迹:Cylindrichnus以及Palaeophycus;爬行迹:Cruziana和Monomorphichnus;停息迹:Asterichnus、Lockeia和Rusophycus等,这些遗迹化石分属于4个遗迹化石组合,反映了不同沉积环境,分别为:(1)Skolithos—Thalassinoides遗迹组合,沉积于高能砂质环境中,为水动力较强的无障壁滨岸前滨;(2)Rusophycus—Phycodes遗迹化石组合反映了水动力较弱的近滨环境;(3)Chondrites—Palaeophycus遗迹化石组合反映了贫氧、水动力条件较弱的近滨下部环境;(4)Zoophycos—Palaeophycus遗迹化石组合反映的环境为正常浪基面以下,风暴浪基面以上的风暴沉积环境,据此建立了龙门山地区早—中泥盆世混积相遗迹化石生活环境分布模式。龙门山地区早—中泥盆世发现的3种类型Zoophycos遗迹化石,与腕足介壳富集层、波痕、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理等反映浅水环境的沉积特征共存,表明泥盆纪Zoophycos形成于浅水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8年02期)

廖卫华,马学平[8](2016)在《滇东北昭通箐门的泥盆纪珊瑚(一)——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省昭通市东北郊箐门出露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剖面,下、中、上叁个统均有出露,浅海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好,是研究滇东北地区泥盆纪地层的一条理想剖面。由于地层剖面比较长,沉积厚度比较大,文中仅描述该剖面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并讨论有关地层划分和珊瑚群古生物地理亲缘关系。(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张得鑫,魏小林,曾小平,王维,于小亮[9](2016)在《东昆仑西段噶顺达乌地区中泥盆世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昆仑西段噶顺达乌地区分布有大量的中酸性侵入岩,岩性组合由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两类组成,综合其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测年及接触关系资料,岩石属典型的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具轻稀土富集型;Eu负异常中等,稀土总量较低,显示幔源分异特点;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获得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393.1±1.6)Ma,表明侵入体的侵位时代为中泥盆世。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噶顺达乌地区中泥盆世中酸性侵入岩为大陆碰撞结束后的造山后花岗岩,而与板内后造山花岗岩不同。(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6年04期)

廖卫华[10](2015)在《华南中泥盆世两次重要的珊瑚群更替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显生宙生物圈除了遭受过五次巨大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外,还经历了无数次规模大小不等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生物灭绝事件(后者又称为动物群的更替事件)。泥盆纪有叁次比较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大的要属晚泥盆世的F-F生物大灭绝事件,然后依次为早泥盆世的L-P灭绝事件和泥盆纪末的D-C灭绝事件。根据研究,华南地区中泥盆世至少存在着两次重要的珊瑚群的更替事件:它们分别是艾菲尔中期的蜂巢珊瑚类和日射珊瑚类的消逝和吉维特晚期的泡沫型珊瑚的匿踪。(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中泥盆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贵州省惠水县王佑至翁赖一带出露的中泥盆世晚期浅海底栖相地层翁赖组(新名)陆源碎屑发育,沉积厚度巨大,单体珊瑚居多。由于受到当地穹窿地质构造的影响,只出露了中泥盆统的最上部,即相当于独山剖面的独山组鸡窝寨段和宋家桥段这二段地层,而相当于鸡泡段及其以下的地层都被掩埋在地下。根据岩性和珊瑚群组合面貌,翁赖组可以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下部砂岩比较多,也有少许灰岩和泥质砂岩,大致可与独山剖面的独山组宋家桥段相当;上部虽然也有砂岩和泥质砂岩,但灰岩和泥质灰岩明显增加,最富有生物地层学意义的是在上部之底发现了中泥盆世晚期的标准珊瑚化石Sinospongophyllum,表明它可与独山剖面的独山组鸡窝寨段进行对比。无独有偶,独山县的泥盆系剖面是以群体的内板珊瑚(Endophyllum)层作为鸡窝寨段的底界的,Endophyllum层之上是鸡窝寨段(灰岩);Endophyllum层之下则是宋家桥段(砂岩)。Sinospongophyllum(单体珊瑚)与Endophyllum(群体珊瑚),虽然它们外部形态不同,但它们的骨骼内部构造基本上是相同的或者是非常相似的,而它们外形的差异主要是受不同海洋生态环境(如海浪的强弱和陆源碎屑物的多少)影响的结果。文中描述了翁赖组下部的四射珊瑚,共有6属7种,含2个新种,分别是:Grypophyllum cf.primum Wedekind,Grypophyllum wangyouense(Li in Kong and Huang),Cyathophyllum wenglaiense sp. nov.,Sinodisphyllum litvinovitshae(Soshkina),Temnophyllum majus Walther,Argutastrea quadrigemina(Goldfuss)和Ceratophyllum simplex sp. nov.。它们都是华南以及亚洲、欧洲、澳大利亚和北美西部等地中泥盆世晚期常见的一些珊瑚属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泥盆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子正,江新胜,周邦国,潘宁槿,陆生林.滇东北地区中泥盆世缩头山组一段沉积特征及其含矿性[J].矿物岩石.2019

[2].廖卫华,梁昆.贵州省惠水县王佑中泥盆世晚期的四射珊瑚(一)[J].古生物学报.2019

[3].王树庆,胡晓佳,赵华雷,刘文刚,杨泽黎.河北围场朝阳地中泥盆世高Sr/Y花岗岩成因及对兴蒙造山带演化的约束[J].地球科学.2019

[4].马嘉欣,徐洪河.云南、湖南中泥盆世石松类植物化石新认识[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5].张连发,廖云峰,徐旭明.新疆精河县中泥盆世汗吉尕组硅质岩成因及环境分析[J].西北地质.2018

[6].姜涛,李凤杰,杨晓琪,荆锡贵,成晓雨.龙门山早-中泥盆世Chondrites类型及其环境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荆锡贵,李凤杰,成晓雨,杨晓琪,张昊.四川龙门山地区早—中泥盆世混积相遗迹化石及其环境分析[J].中国地质.2018

[8].廖卫华,马学平.滇东北昭通箐门的泥盆纪珊瑚(一)——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J].古生物学报.2016

[9].张得鑫,魏小林,曾小平,王维,于小亮.东昆仑西段噶顺达乌地区中泥盆世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J].矿产勘查.2016

[10].廖卫华.华南中泥盆世两次重要的珊瑚群更替事件[J].古生物学报.2015

标签:;  ;  ;  ;  

中泥盆世论文-王子正,江新胜,周邦国,潘宁槿,陆生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