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见光激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子晶体,可见光,远红外,激光
可见光激光论文文献综述
王航,赵大鹏,张继魁,王成名,陈宗胜[1](2019)在《可见光、远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光子晶体薄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军事装备被可见光、红外或激光探测器发现的概率,研究了可见光、远红外与1.06μm及10.6μm激光兼容隐身光子晶体薄膜。基于光子晶体的"光子禁带"和"光子局域"的特性,利用传输矩阵理论设计了3种不同颜色的隐身光子晶体薄膜,然后利用真空电子束蒸发镀膜技术进行了制备,最后利用相关仪器测试并得到了微观截面图、可见光照片、远红外热像图和反射光谱。结果显示,3种薄膜微观层间结合致密,膜厚符合理论设计。可见光波段具有青、黄或紫的特征颜色,可以组合形成迷彩图案来分割可见光图像。远红外大气窗口(8~14μm)内发射率小于0.3,可以有效抑制远红外辐射。反射光谱中1.06μm及10.6μm处反射率分别为10%和40%左右,能够有效减弱入射激光的回波功率。(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纳,刘斌,施佼佼,薛艳艳,赵衡煜[2](2019)在《可见光波段稀土激光晶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见光激光在数据存储、光通讯、激光显示、激光医疗、激光打印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蓝光LD泵浦源的商用化,直接泵浦稀土离子掺杂激光晶体实现可见光激光输出吸引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目前,可见光稀土离子主要集中在Pr~(3+)、Dy~(3+)、Tb~(3+)和Sm~(3+)等。其中,Pr~(3+)的研究较多,发光波长涵盖面较广,发射波段覆盖蓝光、绿光、红光、橙光;Dy~(3+)和Tb~(3+)因为能够发射黄光以填补Pr~(3+)的不足也吸引了广泛的研究;此外,Sm~(3+)和Eu~(3+)也是典型的可见波段稀土发光离子。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可见波段稀土离子掺杂激光晶体的研究现状,主要以Pr~(3+)、Dy~(3+)、Tb~(3+)和Sm~(3+)掺杂YAlO_3(YAP)、Mg:SrAl_(12)O_(19)(SRA)等晶体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一套适合Pr~(3+)掺杂材料的判据,对晶体生长、结构、热学性能、偏振光谱性能和激光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航,赵大鹏,刘瑞煌,张继魁,陈宗胜[3](2019)在《可见光、远红外与多种激光兼容的隐身光子晶体》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探测设备或制导武器对军事装备的威胁,研究了可见光、远红外与多种激光(0.93,1.06,10.6μm)兼容的隐身光子晶体薄膜的设计与优化问题。首先分析了已有的远红外与10.6μm激光兼容的隐身光子晶体的缺陷,主要是10.6μm激光的隐身性能随其入射角度增大而迅速降低;然后在保证远红外隐身性能的前提下,提出了通过展宽光子局域的方式来优化这一缺陷的思路。对于优化后的光子晶体薄膜,当入射角度在0°~60°内变化时,10.6μm处的反射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下,即提高了10.6μm激光隐身性能对入射角度的稳定性。在此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迭加准周期结构的方式来实现隐身波段向可见光与其他军用激光的拓展。得到的光子晶体薄膜具有黄、绿或蓝的特征,可以用来模拟荒漠、林地或海洋的颜色,并且其在0.93μm和1.06μm波长处的反射率随入射角度变化始终保持在10%以下,理论上可以大幅减小该激光的回波功率。(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9年18期)
邹欢欢,赵海丽,景文博,徐向锴,刘健[4](2019)在《激光照射监测系统可见光和红外图像融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照射性能监测系统的激光照射命中是评估激光武器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激光照射性能监测系统采用双传感器进行激光光斑和目标靶板的图像采集,提出了一种对所采集图像进行融合的方法:完成了图像中可见光图像与红外图像的配准、红外图像中激光光斑的提取、光斑提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的融合。提出的方法实现了视场范围不同、分辨率不同的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的融合,融合后的图像真实再现了光斑照射的情景,图像中目标信息丰富明显、光斑轮廓清晰。(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康文运,宋小全,范东启[5](2018)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多波长皮秒激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波长皮秒激光覆盖谱段较窄、近红外波段激光较难生成等问题,基于受激拉曼散射效应,构建了一套实验系统,采用重频1 k Hz、波长532 nm皮秒激光泵浦KGd(WO4)2晶体,运用聚焦激光束泵浦、泵浦能量优化耦合等方法,实现了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多波长皮秒激光的生成,生成七阶斯托克斯光和六阶反斯托克斯光,覆盖谱段415~800 nm,输出总功率达到1.76 W.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新型皮秒激光源的研发方面.(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官庆,廖林炜[6](2017)在《蓝宝石基底可见光/激光/中红外多光谱窗口薄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以蓝宝石为基底的可见光/激光/中红外"叁光合一"窗口保护型硬质增透膜。首先开展了蓝宝石基底无吸收型硬质氧化物膜层的制备及其工艺最优化的研究,同时基于离子源工艺参数与反应气体流量的控制实现一种中波无吸收的低折射率Si_(1-x)O_x膜层,从而实现了全氧化物膜系在中红外波段上的应用。以此为基础,对蓝宝石基底可见光/激光/中红外叁波段窗口膜系进行了优化设计与沉积仿真研究。经过大量镀制实验与工艺改进,最终制备出光学与机械性能良好的"叁光合一"窗口薄膜,可见光至中红外波段上的平均透过率达到95%以上。镀膜样品一次性通过高低温试验、恒定湿热试验以及重度磨擦试验等。试验结果表明,膜层致密性和表面机械性能良好,具备一定强度的防潮防腐能力和抗激光损伤阈值水平,可适应海洋环境光电窗口的应用需求。(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张检民,张震,师宇斌,徐作冬,林新伟[7](2016)在《纳秒脉冲激光对可见光面阵CCD毁伤效应与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荷耦合器件(CCD)具有灵敏度高、信噪比好、光谱响应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遥感、制导、安防、摄像等国防与民用领域。CCD工作于光学镜头焦平面处,镜头的巨大光学增益使CCD易受非预期强光破坏,出现局部损伤或整体失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使用毫秒、纳秒、皮秒、飞秒等不同脉宽激光开展了大量的CCD图像传感器激光毁伤效应研究,获得了点损伤、线损伤、完全失效等典型破坏模式,给出了损伤阈值,分析了典型器件的损伤机理。但迄今为止,人们常将器件的损伤阈值规律作为一个难点,认为样品个体差异带来的数据离散性问题不易克服;同时,大家对损伤机理的认识也未取得一致,如有学者认为点损伤由光敏单元的暗电流增大所致,亦有学者提出了存储单元氧化硅绝缘层电致击穿的猜想。本工作选用亚纳秒脉冲激光对Sony ICX 419AL型CCD开展了单脉冲辐照实验研究,进行了基于现象学的毁伤等级细分,提出了基于比阈值的数据分析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样品个体差异带来的数据离散性问题,由此完成毁伤等级合并,给出了不同器件损伤程度所对应的激光比阈值区间。进一步设计针对性实验,并结合硅基单元探测器的脉冲激光毁伤效应规律,分析了点损伤效应机理。结果表明,CCD激光点损伤原因更符合光敏单元暗电流增大机制。(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缩编文集》期刊2016-09-27)
王菲,杨祎,段作梁,朱云周,高卓[8](2016)在《基于可见光的水下激光传输信道的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激光束在海水光学信道中的吸收特性和散射特性,研究在不同波长下的不同杂质和不同杂质浓度与信道衰减特性关系,建立了激光信号海水信道传输模型。利用该模型,根据实际系统参数对波长530nm的信号传输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波长时的系统接收功率范围,及530nm波长时系统在不同灵敏度下的传输距离。(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石君[9](2016)在《面向可见光波段激光产生的稀土掺杂氟化物玻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见光激光的独特特性使其在医疗、消费电子、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基于稀土掺杂氟化物玻璃的直接发射型激光器不仅具有高效耐用紧凑的优势,还可宽带调谐和多波长输出。然而,除红光波段外的其它波段的激射效率较低,并且有利于高功率单模激射的玻璃波导型激光器的效率远低于光纤波导型。本论文围绕分析和提升直接发射型激光器效率的总目标,开发了光谱和激光性能分析软件包,并系统性的研究了多种玻璃的光谱和激光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对于Pr:ZBLAN玻璃:红光波段(635nm)强烈的增益竞争是限制源于3P0+3P1+1I6热耦合能级橙光(603nm)激光器件效率的关键因素。InF基质可以抑制ZBLAN基质中的3P0→3F2主导红光跃迁,有利于降低橙光激射系统对腔镜要求和激射阈值。波导损耗大,耦合进波导的泵浦功率低,芯径大共同成为基于玻璃波导可见光激光器至今未能激射的限制性因素。(2)对于Ho:ZBLAN玻璃:上能级极高的多声子衰减(MP)速率,重吸收,泵浦波长与能级间距失配共同成为制约基于该玻璃的可见光激光器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提出了449nm下转换泵浦和更低声子能量玻璃基质(如InF)的方案,发现:当无辐射跃迁速率降低为零,泵浦波长由484nm时转为449nm时,阈值功率将分别降低70%和80%左右。(3)对于Er:ZBLAN玻璃:小吸收截面和较高的MP速率共同成为制约上转换泵浦型可见光激光器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提出了487nm下转换泵浦和更低声子能量玻璃基质的方案。发现通过降低MP,最高可使阈值降低约20-40%。尽管充分优化后的绿光激射的斜效率高达80%,较小的吸收截面使得阈值功率在波导损耗增加时大幅提升,需进一步探索提高掺杂浓度对上能级寿命和激射阈值的影响。(4)对于Tm:ZBLAN玻璃:小泵浦吸收截面,泵浦波长与能级间距失配导致所需波导长度高达数米;大掺杂浓度下强烈的离子间相互作用使1G4上能级粒子布居数和能级寿命大幅降低。我们提出使用具有大吸收截面的355nm紫外激光激发1D2能级获得蓝光跃迁,并发现:在2mol%的高掺杂浓度下,离子间相互作用对1D2能级影响大幅降低。(5)对于Tb:ZBLAN玻璃:尽管能级寿命在毫秒级,极小的吸收和发射截面使得当掺杂浓度为0.5 mol%时,最优波导长度高达1-5m,并且波导损耗对阈值功率影响巨大。我们提出使用355nm光源泵浦高掺Tb:ZBLAN光纤来降低阈值功率,发现对于0.5 mol%和5 mol%的波导,最小阈值降低幅度分别高达45%和73%。(6)对于Sm:ZBLAN玻璃:尽管400nm附近具有理想的吸收截面,上能级寿命高达4.35ms,然而发射截面比Pr:ZBLAN低两个量级。充分优化后的橙光激射效率与Pr:ZBLAN红光激射相当,然而波导参数对激射阈值和效率影响很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1-01)
盛良,张震,张检民,徐作冬[10](2015)在《632.8nm连续激光辐照可见光CMOS相机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632.8nm连续激光辐照可见光JHSM36Bf CMOS相机实验研究,获得了632.8nm连续激光使CMOS相机单像元饱和及全屏饱和的功率密度阈值。实验证实了CMOS比CCD抗激光干扰能力更强;连续激光比脉冲激光更容易实现对CMOS相机的干扰;分析了CMOS串扰现象与CCD的不同。用饱和面积法、相关度法和均方差法3种激光干扰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定量分析了CMOS成像受激光干扰的程度。(本文来源于《现代应用物理》期刊2015年03期)
可见光激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可见光激光在数据存储、光通讯、激光显示、激光医疗、激光打印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蓝光LD泵浦源的商用化,直接泵浦稀土离子掺杂激光晶体实现可见光激光输出吸引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目前,可见光稀土离子主要集中在Pr~(3+)、Dy~(3+)、Tb~(3+)和Sm~(3+)等。其中,Pr~(3+)的研究较多,发光波长涵盖面较广,发射波段覆盖蓝光、绿光、红光、橙光;Dy~(3+)和Tb~(3+)因为能够发射黄光以填补Pr~(3+)的不足也吸引了广泛的研究;此外,Sm~(3+)和Eu~(3+)也是典型的可见波段稀土发光离子。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可见波段稀土离子掺杂激光晶体的研究现状,主要以Pr~(3+)、Dy~(3+)、Tb~(3+)和Sm~(3+)掺杂YAlO_3(YAP)、Mg:SrAl_(12)O_(19)(SRA)等晶体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一套适合Pr~(3+)掺杂材料的判据,对晶体生长、结构、热学性能、偏振光谱性能和激光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见光激光论文参考文献
[1].王航,赵大鹏,张继魁,王成名,陈宗胜.可见光、远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光子晶体薄膜[J].发光学报.2019
[2].李纳,刘斌,施佼佼,薛艳艳,赵衡煜.可见光波段稀土激光晶体的研究进展[J].无机材料学报.2019
[3].王航,赵大鹏,刘瑞煌,张继魁,陈宗胜.可见光、远红外与多种激光兼容的隐身光子晶体[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
[4].邹欢欢,赵海丽,景文博,徐向锴,刘健.激光照射监测系统可见光和红外图像融合方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康文运,宋小全,范东启.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多波长皮秒激光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8
[6].官庆,廖林炜.蓝宝石基底可见光/激光/中红外多光谱窗口薄膜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7
[7].张检民,张震,师宇斌,徐作冬,林新伟.纳秒脉冲激光对可见光面阵CCD毁伤效应与机理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缩编文集.2016
[8].王菲,杨祎,段作梁,朱云周,高卓.基于可见光的水下激光传输信道的特性分析[J].光通信技术.2016
[9].石君.面向可见光波段激光产生的稀土掺杂氟化物玻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10].盛良,张震,张检民,徐作冬.632.8nm连续激光辐照可见光CMOS相机实验研究[J].现代应用物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