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双硫脲论文-李淼,陈平平,陈治明

手性双硫脲论文-李淼,陈平平,陈治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手性双硫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轴手性硫脲,双功能,1,4-二噻烷-2,5-二醇,α,β-不饱和酮

手性双硫脲论文文献综述

李淼,陈平平,陈治明[1](2019)在《轴手性双硫脲催化合成螺四氢噻吩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成功合成了3种多氢键轴手性联萘酚硫脲,并将其应用于催化1,4-二噻烷-2,5-二醇和α,β-不饱和酮的Sulfa-Michael/Aldol反应,实现了螺四氢噻吩-3-醇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并且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25℃下,THF作为溶剂,20(mol)%1a作为催化剂,反应8h,可以较高产率(92%)和较好的立体选择性(95%)及非对映选择性(>90:10 dr)得到目标产物。(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闫超咸[2](2017)在《手性双硫脲和双恶唑啉催化的不对称有机反应的机理及立体选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对称氢键催化的立体专一性反应可以实现具有特殊性质和功能的手性有机化合物的高效合成,但人们对这些氢键催化反应的机理和立体选择性的起源还缺乏深入的认识。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M06-2X方法、分子中原子的量子理论(QTAIM)、扭曲能/结合能分析等理论方法,对手性双硫脲催化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及手性双恶唑啉催化不对称脱羧Aldol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研究背景。本章简要介绍了不对称合成的相关概念和重大意义、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优点,氢键对底物的活化作用。本章包括前言、氢键供体活化与氢键受体活化、(硫)脲催化Diels-Alder反应的研究进展、脱羧Aldol缩合反应的研究进展,共四节。第二章: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本章简要介绍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密度泛函理论、过渡态理论、溶剂化效应模型理论、研究分子扭曲能与相互作用能的方法、立体化学基础知识、福井函数。第叁章:手性双硫脲催化的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的机理研究。本章详细研究了不加催化剂和加入手性双硫脲催化剂时,3-乙烯基吲哚和亚甲基吲哚酮之间的Diels-Alder反应。我们采用M06-2X密度泛函方法、6-31G(d,p)基组和IEFPCM溶剂模型对所有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在Def2TZVP基组下计算了相关结构的单点能。非催化反应是通过协同异步的机理进行的,通过扭曲能/结合能分析以及AIM和NCI分析,我们找出了非催化反应中立体选择性的起源,即更小的总扭曲能与更大的结合能都有利于反应的发生。手性双硫脲催化剂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与3-乙烯基吲哚和亚甲基吲哚酮相结合。一方面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活化底物;另一方面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可以稳定过渡态,降低其能量;此外,手性双硫脲催化剂提供的手性环境,使底物以特定的方式结合成叁级复合物,叁级复合物的相对稳定性是导致立体选择性的原因。第四章:手性双恶唑啉催化不对称脱羧Aldol反应的机理研究。本章研究了在吡啶和手性双恶唑啉作为催化剂时,β-羰基酸和叁氟乙醛半缩醛之间的脱羧Aldol反应。我们采用M06-2X密度泛函方法、6-311G(d,p)基组和IEFPCM溶剂模型对所有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在Def2TZVPP基组下计算了相关结构的单点能。我们通过计算研究了S构型和R构型叁氟乙醛半缩醛的分解与互相转化,苯乙烯醇互变异构为苯乙酮的过程以及叁氟乙醛及其半缩醛的亲电性对比。经过计算我们得出结论:当吡啶作催化剂时,苯乙烯醇是亲核试剂,叁氟乙醛是亲电试剂,β-羰基酸先发生脱羧反应得到苯乙烯醇,再与叁氟乙醛发生亲核加成;当手性双恶唑啉作为催化剂时,β-羰基酸是亲核试剂,叁氟乙醛是亲电试剂,二者先发生亲核加成,随后发生脱羧反应;亲核加成时手性双恶唑啉催化剂为原位生成的叁氟乙醛提供了手性环境,挡住了叁氟乙醛的Re-面,从而控制了产物的立体选择性。本论文通过研究手性双硫脲催化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及手性双恶唑啉催化不对称脱羧羟醛缩合反应的机理,旨在对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反应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并为新型催化剂和新类型反应的设计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5-01)

杨璇[3](2009)在《手性双硫脲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发新型抗植物病毒的药物和手性有机催化剂,我们以手性环己二胺、取代异硫氰酸酯、α-氨基膦酸酯等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膦酸酯的手性双硫脲衍生物。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均经IR、~1H NMR、~(13)C NMR、~(31)P NMR和元素分析得以确证。同时,我们对中间体1-((1R,2R)-2-氨基环己基)-3-苯基硫脲3a进行了合成条件的优化,探讨了不同滴加时间和温度对收率的影响。总结出了最佳的合成条件:氩气保护下(R,R)-1,2-二氨基环己烷1与异硫氰酸苯酯2a按照1:1物料比进行反应,控制异硫氰酸苯酯在4h内滴加完毕,温度为0℃。通过对不同反应溶剂的比较,找到一个合成目标化合物O,O′-二乙基苯基(3-((1R,2R)-2-(3-苯基硫脲基)环己基)硫脲基)甲基膦酸酯10a的最佳溶剂:四氢呋喃。采用半叶枯斑法测试了所有化合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结果表明:该类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0a、10e在浓度为500μg/mL时,对TMV的治疗作用分别为50.3%、50.8%。同时,将该类手性双硫脲化合物作为手性催化剂不对称合成α-氨基膦酸酯,但是没有显现较高的ee值。(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9-05-01)

手性双硫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不对称氢键催化的立体专一性反应可以实现具有特殊性质和功能的手性有机化合物的高效合成,但人们对这些氢键催化反应的机理和立体选择性的起源还缺乏深入的认识。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M06-2X方法、分子中原子的量子理论(QTAIM)、扭曲能/结合能分析等理论方法,对手性双硫脲催化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及手性双恶唑啉催化不对称脱羧Aldol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研究背景。本章简要介绍了不对称合成的相关概念和重大意义、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优点,氢键对底物的活化作用。本章包括前言、氢键供体活化与氢键受体活化、(硫)脲催化Diels-Alder反应的研究进展、脱羧Aldol缩合反应的研究进展,共四节。第二章: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本章简要介绍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密度泛函理论、过渡态理论、溶剂化效应模型理论、研究分子扭曲能与相互作用能的方法、立体化学基础知识、福井函数。第叁章:手性双硫脲催化的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的机理研究。本章详细研究了不加催化剂和加入手性双硫脲催化剂时,3-乙烯基吲哚和亚甲基吲哚酮之间的Diels-Alder反应。我们采用M06-2X密度泛函方法、6-31G(d,p)基组和IEFPCM溶剂模型对所有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在Def2TZVP基组下计算了相关结构的单点能。非催化反应是通过协同异步的机理进行的,通过扭曲能/结合能分析以及AIM和NCI分析,我们找出了非催化反应中立体选择性的起源,即更小的总扭曲能与更大的结合能都有利于反应的发生。手性双硫脲催化剂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与3-乙烯基吲哚和亚甲基吲哚酮相结合。一方面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活化底物;另一方面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可以稳定过渡态,降低其能量;此外,手性双硫脲催化剂提供的手性环境,使底物以特定的方式结合成叁级复合物,叁级复合物的相对稳定性是导致立体选择性的原因。第四章:手性双恶唑啉催化不对称脱羧Aldol反应的机理研究。本章研究了在吡啶和手性双恶唑啉作为催化剂时,β-羰基酸和叁氟乙醛半缩醛之间的脱羧Aldol反应。我们采用M06-2X密度泛函方法、6-311G(d,p)基组和IEFPCM溶剂模型对所有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在Def2TZVPP基组下计算了相关结构的单点能。我们通过计算研究了S构型和R构型叁氟乙醛半缩醛的分解与互相转化,苯乙烯醇互变异构为苯乙酮的过程以及叁氟乙醛及其半缩醛的亲电性对比。经过计算我们得出结论:当吡啶作催化剂时,苯乙烯醇是亲核试剂,叁氟乙醛是亲电试剂,β-羰基酸先发生脱羧反应得到苯乙烯醇,再与叁氟乙醛发生亲核加成;当手性双恶唑啉作为催化剂时,β-羰基酸是亲核试剂,叁氟乙醛是亲电试剂,二者先发生亲核加成,随后发生脱羧反应;亲核加成时手性双恶唑啉催化剂为原位生成的叁氟乙醛提供了手性环境,挡住了叁氟乙醛的Re-面,从而控制了产物的立体选择性。本论文通过研究手性双硫脲催化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及手性双恶唑啉催化不对称脱羧羟醛缩合反应的机理,旨在对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反应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并为新型催化剂和新类型反应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性双硫脲论文参考文献

[1].李淼,陈平平,陈治明.轴手性双硫脲催化合成螺四氢噻吩类化合物[J].化学通报.2019

[2].闫超咸.手性双硫脲和双恶唑啉催化的不对称有机反应的机理及立体选择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7

[3].杨璇.手性双硫脲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D].贵州大学.2009

标签:;  ;  ;  ;  ;  ;  ;  

手性双硫脲论文-李淼,陈平平,陈治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