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族想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陈映真,陈芳明,后殖民,台湾主体性
国族想象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月娇[1](2019)在《重绘两岸国族想象边界——“后殖民”与“后革命”状况中的陈映真对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历经日本割据与内战冷战的两次分断之后,尤其是面对在"去中国化"教育中成长的台湾"太阳花"世代,台海两岸如何重新走在一起?对这个重大问题,作者认为可以借镜陈映真,以他为两岸知识界的中介来"对读"历史,互相以内在而非外在的眼光来理解对方。陈映真的重要意义首先不只在于他是社会主义统一派,更在于他提供了一个"身处曾经被殖民的台湾、解殖以后"第叁世界"的知识分子的(本文来源于《台声》期刊2019年20期)
欧阳月姣[2](2019)在《重绘两岸国族想象边界——“后殖民”与“后革命”状况中的陈映真对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11月22日,卧病长达10年的陈映真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在台湾文学界,他是20世纪60年代便已成名的现代主义作家,后又以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着称,在80年代创办了关注底层命运的纪实性杂志《人间》。在政治倾向上,他是因"组织聚读马列共产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共产党宣传"等罪名于1968年被捕并移送绿岛的政治犯,直到1975年出狱才得以继续写作。经过这段身陷囹圄后与白色恐怖中被捕的台(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9年01期)
韩超[3](2019)在《《沉沦》的身体书写与国族想象——兼论五四时期留日学生的主体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沉沦》以极其个人化的身体叙事表现着20世纪20年代"零余者"的悲哀,反复书写着青年学生在日本的弱小民族体验以及由此而生出一系列"卑贱"经验。由此我们得以关注到在海外这一空间孱弱的男性身体所遭受到的民族化困境;在情欲的压抑和发泄中,身体既与民族国家话语重迭、同构又不断撕裂,形成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重新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为考察五四时期留日学生甚至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建构与国族认同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今[4](2019)在《龙与狮——晚清国族想象及其论述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晚清的剧烈变革中,"龙"和"狮"被从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中抽离出来,成为新兴民族国家的隐喻,借用它们的特质,来想象民族国家共同体。在晚清众多的国族论述中,"龙"和"狮"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复杂多重的意涵。在来自西方的他者想象和本土的自我建构之间,在革命和君主专制力量的斗争之中,"龙"和"狮"的意义不断流变,不断重构,它们之间也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意涵上多处对应:一方面,它们共同作为中国国族的象征;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构成了邪恶与正义、弱小与强大、专制与革命等矛盾关系。(本文来源于《汉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杨曙[5](2018)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武侠电影中的国族想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武侠电影在中国诞生时间较久,和国族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较多武侠作品是国族精神的展示。原初武侠电影诞生即和国族认同产生了较强的关系,电影中的行侠仗义体现出中华国族大无畏的文化,也体现了强烈的国族认同。台湾武侠电影主要从国族景观、侠客形象和国族意象这叁个方面来体现出其国族认同。武侠电影的动作和场面展示了白话文式的简单易懂的感官反应,在白话现代主义的背景下,武侠电影在体现大众娱乐精神之时,也寻求到了国族认同。(本文来源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海燕[6](2018)在《从香港镜像到国族认同——新时期以来广东城市书写中的香港想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港与广东在地缘、血缘和族缘等方面的密切关系使其成为广东城市身份认同中的他者存在,这一"他者"想象表现出时代流动性。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他者以广东成长镜像的面孔出现,广东作家以香港多元化空间的想象和港粤两地人物形象的鲜明对照传达出他们建构现代都市身份和自我身份的强烈欲望,但摆脱不了"自我东方主义"的嫌疑。新世纪广东书写以香港国族认同历史的追寻、广东文化的认同、香港模式的质疑等方式将以往的香港镜像置换为国族认同,香港的"他者"身份转变为"他性"存在,建构统一的民族"想象的共同体"成为香港与广东共同抵御全球一体化、确立自我文化身份的有力手段。(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马楠楠[7](2018)在《许鞍华电影中身份认同与国族想象之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结合香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以浮城隐喻与离散叙述、香港本位与国族幻灭、主体分裂与国族内部的差异政治、香港情怀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融合可以把握不同阶段的许鞍华电影,探讨其电影中身份认同与国族想象的流变,借此管窥香港电影近四十年来的认同建构问题。(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18年01期)
王利平[8](2016)在《知识人、国族想象与学科构建:以近代社会学和民族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政治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和职业化的研究体系创建的时代。本文以社会科学中两大分支学科社会学和民族学为例,探讨以国立研究机构和教会大学为基础而形成的两种职业化的研究范式:一种为精美化的范式,强调对学术源流的史的考察和文献材料的挖掘和考证,强调与传统的衔接;一种强调现在和历史的差异,强调田野调查以及杜会服务。这两种范式催生了关于国族想象的两套迥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在这一时期关于民族身份认同的讨论中相互辉映。本文着重从知识传播的视角,梳理了德国民族志、美国芝加哥城市社会学以及英国功能主义人类学在形塑这两种知识以及知识人形态中的影响,以期理解20世纪初期的政治社会变迁与知识系统构建之间的关联。(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期刊2016年03期)
李道新[9](2016)在《跨国构型、国族想象与跨国民族电影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特别依赖于体制与政策以及资本与技术的文化工业,电影与电影的历史叙述,都须要在跨国构型与国族想象的整合亦即跨国民族电影之中寻找阐释的方向。通过对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相关领域的理论辨析以及主要的世界电影史或国别电影史的文本比较,电影史的跨国构型本来就是电影史自身的规定性,但却遗憾地成为仅属欧美电影史尤其美国电影史的合法性延展。而包括欧美电影史尤其各民族国家电影史在内的国族想象,也已成为当下电影史构建的重要趋势。一种在民族国家框架里对跨国电影和民族电影予以经济和文化双重整合的跨国民族电影史,正在成为电影史话语的主导性力量。(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6年03期)
申霞艳[10](2016)在《国族想象与“70后”写作的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与国族想象丹纳在文学的叁要素“种族、环境、时代”中将种族放在首要位置上,可见种族想象对文学的重要性犹如基因。对于小说,无论我们将叙事、审美的重要性强调到何种高度,不可否认,我们依然对小说的故事、认知功能保持敬意。在我国,小说是在2(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6-01-08)
国族想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6年11月22日,卧病长达10年的陈映真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在台湾文学界,他是20世纪60年代便已成名的现代主义作家,后又以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着称,在80年代创办了关注底层命运的纪实性杂志《人间》。在政治倾向上,他是因"组织聚读马列共产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共产党宣传"等罪名于1968年被捕并移送绿岛的政治犯,直到1975年出狱才得以继续写作。经过这段身陷囹圄后与白色恐怖中被捕的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族想象论文参考文献
[1].欧阳月娇.重绘两岸国族想象边界——“后殖民”与“后革命”状况中的陈映真对读[J].台声.2019
[2].欧阳月姣.重绘两岸国族想象边界——“后殖民”与“后革命”状况中的陈映真对读[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
[3].韩超.《沉沦》的身体书写与国族想象——兼论五四时期留日学生的主体建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王今.龙与狮——晚清国族想象及其论述变迁[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9
[5].杨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武侠电影中的国族想象[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8
[6].李海燕.从香港镜像到国族认同——新时期以来广东城市书写中的香港想象[J].甘肃社会科学.2018
[7].马楠楠.许鞍华电影中身份认同与国族想象之流变[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8
[8].王利平.知识人、国族想象与学科构建:以近代社会学和民族学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
[9].李道新.跨国构型、国族想象与跨国民族电影史[J].当代文坛.2016
[10].申霞艳.国族想象与“70后”写作的困境[N].文艺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