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创造性、个性化、有效的护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在病人治疗疾病的同时,能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程度,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目前,我国舒适护理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并且主要以舒适护理措施为主。某些医院为更好地满足病人的舒适要求,在特需病房的基础上开展了舒适护理病房,制定舒适护理制度,创建舒适护理文化,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病人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舒适护理;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影响实施舒适护理的各种因素
舒适护理强调护理人员除给患者做基本舒适外,应重视患者的舒适需求,加强舒适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患者。在实践中有诸多因素影响舒适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如现行的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问题、护士受教育的程度及水平,先进护理产品的准入等。另外,舒适护理需要家庭的共同参与,要求患者、家庭与工作人员一起制定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家庭的生理、心理、社会、宗教和文化需求。总之,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开展,要求医院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的护理方法都充分体现满足患者的舒适需求。
1.1与护理管理体制相关的因素
患者个体间存在差异,每位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审美观和要求,而现行的管理制度要求病区统一规范化、物品摆放定位化。这样虽保证了病房整洁利于管理,但往往忽略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实际需求,而影响患者的舒适。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特别对住院患者,适宜的声响、光线、气味、温湿度能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对患者健康有益。但是现在患者在住院进行病房分配时,主要考虑其主治医师的分管床位,而不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与个性特点,这样在环境的舒适度上难以协调而影响患者舒适。科学的人本管理、创新管理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是舒适护理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现行的护理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舒适护理的实施。
1.2与医护人员的相关因素
护理人员观念的转变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是舒适护理实施的先决条件。现代护理,在照顾患者当中,对于生理、病理、心理和药理等知识若无充分了解,将没有办法做到身体评估,及接下来的护理诊断,更别提充分了解患者的舒适需求并给予满足了。至于在护理措施中某些技术看起来很简单,但在给予患者护理的同时做到舒适,就需要护理人员对该项护理操作以及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灵性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根据患者的具体要求做出恰当的护理。因此,要开展舒适护理,要求护士不仅要具有全面的医学与护理知识,还要具有人文、心理、宗教等个方面的知识,对护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影响先进护理用品准入的因素
舒适护理强调舒适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患者,以促进患者的舒适,但现有的医保、医药、医疗体制以及医疗产品的准入制度均制约着先进护理用品的临床普及。
2舒适护理的研究进展
2.1理论研究进展
舒适护理理论的起点可追溯到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时代,她觉得病房必须舒适、干净、整洁、安静且空气清新,这一时期可以被称为舒适护理理论的萌芽时期。而后,在护理研究领域中舒适的概念经常被使用,它可被应用于疾病的任何时期以及任何病人。不同护理专家因个人观点的不同对舒适的理解也有所差异,其概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而发生变化。早期有学者将舒适的概念等同于对疼痛的缓解,他们认为舒适水平是通过减缓不适或减轻疼痛来满足病人的生理或精神的健康状态。1980年,Richaeds认为舒适是个体对周围环境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反应。1990年,有学者认为舒适是个人对健康状态良好的感知。1995年,Morse等指出舒适是相对不适而言的,是不适的减轻或缓解状态,是一种超越意识之上的,只有在病人第一次脱离不适时,才能被感觉到的一种状态。
随着舒适概念的不断发展,1995年,Kolcaba正式提出舒适护理理论,Kolcaba的贡献在于把舒适护理和整体护理联系起来,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加注重病人的舒适度及满意度。1998年,台湾学者萧丰富在广泛收集社会各界人士对护理工作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他认为护理人员应将病人的舒适度作为关注的重点,应加强除常规护理外的舒适护理研究与实践,使病人在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等方面均得到舒适的体验。还有一些护理专家认为护理活动应该是充满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护理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护理美学。舒适护理的美学是指护理主体在护患双方互动的护理活动中,因美的事物或行为而产生的一种有利于人们心理上的满足和身心健康的愉悦之感。如果现代护理仅以治疗为核心,缺少了审美的意识,则会影响到护理效果,从护理美学的角度理解并完善了舒适护理的内涵。
2.2实践研究进展
2.2.1环境舒适的研究
有学者指出:为病人创造舒适的环境(适合的光线、适宜的温湿度等)是护理人员重要的护理活动,有利于病人的康复治疗。如果病房内空气不新鲜、卫生间有异味、噪声过强、床上用品不清洁等,均可使病人感到不适。舒适的物理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交环境能够缩短病人适应环境的时间,同时还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病人达到最佳身心状态。
2.2.2舒适护理技术的研究
在护理过程中,舒适的护理技术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渗透于每个细节,并且应将护理服务的有效及舒适作为评价标准。在具体的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要有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热情的服务态度以及舒适的护理技术。现代护理需要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因此需要舒适护理的深入开展和创新性研究。
2.2.3生命质量的护理研究
治疗和护理不仅是治疗疾病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提高病人自身的生命价值,尊重其意愿。在打破自然病程的同时,利用生命支持技术,使病人无痛、愉快、自信地度过一生。
2.2.4临终舒适研究
有些医疗机构十分重视舒适护理,他们向肿瘤及临终病人提供舒适护理关怀服务,并设置舒适护理病房,目的是减轻肿瘤及临终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如使用麻醉药品和镇痛药物减轻病人的疼痛和呼吸困难。夏威夷的法律规定病人有选择临终时是否被复苏的权利,病人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安详地离世。很多病人和医生认为:病人在临终时接受侵入性治疗会产生痛苦和恐惧心理,病人对临终舒适应有权利自主选择,医生也应协助授权。还有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帮助临终病人做好舒适护理,可有效拓展角色服务范围,将白衣天使的身份体现得更加充分。
整体化舒适的护理研究舒适护理的理论从提出至今不断完善,并体现出其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这是一种整体化的、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舒适为导向的选择。将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的效果作为明确的护理目标,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这样一种易懂的、务实的、可操作性强的理论贯穿于护理实践和研究过程的始终,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顺应了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发展,丰富了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内容。由于舒适护理内涵丰富,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广泛的相关知识,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则要求极高的科学性,这激励了护理人员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以满足病人的舒适需求,造就了更多的临床护理专家,如疼痛护理专家、压疮护理专家、造口护理专家等,为护理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提高了护理专业的地位。
3结束语
总之,舒适护理的有效开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因人施护、因病施护以及因需施护顺应了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不但可以保证护理服务的连续性、系统性,还可以保证护理服务的完整性。舒适护理临床实践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舒适护理的研究力度和经济支撑,使其更加具有临床实践的可操作性。虽然目前舒适护理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具体应用亟待进一步完善,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贯穿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必将对护理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需要护理人员广泛且深入地应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亚静,王素婷,李慧芳.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6,19(6):498-499.
[2]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第9版.台湾:华杏出版社,2016.4.
[3]张宏,朱光启.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16(6):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