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木桶原理
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卢青,胡守庚,叶菁,童陆亿,卢静[1](2019)在《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湖北省团风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与管理的重要依据。[方法]该研究运用"木桶原理",构建了基于土地资源、水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以湖北省团风县为例进行定量测算。[结果](1)团风县整体呈"可载"状态,土地资源是团风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各子系统承载力呈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规律。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低为67. 73万人,大气环境承载力最高为871. 68万人。局部地区(马曹庙镇、贾庙乡)呈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格局;(2)在承载力绝对量上,团风镇等西南部地区承载力高于其他地区,从地均承载力来看,上巴河镇最高,贾庙乡最低;从承载力指数来看,各镇(乡)承载力指数介于1. 48~2. 35,杜皮乡、贾庙乡最高,团风镇最低,尽管团风镇承载力最大但其"剩余空间"也最有限。[结论]所构建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可为当前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等战略实施提供有效借鉴,评价结果对区域远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9年01期)
李国明,申学林,吴晓萍,应国伟[2](2018)在《四川省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价技术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是资源环境大省,但同时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本研究针对当前四川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价缺少综合性评估技术方法的问题,从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开发区和市辖区叁个视角制定了监测指标体系、指标测算方法,为四川省全面开展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价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资源信息与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张静静[3](2018)在《基于GIS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甚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县域范围内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日益严重,对其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是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内容。GIS技术功能体系已相当成熟,可获取各类别因子在数量、结构及空间位置等信息建立各因子数据库分析研究,使评价结果更便捷准确。本文在“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多复合耦合系统下选取11个指标,以若尔盖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为总目标来评价。自然资源因子包括: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生态环境因子包括林草地覆盖、环境容量、生物丰度、水源涵养、植被覆盖度、生态系统脆弱性;社会经济因子:人均纯收入、人口聚集度、交通网络密度;各因子从多个角度作用于总目标--资源环境承载力,并根据指标因子与研究总目标关系建立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并将分析结果进行分级评价,最后结合空间矩阵分析为若尔盖县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提供更合理建议。《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若尔盖县是国家级限制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又是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区之一,他的生态系统脆弱破坏了很难恢复。在上述多复合耦合系统下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很有代表性。研究表明:(1)2010、2014年若尔盖县各乡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整体上无超载,处较高水平之上;(2)2014年各乡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最高乡镇是位于东部的求吉乡,东北部的崇尔乡、冻裂乡与热尔乡及西部各乡镇也处于高承载力状态,区域面积3771.9km~2,占总面积的36%,分别是:冻裂乡、热尔乡、巴西乡、辖曼乡、唐克镇,求吉乡与和崇尔乡;(3)承载力较高区域呈线状贯穿于若尔盖县中部;(4)相较于2010年,2014年承载能力上升的乡镇:巴西乡、包座乡、热尔乡和冻裂乡,下降的乡镇有唐克镇、阿西乡和崇尔乡,表明整体承载能力有增强之势。结合资料发现:该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不是很发达,相较于2010年,2014年各乡镇得到一定发展,对于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增强,路网改善等使得若尔盖县综合承载力水平稳中得到一定提高,表明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25)
谢娜,余银辉[4](2018)在《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以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综合衡量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判模型评估电白区生态环境承载的基本状况,对制约电白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5年电白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一般可承载范畴,且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子系统承载力与利用效率子系统承载力间存在较大差距。耕地等消耗性资源不足是电白区总体资源环境承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考虑到全区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建议必须加大对当地自然资源尤其是森林、耕地等消耗性资源的保护,充分发挥科技对资源的补充作用,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4-20)
刘凤美,陈菁[5](2016)在《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服务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主题,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生态足迹法和多因素综合迭加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以及地质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对姚安县规划目标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以期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6年14期)
张翊,李银富,茶增芬[6](2016)在《云南山区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陇川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陇川县自然社会经济现状,从地形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4个系统选取了13项指标构建陇川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大小,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陇川县各乡(镇)的资源环境承载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陇川县各乡(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有较高、中、较低、低4个等级,全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陇川县资源条件较好,资源环境承载力制约较大的因素是地质环境条件、地形条件和经济基础。(本文来源于《云南地理环境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黄煦,罗亚东[7](2013)在《安徽省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使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选择矿产资源储量等十六个指标,利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进行差异性赋值,对皖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内36个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得出巢湖市、东至县、太湖县、肥东县、长丰县等县资源环承载力得分在36个县中居前十位,全椒县、怀宁县、铜陵县等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居后十位,发现工业污染排放较多的县域承载力较脆弱,若长期超过承载阈值上限将对环境造成巨大损害,并将难以恢复.(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17期)
邵来峰,朱榕,王强[8](2013)在《皖江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皖江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征,文章使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选择矿产资源储量等十六个指标,对皖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内叁十六个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得出,东至县、巢湖市、宿松县等县资源环承载力得分在叁十六个县中居前十位,芜湖县、含山县、天长市等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居后十位,发现排名靠后的县域承载力较脆弱,排名靠前的县域可适当增加转移力度。(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3年15期)
韩博[9](2010)在《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以及地域差异理论等理论作为支撑,结合云南省实际资源环境现状,对云南省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通过对国外、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的回顾和总结,得出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概念和特性。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时期内,县域国土空间在一定技术条件支撑下,在维持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县域内资源和环境所能供养的县域内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口数量及相应的经济社会总量的能力。其特性包括:客观性、相对性、有限性和可控性等。论文针对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对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通过总结和借鉴已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经验以及诸多单项评价的模型,结合云南省县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土地适宜性、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系统和自然灾害等五个方面单项评价的基本要素,并且详细的介绍了单项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并且针对云南省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各个单项指标承载力评价结果的分级情况。在单项评价的基础上对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以乡镇为评价单元进行了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打破了以往多指标罗列的形式,而是采用了单项评价结果集成分析的方法,使得综合评价结果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得以体现,是综合评价的结果具有更好的空间性。(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0-04-01)
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四川是资源环境大省,但同时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本研究针对当前四川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价缺少综合性评估技术方法的问题,从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开发区和市辖区叁个视角制定了监测指标体系、指标测算方法,为四川省全面开展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价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卢青,胡守庚,叶菁,童陆亿,卢静.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湖北省团风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
[2].李国明,申学林,吴晓萍,应国伟.四川省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价技术方法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
[3].张静静.基于GIS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
[4].谢娜,余银辉.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以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为例[C].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2018
[5].刘凤美,陈菁.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6].张翊,李银富,茶增芬.云南山区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陇川县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6
[7].黄煦,罗亚东.安徽省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8].邵来峰,朱榕,王强.皖江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J].商.2013
[9].韩博.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