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成论文-石柳,周俊鹏,章蔚,杨宏,汪兰

蛋白质组成论文-石柳,周俊鹏,章蔚,杨宏,汪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蛋白质组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蛋白分离方式,等电沉淀法,漂洗法,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组成论文文献综述

石柳,周俊鹏,章蔚,杨宏,汪兰[1](2019)在《蛋白分离方式对鱼肉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2种不同蛋白分离方式对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特性的影响,以白鲢背部肌肉、漂洗鱼糜蛋白和ISP分离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氨基酸组成、蛋白质模式、粒径分布、Zeta电位、保水性、乳化性和表面疏水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白鲢背部肌肉相比,ISP分离蛋白的总氨基酸含量没有损失,而漂洗鱼糜蛋白的总氨基酸含量减少;SDS-PAGE凝胶电泳表明,与背部肌肉的蛋白质组成相比,漂洗方式会使鱼肉的40 kDa原肌球蛋白(TM)、50 kDa肌钙蛋白(TN)和25 kDa肌球蛋白轻链(MLC)消失,而ISP蛋白分离法没有造成明显的组分损失。在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方面,ISP提取蛋白的粒径分布范围较漂洗鱼糜蛋白广,而Zeta电位二者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漂洗鱼糜蛋白其持水性显着高于ISP提取蛋白(p<0.05);ISP提取蛋白乳化活性指数(EAI)显着低于漂洗鱼糜蛋白,但其乳化稳定指数(ESI)显着高于漂洗鱼糜蛋白(p<0.05);ISP提取蛋白的表面疏水性(S0-ANS)显着高于漂洗鱼糜蛋白(p<0.05)。综合分析可知,蛋白分离方式会显着影响鱼肉蛋白质的组成,且ISP蛋白分离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鱼肉蛋白的功能特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装备》期刊2019年05期)

刘阳洋,于海波,吉红,武文一,周继术[2](2019)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匙吻鲟生长、体组成及健康状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匙吻鲟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配制了5个不同蛋白质水平(35.44%、37.20%、39.19%、42.05%和45.30%)的等脂饲料,将初始体质量为(158.00±0.29) g的匙吻鲟在室外养殖系统中进行56d的饲养。结果显示:①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实验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39.19%、42.05%组的WGR和SGR显着高于35.44%、45.30%组;45.30%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PER)显着低于其他各组。以WGR和SGR为参考指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匙吻鲟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要求分别为40.67%和40.84%。②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实验鱼体成分没有显着性变化。③39.19%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其他组,45.30%组脂肪表观消化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39.19%组和42.05%组;42.05%组肠蛋白酶活性和肝脏脂肪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他组;42.05%组肝脏淀粉酶活性略高于其他组;肝脏蛋白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趋势。④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匙吻鲟血清生化指标有显着影响。39.19%、42.05%组实验鱼的谷丙转氨酶(ALT)显着低于其余各组;37.20%、39.19%组的球蛋白(GLOB)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35.44%组白蛋白(ALB)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总蛋白(TP)含量39.19%、42.05%和45.30%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9.19%以上时,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高于低蛋白质水平组;除37.20%组,其余各组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不显着;丙二醛(MDA)含量各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匙吻鲟适宜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41%。(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艳艳,代爱英,韦岩,石嵩,张海燕[3](2019)在《《蛋白质分子组成》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分子组成中涉及氨基酸结构、肽键等知识,内容相对枯燥、抽象,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基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并对教学实践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韩荣勋,石莲花,金有训,俞海东,罗静波[4](2019)在《不同加工方法对禽蛋中蛋白质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种不同分离胶浓度的SDS-PAGE分离系统对几种常见禽蛋制品中的主要蛋白质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对同一禽蛋蛋种,加工后的熟禽蛋中蛋白组成明显不同于生禽蛋中的蛋白组成,不同加工方法所得熟禽蛋制品中的蛋白条带存在明显差异,加工方法对禽蛋蛋白质组成有显着影响。此次试验从蛋白质水平为禽蛋制品的营养价值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也可为禽蛋制品的种源鉴定提供了SDS-PAGE参考图谱。(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陈洪雨,鲍大鹏,康前进,龚二生,王莹[5](2019)在《5种市售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氨基酸组成及蛋白质营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来自不同企业杏鲍菇产品的氨基酸特征,分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测定了5种上海市售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氨基酸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区分必需氨基酸(IAA)特征,并基于现行国际模式谱,采用系统的模型评价了其蛋白质品质。结果表明:参试杏鲍菇的平均粗蛋白含量为22. 8 g(100 g) DW,平均IAA总量为589. 55 mgg pro。PCA很好地区分了各产品,获得的PC1和PC2一共解释了92. 49%的IAA差异。杏鲍菇蛋白含有18种常见氨基酸,包括全部8种IAA,其中甲硫氨酸含量最高(22. 28 mgg DW)。除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色氨酸外,其余IAA的氨基酸评分和美国科学院模式评分均超过100。杏鲍菇蛋白的氨基酸平衡性有限(氨基酸比值系数0. 37—3. 35,必需氨基酸指数113. 89—142. 89),低于鸡蛋蛋白,其IAA分布与肉禽、谷类食品具有互补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建明,黄爱霞,田儒品,孙丽慧,姜建湖[6](2019)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太湖鲂鲌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太湖鲂鲌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太湖鲂鲌幼鱼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3%(D33)、36%(D36)、39%(D39)、42%(D42)、45%(D45)、48%(D48)的6种等能实用试验饲料,投喂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平均初始体重为1.22 g的太湖鲂鲌幼鱼8周。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试验鱼的成活率无显着影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从33%升高到42%,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均显着提高(P<0.05),但进一步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增重率和饲料效率不再有显着变化(P>0.05)。D45和D48组试验鱼全鱼水分含量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全鱼粗脂肪含量(yL)与饲料蛋白质水平(x)呈负相关(yL=-0. 15x+15. 78,R2=0. 654,P <0. 001)。D33组试验鱼的肥满度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5);试验鱼的脏体指数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肝脏蛋白酶活性无显着影响(P>0.05);肠道蛋白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先不断提高,但当饲料蛋白质水平超过42%后则不再有显着变化(P>0.05);肝脏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先逐渐升高然后逐渐下降,在D42组有最高值,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yA)与饲料蛋白质水平(x)呈负相关(yA=-1.73x+99.53,R2=0.997,P<0.001)。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蛋白质水平影响太湖鲂鲌幼鱼的消化酶活性和饲料利用,从而影响其生长性能和体组成。以增重率和饲料效率为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确定太湖鲂鲌幼鱼饲料适宜蛋白质水平为占饲料干物质的42.9%~43.8%。(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黄清铧,王庆福,张柳莲,康佩姿,梁磊[7](2019)在《甘蔗渣栽培的不同颜色侧耳中的氨基酸组成与蛋白质营养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红平菇(Pleurotus djamor)、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甘蔗渣栽培的4种不同颜色侧耳子实体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EAA),分析比较呈味氨基酸(FAA)、芳香族氨基酸(AAA)和支链氨基酸(BCAA)含量,通过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和营养指数(NI)等指标,评价不同颜色侧耳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金顶侧耳的氨基酸含量、AAA含量及AAS最高;红平菇的EAA、CS、SRC、EAAI和BV最高;秀珍菇的粗蛋白含量、BCAA含量、FAA含量和NI最高;而这些指标中评分最低的均为白色平菇。4种不同颜色侧耳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WHO/FAO模式值,但低于标准卵清蛋白,金顶侧耳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亮氨酸,而白色平菇,红平菇和秀珍菇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4种不同颜色侧耳氨基酸和蛋白质评价结果表明,甘蔗渣栽培的不同颜色侧耳子实体氨基酸和蛋白质营养丰富,彩色侧耳(黄色金顶侧耳、红平菇和灰黑色秀珍菇)的营养价值比白色平菇高。(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10期)

鲁耀鹏,张秀霞,李军涛,郑佩华,王安利[8](2019)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生长、肌肉组成和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红螯螯虾幼虾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配制6种不同蛋白质水平(24%、27%、30%、33%、36%和39%)的等脂等能饲料,饲喂体质量为(0.30±0.02) g的红螯螯虾幼虾8周,测定其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及肝胰腺酶活性。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的存活率没有显着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红螯螯虾幼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有升高的趋势,30%~39%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显着高于24%饲料蛋白质组。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着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肝胰腺中的胰蛋白酶活性呈现上升的趋势,30%~36%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胰蛋白酶活性显着高于24%饲料蛋白质组;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肝胰腺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没有显着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红螯螯虾肝胰腺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0%~36%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T-AOC活性较高,30%、33%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SOD活性较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没有显着影响。由红螯螯虾的生长、胰蛋白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可知,红螯螯虾幼虾饲料中的适宜蛋白质水平为30%。(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陈智仙,张海波,张双庆,张彦[9](2019)在《3种不同来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及体外动态消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酵母浓缩蛋白分别是动物来源、植物来源和微生物来源的3种蛋白,同时研究3种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体外消化吸收规律有助于人们对不同来源的蛋白的营养特性有更进一步了解。以这3种蛋白为原料,利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和比较,并应用人肠微生物生态系统模拟器分析比较3种蛋白的消化率和吸收率。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3种蛋白均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组成比例接近FAO/WHO推荐模式。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表明:酵母浓缩蛋白、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的胃消化率分别为12.1%±3.8%、33.9%±1.7%、23.1%±5.1%,小肠末端消化率分别为92.5%±2.5%、95.9%±2.5%、93.5%±0.3%,3组通过透析方法测得被吸收的蛋白质百分比分别为57.3%±2.2%、59.0%±1.8%、58.9%±0.4%。酵母浓缩蛋白胃消化率显着低于其他两种蛋白(P<0.05),最终的消化率乳清蛋白最高(P<0.05),大豆分离蛋白和酵母蛋白二者消化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3种蛋白吸收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少博,贺稚非,胡颖,王泽富,李洪军[10](2019)在《日龄对雄性伊拉兔肌肉蛋白质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家兔在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组成的变化情况,研究了35、70和105日龄雄性伊拉兔肌肉中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和肌基质蛋白的组成比例变化情况,并运用shotgun蛋白质组学技术深入探讨了兔肉的蛋白质组成。结果显示,兔肉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日龄会显着影响部分氨基酸的含量,如亮氨酸和苏氨酸等;其次,兔肉中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和肌基质蛋白占总蛋白质的平均比例分别为32. 32%、57. 35%和10. 33%,日龄会显着影响肌基质蛋白的含量;另外,在兔肉中共检测出790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主要参与机体的能量代谢、物质运输和生化反应等,其中35日龄兔肉中蛋白质的数量显着高于其他2个日龄。以上结果表明,日龄会显着影响兔肉的蛋白质组成,这为伊拉兔在生长过程中兔肉品质变化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5期)

蛋白质组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匙吻鲟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配制了5个不同蛋白质水平(35.44%、37.20%、39.19%、42.05%和45.30%)的等脂饲料,将初始体质量为(158.00±0.29) g的匙吻鲟在室外养殖系统中进行56d的饲养。结果显示:①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实验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39.19%、42.05%组的WGR和SGR显着高于35.44%、45.30%组;45.30%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PER)显着低于其他各组。以WGR和SGR为参考指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匙吻鲟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要求分别为40.67%和40.84%。②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实验鱼体成分没有显着性变化。③39.19%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其他组,45.30%组脂肪表观消化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39.19%组和42.05%组;42.05%组肠蛋白酶活性和肝脏脂肪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他组;42.05%组肝脏淀粉酶活性略高于其他组;肝脏蛋白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趋势。④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匙吻鲟血清生化指标有显着影响。39.19%、42.05%组实验鱼的谷丙转氨酶(ALT)显着低于其余各组;37.20%、39.19%组的球蛋白(GLOB)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35.44%组白蛋白(ALB)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总蛋白(TP)含量39.19%、42.05%和45.30%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9.19%以上时,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高于低蛋白质水平组;除37.20%组,其余各组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不显着;丙二醛(MDA)含量各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匙吻鲟适宜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4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蛋白质组成论文参考文献

[1].石柳,周俊鹏,章蔚,杨宏,汪兰.蛋白分离方式对鱼肉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特性的影响[J].现代农业装备.2019

[2].刘阳洋,于海波,吉红,武文一,周继术.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匙吻鲟生长、体组成及健康状况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9

[3].刘艳艳,代爱英,韦岩,石嵩,张海燕.《蛋白质分子组成》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

[4].韩荣勋,石莲花,金有训,俞海东,罗静波.不同加工方法对禽蛋中蛋白质组成的影响[J].食品工业.2019

[5].陈洪雨,鲍大鹏,康前进,龚二生,王莹.5种市售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氨基酸组成及蛋白质营养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19

[6].陈建明,黄爱霞,田儒品,孙丽慧,姜建湖.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太湖鲂鲌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7].黄清铧,王庆福,张柳莲,康佩姿,梁磊.甘蔗渣栽培的不同颜色侧耳中的氨基酸组成与蛋白质营养评价[J].北方园艺.2019

[8].鲁耀鹏,张秀霞,李军涛,郑佩华,王安利.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生长、肌肉组成和酶活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9].陈智仙,张海波,张双庆,张彦.3种不同来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及体外动态消化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李少博,贺稚非,胡颖,王泽富,李洪军.日龄对雄性伊拉兔肌肉蛋白质组成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标签:;  ;  ;  ;  

蛋白质组成论文-石柳,周俊鹏,章蔚,杨宏,汪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