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性叁嵌段共聚物论文-成澄,杨瑞,郑毅,杨昌跃,周天楠

两亲性叁嵌段共聚物论文-成澄,杨瑞,郑毅,杨昌跃,周天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两亲性叁嵌段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形貌,药物载体

两亲性叁嵌段共聚物论文文献综述

成澄,杨瑞,郑毅,杨昌跃,周天楠[1](2019)在《两亲性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聚乙二醇-聚ε-己内酯多嵌段共聚物,通过分子设计调控共聚物的亲疏水比例,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证实聚合物的结构。通过热失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征了聚合物的热降解与结晶性能,发现随着组分中亲水嵌段的增加,热降解温度略有升高,且亲疏水嵌段中含量较少的一种嵌段的结晶行为会受到抑制。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聚合物自组装体的粒径和形貌,发现共聚物中疏水嵌段比例增加使自组装体由胶束转变为囊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试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亲水嵌段的增加有利于药物载体的提高胞内释放速率及抗肿瘤效果。(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李汉红,程珍琪,张玉红,孙争光[2](2019)在《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类型及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包括在眼用装置、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以及作为药物载体、基因载体等,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19年03期)

朱宏艳[3](2019)在《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溶液与界面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是获取新颖纳米材料的重要途经,其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能源与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最近几十年来,不论是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理论研究,还是实验发展,均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果与进步,特别是针对溶液自组装和本体自组装中关于胶束结构和相结构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方法、路径、机理、结构等。但是,复杂的化学合成、繁琐的组装过程极大的限制了嵌段共聚物材料结构的有效制备,而快速的组装过程也不利于对自组装形成机理的研究,此外,对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方法、路径、机理、结构等方面的认识还远远不足,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仍然需要不懈的挖掘与探索,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应用前景。鉴于此,本课题工作主要以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为研究对象,对自组装方法、路径、结构形貌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本论文总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包括:组装方法、形成机理和结构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成果。第二章是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合成方面的研究,运用活性阴离子聚合合成分散度较低的聚合物;第叁至第六章是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方法的设计和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运用合成好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研究:稀溶液中胶束结构和复合结构的形成,浓溶液中的相行为以及界面上的胶束结构;最后一章是总结和展望。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一、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运用活性阴离子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氩气氛围的手套箱中,低温条件下,以四氢呋喃为聚合反应溶剂体系,仲丁基锂为引发剂,通过改变加入的单体的组分和调节引发剂和单体的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分子量的PS-b-P2VP、PS-b-PMMA、PB-b-P2VP、PI-b-P2VP和PS-b-PB-b-P2VP嵌段共聚物,确认了嵌段共聚物的化学组成、各个链段的聚合度、分子量的分散度。其中,两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分散度均在1.12以下,对于PS-b-P2VP,它的嵌段比在(P2VP/PS)0.2~37之间,PS的聚合度范围在80~1130之间,P2VP的聚合度范围在300~3300之间。二、嵌段共聚物低曲率胶束结构的溶液自组装行为研究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以组装得到不同的胶束结构。以PS-b-P2VP两嵌段共聚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PS-b-P2VP两嵌段共聚物的嵌段比,成功组装得到了球状胶束、蠕虫状胶束、片层结构、环状和囊泡结构,这表明:成核链段和壳链段的嵌段比对胶束构象的形成有强烈的影响。进一步的,运用PS-b-PB-b-P2VP叁嵌段共聚物,系统考察了其在丙酮和环己烷混合溶剂体系中的自组装行为。通过改变丙酮和环己烷混合溶剂的体积比,成功组装得到了碟片阵列、碟片团簇、单个碟片胶束和穿孔的碟片状胶束结构。如果把溶剂体系换成异丙醇和环己烷,组装得到的均是球状胶束。研究表明,这一系列碟片状胶束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丙酮和环己烷对PS、PB和P2VP叁个嵌段独特的溶解性特征决定的。其中,PS的θ溶剂(丙酮和环己烷)及其混合溶剂的共溶性是低曲率碟片状胶束形成的关键性因素。叁、嵌段共聚物浓溶液的结晶与相转变行为研究以甲苯中的PI-b-P2VP球形胶束为研究对象,运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研究了球形胶束在不同浓度下的的堆迭结构及其在热退火过程的相转变行为。稀溶液中,球形胶束是无规分布的;随着浓度的增加,球形胶束间的相干效应增加,依次形成了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混合结构以及纯的体心立方结构。原位的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表明,在热退火过程中,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混合结构逐渐转变为体心立方结构和无序结构(升温),最后稳定在体心立方结构(降温)。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在这个球堆体系中,体心立方结构比面心立方结构更稳定,而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混合结构是其中的一个亚稳态。四、嵌段共聚物胶束在界面上的顺序自组装行为研究以核壳结构胶束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溶液和界面顺序自组装方法,在界面上获得了一系列复杂的纳米结构,研究发现,PS_(700)-b-P2VP_(960)在甲苯中自组装得到以P2VP为核,以PS为壳的球形胶束,把它滴入乙醇溶剂中得到的是反相的球形胶束。但是,若把甲苯中的球形胶束放到一个基底上,通过乙醇溶剂进行退火,球状胶束却转变成环状胶束;环状胶束经环己烷溶剂退火得到的是同心环状胶束结构;同心环状胶束结构在乙醇中退火得到花环状结构。这个方法适用于其它类型的二嵌段和叁嵌段共聚物体系,与基底的性质以及重力无关。因此,具有简单形状结构的嵌段共聚物胶束可以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在表面上构建新的纳米结构。五、嵌段共聚物球状胶束与无机纳米粒子共组装行为研究合成了尺寸均一的PS-b-P2VP球形胶束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通过改变球形胶束的核壳结构尺寸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尺寸,它们可以共组装得到CO_2型、SO_3型和CH_4型等胶体分子结构,进一步的,通过控制两种纳米粒子的数量比,它们可以共组装得到一维的纳米线、二维的网状结构和叁维的堆迭结构。通过球形胶束的P2VP壳层结构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的硅羟基间的氢键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用于构建复杂的胶体分子及其超级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黎金娣[4](2019)在《基于氰基二苯乙烯的两亲性荧光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响应型两亲性荧光嵌段共聚物是智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药物控制释放、生物医用材料、白光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氰基二苯乙烯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质和可调控性,受光或者热刺激会发生顺反异构化进而影响其荧光性。目前对由氰基二苯乙烯构筑的两亲性荧光嵌段共聚物的光响应行为研究较少,因此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氰基二苯乙烯的光响应型两亲性荧光嵌段共聚物,并在水中通过溶剂诱导法制备成胶束,研究氰基二苯乙烯类胶束光致异构化作用对荧光性能的影响和柔性间隔基对氰基二苯乙烯类胶束光响应速度的影响。本论文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RAFT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以聚乙二醇单甲醚为亲水段,由无柔性间隔基氰基二苯乙烯构筑的侧链型荧光聚合物为疏水段的两亲性荧光嵌段共聚物PM0PVPC1-b-MPEG,探究嵌段共聚物在THF溶液中、薄膜状态下以及在水溶液中制备成胶束后的发光行为。发现在溶液分散状态下,荧光发射呈单分子发射,在薄膜和胶束的聚集状态下荧光发射图出现多峰,荧光强度是纯溶液的20~40倍,有明显的AIEE效应。在THF溶液中,使用UV-365nm照射,发生反式-顺式异构化,荧光强度减弱;使用UV-254nm照射,发生顺式-反式异构化,荧光强度增强。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胶束后,使用UV-365nm照射,发生反式-顺式异构化,胶束粒径变大,荧光强度增强;使用UV-254nm照射,发生顺式-反式异构化,胶束粒径变小,荧光强度减弱,说明胶束的荧光强度与聚集体尺寸、聚集程度密切相关。2.采用RAFT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以聚乙二醇单甲醚作亲水段,由有柔性间隔基氰基二苯乙烯构筑的侧链型荧光聚合物作疏水段的两亲性荧光嵌段共聚物PM6PVPC1-b-MPEG,探究共聚物在THF溶液中、薄膜状态下以及在水溶液中制备成胶束后的发光行为。发现在溶液分散状态,所有样品的荧光发射呈单分子发射。在薄膜状态下,随着疏水段含量的增加,嵌段共聚物的荧光行为和均聚物PM6PVPC1的单分子发射行为越来越接近。同时疏水段比例越长,CMC越低,当疏水段聚合度为80时,由于疏水作用太强两亲性荧光嵌段共聚物在水中不能形成胶束。在胶束的聚集状态下荧光发射图出现多峰,荧光强度是纯溶液的5~20倍,有明显的AIEE效应。同时还研究了两亲性荧光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以及在水中形成后胶束的光响应性。结果表明,与含无柔性间隔基氰基二苯乙烯的两亲性荧光嵌段共聚物相比,光响应行为趋势基本一致。但是,由于间隔基的引入,削弱了主侧链相互作用,共聚物受紫外光刺激后,氰基二苯乙烯链段运动加快,光响应速度加快。(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6-01)

邹义冬,程晓维,邓勇辉[5](2018)在《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导向合成有序介孔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序介孔材料作为一种结构稳定、高比表面积、孔径可调、孔壁易于修饰的新型纳米结构材料在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方面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关有序介孔材料的文献中,无定型介孔材料(如二氧化硅、碳材料等)报道占据了大约70%,主要是由于传统软模板剂(如小分子表面活性剂或者聚环氧乙烷-b-聚环氧丙烷基嵌段共聚物)能够胜任无定型介孔材料的合成.相比而言,常规软模板剂在合成具有独特物化性能(光、电、磁以及催化、气敏等特性)的晶态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介孔材料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学科交叉发展以及高分子界研究人员加入无机多孔材料领域,一系列新型嵌段共聚物模板剂(例如具有高残碳率、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络合能力的嵌段共聚物)相继被合成并用于合成新型多孔材料,特别是这些模板剂在诱导组装合成有序介孔金属氧化物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进展.本文从聚合物模板剂的制备与组装出发,围绕金属氧化物前驱体与模板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综述了两者组装的作用机理和组装行为.深入探讨并总结了常见的叁大组装方式:金属无机盐-聚合物模板、金属簇化合物-聚合物模板、金属纳米晶-聚合物模板组装,详细阐述了聚合物模板在合成有序介孔金属氧化物中的组装机理以及微观结构调控规律,并分析了聚合物模板诱导合成有序介孔金属氧化物未来宏量制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鉴于其丰富的物化特性和新颖的介孔结构,有序介孔金属氧化物将逐步成为纳米光电器件、纳米催化载体以及化学传感的核心材料.(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刘琦,周权,宋宁,倪礼忠,冯伟祖[6](2018)在《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内酯增韧氰酸树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开环聚合合成聚己内酯-b-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己内酯(PCL-b-PDMS-b-PCL)两亲性叁嵌段聚合物混合进氰酸酯树脂预聚体中,得到了具有纳米复合结构的氰酸酯树脂/嵌段改性混合物。氰酸酯树脂/嵌段体系的SAXS与TEM结果表明,CE/PCL-b-PDMS-b-PCL体系自组装形成50 nm~60 nm的纳米复合结构。随着嵌段含量增加,多相形态由颗粒改变至蠕虫状结构,粒子间距增大。非等温DSC固化与KIC数据结果表示,氰酸酯树脂/嵌段体系固化放热峰的温度逐渐降低,反应活性提高,并且其断裂韧性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8年11期)

孙自强[7](2018)在《光和还原性响应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刺激响应性聚合物是指一类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其本身物理或(和)化学性质会产生对应变化的聚合物,这些刺激首要分为叁大类:物理、化学和生物刺激,详细的有温度、光照、pH、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02)或胰蛋白酶等。并且,通过共溶剂自组装的方式,两亲性刺激响应性共聚物可以组装获得不同形貌的纳米粒子,如刺激响应性囊泡等,其在特定的外界环境刺激触发下,可能会发生组装体的形貌转变或结构解离等一系列变化过程,在药物的可控释放、基因传输以及生物信号分子检测等方面已发展出一系列应用。此外,利用“前药”的概念,将药物分子引入刺激响应的两亲性共聚物分子骨架中,可以进一步组装为纳米药物载体。相比传统的物理包埋,“前药”型纳米药物载体具有更高的药物负载率,并可以降低其在生物体内的毒副作用、优化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以及药代动力学等。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两亲性刺激响应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组装和药物释放以及可交替共聚光响应前药单体的合成等。1.在“无痕交联”策略的启发下,我们进一步引入另一刺激响应性,设计并合成了在侧基中含有香豆素基元和二硫键结构的具有光响应和还原性响应的甲基丙烯酸酯类衍生物单体,CSSMA。该单体分子在可见光光照下(如430纳米)可以较快速的发生光解。利用聚乙二醇(PEO)修饰的叁硫代碳酸酯作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的链转移剂,使单体聚合得到系列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O-b-PCSSMA,并通过共溶剂自组装的方式可以得到具有可见光响应和还原性响应的双响应性囊泡。当该囊泡经过波长为430纳米LED灯光照时,囊泡双分子膜中的香豆素发生光解,释放出活性基团—伯胺,伯胺进一步氨解聚合物骨架上的酯键,发生酰胺化反应,从而交联囊泡,并且有部分伯胺会发生质子化。这一过程在提高了囊泡的稳定性同时,也使得囊泡的双分子层由疏水转变为亲水,渗透性增强。当该囊泡共负载亲水的小分子阿霉素盐酸盐(DOX)和亲水的大分子四甲基罗丹明标记的葡聚糖(TR-dextran,Mw~1w)时,光照会触发释放亲水小分子负载物DOX的释放,但同时会保留大分子负载物TR-dextran。当该交联的囊泡进一步与还原剂GSH培养时,囊泡则会进一步发生解离而释放出大分子负载物TR-dextran。因此,该双响应囊泡实现了顺序释放共负载的小分子量和大分子量药物。2.通过化学修饰7-氨基-4-羟甲基香豆素上的氨基引入双炔基,利用碳酸酯键将经过化学修饰的香豆素衍生物与抗癌药物分子喜树碱(CPT)连接,制备出了一种新型具有光响应性的前药单体,并对其光刺激触发释放原药的特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在波长为365纳米的LED灯光照下,该前药单体可以在18分钟内将喜树碱原药分子释放完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8-08)

耿凤洁,刘浩,刘玉坤,刘文涛,何素芹[8](2018)在《PCL-b-PHEAA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分子链中含有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在组织工程、药物缓释、基因输送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常被用作生物医用材料。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聚己内酯(PCL)分子链中引入亲水性基团,以改善其疏水性能。文中首先制备了聚己内酯大分子引发剂,PCL与2-溴异丁酰溴(BIBB)反应,得到聚己内酯引发剂;再以溴化亚铜为催化剂,2,2-联吡啶为配体,ATRP法引发羟乙基丙烯酰胺(HEAA)聚合,得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CL-b-PHEAA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在50℃附近发生熔融转变,为致密的层状结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成胶束,在药物缓释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崔书铨,俞麟,丁建东[9](2018)在《基于适度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可注射性热致水凝胶》一文中研究指出部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水溶液随温度升高呈现可逆的溶胶-凝胶转变.如果转变温度介于室温和体温之间,该类体系可以在室温或更低温与药物或细胞混合,并可以注射;一旦注射进入体内,在体温下原位凝胶化,可以自动包裹药物或细胞,且该过程不依赖于化学反应.由聚乙二醇和疏水的可降解聚酯构成的嵌段共聚物的水体系在合适分子量等条件下具备以上的可逆热致凝胶化特性,成为一类极有前景的新型生物医用材料,但其中仍有大量的高分子科学问题需要解决.作者课题组十余年来在可注射热致水凝胶领域开展了系统研究:发现了聚酯-聚醚嵌段共聚物的端基效应、分子量分布效应等重要现象,总结了热致水凝胶分子设计的规律;揭示了物理凝胶化的机理,并显着扩展了可热致凝胶化聚合物的成分范围;发展了热致水凝胶面向医学应用的新策略.本专论主要以近年来复旦大学生物医用材料课题组对聚乙二醇/聚酯类可注射性热致水凝胶体系的研究为重点,介绍该类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凝胶化机理和调控规律,并根据相关动物实验结果展示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许桂英[10](2018)在《全共轭两亲性聚噻吩嵌段共聚物调控P3HT/ZnO杂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共轭聚合物为电子给体,无机半导体纳米晶为电子受体构建的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由于既保留了高分子材料良好的柔韧性、可加工性,质量轻、成本低等优点,同时又兼具无机半导体纳米晶电子迁移率高、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光学性能可调的特点,而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共轭聚合物中激子扩散长度只有10-20nm,以及共轭聚合物电子给体和无机半导体纳米晶电子受体之间存在严重的化学不相容性,制约了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因此,形成纳米尺度上的互穿导电网络结构是提高杂化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关键。全共轭两亲性聚噻吩基嵌段共聚物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同时其能自组装形成与激子扩散距离相当的、热力学稳定的有序微观结构,且能够有效调控给/受体杂化界面,改善无机纳米晶在聚合物基质中的分散性。基于以上考虑,本论文采用格氏置换聚合法合成了由半结晶性疏水的P3HT嵌段和亲水性的P3TEGT嵌段组成的全共轭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3-己基噻吩)-嵌段-聚(3-叁乙二醇-噻吩)(P3HT-b-P3TEGT),并将其作为添加剂引入到聚(3-己基噻吩)(P3HT)/ZnO杂化太阳能电池的活化层中,探讨其加入量和嵌段比对P3HT/ZnO杂化体系微观形貌、光伏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考察了P3HT-b-P3TEGT添加剂的加入量对P3HT/ZnO杂化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微观形貌、光伏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P3HT-b-P3TEGT的P3TEGT嵌段上的TEG侧链与ZnO纳米晶极性面之间存在强的配位相互作用,P3HT-b-P3TEGT添加剂的加入能够有效改善P3HT和ZnO之间的相容性,提高P3HT的结晶性和链段的有序堆砌,从而优化P3HT/ZnO杂化体系的微观形貌,形成稳定、紧密的杂化界面。当加入量为5%时,器件性能达到最优,主要体现为短路电流的提高,其从未加P3HT-b-P3TEGT时的1.44 mA cm~(-2)提高到2.60 mA cm~(-2),光电转换效率从0.34%提高到0.81%。同时,研究还表明,P3HT-b-P3TEGT添加剂的加入能够有效改善P3HT和ZnO之间的相容性,抑制了杂化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在长时间退火过程中出现的宏观相分离,提高器件的热稳定性。其次,本文合成了叁种不同嵌段比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3HT-b-P3TEGT(BP31、BP11和BP13),考察了P3HT-b-P3TEGT添加剂的嵌段比P3HT/ZnO杂化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微观形貌、光伏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不同嵌段比的P3HT-b-P3TEGT(质量分数为5%)到P3HT/ZnO杂化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后,器件效率以及热稳定性能都有明显地提高。特别当在活性层中加入BP31后,器件效率提高到了0.94%。然而,器件效率随着P3HT-b-P3TEGT中P3TEGT嵌段比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P3TEGT的导电性比P3HT差,过多P3TEGT嵌段的引入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载流子的传输,从而导致了电流的降低。此外,研究还发现,杂化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随着加入的嵌段共聚物中的P3TEGT嵌段比的增加而提高。因此,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控制嵌段共聚物P3HT-b-P3TEGT中疏水性的P3HT嵌段以及亲水性的P3TEGT的嵌段的比例来调控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6-30)

两亲性叁嵌段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述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类型及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包括在眼用装置、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以及作为药物载体、基因载体等,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亲性叁嵌段共聚物论文参考文献

[1].成澄,杨瑞,郑毅,杨昌跃,周天楠.两亲性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自组装[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2].李汉红,程珍琪,张玉红,孙争光.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进展[J].胶体与聚合物.2019

[3].朱宏艳.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溶液与界面自组装[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9

[4].黎金娣.基于氰基二苯乙烯的两亲性荧光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9

[5].邹义冬,程晓维,邓勇辉.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导向合成有序介孔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J].高分子学报.2018

[6].刘琦,周权,宋宁,倪礼忠,冯伟祖.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内酯增韧氰酸树脂性能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8

[7].孙自强.光和还原性响应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8].耿凤洁,刘浩,刘玉坤,刘文涛,何素芹.PCL-b-PHEAA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9].崔书铨,俞麟,丁建东.基于适度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可注射性热致水凝胶[J].高分子学报.2018

[10].许桂英.全共轭两亲性聚噻吩嵌段共聚物调控P3HT/ZnO杂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8

标签:;  ;  ;  ;  

两亲性叁嵌段共聚物论文-成澄,杨瑞,郑毅,杨昌跃,周天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