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底细胞癌,细胞凋亡抑制蛋白,细胞增殖活性蛋白
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论文文献综述
严俊峰,邵益森,习伟宏,王伟,张行炜[1](2009)在《Bcl-2、Ki67在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侵袭性基底细胞癌(NIBCC)与侵袭性基底细胞癌(IBCC)中的细胞凋亡抑制蛋白(Bcl-2)和细胞增殖活性蛋白(ki6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基底细胞癌(BCC)石蜡标本(20例NIBCC和20例IBCC)中的Bcl-2、ki67蛋白表达。结果20例NIBCC的Bcl-2均呈强阳性表达,而20例IBCC的Bcl-2的表达则以弱阳性为主。20例NIBCC中,ki67表达则以弱阳性为主,而20例IBCC的ki67呈强阳性表达。结论Bcl-2、ki67可作为判断BCC预后的参考指标,但尚不能作为衡量BCC恶性程度的指标;ki67可作为衡量BCC侵袭性的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09年09期)
邵益森,习伟宏,严俊峰,王伟,张行炜[2](2009)在《Bcl-2,Ki67在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根据病理特点,基底细胞癌可分为非侵袭性基底细胞癌(non-invasive basal cell carcinoma,NIBCC)与侵袭性基底细胞癌(invasive basal cell carcinoma,IBCC),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非侵袭性基底细胞癌(NIBCC)与侵袭性基底细胞癌(IBCC)的Bcl-2,Ki67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BCC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为临床的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BCC石蜡标本组织(20例非侵袭性,20例侵袭性)中的Bcl-2,Ki67蛋白表达。结果:在40例BCC中,其中20例非侵袭性BCC的Bcl-2呈强阳性表达,达到80%,而20例侵袭性BCC的Bcl-2的表达则以弱阳性为主,达到75%,两者有显着差异。另20例非侵袭性BCC中Ki67表达则以弱阳性为主,达到65%,而20例侵袭性BCC的Ki67呈强阳性表达,达到80%,两者有显着差异。结论:Bcl-2、Ki6可作为判断BCC预后的参考指标,但尚不能作为衡量BCC恶性程度的指标,Ki67可作为衡量BCC侵袭性的较好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9-09-10)
严俊峰[3](2009)在《Bcl-2、Ki67在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Bcl-2、Ki67在非侵袭性基底细胞癌(NIBCC)与侵袭性基底细胞癌(IBCC)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与基底细胞癌(BCC)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取颌面部基底细胞癌病理蜡块40例,分为非侵袭性基底细胞癌组(NIBCCs)和侵袭性基底细胞癌组(IBCCs),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l-2及Ki67在基底细胞癌分组(各20例)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所有资料均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1为差异有显着性意义。基底细胞癌组别间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1、在NIBCCs、IBCCs中, Bcl-2表达显着高于正常皮肤组织,χ12=25.9,χ22=14.9,P<0.01;在NIBCCs、IBCCs中, ki67表达亦显着高于正常皮肤组织,χ32=11.6,χ42=32.7,P<0.01。2、在20例NIBCC中,Bcl-2呈强阳性表达,达到80%,而20例IBCCs的Bcl-2的表达则以弱阳性为主,达到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P<0.01)。3、在20例NIBCC中,k i67表达则以弱阳性为主,达到65%,而20例IBCCs的Ki67呈强阳性表达,达到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P<0.01)。4、Bcl-2和Ki67在基底细胞癌分组中的表达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r=-0.625,P<0.05)。结论:1、Bcl-2和Ki67可能参与了BCC的发生、发展。2、Bcl-2、Ki6不能作为衡量BCC恶性程度的指标,Ki67可作为衡量BCC侵袭性的较好指标之一。3、在NIBCC中,可能主要以细胞凋亡抑制为主,细胞增殖为辅;在IBCC中,可能主要以细胞增殖为主,细胞凋亡抑制为辅。(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9-06-01)
李军,廖贵清[4](2008)在《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与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征,为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15例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15例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好发年龄50~70岁,组织学上以团块型多见。1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访1~7年,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较理想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广东牙病防治》期刊2008年08期)
李旭奎,刘红莉,孙斌,朱进才[5](2003)在《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35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的特点及方法。方法 回顾了近年来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 35例 ,分析不同部位治疗特点及病变部位、术前诊断与切缘阳性间的关系。结果 切缘阳性与部位及术前诊断具有相关性。结论 提高术前临床诊断符合率 ,注意部位特点 ,可望获得更满意疗效(本文来源于《广东牙病防治》期刊2003年02期)
李旭奎,朱进才,孙斌[6](2002)在《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35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sal cell cacinoma by operation method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Materials and Method: 35 cases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treated by 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are reviewed. The paper analysed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reoperational diagnosis and incisal margin positive. Results: incisal margin positive and position of lesion and preoperative diagnosis have close correlation. Conclusion: In order to get more satisfactory effect, to increase the coincidence rate between preoperational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to notice 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lesion are deadly needed.(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国际暨第六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2-11-01)
钟鸣,王兆元,田玉楼,阎丽华,刘纯生[7](1995)在《外周性造釉细胞瘤与口腔颌面部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比较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4例外周性造釉细胞瘤(PA)及10例口腔基底细胞癌(BCC)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发现两病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及组织病理表现有很大相似性,因而提出PA与口腔BCC是有相同生物学性质的病损。(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纵横》期刊1995年01期)
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根据病理特点,基底细胞癌可分为非侵袭性基底细胞癌(non-invasive basal cell carcinoma,NIBCC)与侵袭性基底细胞癌(invasive basal cell carcinoma,IBCC),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非侵袭性基底细胞癌(NIBCC)与侵袭性基底细胞癌(IBCC)的Bcl-2,Ki67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BCC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为临床的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BCC石蜡标本组织(20例非侵袭性,20例侵袭性)中的Bcl-2,Ki67蛋白表达。结果:在40例BCC中,其中20例非侵袭性BCC的Bcl-2呈强阳性表达,达到80%,而20例侵袭性BCC的Bcl-2的表达则以弱阳性为主,达到75%,两者有显着差异。另20例非侵袭性BCC中Ki67表达则以弱阳性为主,达到65%,而20例侵袭性BCC的Ki67呈强阳性表达,达到80%,两者有显着差异。结论:Bcl-2、Ki6可作为判断BCC预后的参考指标,但尚不能作为衡量BCC恶性程度的指标,Ki67可作为衡量BCC侵袭性的较好指标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论文参考文献
[1].严俊峰,邵益森,习伟宏,王伟,张行炜.Bcl-2、Ki67在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J].江苏医药.2009
[2].邵益森,习伟宏,严俊峰,王伟,张行炜.Bcl-2,Ki67在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C].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2009
[3].严俊峰.Bcl-2、Ki67在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南昌大学.2009
[4].李军,廖贵清.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与病理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8
[5].李旭奎,刘红莉,孙斌,朱进才.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35例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3
[6].李旭奎,朱进才,孙斌.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35例分析[C].第叁届中国国际暨第六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
[7].钟鸣,王兆元,田玉楼,阎丽华,刘纯生.外周性造釉细胞瘤与口腔颌面部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比较观察[J].口腔医学纵横.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