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氧装置氧气插孔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供氧装置氧气插孔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晋城煤业集团古矿医院院感科山西晋城048000)

【摘要】目的:探讨氧气治疗前对供氧装置氧气插孔消毒的必要性。方法:分别对急诊科抢救室、观察室、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外科供氧装置氧气插孔随机采集样本50份,分为消毒前、消毒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消毒前被采样的25份氧气插孔的阳性率为88%,消毒后阳性率为4%。结论:每次安装氧气流量表前,先用0.5%碘伏消毒氧气插孔,再为患者吸氧,可降低因污染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对减少患者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供氧装置;氧气插孔;消毒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360-02

吸氧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及抢救治疗手段,现在临床上常用的供氧系统是中心供氧,是指利用集中供氧系统将氧气在各个用气终端经氧气出口为设备供气,以满足患者的用氧需求。再经湿化瓶内的液体湿润,经鼻导管送至患者肺部,达到氧疗效果。当前,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逐渐引起医疗单位的重视,控制呼吸道医院感染,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中供氧装置管道感染是引起肺部并发症不可忽视的因素,临床实际工作中,常常只重视氧气湿化瓶、湿化液和氧气管的更换、消毒,不重视氧气插孔的管理。由于医院病房的环境特殊,对干使用频率高的科室,空气细菌密度高时,氧气插孔处的周围更易污染。而临床进行氧疗的病人大多数是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危重或者手术后的患者,氧气插孔一旦被污染就有可能使致病菌进入输氧管道,经气流进入呼吸道,易造成下呼吸道感染,为了了解和掌握氧气插孔的消毒方法,我院对各临床科室的氧气插孔进行了抽检、监测,结果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从本院各临床科室病房、急诊科抢救室、观察室等的供氧装置氧气插孔采集样本50份,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二组,每组25份样本。对照组:消毒前采样。观察组:用0.5%碘伏棉签在氧气插孔内壁由内向外旋转涂擦两遍,待干采集样本。

1.2采样方法

参照201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执行,将浸有无菌稀释液的无菌棉签在氧气插孔处由内向外转动采样,剪去手接触部分后,将棉签投入10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接种灭菌平皿,再加入营养琼脂15~18ml,置于36℃温箱培养48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计数。

1.3判定标准

按照2012年制定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各类环境、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卫生标准判断,其中Ⅲ类环境物体表面平均菌落≤10.0cfu/cm2为合格。

2.结果

对照组25份标本,其中3份合格,22份不合格,合格率为12%(3/25)。

观察组25份标本,其中24份合格,1份不合格,合格率为96%(24/25)。

两组比较,观察组氧气插孔细菌监测合格率明显提高。

3.讨论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供氧装置氧气插孔在未消毒的情况下阳性率88%,消毒后采样的情况下阳性率4%。说明氧疗前不进行常规消毒是引起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在连接吸氧装置时,对氧气插孔采用0.5%碘伏消毒后,均可降低其污染可能性。因此,在为患者氧疗前,先用0.5%碘伏消毒氧气插孔,再安装氧气流量吸氧。对长期氧疗患者每周常规消毒中心供氧插孔一次,以达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3.1氧气插孔的消毒

减少氧疗患者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是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及护理越来越关注的问题[2],氧气湿化瓶消毒、湿化液的选择及供氧管道的消毒、更换、贮存不当是引起污染的3个主要原因[3]。为避免出现医源性感染,我们规范了工作流程,从供氧装置插孔、氧气湿化瓶和湿化液的选择作为一个整体全程消毒,有效降低了细菌污染情况,确保消毒效果。在临床工作中,部分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淡薄以及无菌操作不规范,致使吸氧装置长期悬吊中心供氧装置上,也有的在给患者进行吸氧前没有严格无菌操作,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污染的可能性[4]。观察组通过改进氧疗前的操作方法,即在连接供氧装置前,先用蘸有0.5%碘伏的无菌棉棒在氧气插孔处由里向外旋转涂擦消毒再吸氧,是吸氧患者预防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对预防医院内感染能起到积极作用。

3.2感染防控措施

3.2.1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使全员掌握医疗服务过程中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提高防控意识,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3.2.2供氧装置安装时先对氧气插孔、氧气表连接处进行消毒再安装,严格无菌操作,用后及时取下。湿化瓶一人一瓶,一天一更换用后及时消毒处理干燥贮存。

3.2.3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定期通风,减少菌落数量,降低因吸氧所致的细菌污染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感染和经济损失,防止交叉感染。

3.2.4加强消毒效果的监测,每季度除了对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液采样外,对各科室供氧装置也要进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科室,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从源头上控制感染。

通过严格落实以上控制措施,供氧装置监测结果明显改变,说明通过简单易行的消毒氧气插孔的措施,能达到行之有效的防控效果。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氧疗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性,保障医疗安全,达到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祝仲珍,王占科,郭伟,等.医用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调查与有效控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8B):1513-1514.

[2]刘松君,宁赤凌,霍春雨,等.氧气湿化瓶系统消毒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50-251.

[3]石兰萍,田琳琳,杨冬艳,等.氧气湿化液的污染状况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5):765-766.

[4]罗熠,余玉棉.4种氧气湿化瓶和通气管干燥方法的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3(10):1-3.

标签:;  ;  ;  

供氧装置氧气插孔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