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储蓄论文-刘梦雪

教育储蓄论文-刘梦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储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台湾,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方案,职业教育,启示

教育储蓄论文文献综述

刘梦雪[1](2019)在《我国台湾地区“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方案”对中职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启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台湾地区于2014年11月颁发了《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总纲》,掀起了以“核心素养”为主轴、以“成就每一个孩子”为愿景的新一轮课程改革。随着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的推动,台湾高中职教育面临着许多接踵而至的冲击与挑战。为解决学生升学辅导替代生涯指导,学生过度追求高学历,学用落差不断加大,造成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台湾在2016年10月酝酿提出、2017年8月正式推动《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一政策的重点是通过生涯规划的方法鼓励并协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等,以促进学生的适性学习与高中职学校务实致用特色的回归。《方案》试行至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教育部于2017年4月公布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以下简称《攻坚计划》),明确了到2020年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目标,与专业建设、设施更新等方面相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职业指导工作薄弱、滞后与封闭的现存问题,将会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之后因“升学至上”等因素影响而更加困难,意图通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来实现分类教学、因材施教的育人目标将难以达成。这就意味着大陆地区将会遇到与台湾类似的教育及社会问题。然而我们与发达国家教育制度、社会文化与职业指导教育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决定了我们在职业指导工作上借鉴、引进的程度深受限制。我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同根同宗、血脉相连、文化同源,且台湾地区关于职业指导的政策也是为了应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后高中职发展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本文期望通过对《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方案》的研究,来规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发现值得借鉴的地方。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政策分析法,对《方案》的演变与发展进行尽可能详尽的梳理和探讨,分析其特点与成效,在此基础上详尽剖析大陆地区相关教育政策,在理清各自教育及社会背景及政策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借鉴其有效的经验与做法,促进大陆地区中职教育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本研究共分五个部分:首先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并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第一部分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分析了《方案》的政策背景、《方案》缘起和具体的推动期程与部门分工。第二部分针对《方案》的政策设计进行梳理,从《方案》规划蓝图与愿景、《方案》目标、《方案》整体规划、整体《方案》推动组织与任务解释、《方案》执行期程与进度和《方案》具体计划实施等六个部分对《方案》的主要文本的内容进行解读。第叁部分则主要从《方案》的各类相关配套措施如:经费补助配套、生涯辅导配套、宣传辅导配套、就学兵役配套和追踪审查配套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第四部分则是通过对《方案》的综合研究,提出《方案》的特点分析。《方案》特点主要有公平公正性、学生中心性、系统整体性、政策引领性、问题导向性。第五部分是《方案》研究的反思以及对大陆地区职业指导工作的启示。反思从成功点和局限性两方面来进行总结,成功点有:适性扬才理念,引领教育因材施教;生涯规划援助,帮助学生探索人生方向;《方案》不定期审核,滚动修正适应新环境。局限性有:相关政策影响分析不足,导致第一年上路收效甚微;补助额度与国民收入相差较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政策匆匆上路,准备不足。启示有: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推进职业指导工作发展;强化理念,用新思想引领职业指导工作发展;终身辅导,职业指导工作助力学生多元适性发展;及时调整,不断增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6)

丁颖,司言武[2](2019)在《教育财政支出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分析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福利效应,检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从理论上探讨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机制,采用1996~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城乡居民储蓄率都为正相关,且对农村居民储蓄率作用更为明显,即政府教育支出的提高,城乡居民储蓄率同时提高,不符合"预防性储蓄"心理,主要原因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而财政教育政策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以及资源分配不均衡所致。(本文来源于《财经论丛》期刊2019年02期)

[3](2018)在《何慧芬∣年轻一代养老储蓄不达预期 投资者教育应先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养老压力是年轻一代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是富达国际与蚂蚁财富近期的调查却显示,年轻一代并未做好这种准备。在养老金预期与养老储蓄之间存在较大落差,普通投资者对养老金储备缺乏认知,如何开展和改进投资者教育,任重而道远。中国的养老金目前主要依靠第一、二支柱,第叁支柱的建立尚在起步阶段,养老支柱发展不完善,产品体系不健全,投资者对养老产品的参与感和投入感不足是目前国内养老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何慧芬看来,最重要的是要提高用户的参与感和投入感,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提供便利的工具和设计(本文来源于《养老金融月度资讯(2018.08.01-08.31)》期刊2018-08-01)

王常红[4](2018)在《性别比例、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长久以来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影响了国内消费总需求,有学者对我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种影响储蓄率的因素,比如人口结构,性别比例,社会保障体制等。八十年代之后,中国的性别比例呈现了明显上升的趋势。有学者研究指出,性别比的上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储蓄率。同时,伴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得到提高。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减少了居民储蓄的意愿,导致居民储蓄率降低。本文从全新的视角,综合考察性别比例和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储蓄率的关系,并提出了降低我国居民储蓄率的一些可行性建议。性别比例对储蓄率的影响机制有两个。首先,性别比例通过婚姻市场的竞争性储蓄动机,影响储蓄。当婚姻市场中性别数量存在差异时,人口占多数的一方存在更为激烈的竞争。为了增加其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在婚姻市场上找到心仪的伴侣,个体通常会通过储蓄行为增加其自身的财富水平。其次,男女性别本质上存在差异。女性更加注重儿女的健康、家庭的幸福,且女性在获得经济收入、社会资源方面不如男性,与此同时,女性还拥有更长的寿命及忧患意识,导致女性有更强的储蓄动机。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机制有四个。第一,受教育程度不同者在投资和理财能力方面不同。受高等教育者因为对金融市场知识掌握的更充分,他们更有可能将收入投入到资本市场中,从而储蓄倾向更低。第二,为预防性储蓄动机。居民受教育程度更高,能够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更大,医疗保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更为完善,拥有更小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第叁,就业灵活性不同。接受高等教育者,拥有更高的专业技能,变换工作的成本更低,储蓄倾向也更低。第四,持久性收入。受高等教育者预期有更高的收入,相应的会增加储蓄。本文针对南北地区和东中西部地区的省份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南北地区在性别比例、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居民储蓄率方面存在差异。同时,本文利用差分GMM分析方法,对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模型的统计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性别比例、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另外对不同区域的性别比例、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结论,随着性别比例的上升及居民受教育程度的下降,居民储蓄率会下降。地区的主要变量的关系与全国类似。另外,本文还考虑到人口结构、收入差异、通货膨胀、收入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利率等因素的影响,模型中加入了总抚养比、基尼系数、通货膨胀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私人信贷占比、实际利率等控制变量。结果显示,私人信贷占比和通货膨胀率两者与居民储蓄率呈负向相关关系,而总抚养比、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实际利率和基尼系数与居民储蓄率呈正向相关关系。在文章的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政府应重视性别数量失衡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并采取措施促进性别平衡。其次,应普及高等教育,平衡教育资源地域性分配,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推进12年义务教育。最后,完善个人的消费信用制度,促进居民消费。(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01)

龚丹[5](2018)在《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新探——以中国台湾地区“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完善个人对职业及自身的认识,帮助其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中等职业教育已经设置了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但是没有实践,学生仅通过几节职业生涯指导课难以明确今后的人生规划方向,社会和学校应该以一种更开放的态度给予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探索的机会。中国台湾地区进行了"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尝试和探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交通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01期)

易行健,陈仁静,来特,杨碧云[6](2017)在《户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否显着提高了家庭储蓄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0年与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的城市家庭数据,来验证户主受教育水平对家庭储蓄率是否存在正向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显着降低了家庭储蓄率,其机制是户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通过降低收入不确定性显着降低了家庭储蓄率。(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期刊2017年11期)

龚丹[7](2017)在《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探索模式新探——以中国台湾地区“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完善个人对职业及自身的认识,帮助个人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已经受到重视,并设置了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但是,没有深入充分的职业生涯探索实践,学生仅通过几节职业生涯指导课依然难以明确今后的人生规划方向,社会和学校应该以一种更开放的态度给予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探索的机会和支持。中国台湾地区进行了"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尝试和探索,为学生提供职场、生活和国际体验的机会,有助于他们精准定位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终身学习理念。台湾地区的这种做法为大陆制定学生职业生涯政策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在顶层设计、学校环境、家庭氛围、学生理念等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来源于《当代职业教育》期刊2017年05期)

李江涛,张懿,纪建悦[8](2017)在《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非线性影响的门限回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就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教育年限的提高与储蓄率之间可能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1990—2013年的中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门限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教育年限的增加都会提升储蓄率。但在不同的教育年限阶段,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提升作用的大小不同。(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7年18期)

张海妮,邹琪,王承润[9](2017)在《人口性别结构、教育结构与居民储蓄——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199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模型,重点考察人口性别结构、教育结构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性别比与居民储蓄正相关,不同学历的人口占比对储蓄率的影响是不同的。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占比的上升可以降低居民储蓄率。因此,国家有必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和人群占比,同时大力推行"二胎政策",进行积极的思想教育,推动性别比均衡。(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期刊2017年02期)

王凯,于洪伟[10](2017)在《台湾高中职教育新举措:“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高中职教育新举措——"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以经费账户"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为主轴,通过"高中职生涯辅导计划"在高中职学生就学阶段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辅导,以及通过"青年体验学习计划"和"青年就业领航计划"在高中职学生毕业后阶段协助其进行职场、生活及国际体验,最终帮助学生探索人生规划方向。这可为大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前提在于防止盲目、重点在于借鉴理念、根本在于本土创新。(本文来源于《世界教育信息》期刊2017年01期)

教育储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分析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福利效应,检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从理论上探讨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机制,采用1996~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城乡居民储蓄率都为正相关,且对农村居民储蓄率作用更为明显,即政府教育支出的提高,城乡居民储蓄率同时提高,不符合"预防性储蓄"心理,主要原因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而财政教育政策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以及资源分配不均衡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储蓄论文参考文献

[1].刘梦雪.我国台湾地区“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方案”对中职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启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丁颖,司言武.教育财政支出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研究[J].财经论丛.2019

[3]..何慧芬∣年轻一代养老储蓄不达预期投资者教育应先行[C].养老金融月度资讯(2018.08.01-08.31).2018

[4].王常红.性别比例、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D].南京大学.2018

[5].龚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新探——以中国台湾地区“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为例[J].交通职业教育.2018

[6].易行健,陈仁静,来特,杨碧云.户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否显着提高了家庭储蓄率[J].上海金融.2017

[7].龚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探索模式新探——以中国台湾地区“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7

[8].李江涛,张懿,纪建悦.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非线性影响的门限回归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

[9].张海妮,邹琪,王承润.人口性别结构、教育结构与居民储蓄——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17

[10].王凯,于洪伟.台湾高中职教育新举措:“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J].世界教育信息.2017

标签:;  ;  ;  ;  

教育储蓄论文-刘梦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