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建筑十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维特鲁威,美学观点,古希腊,《建筑十书》
建筑十书论文文献综述
魏琰,乔治,苏义鼎[1](2019)在《比例·美——解读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的比例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Marcus Vitruvius Pollio)所着《建筑十书》(Ten Books on Architecture)是维特鲁威用拉丁文书写的一本关于建筑的理论论着。从公元之初维特鲁威到现在,西方建筑理论研究在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或其思想相关的基础之上,一脉相承,贯穿始终。同时,比例是这本着作中最具有理论性的部分,维特鲁威提出的比例思想在西方建筑历史中也几乎讨论了二千年,在这一连续而持久的理论讨论中,西方各个时代的建筑思想家们循着维特鲁威的比例(本文来源于《包装与设计》期刊2019年04期)
李泽奇[2](2019)在《《建筑十书》中“六种基本原则”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现存建筑理论最早着作,其中的"六种基本原则"相互间关系并非现代语境下的并列关系,通过了解维特鲁威所处时代的思想习惯,对每种原则的概念进行重新梳理与理解,得出原则之间并列的关系下还有相互隶属的关系存在。(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03期)
宋利敏,张乘风[3](2018)在《对《建筑十书》中颠覆性构成形式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十书》中的构成形式是传统设计的基础性法则,颠覆性室内设计方法就是在维特鲁威的建筑的构成形式的基础上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不断创新,不断求索,从而总结出颠覆性设计的方法,应用在室内空间中以营造特定的场所精神。(本文来源于《家具与室内装饰》期刊2018年03期)
王敏,代钦[4](2017)在《古罗马建筑艺术中的数学文化——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建筑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生活文化史,是建筑艺术与理论知识积累的历史.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建筑式样,纵观古今中外几千年建筑艺术的杰作,体验历代建筑艺术大师丰富的建筑理论与经验,就会发现一座活的建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学、哲学、美学、数学与机械等知识.所以对于建筑师而言,不再只是建造了一座建筑物,同时还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剖析,建筑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数(本文来源于《数学通报》期刊2017年07期)
谢天开[5](2016)在《维特鲁威与手持规矩的伏羲和女娲 《建筑十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是否有其理论?建筑创作是否需要理论的支持与滋养?这本来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然而,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在许多中国建筑师的眼里,却变得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里大约可以举出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建筑不需要理论。建筑是一个创作过程,理论只是那些无所事事的理论家们对于已经完成的建筑作品的事后诸葛。另外一种说法,则觉得理论是建筑师个人的事情,一位建筑师的一时灵感或突发奇想,就可能成就一件流芳千古的旷世之作。所以,所谓理(本文来源于《中华建设》期刊2016年08期)
高杉[6](2015)在《从《建筑十书》探析西方古代工程知识及思维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以建筑为核心的西方古代百科全书。除了材料、结构、机械、测量、数学、几何、天文等科技性内容外,还有一半以上的内容广泛涉及哲学、历史、文献学、音乐学、造型艺术等人文学科。从文艺复兴至今,学者们对它的研究可谓绵延不绝,有人甚至认为,一部西方建筑史就是一部《建筑十书》的接受史。但是,这种包容庞杂学科的“百科全书”在整体上究竟呈现为什么形态、性质的知识体系?进而其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智慧与思维方式?至今仍然缺少哲学认识论与知识论视域的深入研究。本课题以当代工程哲学提出的科学、技术、工程“叁元论”为逻辑起点,以工程造物实践行动的结构与过程为对象,从该结构与过程所涉及的支撑人工物建造的智力资源的综合集成来界定工程知识,以此形成工程造物实践知识论的基本视域。在该视域下,通过对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文本的解读,力图对其呈现的知识体系从内容上、形态上以及性质上加以分析,进而对其背后蕴含的工程智慧与思维方式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其“百科全书”式庞杂体系所暗含的内在有机结构,并对维特鲁威的建筑理论体系及其思维方式给予新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建筑十书》作为西方古代工程知识对西方建筑发展的影响与当代意义,以及对我国当代建筑工程界的启示。(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12-01)
刘娜[7](2013)在《《建筑十书》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起步较晚,不断的学习和借鉴、改进成为艺术设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建筑十书》中的艺术设计的教育方法和设计原理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具积极的影响,值得学习研究。(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3年11期)
王贵祥[8](2013)在《建筑理论、建筑史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读新版中译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世界建筑理论的基石。30年前中国出版了《建筑十书》的一个版本,2013年一个新版的中文《建筑十书》译本的问世,使我们再一次回到建筑理论与建筑历史这一话题。本文从建筑是否有理论,中国人是否需要自己的建筑理论,如何为建筑理论定位,中国当今在建筑理论方面的现状如何等方面的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外,本文对于新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分析。(本文来源于《建筑师》期刊2013年05期)
刘娜[9](2013)在《从《建筑十书》中浅析当代设计师的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建筑十书》中对建筑师设计师的培养,思考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如何培养和完善艺术设计人才,使其成为一名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专业的职业素养,能力和独具创新的思维才能、较强的团队精神的设计师,完善职业设计师的教育,进而推动设计市场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3年10期)
维特鲁威,陈平[10](2013)在《《建筑十书》》一文中研究指出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9月装帧:平装开本:16开定价:82元【内容简介】本书是必读的经典文献,其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第一本以系统的方法论述建筑的着作,第一次为建筑提出了评价标准和审美规范,极大地推进了建筑理论的繁荣。全书分为十卷,内容丰富,资料全面,(本文来源于《中华建设》期刊2013年06期)
建筑十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现存建筑理论最早着作,其中的"六种基本原则"相互间关系并非现代语境下的并列关系,通过了解维特鲁威所处时代的思想习惯,对每种原则的概念进行重新梳理与理解,得出原则之间并列的关系下还有相互隶属的关系存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筑十书论文参考文献
[1].魏琰,乔治,苏义鼎.比例·美——解读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的比例理论[J].包装与设计.2019
[2].李泽奇.《建筑十书》中“六种基本原则”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J].风景名胜.2019
[3].宋利敏,张乘风.对《建筑十书》中颠覆性构成形式的探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
[4].王敏,代钦.古罗马建筑艺术中的数学文化——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例[J].数学通报.2017
[5].谢天开.维特鲁威与手持规矩的伏羲和女娲《建筑十书》的启示[J].中华建设.2016
[6].高杉.从《建筑十书》探析西方古代工程知识及思维方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7].刘娜.《建筑十书》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影响[J].理论观察.2013
[8].王贵祥.建筑理论、建筑史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读新版中译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有感[J].建筑师.2013
[9].刘娜.从《建筑十书》中浅析当代设计师的教育[J].理论观察.2013
[10].维特鲁威,陈平.《建筑十书》[J].中华建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