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柄炭角菌论文-李传华,贾薇,杨海芮,孙太萍,庄海宁

黑柄炭角菌论文-李传华,贾薇,杨海芮,孙太萍,庄海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黑柄炭角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黑柄炭角菌,子实体,免疫活性,抗氧化

黑柄炭角菌论文文献综述

李传华,贾薇,杨海芮,孙太萍,庄海宁[1](2016)在《人工栽培黑柄炭角菌子实体的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野外采集的黑耳(Exidia sp.)上分离到一株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通过人工栽培获得子实体,对子实体水提粗多糖的体外免疫活性及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柄炭角菌子实体粗多糖体外刺激RAW 264.7巨噬细胞分泌NO的效果不明显;石油醚萃取物具有O~-_2·清除能力,氯仿萃取物具有H_2O_2清除能力;乙酸乙酯萃取物可抑制SPCA-1增殖,促进其释放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并引起早期凋亡。(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翁榕安,胡劲松,翁诗玉[2](2012)在《水溶性黑柄炭角菌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水溶性黑柄炭角菌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测定水溶性黑柄炭角菌肽对邻苯叁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还原能力及抑制脂质体过氧化,全面考察水溶性黑柄炭角菌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水溶性黑柄炭角菌肽能明显降低邻苯叁酚自氧化速率,对羟自由基有极强的清除能力,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其IC50分别为10、0.49 mg/mL和16.3μg/mL;进一步研究表明,黑柄炭角菌肽具有一定的还原力且与浓度呈正比例关系,同时也能抑制脂质体的过氧化反应。结论水溶性黑柄炭角菌肽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周蓉,尹军华,翁榕安,陈作红[3](2011)在《黑柄炭角菌水溶性多糖XNW-1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柄炭角菌发酵菌丝经热水浸提、Sevag法脱蛋白、透析、乙醇沉淀、DEAE-52纤维素层析和SephadexG-100凝胶层析等分离纯化,得到黑柄炭角菌多糖组分XNW-1,紫外扫描检测和Sephadex G-100分析表明XNW-1为均一组分,相对分子质量9.0×105.单糖组成分析表明XNW-1只含葡萄糖.XNW-1的糖含量为96%.红外光谱、GC-MS、1H和13C核磁共振结构分析表明:XNW-1由α型糖苷键构成,(1→4)葡萄糖(82%)的连接方式,构成主链的核心;其他连接方式包括(1→4,6)葡萄糖(12%),(1→6)葡萄糖(1%),末端(1→)连接葡萄糖(5%);末端糖基所占比重不大,说明XNW-1为低分支结构.(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杨小龙,刘吉开,罗都强,张苏[4](2011)在《黑柄炭角菌的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子实体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等方法分别鉴定为(22E,24R)-麦角甾-5,7,22-叁烯-3β-醇(1)、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脑苷酯B(3)、脑苷酯D(4)、stearic acid(5)、甘油的亚油酸叁酯(trilinolein,6)、α-kojibiose(7)、D-阿洛糖醇(8)、L-氨基丙酸(9)和尿囊素(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子实体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1年05期)

马橙,陈作红,张平[5](2011)在《黑柄炭角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SNPs作为分子标记,对黑柄炭角菌的生活史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基于黑柄炭角菌的基因组文库,在两个菌株(X-WC和X-LY)的34个片段(19,680bp)中共发现193个SNPs,SNP发生率为0.981%。193个SNPs位点都有两个可变的核苷酸,其中132个转换,61个颠换,转换与颠换比率为2.16。此外,对两个菌株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了41个插入/缺失位点。从34个片段中选择4个片段,分别比较菌株内的SNPs情况。X-WC的菌株内SNP发生率为每个核苷酸1.308%(30/2293),X-LY的菌株内SNP发生率为每个核苷酸1.352%(31/2293)。序列图谱中有31个重迭峰,表明菌株X-LY的菌核是异核体。(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马橙[6](2011)在《黑柄炭角菌生活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 (KI.) Sacc.]是一种珍稀的药用子囊菌,生长在土栖白蚁废巢中。目前,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用价值进行了研究,但关于其大规模人工栽培及生活史的报道尚未出现。本文首次对黑柄炭角菌的生活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黑柄炭角菌不同发育时期的人工栽培优化黑柄炭角菌的栽培条件,观察各个阶段的生长情况,收集孢子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菌丝初期白色,后期产生灰黑色色素;菌丝相互纽结,逐渐形成菌索。菌索顶端逐渐膨大,分化为子座,子座中上段着生有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以萌发,长成菌丝体。2.黑柄炭角菌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解剖学特点取不同发育时期的黑柄炭角菌,制作临时装片,用番红-KOH溶液染色,结果表明:a.菌丝有隔,多分枝。b.菌索具有顶端生长性,有分枝;菌丝细胞中有灰黑色色素,逐渐组织化。c.无性子座由外至内可分为皮层、髓层和中轴,表面有分生孢子。d.菌核结构分为皮层和髓层。对不同发育时期的黑柄炭角菌(原基、菌索、未成熟无性子座、成熟无性子座、成熟有性子座)进行石蜡切片,结果表明:a.组成原基的菌丝排列疏松,菌丝逐渐纽结,分化为菌索。b.菌索顶端仍由疏松菌丝构成;菌索下端皮层逐渐明显,但仍无明显分层。c.未成熟无性子座除最顶端和底端外,由外至内依次为皮层、髓层和中轴。d.成熟无性子座分层明显:皮层类似于高等植物的周皮,菌丝细胞小;髓层细胞体积大,有狭长的细胞腔;中轴层细胞体积小,形状规则。菌索的中下段,髓层与中轴已分离;至底部时,皮层加厚,无髓层与中轴分化。e.成熟有性子座含有椭圆形或梨形子囊壳,埋生,子囊成束排列在子囊腔内。取成熟无性子座,处理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表明:无性子座表面密布着分生孢子,孢子椭圆形,大小为(3.9-5.2)um×(2.0-3.2)um,表面光滑。每个产孢细胞可产生1-4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脱落后,可见分生孢子小梗。采用核荧光染料Hoechst 33258对爬片菌丝和分生孢子染色,结果表明:人工培养的菌丝细胞大小不等,隔膜清晰可见。大多数菌丝细胞和分生孢子只有一个细胞核,少数是双核或多核的。菌丝之间有融合现象。3.不同产地和不同阶段黑柄炭角菌的分子遗传学差异选取4个实验样品。构建基因组文库后,根据文库序列设计引物,然后用同一引物对在不同材料中扩增,序列比对,进行SNPs分析,比较不同菌株(或样品)基因型的差异。在黑柄炭角菌中,鉴定了193个SNPs位点,SNP发生率是0.981%。分析基因序列和图谱得到:SNPs位点,表明浏阳黑柄炭角菌的菌核(X-LY-S)是异核体,而望城黑柄炭角菌的菌丝(X-WC-H)、望城黑柄炭角菌的菌核(X-WC-S)和浏阳黑柄炭角菌的菌丝(X-LY-H)是同核体。分析可知:一个白蚁废巢中可能存在基因型不同的黑柄炭角菌个体。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个单核化的过程。菌丝为同核体,这可能是栽培不出有性子实体的原因。综上所述,推测了黑柄炭角菌的生活史为:在白蚁的废弃巢穴中,菌丝开始萌发。菌丝可以纽结形成菌核,基因型不同的菌丝融合,可以形成异核体;反之,就是同核体。如果菌核是异核体,会长出有性子实体,产生子囊孢子;如果菌核是同核体,会长出无性子实体,产生分生孢子。子实体也可直接由同核体或异核体菌丝发育而成。(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尹军华,翁榕安,陈作红[7](2010)在《黑柄炭角菌水溶性多糖XNW-1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柄炭角菌发酵菌丝经热水浸提、Sevag法脱蛋白、透析、乙醇沉淀、DEAE-52纤维素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等分离纯化,得到黑柄炭角菌多糖组分XNW-1,紫外扫描检测和Sephadex G-100分析表明XNW-1为均一组分,相对分子质量9.0×10~5。单糖组成分析表明XNW-1只含葡萄糖,含量为96%。红外光谱、GC-MS、~1H和~(13)C核磁共振结构分析表明:XNW-1由α型糖苷键构成,(1→4)葡萄糖(82%)的连接方式,构成主链的核心;其它连接方式包括(1→4,6)葡萄糖(12%),(1→6)葡萄糖(1%),末端(1→)连接葡萄糖(5%);末端糖基所占比重不大,说明XNW-1为低分支结构。(本文来源于《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8-14)

马橙,张平[8](2010)在《珍稀药用菌黑柄炭角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生物多样性现象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最具潜力的第叁代分子标记。本文分析了子囊菌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Kl.)Sacc.)的一系列SNPs标记。黑柄炭角菌是一种生长于白蚁废巢的珍稀药用菌,但是对其基因变异所知甚少,包括SNPs。(本文来源于《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8-14)

廖琼,周蓉,陈作红[9](2009)在《黑柄炭角菌不同组织的核苷成分HPLC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黑柄炭角菌不同组织(天然菌核、天然子座、栽培子座以及发酵菌丝)中的核苷种类及含量。方法:以YWGC18(4.0mm×300mm,10μm)为色谱柱,甲醇-水(甲醇所占体积分数梯度变化为0~8min内由0增加到10%,8~10min内由10%增加到15%)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59nm,柱温40℃。样品用水超声波提取,0.45μm滤膜过滤。结果:黑柄炭角菌的天然菌核、天然子座、栽培子座以及发酵菌丝中主要含有尿苷和腺苷,子座中的含量高于发酵菌丝和菌核,而且人工栽培的子座与天然子座的核苷含量相差不大。结论:黑柄炭角菌含有丰富的核苷活性成分,并且人工栽培的子座可替代天然子座和菌核。(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9年16期)

翁榕安,李超琼,马橙,陈作红[10](2009)在《黑柄炭角菌不同组织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柄炭角菌不同组织(天然菌核、天然子座、栽培子座以及发酵菌丝)为材料,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了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黑柄炭角菌不同组织含有17种水解氨基酸,总量为121.521~271.594mg/g,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E/T)39.87%~57.60%。同时测得游离氨基酸29种,其中必需氨基酸8种。无论是氨基酸总量还是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为:栽培子座>天然子座>天然菌核。黑柄炭角菌氨基酸种类多含量高,在医学和营养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09年07期)

黑柄炭角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水溶性黑柄炭角菌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测定水溶性黑柄炭角菌肽对邻苯叁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还原能力及抑制脂质体过氧化,全面考察水溶性黑柄炭角菌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水溶性黑柄炭角菌肽能明显降低邻苯叁酚自氧化速率,对羟自由基有极强的清除能力,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其IC50分别为10、0.49 mg/mL和16.3μg/mL;进一步研究表明,黑柄炭角菌肽具有一定的还原力且与浓度呈正比例关系,同时也能抑制脂质体的过氧化反应。结论水溶性黑柄炭角菌肽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柄炭角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传华,贾薇,杨海芮,孙太萍,庄海宁.人工栽培黑柄炭角菌子实体的生物活性[J].食用菌学报.2016

[2].翁榕安,胡劲松,翁诗玉.水溶性黑柄炭角菌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3].周蓉,尹军华,翁榕安,陈作红.黑柄炭角菌水溶性多糖XNW-1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

[4].杨小龙,刘吉开,罗都强,张苏.黑柄炭角菌的化学成分[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

[5].马橙,陈作红,张平.黑柄炭角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英文)[J].菌物学报.2011

[6].马橙.黑柄炭角菌生活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7].尹军华,翁榕安,陈作红.黑柄炭角菌水溶性多糖XNW-1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C].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

[8].马橙,张平.珍稀药用菌黑柄炭角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C].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

[9].廖琼,周蓉,陈作红.黑柄炭角菌不同组织的核苷成分HPLC测定[J].食品科学.2009

[10].翁榕安,李超琼,马橙,陈作红.黑柄炭角菌不同组织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分析[J].食品科技.2009

标签:;  ;  ;  ;  

黑柄炭角菌论文-李传华,贾薇,杨海芮,孙太萍,庄海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