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芦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芦荟大黄素,乳腺癌,端粒酶,调控因子
活性芦荟论文文献综述
严雯雯[1](2019)在《芦荟大黄素对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AE)对两种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及其调控因子E2F1、c-Myc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对数期生长的乳腺癌细胞MDA-MB453和MCF7,分别加入AE处理48 h。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结合荧光定量PCR、凝胶电泳法检测不同浓度AE处理细胞后,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E处理细胞后,对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AE对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及其调控因子E2F1、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0μmol/L、10μmol/L的AE处理细胞后,提取DNA,用BSP法(bisulfite genomic sequencing,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AE对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甲基化的影响。结果:TRAP-qPCR和凝胶电泳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E处理组中两种乳腺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均下降,酶活抑制明显。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AE处理后,两种乳腺癌细胞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呈减少的趋势。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AE处理浓度的升高,对两种乳腺癌细胞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及其调控因子c-Myc表达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同时AE促进调控因子E2F1的表达,且与药物处理浓度成正相关。BSP法检测甲基化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 AE处理后两种细胞hTERT基因甲基化水平均降低。结论:AE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453和MCF7端粒酶的活性,这与降低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甲基化的水平、抑制hTERT及其调控因子c-Myc的表达、并且促进调控因子E2F1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桂林医学院》期刊2019-06-01)
蓝富,严清梅,李钊全,李俊莹,梁丹丹[2](2019)在《芦荟大黄素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1-羟基-8-[2-4-(2羟乙基)哌嗪]乙氧基-3-羟甲基-9,10蒽醌(衍生物B),探讨其抗肿瘤活性及与DNA相互作用的模式。方法:以芦荟大黄素为原料合成衍生物B,并经IR、~1H NMR和~(13)C NMR确证结构。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衍生物B及芦荟大黄素对肺癌A549、乳腺癌MDA-MB-231、肝癌HepG2细胞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与阳性药物阿霉素进行比较。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DNA熔解曲线法观察衍生物B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方式。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衍生物B对A549、MDA-MB-231和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24.57μmol/L、16.71μmol/L和23.24μmol/L,对3种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强于芦荟大黄素(均P<0.05)。虽然衍生物B对A549细胞抑制作用弱于阿霉素,但对正常乳腺细胞的毒性明显小于阿霉素(P<0.05)。衍生物B能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和G2/M期;衍生物B与DNA的作用方式为嵌插作用。结论:衍生物B的抗肿瘤活性优于芦荟大黄素,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嵌入DNA结构,干扰DNA合成,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等有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黄啸,陈春,龚星全,肖祖丽,石秀兰[3](2019)在《透皮芦荟苦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锌量子点(ZnO QDs),表面用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APTES)改性,制备氨基化的ZnO QDs。同时,利用N,N′-羰基二咪唑(CDI)活化芦荟苦素(Alo),与氨基化的ZnO QDs反应,将Alo共价连接在ZnO QDs表面,获得芦荟苦素纳米粒(Alo NP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仪(DL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分析仪(TGA)对Alo NPs的形貌、粒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表明,ZnO QDs呈类圆形,由于Alo的连接,原本粒径分布在4 nm左右的粒子粒径增加至8 nm左右。TG结果显示Alo NPs中,ZnO QDs和Al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9.27%、35.14%。透皮渗透实验结果表明Alo NPs能显着提高Alo的透皮效率。体外释药行为显示,Alo-NPs在酸性条件下(pH=5.0)2 h即能释放87.63%±0.46%的Alo,而在pH=7.4的介质中,2 h内的累积释放率只有1.45%±0.21%。Alo-NPs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呈浓度依赖型,当ZnO QDs的当量溶度为12.5μg/mL时,抑制率可高达40.32%±1.57%。这些结果说明Alo NPs作为外用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孙世琦[4](2019)在《芦荟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芦荟(Aloe)是集医疗、美容、保健、观赏于一身的药用植物。含有丰富的天然活性成分,因此被广泛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和传统医药。本文结合前人研究进展,简要概述了芦荟的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及美容保健作用,并对芦荟的开发研究做进一步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黄立森,吴黉坦,庞海月,陈芳芳,陈煜沛[5](2018)在《中华芦荟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及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超临界CO2法萃取中华芦荟的条件及研究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乙醇夹带剂的浓度、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为考察因素,总酚的提取率作为考察指标,用L9(33)正交表优化工艺条件,福林酚法测定萃取物总酚含量,用DPPH法评估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中华芦荟超临界CO_2萃取最优条件为:乙醇夹带剂的质量分数60%,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0 MPa,在此条件下相对于没食子酸的萃取物总酚质量分数为4.83%,DPPH的半数清除浓度为(0.19±0.02)mg/mL。该优选的工艺条件明显提高超临界CO_2萃取中华芦荟总酚的提取效率从而增强了其抗氧化活性。(本文来源于《香料香精化妆品》期刊2018年06期)
蔡蒋帆,唐建红[6](2018)在《芦荟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芦荟阿福花科,属于多年常绿草本植物,芦荟具备丰富的天然活性成分,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传统医药以及护肤保养品中。它的药理作用有很多,比如通过降低血糖、降低血脂来保护心血管,协助治疗疾病,调节免疫系统,消炎抑菌;改善消化道吸收、抗溃疡作用;以及抗肿瘤,抗病毒和抗氧化。本文通过广泛进行文献检索,从芦荟主要的几种活性成分的近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以后芦荟的开发运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A2期)
余友恒,马堃,王艳奇,田宏友,朱艳芳[7](2018)在《芦荟活性提取物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库拉索芦荟活性成分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琼脂打孔法,测定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芦荟活性成分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芦荟中存在的活性成分能够有效抑制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其MIC为20%;抑菌效果在20~80℃范围内较为稳定,60℃处理后抑菌效果最佳;当pH值处于5~9时,抑菌圈直径在10.9~12.1 mm范围内,因而芦荟活性物能够稳定抑菌;通过微生物生长曲线以及其电导率的测定,进一步证明了芦荟活性提取物对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19期)
黎雅静,洪雪[8](2018)在《芦荟大黄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芦荟大黄素(AE)对人肝癌Hep G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p G2细胞,分别以终浓度为0、10、30、50μmol/L的AE作用24 h;收集Hep G2细胞,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测定Hep G2细胞端粒酶活性,分别以Western blotting、PCR法检测Hep G2细胞中的h TERT、c-myc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以终浓度为0、10、30、50μmol/L的AE作用Hep G2细胞24 h,其端粒酶活性分别为0.707±0.001、0.546±0.008、0.338±0.001、0.214±0.009;随着AE浓度升高,Hep G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下降,且30、50μmol/L与0μmol/L AE作用的Hep G2细胞端粒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AE浓度升高,Hep G2细胞h TERT、c-my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其中,h TERT、c-myc mRNA和蛋白在50μmol/L,h TERT mRNA在30μmol/L,与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E可通过下调cmyc和h TERT表达从而抑制Hep G2细胞端粒酶活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34期)
龙明华[9](2018)在《响应面法优化芦荟活性成分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芦荟活性成分提取率为指标,试验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4种单因素对芦荟活性成分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得出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芦荟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分别是料液比1∶6(g/m L)、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30 min、超声功率70%,并建立了可信的预测模型,利用最佳工艺参数提取芦荟活性成分的得率为1.49%,较普通优化方法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谢宇婷,陈昭斌[10](2018)在《芦荟的生物学活性成分及其抗微生物作用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芦荟(aloe)是百合科芦荟属的一种常见的多功能药用植物。叶呈莲座状簇生于茎顶,叶片肥厚多汁呈狭长披针形,边缘有尖齿状刺,叶色常绿,有的品种叶片有白色斑纹[1]。其使用时间长、用途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对芦荟功效的记载。它是一种集美容、医药、保健、食用和观赏作用于一体的经济类作物。生物学活性成分是指具有特殊生物学(本文来源于《中国消毒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活性芦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合成1-羟基-8-[2-4-(2羟乙基)哌嗪]乙氧基-3-羟甲基-9,10蒽醌(衍生物B),探讨其抗肿瘤活性及与DNA相互作用的模式。方法:以芦荟大黄素为原料合成衍生物B,并经IR、~1H NMR和~(13)C NMR确证结构。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衍生物B及芦荟大黄素对肺癌A549、乳腺癌MDA-MB-231、肝癌HepG2细胞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与阳性药物阿霉素进行比较。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DNA熔解曲线法观察衍生物B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方式。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衍生物B对A549、MDA-MB-231和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24.57μmol/L、16.71μmol/L和23.24μmol/L,对3种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强于芦荟大黄素(均P<0.05)。虽然衍生物B对A549细胞抑制作用弱于阿霉素,但对正常乳腺细胞的毒性明显小于阿霉素(P<0.05)。衍生物B能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和G2/M期;衍生物B与DNA的作用方式为嵌插作用。结论:衍生物B的抗肿瘤活性优于芦荟大黄素,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嵌入DNA结构,干扰DNA合成,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等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芦荟论文参考文献
[1].严雯雯.芦荟大黄素对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机制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9
[2].蓝富,严清梅,李钊全,李俊莹,梁丹丹.芦荟大黄素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3].黄啸,陈春,龚星全,肖祖丽,石秀兰.透皮芦荟苦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9
[4].孙世琦.芦荟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作用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研究.2019
[5].黄立森,吴黉坦,庞海月,陈芳芳,陈煜沛.中华芦荟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及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8
[6].蔡蒋帆,唐建红.芦荟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7].余友恒,马堃,王艳奇,田宏友,朱艳芳.芦荟活性提取物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制机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
[8].黎雅静,洪雪.芦荟大黄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8
[9].龙明华.响应面法优化芦荟活性成分提取工艺[J].山西农业科学.2018
[10].谢宇婷,陈昭斌.芦荟的生物学活性成分及其抗微生物作用的研究现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