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家庭经济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居民财产,城乡家庭,家庭财富,中部地区,城镇家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净值,耐用消费品,人均居住面积
家庭经济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魏众[1](2018)在《从居民财产增长变化看城乡家庭经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位,人均GDP大幅提高。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人均居住面积逐步提高。作为衡量福祉的重要指标,收入和财产分配状况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成果能否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8-12-28)
李尔舒[2](2018)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及成长发展帮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普通高等学校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提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的教育对策。方法编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调查问卷,对贵州某医科大学7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5.50%,突出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焦虑方面。农村与城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SCL-90得分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女性在抑郁、焦虑方面的得分显着高于男性。结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加大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帮扶。(本文来源于《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期刊2018年21期)
喻胜华,韦琴[3](2018)在《经济因素和人口特征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居民的家庭内部消费存在巨大差异,本文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S)调查数据,采用Lasso变量选择方法筛选出最能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经济因素和人口特征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在不同的消费水平上研究经济因素和人口特征如何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结果表明,收入是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关键因素,消费水平较高的家庭其收入弹性也比较大。就业人数、学生人数和户主享有劳保福利正向影响家庭消费,户主年龄和户主享有低保或生活救济反向影响家庭消费。(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熊彦[4](2018)在《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对城镇居民个人健康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CHIP2013微观调查数据集,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选取合理的度量指标,建立多分类有序Logistic统计模型,定量研究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对城镇居民个人健康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增加,认为亲朋可信的家庭和自感幸福的家庭等因素对个人自评健康有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间接验证已有文献中关于我国存在"亲富人"的健康不平等。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重视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在个人健康方面的影响和作用;需要重视低收入家庭和低收入阶层的健康状况的改善;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增强人际信任建设,有助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18年03期)
水淼,李苏[5](2017)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亲子共读特征及其教育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被大量已有研究证实对儿童认知能力与学业水平有重要影响,是儿童阅读成绩的强预测因子,低SES家庭儿童的语言和读写能力通常落后于中高SES家庭儿童。对比不同SES家庭背景下亲子共读的特征,可以发现高SES家庭的父母倾向于把阅读当成一项娱乐活动,而低SES父母则把阅读当成一种学习任务,因而给儿童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高SES家庭比低SES家庭的阅读资源更丰富,亲子共读活动也更频繁;在亲子共读过程中,高SES母亲热心鼓励孩子叙述故事,给孩子更多参与机会,而低SES母亲对孩子需求的敏感度较低,更关心孩子是否在认真听讲;高SES母亲使用非即时交流策略以及开放式提问策略,低SES母亲在阅读中的谈话和提问都较少。我国在制定相关阅读政策时应考虑如何通过提高亲子共读的质量来降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儿童的发展风险,同时幼儿园、社会与科学研究者应向此类处境不利的儿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干预、帮助、支持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学前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12期)
张越[6](2017)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特征及教育引导》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对象,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获得幸福感作为一种特殊的体验与认知,深受各种社会因素和个人心理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项目的开展,讨论出了学校教育引导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感的关系。发挥学校引导的优势,强化幸福感的学校功能;发挥积极心理的优势,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项目来培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7年11期)
李勤[7](2016)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家庭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了解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引导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实现有效就业更是我们资助育人的落脚点。对我们切实做好资助育人和职业指导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知音励志》期刊2016年21期)
焦科,王琦,李斌,张丽敏,夏芸枫[8](2016)在《农林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特征的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心理韧性定义、模型和研究范式的总结,以北京林业大学611个学生样本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人口统计学问卷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开展了农林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特征的研究。首先,从目标专注、情绪调控、积极认知、人际协助、家庭支持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韧性结构进行了验证。其次,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将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类型划分为"普通型""良好型""不良型""独立型"4种,并对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再次,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韧性类型进行了比较,并对两者心理韧性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从性别、学习成绩排名、户口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韧性特征进行了总结。最后,基于农林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特征的研究结论,针对我国农林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工作提出建议:第一,在学生个人层面,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和理性消费能力。第二,在学校和家长层面,要以学生为本,一视同仁;要构建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大学生的成长;要打造一支专业素质强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要建立健全大学生资助体系,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教育》期刊2016年02期)
唐雯,杨珉,潘杰,李晓松[9](2015)在《中国儿童超重现状及与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国儿童超重流行现状及与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1991~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以7~1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标准以及国际肥胖工作组标准衡量儿童超重,应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讨论家庭社会经济特征与儿童超重的相关关系。结果 1991~2009年间,家庭人均收入与儿童超重率均增长了3倍。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提示收入可促进体质量指数(BMI)增长。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高收入家庭的儿童更容易发生超重,其次为中等收入家庭的儿童,低收入家庭儿童发生超重的危险性为高收入家庭的0.490(95%可信区间:0.266,0.904)。结论家庭收入是儿童超重的危险因素,采取家庭干预措施将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儿童超重。(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陈奕荣,连榕,陈坚,柯玉英[10](2014)在《不同经济收入单亲家庭大学新生个性特征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经济收入单亲家庭大学新生个性特征的差异。方法:整群抽取某大学近四年来大一新生12 448名,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一般人口学变量调查表和自编家庭经济收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单亲家庭与普通家庭大学新生在有恒性、世故性、实验性、怯懦与果断、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专业成就动机因素和新环境成长能力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家庭经济收入单亲大学新生群体在有恒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专业成就动机因素和新环境成长能力存在显着差异,在忧虑性、适应与焦虑和新环境成长能力方面有显着的交互作用。结论:单亲家庭大学新生社会性性格发展不良。与贫困和中等单亲家庭大学新生相比,富裕单亲家庭大学新生个性特征表现出低有恒性、低适应、低专业成就动机、低新环境中成长能力和高忧虑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家庭经济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调查普通高等学校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提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的教育对策。方法编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调查问卷,对贵州某医科大学7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5.50%,突出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焦虑方面。农村与城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SCL-90得分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女性在抑郁、焦虑方面的得分显着高于男性。结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加大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帮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庭经济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魏众.从居民财产增长变化看城乡家庭经济特征[N].经济日报.2018
[2].李尔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及成长发展帮扶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
[3].喻胜华,韦琴.经济因素和人口特征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熊彦.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对城镇居民个人健康的影响研究[J].调研世界.2018
[5].水淼,李苏.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亲子共读特征及其教育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7
[6].张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特征及教育引导[J].科学中国人.2017
[7].李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J].知音励志.2016
[8].焦科,王琦,李斌,张丽敏,夏芸枫.农林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特征的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6
[9].唐雯,杨珉,潘杰,李晓松.中国儿童超重现状及与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10].陈奕荣,连榕,陈坚,柯玉英.不同经济收入单亲家庭大学新生个性特征的比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标签:居民财产; 城乡家庭; 家庭财富; 中部地区; 城镇家庭;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净值; 耐用消费品; 人均居住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