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时间论文-宋德义,郑龙

操作时间论文-宋德义,郑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操作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电站,顺控,倒闸操作,测控装置,自动控制,智能操作,线路断路器,姿态传感器,操作票,二次设备

操作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宋德义,郑龙[1](2019)在《乌鲁木齐变电站“一键顺控”改造完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10月30日,随着新疆乌鲁木齐110千伏幸福变电站一号主变送电成功,乌鲁木齐供电公司首个“一键顺控”改造项目顺利投运。与传统变电站启动模式相比,“一键顺控”通过应用自动控制、视频监控、状态辨识等智能技术,将人工倒闸操作模式转变为智能操作模(本文来源于《国家电网报》期刊2019-11-04)

夏平,刘利军,田龙[2](2019)在《对比分析微创与开颅手术对脑出血治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微创手术、开颅手术对于脑出血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采用开颅手术的15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作为A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微创手术的15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后其各手术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都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在运用微创手术后,其治疗最后的效果与质量对比开颅手术来说更为良好,还能够减少各类并发症的产生,并减短住院所需时间,可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59期)

王宁[3](2019)在《7.63 m焦炉推焦机操作时间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7.63 m焦炉推焦机的控制流程及特点,分析了推焦机在单体控制和系统控制方面的缺陷,主要问题是单步逻辑控制的操作时间过长,通过改进优化,推焦机操作时间由681 s减少到627 s,提高了自动化控制水平。(本文来源于《燃料与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钟吉森,侯明春,黄晓茵[4](2019)在《“为了增加管输量,我们拼了”》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告主任,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咱们上个月的管输量突破了200万吨,创历史新高。”6月1日一大早,销售华南调控中心主任左志恒接到了值班班长的电话。5月,销售华南在油品输送作业调整的压力下,通过深挖管道潜力、优化输油方案、调整输油工况、严把施工作业(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9-07-04)

陶新华,傅鹃花[5](2019)在《时间家族绘画疗法的操作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治疗的魅力在于有能力打破来访者在生活中长期积累下的言语防御,使无意识得以展现。目前关于艺术治疗的概念还未完全统一,英国艺术治疗协会将其定义为:艺术治疗是一种以艺术媒介为主要表达和沟通方式的心理治疗形式。艺术并不是作为诊断工具,而是作为一种介质帮助来访者解决令人困惑、痛苦的情感(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9年48期)

广伟[6](2019)在《GNSS时间互操作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使用户利用多颗GNSS卫星在定位解算时形成更优化的几何结构,提高定位精度成为可能。与单个卫星导航独立定位相比,多GNSS组合服务具有可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的潜力,尤其是在城市峡谷和树叶茂密的森林等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多GNSS服务将具备极大的优势。为实现多组合服务,提高定位授时服务性能,各GNSS应具有称为兼容与互操作的特征。时间互操作是卫星导航系统之间互操作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多GNSS融合导航关注的一项主要内容。系统层面实现时间互操作涉及两项关键内容,一是准确监测各导航系统之间的时间偏差并进行预报;二是确定一种参数将系统间的时间偏差预报信息播发给用户,并尽量减轻用户端的负担。论文从系统层面对GNSS时间互操作涉及内容中的关键技术细节及实现方式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实际数据进行试验验证。论文主要分析了当前GNSS系统时间的产生方式,GNSS系统时间偏差监测方法以及时差监测中时延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剖析,结合原子钟噪声理论对GNSS时差序列的噪声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GNSS时差序列噪声的消减方法,最后对GNSS时间互操作参数播发内容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真实数据进行验证,最后从不同的角度对时间互操作参数的播发方法进行了比对。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时间互操作中的GNSS系统时差监测技术,对不同时间偏差监测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准确监测各GNSS系统时间偏差并播发给用户,对于提高多模用户定位性能是很有必要的。论文梳理了目前常用的GNSS时间偏差监测方法,研究了单站时差监测、多站时差监测以及基于时间比对链路的GNSS系统时间偏差监测方法的技术实现细节,对不同时差监测方法的误差来源及修正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使用国家授时中心的链路资源和多模接收机开展了GNSS时差监测试验。(2)提出了基于链路桥接的GNSS时差监测接收机整体时延校准方法。为保证GNSS时差监测的准确性,必须对时差监测设备,或者时间比对链路进行校准。论文提出了基于的链路桥接的GNSS接收机时延校准方法,充分利用了守时实验室的链路资源,结合已校准实验室的有利条件,校准了本地接收机在接收不同导航信号下各系统的整体时延值。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校准的不确定度在5ns以内。相对于时差监测设备的绝对校准,该方法简化了校准的过程,降低了绝校准需要昂贵设备以及校准经验的需求,且保证了校准结果的准确。(3)将噪声理论引入到GNSS时间偏差序列的噪声分析中,明确了GNSS时差序列的主导噪声类型。不同的GNSS时间偏差监测方法引入的噪声类型不同,GNSS系统时间偏差的实质是两地原子钟比对的钟差,其包含了原子钟运行的噪声,GNSS系统时间产生过程中驾驭方法引入的噪声,以及GNSS时间偏差监测方法引入的噪声。准确的了解时间偏差序列的噪声类型,选取合适的噪声削弱方法,以提高GNSS时间偏差监测结果的精度。(4)改进了传统的时差序列的噪声消减方法,使用正反向组合的Kalman滤波算法,改善了传统滤波算法的“滞后”和“超前”效应。由于传统的Kalman滤波的基本方程是时域内的递推,其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预测-修正”的过程,随着历元的增加,其滤波后的结果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滞后”的偏差。针对上述问题改进了传统的Kalman平滑方法,使用正反向组合的Kalman滤波方来消除GNSS系统时间偏差序列的噪声。同时将Vondrak交叉证认法引入到GNSS时差监测序列的噪声消减中,改善噪声对时差监测序列的影响。(5)提出了基于噪声和稳定度取权的GNSS组合时间尺度产生算法。在GNSS时间互操作参数播发方面,考虑到导航电文字节有限的因素,目前ESA提出了多GNSS系统综合纸面时的概念,但具体的实现方式并没有在提案中进行描述。论文基于GNSS时间偏差监测的结果,提出了基于噪声取权的综合尺度算法以及基于稳定度取权的组合时间尺度算法,并使用实测数据进行实际计算,并对上述算法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期刊2019-06-01)

杨瑨[7](2019)在《遥操作机器人的有限时间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操作机器人可以将人手延伸到很难到达或是危险的环境中去执行任务。但由于时延和力反馈的存在,容易导致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不稳定。为了提高遥操作系统中主从机器人轨迹跟踪的稳定性和精准性及力反馈的逼真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齐次理论有限时间收敛的状态反馈控制和有限时间收敛的扰动观测器补偿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算法,在将从端机器人与环境交互力完全反馈给操作者的同时,能够实现主从轨迹的快速稳定跟踪,并使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首先,建立了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法建立了主从端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推导了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其次,为了提高主从机器人轨迹跟踪的稳定性和精准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齐次理论的有限时间遥操作控制算法。不同于传统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能够使主从轨迹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从而提高跟踪的快速和准确性。同时,采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以及齐次度定理从理论上证明了具有该控制算法的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全局有限时间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对称/非对称时变时延下,从端机械臂能够稳定、快速、准确地跟踪主端机械臂的轨迹,同时操作者能够获得逼真的力反馈。最后,考虑到系统存在内部扰动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可能影响系统的轨迹跟踪性能,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扩张状态理论的有限时间干扰观测器,对系统中的干扰进行估计和补偿,提高系统的鲁棒性。由于该观测器能够有限时间收敛,则观测器的输出值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趋近于实际干扰值,再采用补偿控制,即可消除大部分作用在系统上的干扰。将该观测器与基于齐次理论的有限时间控制算法相结合,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对称/非对称时变时延的条件下,当机械臂与环境交互时,该观测器补偿控制算法能够提高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主从轨迹跟踪精度,从而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5)

李林峰,向啸晗[8](2019)在《数字化主控室操纵员操作模式及响应时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国内某核电厂数字化主控室操纵员模拟机复训开展实地观察,收集操纵员在数字化操作平台的操作行为及响应时间的影像数据,根据影像数据应用行为分析技术对操纵员在数字化操作台上的各种操作行为进行分组并获取其响应时间的均值,最终确定了数字化操作平台操纵员操作的模式及各操作行为组的响应时间,该研究及分析成果为明确人员可靠性分析的定性描述,减少定量化分析的不确定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及现实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连宁,朱洪光,王晓钰,孙晨雨,梁椿怡[9](2019)在《3种镍钛再治疗锉去除根充物操作时间及清除率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树脂模拟根管比较D-RaCe、ProTaper、Mtwo R去除根管充填物的操作时间及清除率。方法选取30个透明树脂根管,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D-RaCe(A组)、ProTaper(B组)、Mtwo R(C组)去除根充物,记录操作时间,并采集根充物去除后的图像,使用AUTO 2010描记并计算残留物面积,比较3种锉的整体清除率。再将根尖部分分为距根尖孔0~2 mm、2~4 mm、4~6 mm 3个区段,分别计算残留面积,比较3种再治疗锉在哪一区段内清除率最佳。结果 D-RaCe锉操作时间最短,所有样本根管内均有充填物残留。ProTaper、Mtwo R整体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优于D-RaCe组(P<0.05)。距根尖孔0~2 mm、2~4 mm区段内,D-RaCe组清除率最低,4~6 mm区段内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RaCe锉操作时间短,具有更高的抗疲劳及抗折断能力。ProTaper、Mtwo R再治疗锉均能去除大部分根充物,在距根尖孔0~2 mm、2~4mm区段内清除率均优于D-RaCe组。(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杨伟志[10](2019)在《用时间因素量化实验操作考核成绩》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实验课程考核办法,在期末考核中的实验操作考核阶段创新性引入时间因素,以竞赛模式进行,同时把操作考核时长用一元线性函数量化为考核分值。教学实践证明,该考核办法和评分体系具有可行性和较强的操作性,对教学状况有了一个公平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和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学探讨》期刊2019年01期)

操作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微创手术、开颅手术对于脑出血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采用开颅手术的15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作为A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微创手术的15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后其各手术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都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在运用微创手术后,其治疗最后的效果与质量对比开颅手术来说更为良好,还能够减少各类并发症的产生,并减短住院所需时间,可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操作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宋德义,郑龙.乌鲁木齐变电站“一键顺控”改造完成[N].国家电网报.2019

[2].夏平,刘利军,田龙.对比分析微创与开颅手术对脑出血治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3].王宁.7.63m焦炉推焦机操作时间优化研究[J].燃料与化工.2019

[4].钟吉森,侯明春,黄晓茵.“为了增加管输量,我们拼了”[N].中国石化报.2019

[5].陶新华,傅鹃花.时间家族绘画疗法的操作及效果[J].江苏教育.2019

[6].广伟.GNSS时间互操作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2019

[7].杨瑨.遥操作机器人的有限时间控制算法研究[D].南昌大学.2019

[8].李林峰,向啸晗.数字化主控室操纵员操作模式及响应时间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9

[9].连宁,朱洪光,王晓钰,孙晨雨,梁椿怡.3种镍钛再治疗锉去除根充物操作时间及清除率的比较研究[J].口腔医学.2019

[10].杨伟志.用时间因素量化实验操作考核成绩[J].物理教学探讨.2019

标签:;  ;  ;  ;  ;  ;  ;  ;  ;  ;  

操作时间论文-宋德义,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