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元环形滤光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密度信息存储,多元环形滤光片,超分辨力,遗传算法
多元环形滤光片论文文献综述
乐孜纯,俞其雷,张明,诸洪莹[1](2007)在《基于遗传算法的超分辨多元环形滤光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利用光学超分辨技术提高光盘存储密度。给出了一种可以达到衍射超分辨力的多元环形滤光片的设计结果。介绍了该多元环形滤光片的理论设计方法。之后用遗传算法设计了多组多元环形滤光片的结构参数,模拟结果显示设计的环形滤光片能使横向的半峰全宽半径值减小30%,达到提高信息存储密度的目的。另一方面该环形滤光片能使焦深不变或变长,减小了在记录过程中因为光盘的微小波动而引起的记录信息的错误率。(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07年11期)
诸洪莹[2](2007)在《应用遗传算法研究用于高密度信息存储的多元环形滤光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存储技术的发展,如何提高光盘存储密度备受关注。在高密度光学信息存储领域中,由衍射引起的分辨率限制是影响存储密度进一步提高的关键问题。采用远场超分辨技术可以突破分辨率的限制以达到提高目前通用光盘存储系统存储密度的目的。本文设计了两种满足这一要求的超分辨多元环形滤光片——二元环形滤光片和四元环形滤光片。超分辨二元环形滤光片的设计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本文在对一种多目标遗传算法VEGA算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一种IVEGA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高密度信息存储中二元超分辨环形滤光片结构参数的设计。而超分辨四元环形滤光片的代价函数则是一个多峰函数,为避免遗传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值并提高遗传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本文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以用于四元环形滤光片结构参数的设计。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二元环形滤光片能使横向的半峰全宽半径值减小28%,而四元环形滤光片则使得这一数值减小30%,因而减小了记录光斑提高了记录密度。另一方面任何一种环形滤光片都能使变长,减小了在记录过程中因为光盘的微小波动而引起的记录信息的错误率。实际光学实验表明,二元环形滤光片和四元环形滤光片确实达到了理论分析的结果。但是四元环形滤光片有较大的衍射情况,可能因此而影像到光斑刻录的质量。(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7-04-01)
多元环形滤光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光存储技术的发展,如何提高光盘存储密度备受关注。在高密度光学信息存储领域中,由衍射引起的分辨率限制是影响存储密度进一步提高的关键问题。采用远场超分辨技术可以突破分辨率的限制以达到提高目前通用光盘存储系统存储密度的目的。本文设计了两种满足这一要求的超分辨多元环形滤光片——二元环形滤光片和四元环形滤光片。超分辨二元环形滤光片的设计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本文在对一种多目标遗传算法VEGA算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一种IVEGA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高密度信息存储中二元超分辨环形滤光片结构参数的设计。而超分辨四元环形滤光片的代价函数则是一个多峰函数,为避免遗传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值并提高遗传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本文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以用于四元环形滤光片结构参数的设计。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二元环形滤光片能使横向的半峰全宽半径值减小28%,而四元环形滤光片则使得这一数值减小30%,因而减小了记录光斑提高了记录密度。另一方面任何一种环形滤光片都能使变长,减小了在记录过程中因为光盘的微小波动而引起的记录信息的错误率。实际光学实验表明,二元环形滤光片和四元环形滤光片确实达到了理论分析的结果。但是四元环形滤光片有较大的衍射情况,可能因此而影像到光斑刻录的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元环形滤光片论文参考文献
[1].乐孜纯,俞其雷,张明,诸洪莹.基于遗传算法的超分辨多元环形滤光片设计[J].光电工程.2007
[2].诸洪莹.应用遗传算法研究用于高密度信息存储的多元环形滤光片[D].浙江工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