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召口中学梁书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对理想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1)一上课就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有趣、有疑、有乐、有情和有劲的状态下学习;
(2)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能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并有利于学生对新内容的记忆;
(3)创新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处于动手、动脑又动口的状态,思维的敏捷度提高了,再配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课堂导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和策略,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常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一、利用生活情境导入
主要以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或问题作为课程的开始,让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新内容;同时,在学习之前引进实际情境,点明了本课主题,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明确了,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有意注意”,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为了形象、生动地演示两个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理解这五种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可以用人们熟悉的天文现象“日环食”来演示说明。
课堂导入:
(1)观看由多媒体制作的日环食全过程,通过对这种天文现象发生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感性认识,体会两个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理解这几种位置关系之间动态的联系。
(2)根据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给出形象的定义: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并提出问题,仿照“直线与圆的位置”,思考当两圆处于各种位置关系时,两圆半径与两圆圆心距之间的数量关系。
(3)学生活动。用课前准备的两个不等圆纸片做相对运动,画出运动过程中两圆位置关系的不同状态,即通过动手发现规律。
这种设计,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开始新课学习,而多媒体的演示更给学生提供了美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效率。
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出数学问题,再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得到新发现,学习了新知识。这样设计可以在课的开始就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的兴趣。
二、以开放性问题导入
以一个能引发学生兴趣与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在问题解决与探索中进入新课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这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是一个纯数学问题,但无论如何,这个问题必须紧扣本课主题。
例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中学数学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个定理本身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其内容的教学研究很多,课堂设计方法更是多样,我在教学中以问题导入设计如下:
(1)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古埃及人有一种画直角的方法,用的工具是一根打上13个等距离结的绳子,你知道他们是怎样找到直角的吗?
(2)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画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已知△ABC中,AC=3,BC=4,AB=5,求证∠C=90°。
问题可以是纯数学的,以设计精练的问题开始,然后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与学习,这也是很好的导入方式。
例如,以“相似形”复习课为例,新课导入这样设计:
问题1:经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O的任意一条直线,被其中两组对边截得的线段总相等吗?为什么?
问题2:梯形ABCD中,AD//AB,对角线交于点O;过点O作EF//AD交AB、CD于E、F点。问:①线段OE、OF相等吗?②若将EF上下平移,还会有相等的线段存在吗?③若把EF平移到梯形的外面呢?④在运动过程中会不会出现没有相等线段的可能性?若有,在什么位置?
两个开放型问题的提出导入了新课的学习,一堂课围绕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与探索,既复习了相似形的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温故孕新导入
有些类型课程的学习需要很多相关知识的运用,或是可以由固有知识进行迁移得到,这就需要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进行复习,唤起学生对固有知识的记忆。温故的作用在于可以扫清求新过程中的障碍。有些课程可以通过对固有知识的回顾、反思,运用迁移、拓展、类比等手段引出新知识,使新概念的形成顺理成章,这样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如,仍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为例,可以温故孕新式进行导入:
(1)复习:①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②一组练习(略)
(2)请根据给定的长度,分别作出以下三角形:
①a=3,b=4,c=6;②a=3,b=4,c=5;③a=3,b=4,c=4。
(3)试判断上述三角形的形状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其形状与它的三边长度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4)得到猜想。如果三角形有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四、开门见山导入
这是最直接的导入方式,其优势在于直接点明主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奔主题,排除其他内容的干扰,对一些纯数学问题而知识容量较大、难度较高或相对独立的内容非常适用。
例如,同样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课,如运用看门见山的方式导入,可以从勾股定理的复习开始,切入其逆命题,然后直接进入逆命题真假的论证:
(1)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2)提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什么?
回答:如果三角形有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思考。这个命题正确吗?如何论证?
五、操作探究导入
这种导入是目前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堂上运用比较多的导入方式,突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入新课的学习。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操作过程中使学生的投入达到最佳状态。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的创造力会得到激发。但是如何设计一个既能达到预定目标,又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呢?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4根游戏棒,长度分别为:3cm,5cm,7cm,8cm。新课学习以游戏开始:
(1)游戏。任选其中3根游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
(2)思考。利用这4根游戏棒可以搭出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请分别写出这些三角形的三边长度;
(3)根据以上游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搭建三角形的过程中,发现3cm,5cm,7cm的游戏棒放在一起时无法构成三角形;3cm,5cm,8cm的游戏棒放在一起时也无法构成三角形,于是产生质疑,引起反思。)
(4)教师提问。满足什么条件的三条线段才能构成三角形呢?
这样的课堂导入妙趣横生,不但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很高,而且游戏所形成的课堂氛围是轻松愉快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会更有乐趣。
课堂导入的方式很多,不同的课型应有不同的选择,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设计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但是,无论采取怎样的导入方式,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好的课堂导入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扎实立足课程内容,以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最根本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