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映射
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论文文献综述
汪雯[1](2009)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中的隐喻学理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隐喻学的研究,学者们一直都停留在对语言的修辞层面上。而近叁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把他们的研究视角投向了认知隐喻学,即把隐喻和我们的思维、认知联系起来。计算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得语言学家们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计算机术语所包含的隐喻。计算机技术和语言都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产物,但是前者出现的时间要比后者晚得多。根据认知隐喻学理论,人类在认识某一新事物的时候往往通过借用已知事物的概念来认知、表达、构建新事物。同样的道理,计算机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计算机领域中某些概念和日常生活中以及其他学科中已知的概念相似时,他们便会借用这些领域里的术语并将其语义映射到计算机领域当中。隐喻研究表明计算机领域中体现了隐喻思维,同时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反过来也影响着人们的语言和思维。本文阐述各种隐喻理论以及现有的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的隐喻研究,总结出概念隐喻的五个特点。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根据莱考夫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术语进行分析,探索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术语中隐喻的基本认知结构,指出计算机和互联网术语里的大量概念是来自其他的概念域当中。本文旨在说明隐喻普遍存在于计算机术语当中,对计算机研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得出以下结论:1.概念隐喻理论为本文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术语隐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2.人们把已知的、熟悉的事物的概念映射到未知的抽象的事物的概念,从而认识新的事物。人们就是通过认知投射功能而认知、表达、构建计算机和互联网术语中的一些概念。3.人们在利用自身经验表达计算机和互联网术语中的概念过程中,隐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4.本文针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术语中出现的隐喻的研究为莱考夫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分析,对现有针对计算机领域里的隐喻研究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补充。本文对计算机及互联网术语是来自英语的语言实例,而基于隐喻普遍存在人类认知中的这一特点,计算机与互联网汉语术语中也存在大量隐喻现象。因此,以英语文本为研究对象的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的隐喻研究也为这类术语的英汉语言翻译提供了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伍敬芳,刘宇红[2](2008)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中的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了普遍存在于计算机及互联网术语中的隐喻,并深入分析了各隐喻内部及不同隐喻之间的连贯性。同时还指出,计算机及互联网隐喻的出现有着理论、词汇、交际等方面的原因.并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修辞学习》期刊2008年03期)
伍敬芳[3](2007)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中的隐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的计算机文化及互联网文化也由此而生。与之同时出现的便是大量与这种新兴文化相关的隐喻。对于计算机及互联网隐喻,国内外已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撰文着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研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大部分研究是有关图形隐喻的,并探讨如何把它应用到GUI(计算机图形界面)、软件开发或网站建设上,并没有真正涉及到隐喻性语言;二是有极少部分虽然涉及了隐喻性语言,但重点是对计算机和互联网隐喻词汇的构成特点及其翻译的研究;叁是一部分研究仅将这种隐喻性语言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即在传统的隐喻理论框架下,对计算机及互联网隐喻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中关于隐喻的理论知识,系统地分析普通存在于计算机及互联网术语中的隐喻现象。Lakoff & 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是本文重要的灵感来源,概念隐喻理论是本文主要的理论基础。本文的语料来源于计算机及互联网专业书籍、杂志以及相关网站上的新闻、论坛、博客等。通过大量语言例证,我们认为隐喻是我们理解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基础;并归纳出四种计算机隐喻和七种互联网隐喻。即计算机是人,计算机是工厂,计算机是办公室,计算机是容器;互联网是高速公路,互联网是人,互联网是赛柏空间,互联网是社区,互联网是图书馆,互联网是市场,互联网是海洋。文章还从两个方面探寻了计算机及互联网隐喻中不同喻体间的连贯性,即单个隐喻内部的连贯性及多个隐喻之间的连贯性,结果表明,通过突显本体概念的不同方面,不同的隐喻结构目的不尽相同,目的重迭的部分就是隐喻重迭的部分,不同喻体间的连贯性即由此而生。因此,重迭蕴含是理解同一本体不同喻体间连贯性的重要依据。另外,计算机及互联网隐喻产生的理据体现在隐喻的认知功能、词汇要求及交际需要等方面;而且,计算机及互联网隐喻具有认知、注释、通俗化、类比等功能;同时,它们还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已不知不觉地将许多计算机或互联网中的隐喻术语运用于日常表达中。(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7-05-01)
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了普遍存在于计算机及互联网术语中的隐喻,并深入分析了各隐喻内部及不同隐喻之间的连贯性。同时还指出,计算机及互联网隐喻的出现有着理论、词汇、交际等方面的原因.并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论文参考文献
[1].汪雯.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中的隐喻学理据[D].南京农业大学.2009
[2].伍敬芳,刘宇红.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中的隐喻[J].修辞学习.2008
[3].伍敬芳.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中的隐喻研究[D].湘潭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