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减重步行训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脊髓损伤,减重步行训练,运动功能,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减重步行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安力彬,刘长红,赵博伦,周晓华,李文涛[1](2019)在《不同强度减重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水平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BWSTT-A组(低强度训练)、BWSTT-B组(中强度训练)和BWSTT-C组(高强度训练),每组10只。应用自制的打击器制备SC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暴露硬脊膜,不予打击,直接缝合,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SCI组大鼠造模后不给予任何治疗;BWSTT组大鼠在SCI后给予康复锻炼,3组大鼠步行速度分别为7、15和21cm·s-1。在造模后35d采用Basso、Beattie和Bresnahan (BBB)评分评定SCI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尼氏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尼氏小体的形态和数量。结果:与SCI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BBB评分升高(P<0.01);与BWSTT-A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BBB评分升高(P<0.01)。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SCI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SCI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尼氏染色法检测,与SCI组比较,BWSTT组细胞尼氏小体数量较多,细胞形态较好。结论:中和高强度的BWSTT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杨加顺,刘淼,李冬艳,邹娜,高潇[2](2019)在《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夹脊电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夹脊电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减重组、电针组及结合组,应用ASIA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判定临床疗效。结果结合组治疗后ASIA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减重组及电针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夹脊电针通过维持患者正常的肌张力、改善肌肉收缩的顺应性来提高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秦倩倩[3](2019)在《电刺激康复技术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电刺激康复技术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60例)和对照组(B组,60例)。予B组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此基础上,予A组电刺激康复技术辅助治疗,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MESSS)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MES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前显着改善,A组改善效果显着优于B组且对治疗满意度更佳(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施以电刺激康复技术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显着改善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对治疗服务的认可度更高。(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9期)
赵卫卫,邵晨兰,付鹏,张建军[4](2019)在《早期减重步行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及骨隧道改变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早期手术重建稳定性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但是术后部分患者仍存在本体感觉差、步行能力下降等问题。减重步行训练(BWSTT)是近年来运动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临床上多运用在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步行训练中,ACL重建术后运用BWSTT的报道尚不多见。目的探讨早期BWSTT对ACL重建术后功能恢复及骨隧道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L重建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进阶性下肢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BWSTT,将本体感觉训练加入BWSTT中。术后12周采用肌电图检测术侧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度(ROM)重现偏差度,判断本体感觉恢复情况,并测定股内侧肌表面肌电的积分肌电值(iEMG);术后4、12周行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测骨隧道宽度、移植物信号强度、腱骨结点T2值,采用2000国际膝部文件委员会(IKDC)主观膝部评估表、Lysholm评分评价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结果术后4、12周观察组骨隧道宽度均小于对照组,术后4周观察组信号强度、腱骨结点T2值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2周观察组信号强度、腱骨结点T2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周骨隧道宽度均大于术后4周,信号强度、腱骨结点T2值均低于术后4周(P<0.05)。术后12周观察组0°~40°区、41°~80°区、81°~120°区的被动ROM重现偏差度、iEMG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观察组的2000 IKDC主观膝部评估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12周观察组Lysholm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两组的2000 IKDC主观膝部评估表评分、Lysholm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BBS评分均高于术后4周(P<0.05)。术后12周的骨隧道宽度与Lysholm评分、BBS评分均呈负相关(r=-0.32、-0.35,P<0.05)。结论早期BWSTT中加入本体感觉训练可以加速腱骨的恢复速度,增加肌力和本体感觉,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29期)
李娜[5](2019)在《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联合采取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与减重步行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减重步行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反馈式电刺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均较低,且组间差异不显着(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AC、FMA、BI评分改善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随访叁个月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取减重步行训练联合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加以应用并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王辉[6](2019)在《针灸疏经调脏法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针灸疏经调脏法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1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参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减重步行训练,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24%高于参照组70.73%(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MA、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灸疏经调脏法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其神经功能损伤,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本文来源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期刊2019年07期)
刘会锋[7](2019)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简式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MA、MBI、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能显着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10期)
张柳,韩永强[8](2019)在《蜡疗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3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蜡疗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痉挛型脑瘫患儿7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于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蜡疗。统计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34/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26/36),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予以蜡疗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黄春红,宋雅楠,马星,张苗[9](2019)在《减重步行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的问题,而步行功能障碍则是其中常见的一个问题,也是后期康复训练中的一个重点内容[1]。减重步行机器人训练是新研发的一种康复手段,其在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康复中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利于患者的步态重建,并开展运动再学习,科学的运动方式可为训练效果提供有力的保障[2]。此外,制作步行功能训练模型时,应根据患者未发病前的运动模式来设计。本研究通过分析减重步行机器人训(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赵丽聪,李扬[10](2018)在《针刺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针刺康复护理)和研究组(针刺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步态和下肢功能。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步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患侧支撑期及健侧摆动期长于治疗前,双侧支撑期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步态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8年24期)
减重步行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夹脊电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减重组、电针组及结合组,应用ASIA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判定临床疗效。结果结合组治疗后ASIA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减重组及电针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夹脊电针通过维持患者正常的肌张力、改善肌肉收缩的顺应性来提高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重步行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1].安力彬,刘长红,赵博伦,周晓华,李文涛.不同强度减重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杨加顺,刘淼,李冬艳,邹娜,高潇.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夹脊电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19
[3].秦倩倩.电刺激康复技术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4].赵卫卫,邵晨兰,付鹏,张建军.早期减重步行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及骨隧道改变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
[5].李娜.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
[6].王辉.针灸疏经调脏法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
[7].刘会锋.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
[8].张柳,韩永强.蜡疗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3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9
[9].黄春红,宋雅楠,马星,张苗.减重步行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探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
[10].赵丽聪,李扬.针刺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8
标签:脊髓损伤; 减重步行训练; 运动功能; 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