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锌过程论文-邓娟利,赵晓莉,周传哲,黎德育,李宁

浸锌过程论文-邓娟利,赵晓莉,周传哲,黎德育,李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浸锌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Z31镁合金,浸锌,混合电势,覆盖度

浸锌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邓娟利,赵晓莉,周传哲,黎德育,李宁[1](2012)在《AZ31镁合金表面浸锌过程中混合电势与覆盖度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势-时间曲线、Tafel曲线、扫描电镜(SEM)研究了AZ31镁合金表面浸锌过程中锌结晶的形成及混合电势(Eg)与覆盖度(θ)关系。结果表明:镁合金基体与浸锌液接触瞬间,锌在镁合金上的覆盖率即可达到0.983,在浸锌400s之后,锌的覆盖率接近于1,浸锌反应达到平衡。同时求解出混合电势及覆盖率随浸锌时间的变化关系式,并探讨了AZ31镁合金表面浸锌过程。(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2年09期)

周传哲[2](2008)在《镁合金表面浸锌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广泛应用在汽车、飞机、建筑、电子及其他相关机械行业中。但是,由于镁合金电极电势较负,耐蚀性较差。因而一般在镁合金基体表面进行电镀或化学镀前都要先在基体表面形成一层过渡浸锌层。镁合金表面浸锌处理一般有叁步比较重要:酸洗、活化、浸锌。对于酸洗时间的选定,是通过比较不同酸洗时间后的基体金相显微图进行确定的。对于活化时间的选定,是通过比较不同活化时间所得到的浸锌层表面形貌及活化过程中的电势-时间曲线而最终确定的。对于浸锌过程分别研究了NaOH+ZnO及焦磷酸盐两种浸锌液体系。对于NaOH+ZnO浸锌液体系,通过对浸锌层进行EDS分析及对浸锌过程的电势-时间曲线测量,发现NaOH+ZnO浸锌液体系在镁合金表面所得到的浸锌层并不十分理想。对于焦磷酸盐浸锌液体系,实验过程中首先测试了在含有不同浓度的KF·2H2O浸锌液中镁合金基体的阳极极化曲线,从而了解了KF·2H2O在浸锌液中作用为抑制镁合金基体在浸锌液中的过度溶解;然后实验研究了二次浸锌过程,主要是比较研究一次浸锌层在活化液中溶解不同时间后所得到的二次浸锌层的表面形貌,最终确立合理的溶解时间;最后实验研究了浸锌液中加入1g/L的NiSO4后所得浸锌层的腐蚀电极电势升高、表面更加致密、电极电势也有所提高。由于镁合金的浸锌过程为镁阳极的溶解反应和自由电子的接纳阴极反应导致新金属锌相的形成,这一特性允许我们把浸锌处理的整个过程看作电化学腐蚀过程。以此作为基础,实验研究了浸锌过程镁合金基体表面的混合电势(Eg)与浸锌层在镁合金基体表面的覆盖度(θ)关系,并通过测试及计算得出镁合金在浸锌过程中,由于发生析氢反应基体所消耗掉的质量和浸锌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而得出浸锌层有效厚度随时间的改变;最后建立了镁合金表面浸锌过程的模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8-06-01)

黄晓梅,张密林[3](2007)在《A356铝硅合金浸锌过程的组织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铝硅合金经硝酸、氢氟酸出光后,形成了基体晶界和晶粒两部分,文章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这两部分锌晶粒的生长过程,用能谱仪测试了浸锌层的组成;对比了不同浸锌温度锌晶粒的形貌。结果表明,锌晶粒优先在晶界处的腐蚀坑边缘、近晶界处、基体晶粒的孔洞边缘及晶粒内高活性点区域生长,并由腐蚀坑、孔洞边缘向周围及由近晶界处向基体晶粒中心扩散,直至布满大部分基体;浸锌初期发现锌晶粒之间有晶须生成。随浸锌温度的升高,锌晶粒逐渐长大,并由粒状转变为片状。(本文来源于《物理测试》期刊2007年04期)

蒋丽敏,李宁,黄晓梅,黎德育[4](2006)在《浸锌过程中晶须现象及原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铝上浸锌过程中,在浸锌最初20 s内晶粒之间存在晶须现象。通过晶粒与晶须处的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晶须处铜、铁、镍的含量要高于晶粒处的含量,由此推测:晶须主要是由于在浸锌初期,铜、铁、镍离子优先于锌离子放电而产生,浸锌后期主要是锌离子的放电沉积。(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环保》期刊2006年04期)

黄晓梅,李宁,蒋丽敏,黎德育[5](2005)在《浸锌合金过程参数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片表面浸锌后质量优秀与低劣的锌合金层的微观形貌进行了比较,观察了不同浸锌时间及温度所对应的锌合金层的微观形貌,利用能谱仪(EDS)定量测定了锌合金层组成成分,利用X射线荧光能谱(XRF)定量测定了不同浸锌时间的锌合金层组成成分及膜厚。研究了锌合金层表面明度、电位、膜重随浸锌时间的变化,膜重随浸锌温度的变化及浸锌后的试片在3.5%NaCl溶液中塔菲尔极化曲线,定性测定了试片浸锌后镀层的结合力。结果表明:锌合金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在浸锌合金过程中适合的参数可以间接表征锌合金层的质量。(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05年03期)

浸锌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镁合金广泛应用在汽车、飞机、建筑、电子及其他相关机械行业中。但是,由于镁合金电极电势较负,耐蚀性较差。因而一般在镁合金基体表面进行电镀或化学镀前都要先在基体表面形成一层过渡浸锌层。镁合金表面浸锌处理一般有叁步比较重要:酸洗、活化、浸锌。对于酸洗时间的选定,是通过比较不同酸洗时间后的基体金相显微图进行确定的。对于活化时间的选定,是通过比较不同活化时间所得到的浸锌层表面形貌及活化过程中的电势-时间曲线而最终确定的。对于浸锌过程分别研究了NaOH+ZnO及焦磷酸盐两种浸锌液体系。对于NaOH+ZnO浸锌液体系,通过对浸锌层进行EDS分析及对浸锌过程的电势-时间曲线测量,发现NaOH+ZnO浸锌液体系在镁合金表面所得到的浸锌层并不十分理想。对于焦磷酸盐浸锌液体系,实验过程中首先测试了在含有不同浓度的KF·2H2O浸锌液中镁合金基体的阳极极化曲线,从而了解了KF·2H2O在浸锌液中作用为抑制镁合金基体在浸锌液中的过度溶解;然后实验研究了二次浸锌过程,主要是比较研究一次浸锌层在活化液中溶解不同时间后所得到的二次浸锌层的表面形貌,最终确立合理的溶解时间;最后实验研究了浸锌液中加入1g/L的NiSO4后所得浸锌层的腐蚀电极电势升高、表面更加致密、电极电势也有所提高。由于镁合金的浸锌过程为镁阳极的溶解反应和自由电子的接纳阴极反应导致新金属锌相的形成,这一特性允许我们把浸锌处理的整个过程看作电化学腐蚀过程。以此作为基础,实验研究了浸锌过程镁合金基体表面的混合电势(Eg)与浸锌层在镁合金基体表面的覆盖度(θ)关系,并通过测试及计算得出镁合金在浸锌过程中,由于发生析氢反应基体所消耗掉的质量和浸锌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而得出浸锌层有效厚度随时间的改变;最后建立了镁合金表面浸锌过程的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浸锌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邓娟利,赵晓莉,周传哲,黎德育,李宁.AZ31镁合金表面浸锌过程中混合电势与覆盖度关系研究[J].材料工程.2012

[2].周传哲.镁合金表面浸锌过程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3].黄晓梅,张密林.A356铝硅合金浸锌过程的组织演化[J].物理测试.2007

[4].蒋丽敏,李宁,黄晓梅,黎德育.浸锌过程中晶须现象及原因探讨[J].电镀与环保.2006

[5].黄晓梅,李宁,蒋丽敏,黎德育.浸锌合金过程参数测定[J].表面技术.2005

标签:;  ;  ;  ;  

浸锌过程论文-邓娟利,赵晓莉,周传哲,黎德育,李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