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科技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学研耦合协调度,科技人力资源,区域创新绩效
区域科技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肖振红,范君荻[1](2019)在《科技人力资源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产学研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主成分分析以及面板门限回归模型,运用2012-2016年我国各省市面板数据,研究以产学研耦合协调度为门限变量时,科技人力资源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以产学研耦合协调度为门限变量的情况下,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投入的科技人力资源均会与滞后叁期的区域创新绩效间产生明显的双门限效应。当耦合协调度高于0.7324时,在企业中投入科技人力资源会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当耦合协调度低于0.7324时,在企业中投入科技人力资源会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相对微弱的正向影响。当耦合协调度高于0.6120时,在高校与科研院所中投入科技人力资源会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当耦合协调度低于0.6120时,在高校与科研院所中投入科技人力资源会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相对微弱的正向影响。且当耦合协调度高于0.6120时,在高校与科研院所中投入科技人力资源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的影响高于在企业中投入科技人力资源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学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张丽华,侯胜,王一然[2](2019)在《金融发展、高等教育与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理论层面对金融发展、高等教育和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选取我国17个资源型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高等教育对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高等教育都对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且高等教育会在金融发展水平与资源型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之间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促进金融发展、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以及推进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增强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10期)
本刊讯[3](2019)在《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打造科技创新服务生态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沣东新城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双创"工作的重要产业示范区、聚集区。目前已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准医疗、检验检测、人工智能四大产业为基础,以研发中试、科技孵化、科技交易、科技体验等环节为核心,以沣创星工场、京东云电商创新中心、腾讯众创空间、腾讯云人工智(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产业》期刊2019年09期)
卢新海,沈纬辰,杨喜,刘瑞红[4](2019)在《中国区域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构建了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和耦合协同度评价模型,对中国八大区域的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实体经济水平滞后于其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水平;大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水平滞后于实体经济水平,这种失调在进一步的恶化,相比之下,长江中游地区协同发展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叁大沿海地区的协同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在叁大沿海地区内部存在异质性。(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15期)
霍晓姝,许向丁[5](2019)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富有度和环境支持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创新是实现技术进步的手段和途径,是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构建促进企业科技活动的创新环境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而选取评价区域科技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也成为研究的首要任务。借鉴欧洲创新环境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结合河北省实际选取恰当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研究发现:在科技创新环境的资源富有度方面,河北省资金投入系统具有明显优势;在科技创新的环境支持度方面,河北省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平台的优势并不明显。因此,河北省应争取更多的制度环境方面的支持,构建长效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保障企业在和谐良好的环境中开展创新活动。(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刘佐菁,陈杰[6](2019)在《科技资源配置水平评价及区域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基于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社会贡献、科技创新环境4个维度的科技资源配置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横向比较我国31个省(区、市)科技资源配置水平,并运用熵值法纵向分析广东省2012—2016年科技资源配置水平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广东省科技资源配置水平稳步提高,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但与北京、上海、江苏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广东省科技资源配置水平的对策思路。(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张玲[7](2019)在《区域企业孵化网络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共享经济背景下,科技创业活动已不再是单纯依靠创业者禀赋和创业企业内部资源的传统渐进式行为,而是早已转变为科技孵化器、孵化园区,乃至整个区域企业孵化网络的共同实践。近年来,在我国创业孵化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各区域已构建了以孵化器为核心支撑的企业孵化网络并得以快速发展,为各地培育出大批优质科技企业,成为国家创新系统的中坚力量。然而在孵化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效率低下的问题:区域内孵化科技资源整体高投入低产出、资源短缺与浪费现象并存,区域间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极不均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孵化产业中有限的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阻碍了孵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各区域企业孵化网络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并揭示其动态演化规律,进而分析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探索效率提升路径,成为一个既影响微观企业创业行为又有助于区域创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沿着“理论分析——效率评价——效率提升”主线展开研究:(1)在理论分析中,本文将构成企业孵化网络的主体结点划分为资源支配类结点、价值创造类结点、资金支持类结点、技术供应类结点和制度保障类结点,结点机构通过彼此间联系在孵化网络中协同发挥作用。在对网络结点、结点间关系和科技资源配置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区域企业孵化网络科技资源配置的二阶段理论模型并构建相应指标体系。(2)在效率评价部分,本文主要收集《中国火炬统计年鉴》孵化产业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构建与科技资源配置理论模型相匹配的二阶段链式网络SBM效率评价模型,对29个省域企业孵化网络做出横向效率评价并测算各指标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最后使用Malmquist指数模型揭示我国各省域效率的纵向变化过程,以期探索效率的演化规律及成因。(3)在效率提升部分,本文立足于区域环境特征和网络结构两个视角分析效率差异的影响机理并使用QCA方法寻找效率提升路径。在网络结构数据获取与指标测算中,本文使用数据分析工具Python软件对354家国家级孵化器网站进行页面抓取以进一步构建各省域企业孵化网络的组织间关系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Ucinet软件实现29个省域网络图的绘制并完成网络规模、密度和中心势指标的测算,最后利用fsQCA软件对各孵化网络所处区域环境和其网络结构间的适配性展开讨论,以期为区域企业孵化网络实现高效科技资源配置提供对策参考。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对区域整体孵化网络的效率研究有利于促进孵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企业孵化网络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有整体下降的趋势,孵化技术难以产生质的突破成为导致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我国各区域企业孵化网络按照二阶段效率值可划分为四个类型,只有少数网络属于两阶段双高效率类型,大部分网络两个阶段的效率存在脱节现象,阶段间资源配置能力缺乏足够的融合。(3)部分科技资源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极度严重:创业导师数和公共服务平台投资额冗余超过实际投入值的叁成,孵化收入不足超过实际值的二倍,这些资源在后续改进中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区域企业孵化网络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决定因素。同样,高网络密度并非所有网络保持高效配置的必要条件。较大的网络规模是现阶段实现科技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条件。(5)在创新能力高且经济发达的地区,企业孵化网络的密度和中心势具有替代关系;在无区位优势且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增加网络结点组织间联系数量可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总体而言,我国区域企业孵化网络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尚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区域需结合自身环境特点来构建匹配的网络以进行有效改善。据此,论文进一步提出了有利于效率提升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实现了四方面的创新:(1)从整体网络资源配置效率角度独创性地探索企业孵化网络绩效问题,为孵化网络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2)构建了企业孵化网络二阶段资源配置模型并对29个省域网络进行横向效率评价和演化规律探索。(3)从区域环境特征和网络结构特征2个维度分析了共计7个因素的效率差异影响机理,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高效路径研究,打破了线性分析的传统,使效率提升路径的探索更具科学性。(4)首次构建了我国29个省域企业孵化网络关系数据库并绘制网络结构拓扑图,为后续整体孵化网络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文将区域整体企业孵化网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并探索整体网络的效率提升路径,以期为我国企业孵化网络科技资源配置理论的构建和区域创业孵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系统性的实证基础和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政府等机构的微观行为实践,另一方面有助于区域企业孵化网络价值的整体提升。(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郭庆宾,骆康[8](2019)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研究——以湖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升各城市间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程度,对于实现该区域的协同创新和经济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选取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4—2016年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明显,网络密度呈现下降的趋势,网络等级、网络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2)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网络结构由"一核(武汉)多次(襄阳、宜昌、荆州、鄂州)"逐渐向"一主(武汉)两副(襄阳、宜昌)"的特征发展,武汉、宜昌、襄阳、鄂州、荆州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值处于上游水平;(3)板块一(仙桃、神农架、潜江、荆门、襄阳、十堰)属于"净溢出"板块,板块二(天门、宜昌、荆州、恩施)属于"经纪人"板块,板块叁(咸宁、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板块四(孝感、随州)属于"净受益"板块。应从多途径构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关联"通道"、增强"一主两副"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和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合作平台的构建等叁个方面进行政策引导,提升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关联程度。(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沈湫莎[9](2019)在《一根网线连通苏浙皖企业和上海实验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沈湫莎)每天上午10点,浙江拜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都要准时与华东理工大学实验室视频通话,记录下他们委托实验室所做实验项目中菌群的具体变化。借助长叁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一根网线将浙江企业和上海实验室连到了一起。在市政府昨天(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4-27)
王丽芳,赫运涛[10](2019)在《我国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区域发展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各地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发展水平不平衡,通过对地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规模质量、共享利用和支撑创新等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标杆分析法对地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综合实力开展研究分析和对比,阐述了地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优化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设布局、增强地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发应用能力和完善科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的体制机制等发展建议,以期对地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撑。(本文来源于《科技和产业》期刊2019年04期)
区域科技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理论层面对金融发展、高等教育和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选取我国17个资源型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高等教育对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高等教育都对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且高等教育会在金融发展水平与资源型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之间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促进金融发展、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以及推进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增强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科技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1].肖振红,范君荻.科技人力资源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9
[2].张丽华,侯胜,王一然.金融发展、高等教育与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J].经济问题.2019
[3].本刊讯.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打造科技创新服务生态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19
[4].卢新海,沈纬辰,杨喜,刘瑞红.中国区域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9
[5].霍晓姝,许向丁.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富有度和环境支持度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刘佐菁,陈杰.科技资源配置水平评价及区域差异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
[7].张玲.区域企业孵化网络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
[8].郭庆宾,骆康.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9
[9].沈湫莎.一根网线连通苏浙皖企业和上海实验室[N].文汇报.2019
[10].王丽芳,赫运涛.我国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区域发展评价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