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革命派论文-黎同柏

资产阶级革命派论文-黎同柏

导读:本文包含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孙中山,同盟会,叁合会,新民社

资产阶级革命派论文文献综述

黎同柏[1](2019)在《辛亥革命前期海南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内外危机的逐步加深,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救亡图存而开展的各种"自救"和改良也逐渐走入绝境。到了十九世纪末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通过武装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成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和唯一出路。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次伟大变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狭义上的辛亥革命专门指辛亥年爆发的武昌起义;而广义上的辛亥革命则指的是清朝末期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历次民族民主革命的统称。本文所说的辛亥革命,主要是从广义上来说的。辛亥革命期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整体上呈现出(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20期)

李敏芳[2](2019)在《走向“历史解释素养”培育的可能途径——从“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的历史图画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解释能力是学生关键的学科素养之一,近几年在学术领域和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热议。学者们认为"解释能力"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培养了学生良性的思维习惯。新课标指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1)但由于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和对问题缺乏探究能力,加上课标对历史解释素养之学业质量水平的划分不容易把握,所以目前历史解释素养培育中存在诸多操作路径的问题。本文探讨历史解释素养提升的微(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上半月刊)》期刊2019年01期)

潘思敏[3](2018)在《考点突破: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美国独立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时间:1775-1783年。3.领导人物: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历史功绩: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第一部宪法(1787年宪法),确立了叁权分立的总统制政治体制,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4.开始的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本文来源于《初中生辅导》期刊2018年30期)

户新竹[4](2018)在《1949年以来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书写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历史教科书作为传授历史知识的基本载体和历史教育的重要媒介,它的演变与发展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自1949年以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主要经历了六个历史时期:初步探索,破旧立新(1949—1956年)、曲折发展,厚今薄古(1957—1965年)、阶级斗争,停滞发展(1966—1976年)、拨乱反正,恢复阶段(1977—1985年)、初步发展,一纲多本(1986—2000年)、课程改革,突破创新(2001—现在)。分析不同时期教科书的书写变化,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吸取编写经验,也能为日后教科书的制订与发展提供指导意义。建国初期,由于受到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国策,历史教学大纲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均参照苏联模式。因此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书写过程中,为了突出阶级压迫,过分强调革命过程和农民运动的历史作用;在文本结构上,编写形式单一,多为文字叙述,较为枯燥。文革期间,为了响应阶级斗争的政治号召,教科书的编写采用了“革命模式”的历史书写方法,大搞影射史学,政治宣传取代了一切基本史实,历史教育处于完全被荒废的阶段。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深化和史学观念的变化、课程观的变化以及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变化,教科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注重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人为本,贴近现实生活;在编写内容上,全面深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观点,把经济史和社会文化史放在了与政治制度史同等重要的地位。2007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文书写以“君主立宪制”为中心,内容更为客观详实;在课文辅助系统方面,增加了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形式更为丰富多样,提高了教科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但是由于2007版教科书的编写采用了中外合编的专题体例,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内容衔接和知识点重复出现的问题,因此未来在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要吸取经验教训,以免历史知识被碎片化。(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1)

周立军[5](2017)在《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挖掘的学科核心素养——以《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在课堂讲解历史知识时,应该特别注意古今中外历史发展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使学生逐步搭建完整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关于世界历史,特别是英国近代史的内容,老师应博览群书,广泛吸收最新史学研究成果,多角度理解和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因后果。这样,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贯通古今,高屋建瓴,引导学生从大的视野和深层次理解历史人物与历史进程的关系。面对学生的多种疑惑,能准确及时地加以解答,而且并不简单地否定学生其他的观点,努力引导学生增强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的能力。当然,教师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无法应对的,特别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经济形态、阶级关系消长、克伦威尔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及思想演变等。(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7年97期)

游冰[6](2017)在《“历史认识”的“逆向开发”教学策略——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浙江省‘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课题组针对历史与社会学科以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核心知识为载体的综合人文课程特点,把‘时空观念’‘区域认知’‘历史认识’‘综合联系’‘社会参与’等作为本学科最核心的素养,并由此出发,结合教与学的实际,遴选相应的教学关键问题主题。"~([1])初中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普遍存在碎片化的(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期刊2017年10期)

孔令艳[7](2016)在《中国资产阶级立宪派与革命派民权思想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80年代,资产阶级早期立宪派的民权思想呼声渐大,至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立宪派把宣传民权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变专制政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的一场政治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明确提出了民权主义主张,并为此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丰富了民权思想的内涵。然而,作为资产阶级不同派别的民权思想尽管有着契合的一面,但也有着很大(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刘兴豪,李红祥[8](2016)在《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报刊发展与舆论反转》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辛亥革命的顺利推进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报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有:国人办报热情高涨,报刊数量增多;编排的变化、栏目的增设、新闻评论的重视以及新闻摄影图片的出现等报刊宣传手段有了新的拓展;以《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为代表的一些原来持反对革命或保持中立的报刊开始出现转向,发表言论公开支持革命,与原有的革命报刊一道形成革命舆论的大合唱,为辛亥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晏炜[9](2015)在《将想象融入历史课堂中——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半部分的教学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要将想象融入历史课堂中,需要有相应的条件和方法。这些条件和方法主要有:设置悬念是催化想象学习的有力手段,提炼形象为想象学习提供必要素材;参证客观史料是正确想象的可靠保障。(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5年12期)

吴培显[10](2015)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重新审视——以巴林顿·摩尔现代社会形成理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上对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解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然而,摩尔通过详细的考证历史事实和理性思考,发现英、法、美叁国革命在发生根源、推动力量、革命目的等方面存在着复杂性,带给我们一种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资产阶级革命。(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5年20期)

资产阶级革命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史解释能力是学生关键的学科素养之一,近几年在学术领域和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热议。学者们认为"解释能力"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培养了学生良性的思维习惯。新课标指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1)但由于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和对问题缺乏探究能力,加上课标对历史解释素养之学业质量水平的划分不容易把握,所以目前历史解释素养培育中存在诸多操作路径的问题。本文探讨历史解释素养提升的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论文参考文献

[1].黎同柏.辛亥革命前期海南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J].祖国.2019

[2].李敏芳.走向“历史解释素养”培育的可能途径——从“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的历史图画说起[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

[3].潘思敏.考点突破: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J].初中生辅导.2018

[4].户新竹.1949年以来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书写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8

[5].周立军.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挖掘的学科核心素养——以《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为例[J].考试周刊.2017

[6].游冰.“历史认识”的“逆向开发”教学策略——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7

[7].孔令艳.中国资产阶级立宪派与革命派民权思想比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8].刘兴豪,李红祥.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报刊发展与舆论反转[J].广西社会科学.2016

[9].晏炜.将想象融入历史课堂中——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半部分的教学设计为例[J].新课程(中学).2015

[10].吴培显.资产阶级革命的重新审视——以巴林顿·摩尔现代社会形成理论为视角[J].法制博览.2015

标签:;  ;  ;  ;  

资产阶级革命派论文-黎同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