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汽车正向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动汽车,正向设计,概念简化模型构建方法,非线性几何框架模型
汽车正向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郭威,陈吉清,黄佳楠,兰凤崇[1](2019)在《非线性几何框架模型在电动汽车车身正向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汽车车身正向设计流程中构建概念简化模型时精度较低,无法良好反映详细设计阶段中梁截面单元的复杂实际问题。为提高汽车车身正向设计的准确性并探索电动汽车车身正向设计的开发流程,提出了一种采用非线性几何框架及复杂梁截面单元来逼近车身造型的概念简化模型构建新方法。将所提方法应用于电动汽车车身正向设计,进一步完成概念设计、分析预测、详细设计与分析以及样车试验阶段的测试与分析,并提出了概念简化模型的合理性评估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概念简化模型的静/动态性能指标误差均小于25%,所提概念简化模型构建方法能在电动汽车车身正向设计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并能合理预测后期详细设计及样车的整体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7期)
崔洪杰[2](2019)在《关于特种汽车正向设计的流程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特种汽车正向设计中最重要的叁个流程:一是产品经理完善方案设计,二是公司相关部门人员方案评审,叁是设计人员运用现代化设计手段进行详细技术设计。通过运用叁维协同设计和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及拓扑优化,在模型初始阶段即投入实际生产前就实现了优化设计,避免了产品后期生产装配过程中的干涉及过多售后问题,从而大大缩短了产品设计周期,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浪费,降低了成本。(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12期)
韩彪,赵毅,齐彬,杨文亮,贺立奎[3](2018)在《基于CATIA汽车制动系统管路正向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研究了运用CATIA中软管设计模块及钢管设计方法,对整车制动系统管路的布置、走向、固定及捆扎进行正向设计。此次建模便于设计人员、工艺人员及装配人员明确制动管路的技术及装配要求,消除管路干涉,打折,磨损及漏气等现象,提升整车管线性能。(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17期)
韦小华,徐清魁,贾美霞[4](2016)在《浅析汽车回收利用的正向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与政策,鼓励汽车使用易于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新材料,并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来约束汽车产业。文章着重研究了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并从材料的选择、回收设计要求、回收计算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便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正向设计流程,确保汽车产品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满足回收相关要求。(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6年10期)
刘诗嘉,胡习之,朱富贵[5](2016)在《汽车排气消声器的正向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实现汽车排气消声器的正向设计为目的,提出消声器的开发思路:首先采用从分析设计目标到确定总体方案,再到具体设计的路线,结合Virtual.Lab Acoustics、GT-Power和Fluent等数值分析软件与发动机台架试验。然后以主消声器的设计为主,副消声器的设计为辅;以声学性能为主,流场及其他性能为辅。再通过对消声频率的分析,逐级设计消声结构并进行组合、验证和改进,并在与企业提供的消声器方案进行对比后初步判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消声器设计方案的综合性能达到设计目标,表明了本文提出的消声器正向开发思路的合理性,在汽车排气消声器的设计开发上具有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应用声学》期刊2016年05期)
周亚妮[6](2016)在《基于传力路径刚度的汽车正碰安全性正向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汽车工业研究中,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评估和优化是一项重要课题。国内汽车行业的车身设计通常采用逆向技术,在进行碰撞性能评估和优化时,主要参考对标车型数据,依靠工程经验进行设计,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正向设计则是在早期阶段,根据性能目标给出结构设计要求,完成对车身结构的预测,指导详细阶段设计。由设计目标反求结构变量的问题属于正向设计范畴,这种问题通常采用优化算法迭代求解获得最优解,要求计算模型具备高效率和高精度的特点。而基于传统有限元模型进行高度非线性大变形仿真,单次计算耗时达数小时,在进行优化迭代计算时更加耗时。因此寻求快速、可靠的车身耐撞性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和研究价值。在概念阶段,针对碰撞目标研究碰撞传力路径刚度匹配方法属于正向设计问题。为寻求高效率高精度的整车碰撞仿真方法,论文提出一种多刚体碰撞模型建模、修正及计算机优化方法。依据已通过实验对标的有限元模型,提取传力路径部件的关键参数建立初始多刚体模型。为进一步提升模型仿真精度,为碰撞仿真结果曲线定义置信度函数,利用计算机反求技术对多刚体模型铰链刚度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多刚体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精度相当,且计算效率显着提高,可用于快速评估整车正面碰撞性能。基于修正后的多刚体碰撞模型,结合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根据加速度波形特点设置优化设计目标,将整车变形量作为约束条件构建优化平台,寻求使目标最优的刚度缩放因子组合,得到最优的关键传力路径刚度匹配方式。为验证这种匹配方式的可靠性,探讨了金属薄壁直梁结构吸能量或碰撞平均力关于截面材料属性、厚度及尺寸的相关性,得到针对碰撞性能的最优传力路径刚度缩放因子与这叁者的关系。依赖于这种相关性反求关键部件的材料属性、厚度、及截面尺寸,得到结构优化方案,基于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多刚体碰撞模型进行传力路径刚度优化不仅效率高,同时精度也可以得到保证。这种基于多刚体简化模型,结合工程优化平台进行概念阶段车身碰撞性能的优化方法实现了车身刚度的正向设计,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计算效率,避免设计时的重复性和盲目性,对整个车身设计过程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助于汽车行业形成有效的被动安全正向优化策略和工程设计流程。(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05-16)
张健[7](2013)在《汽车整车逆向设计内容总结及正向设计流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逆向设计与正向设计的差异,给出了逆向设计的一般流程,并结合汽车设计特点,论述了汽车逆向设计对于企业积累设计知识、明确产品定位、实现快速开发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将汽车逆向设计工作按内容不同细分为几个阶段,并概括总结了汽车逆向设计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分析指出了如果汽车设计开发中逆向和正向设计之间流程设置不当,将不可避免地会给汽车正向设计带来隐患,并给出了融合汽车正向设计与标杆车逆向设计的流程建议。(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3年05期)
严辉[8](2011)在《Materialise汽车正向设计及快速成型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外汽车设计与研发工程师大会会刊》期刊2011-12-15)
陈剑,穆国宝,张丰利[9](2010)在《汽车NVH正向设计中的系统模态匹配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汽车各系统的振动情况,在汽车NVH正向设计流程的基础上,总结出整车模态匹配的策略与流程,并将其应用到某新车型开发中,很好地解决各系统间的模态匹配问题。(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0年05期)
张丰利[10](2009)在《基于汽车NVH正向设计流程的整车模态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的NVH性能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重视,汽车噪声振动控制问题显得目益重要。整车振动噪声性能控制的关键是对零部件与总成之间进行振动性能的合理匹配。本文主要对整车各系统模态匹配及频率规划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1)系统性地总结了竞争车型振动噪声主观评价指标、NVH性能测试项目;制定了整车及子系统目标值分解表;总结了设计阶段应进行的与NVH有关的CAE分析项目。(2)对汽车NVH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模态(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在竞争车型NVH性能测试阶段的模态试验,介绍了模态频率规划表的概念,总结出整车模态频率匹配的策略与流程。(3)结合某汽车公司新车型的开发,制定该车型模态频率规划表。应用CAE分析技术,重点研究了车身系统、车内声腔、转向系统、悬架系统、动力总成等系统的模态特性,根据匹配策略,对部分系统进行结构优化研究。(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9-04-01)
汽车正向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特种汽车正向设计中最重要的叁个流程:一是产品经理完善方案设计,二是公司相关部门人员方案评审,叁是设计人员运用现代化设计手段进行详细技术设计。通过运用叁维协同设计和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及拓扑优化,在模型初始阶段即投入实际生产前就实现了优化设计,避免了产品后期生产装配过程中的干涉及过多售后问题,从而大大缩短了产品设计周期,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浪费,降低了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汽车正向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郭威,陈吉清,黄佳楠,兰凤崇.非线性几何框架模型在电动汽车车身正向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19
[2].崔洪杰.关于特种汽车正向设计的流程探索[J].时代汽车.2019
[3].韩彪,赵毅,齐彬,杨文亮,贺立奎.基于CATIA汽车制动系统管路正向设计[J].汽车实用技术.2018
[4].韦小华,徐清魁,贾美霞.浅析汽车回收利用的正向设计[J].汽车实用技术.2016
[5].刘诗嘉,胡习之,朱富贵.汽车排气消声器的正向设计研究[J].应用声学.2016
[6].周亚妮.基于传力路径刚度的汽车正碰安全性正向设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6
[7].张健.汽车整车逆向设计内容总结及正向设计流程探讨[J].新技术新工艺.2013
[8].严辉.Materialise汽车正向设计及快速成型解决方案[C].第七届中外汽车设计与研发工程师大会会刊.2011
[9].陈剑,穆国宝,张丰利.汽车NVH正向设计中的系统模态匹配策略研究[J].汽车工程.2010
[10].张丰利.基于汽车NVH正向设计流程的整车模态匹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标签:电动汽车; 正向设计; 概念简化模型构建方法; 非线性几何框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