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性生化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脂氧合酶,OsRCI-1,褐飞虱
抗性生化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佳妮[1](2018)在《OsRCI-1调控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诱导抗性的分子和生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脂氧合酶(linoleate:oxygen oxidoreductase,EC 1.13.11.12,LOX)是脂氧合素(十八碳酸)途径中的关键酶,其代谢产物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且在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起重要作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水稻(Oryza sativa)是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关乎绝大部分人口的生计,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BPH)和白背飞虱(Sogatela furcifera Horvath,WBPH)是水稻生产中重要的害虫之一。本文探究了一个受飞虱胁迫诱导的水稻脂氧合酶基因OsRCI-1,通过反向遗传的方法,研究了其在水稻中对BPH和WBPH防御反应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结果如下:(1)机械损伤、茉莉酸、水杨酸以及BPH成虫取食均能够诱导水稻脂氧合酶基因OsRCI-1的表达。(2)OsRCI-1正调控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直接和间接防御反应。水稻过量表达OsRCI-1提高了对两种飞虱的耐害性;显着影响了白背飞虱取食和产卵;白背飞虱若虫的发育历期显着延长,羽化率、羽化体重以及F1代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等显着下降。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wasps)在过量表达OsRCI-1突变体上的寄生率显着增加。(3)过量表达OsRCI-1突变体水稻中的茉莉酸(JA)、茉莉酸-异亮氨酸偶联物(JA-Ile)含量及其合成相关基因OsHI-LOX、OsAOS2、OsJAR1和OsJAR2的表达量在受褐飞虱为害后较野生型水稻显着增加。水稻LOX活性水平及虫害诱导水稻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PIs)含量在突变体中明显高于对照水稻秀水11。(4)对过氧化氢和乙烯含量的影响:BPH和WBPH胁迫后的OsRCI-1突变体植株中,过氧化氢和乙烯含量显着高于同样处理的对照组;药物学方法证实,升高的过氧化氢至少部分由NADPH-oxidase途径产生。此外,突变体中部分挥发物的释放量在受到两种飞虱危害后显着增加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OsRCI-1在两种飞虱介导的诱导防御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OsRCI-1通过对茉莉酸、乙烯、过氧化氢的综合调控,影响水稻的直接防御和间接防御。(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8-03-05)
文马强[2](2017)在《湖南直播稻田千金子对氰氟草酯的抗性测定及抗性生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L)Nees.)为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是湖南省直播水稻田的恶性杂草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千金子种子萌发生态学特性,采用整株植物测定法测定了湖南省部分地区直播水稻田千金子种群对氰氟草酯(cyhalofop-butyl)的抗药性水平,并通过生理生化手段比较了施药后相对抗性和相对敏感种群间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差异。试验结果如下:(1)剥去千金子种子颖壳,用400mg/L GA_3浸泡24h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使其萌发率达到82%;在白天温度为30℃,夜晚温度为25℃,光/暗12h交替时种子发芽率可维持在90%以上;位于土层表面最有益于种子出苗。(2)整株植物测定法结果表明,10个千金子种群中,娄底涟源湄江种群对氰氟草酯最为敏感,GR_(50)为6.506 g·hm~(-2)。以湄江种群为相对敏感(S)种群作为对照,其他种群对氰氟草酯的相对抗性倍数在1.2~11.0之间,其中衡阳茶山坳种群的相对抗性水平最高,相对抗性倍数为11.0,GR_(50)为71.731 g·hm~(-2)。(3)施药后对千金子抗敏品系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差异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经氰氟草酯处理2 d后,衡阳茶山坳种群GSTs活力急剧上升,于药后3 d达到最高值,之后急剧下降,5 d后趋于平缓;药剂处理1 d后,敏感种群GSTs活力急剧上升,在药后2 d达到最高,之后下降,敏感种群GSTs活力在3~7 d均低于同期抗性种群。经药剂处理后,抗性种群与敏感种群SOD、POD及CAT活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抗性种群始终高于同期敏感种群。千金子抗性种群对氰氟草酯产生抗性的原因可能与GSTs、SOD、POD及CAT酶活力增强有关。(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董柏余[3](2015)在《采后ASM处理调控厚皮甜瓜果实活性氧代谢及抗性相关酶的分子和生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苯丙噻重氮(ASM)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水杨酸类似物,能够诱导多种果蔬的抗病性。本研究采用0.1 g/L ASM浸泡处理“玉金香”厚皮甜瓜果实,采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细胞生物学等技术,从分子和生化水平探讨处理对果实活性氧代谢以及抗性相关酶基因表达、酶活性及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ASM处理明显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基因表达及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的基因表达及酶活性。这些关键酶的基因表达与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另外,ASM处理还促进了甜瓜果实早期H2O2的积累,处理组果实在贮藏前期1d时H2O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2.采用ASM处理明显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肉桂酰乙醇脱氢酶和咖啡酰CoA 3-O-甲基转移酶的基因表达及酶活性;同时发现,这些关键酶的基因表达与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另外,ASM处理提高了果实总酚与类黄酮的含量,处理组果实在贮藏后期6d时果实总酚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后6d果实类黄酮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同时,ASM处理处理也明显促进了果实贮藏后期木质素的积累,处理后6d果实木质素含量高于对照。3.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ASM处理果实0.5d时H2O2大量分布在细胞壁内,并且ASM处理后果实H2O2积累明显高于对照;ASM处理甜瓜果实4d时POD呈现带状并大量分布在细胞壁边缘,而对照果实POD在细胞壁边缘的分布明显少于处理组。综上所述,采后ASM处理通过调节厚皮甜瓜果实活性氧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及酶活性以提高早期H2O2的含量,H2O2作为信号分子激活下游代谢抗性相关酶的基因表达与酶活性,从而使得总酚、类黄酮及木质素等抗性物质的积累增多,增强了果实的抗病性。(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张传燕[4](2015)在《新疆南疆3种果树优势种害螨抗药性检测及抗性生化机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新疆南疆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地红枣、香梨、核桃上害螨优势种,检测了不同种群害螨对杀螨剂的敏感性及抗药性,初步探讨了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和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对不同杀螨剂抗性的生化机制,评价了不同杀螨剂的田间药效,主要结果如下:1.新疆果树害螨种类的鉴定采自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红枣上害螨优势种为截形叶螨,采自库尔勒香梨、阿克苏核桃上害螨优势种为土耳其斯坦叶螨。2.截形叶螨及土耳其斯坦叶螨对药剂敏感性及抗药性测定采用玻片浸渍法建立了截形叶螨对7种杀螨剂的相对敏感基线,杀螨活性由高到低分别为:甲维盐>哒螨灵>唑螨酯>联苯肼酯>叁唑锡>毒死蜱>炔螨特,对截形叶螨雌成螨的LC50值分别为:0.006、0.148、0.192、0.841、2.519、3.586和37.479mg/L。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红枣截形叶螨各种群对毒死蜱抗性明显,其中库尔勒阿瓦提农场3分场、阿克苏阿依巴克乡9大队1小队、阿克苏红旗坡农场10队农大基地的3个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7584.2、506.5、197.7,均表现极高抗;各种群对唑螨酯、炔螨特、哒螨灵、甲维盐、叁唑锡的抗性倍数分别在5.2-47.0、3.3-18.5、3.0-25.8、1.3-6.0、1.2-9.9之间,表现低等至中等水平抗性。各种群对联苯肼酯抗性倍数在1.8-75.6之间,产生了由低等至高等水平的抗性。7种药剂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杀螨活性由高到低与截形叶螨一致,对该螨雌成螨的LC50值分别为0.006、0.174、0.392、0.744、1.046、5.376和11.325mg/L。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土耳其斯坦叶螨各种群对毒死蜱抗性表现突出,抗性倍数在20.5-4341.1,表现中等至极高等水平抗性;对甲维盐阿克苏红旗坡农场10队农大基地核桃种群表现极高抗,库尔勒英下乡其郎巴格村3组香梨种群表现高抗,抗性倍数分别为246.5、113.7;阿克苏红旗坡农场10队农大基地核桃种群对哒螨灵、唑螨酯、叁唑锡、炔螨特的抗性倍数均最高,分别为5529.8、58.0、207.0、779.8,抗性表现突出。各种群对联苯肼酯抗性倍数在5.2-19.9之间,表现低等至中等水平抗性。3.截形叶螨及土耳其斯坦叶螨对不同杀螨剂抗药性生化机理初探红枣截形叶螨阿克苏红旗坡农场10队农大基地种群对唑螨酯、哒螨灵、联苯肼酯的抗性与羧酸酯酶(CarE)、碱性磷酸酯酶(ALP)及多功能氧化酶(MFO)比活力的共同提高相关,对炔螨特、毒死蜱、叁唑锡的抗性与乙酰胆碱酯酶(Ach E)比活力的降低相关;阿克苏阿瓦提县多浪乡2大队3小队种群对唑螨酯、联苯肼酯、哒螨灵的抗性与羧酸酯酶(CarE)与碱性磷酸酯酶(ALP)比活力提高相关;阿克苏阿瓦提县阿依巴克乡9大队1小队种群对毒死蜱表现极高抗,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比活力降低及酸性磷酸酯酶(AC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比活力提高相关。阿克苏红旗坡农场10队农大基地核桃种群土耳其斯坦叶螨体内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多功能氧化酶(MF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均高于库尔勒沙依东园艺厂1队香梨种群,而抗性结果表明,除联苯肼酯外,阿克苏红旗坡农场10队农大基地核桃种群对其余药剂的抗性均高于库尔勒沙依东园艺厂1队香梨种群,表明CarE、ACP、ALP、MFO、GST几种重要代谢酶活性提高与该种群土耳其斯坦叶螨对多种杀螨剂均产生抗性有关。4.不同类型杀螨剂对果树主要害螨田间药效评价采用喷雾施药法评价了8种杀螨剂对果树害螨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联苯肼酯、哒螨灵、叁唑锡对红枣截形叶螨及香梨土耳其斯坦叶螨药后1-14d的防效均在90%以上;毒死蜱对红枣截形叶螨药后1d防效为94.52%,药后14d防效下降至51.89%,防效下降明显;唑螨酯、炔螨特、甲维盐药后1d防效均在80%以上,但持效性一般。对香梨土耳其斯坦叶螨炔螨特、唑螨酯防效较高,药后7天田间防效达86.59%-93.26%;毒死蜱、哒螨灵、甲维盐持效性中等,至药后14d,防效在61.08%-72.86%之间。对核桃土耳其斯坦叶螨联苯肼酯、叁唑锡药后1-14d防效在92.50%-99.75%之间;毒死蜱、唑螨酯、甲维盐药后1d校正防效在76.94%-84.17%之间,药后14d分别降至-0.40%、-1.91%、38.92%。(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冯紫姣[5](2015)在《桔小实蝇对马拉硫磷的抗性遗传方式及生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学位论文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马拉硫磷抗性筛选,明确其抗性发展动态,分析了桔小实蝇对马拉硫磷的抗性遗传力及评估抗药性风险;同时,通过对两个品系进行杂交和回交试验,分析该虫对马拉硫磷抗性的遗传方式,包括显性度、细胞质或染色体遗传、遗传因子数检测等;最后,结合生化分析,比较研究了桔小实蝇敏感和抗性品系解毒代谢酶活性的差异以及在马拉硫磷亚致死剂量处理后解毒代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研究旨在为田间马拉硫磷的科学使用和桔小实蝇的抗性治理提供依据,为深入解析桔小实蝇对马拉硫磷的解毒代谢机理奠定基础。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桔小实蝇抗马拉硫磷品系的选育及抗性风险评估在室内用马拉硫磷对桔小实蝇进行22代的抗性选育后,LDso从最初的114.62ng/fly上升到2096.83 ng/fly,抗性倍数从1.86倍上升到34.02倍,达到中等抗性水平;桔小实蝇对马拉硫磷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621,抗性发展速度较慢,选育前期的现实遗传力高于后期的现实遗传力。在选择压力为50%-90%、h2=0.1621时,预计抗性增长10倍需10.9-24.0代。2桔小实蝇对马拉硫磷抗性的遗传方式研究在获得桔小实蝇马拉硫磷中抗品系的基础上,对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进行杂交获得F1代、F1代自交获得F2代及Fl代与亲本回交的方法对桔小实蝇的抗性遗传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对马拉硫磷的抗性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多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3桔小实蝇敏感和抗性品系3种解毒代谢酶活性的测定分别利用微量酶标板法测定了桔小实蝇马拉硫磷抗性和敏感品系在整虫和中肠中P450s、GSTs和CarEs的活性。结果显示,在整虫和中肠中,桔小实蝇抗性品系3种解毒代谢酶的活性均显着高于敏感品系,且两个品系中肠中3种解毒代谢酶的活性高于整虫。上述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对马拉硫磷的抗性形成与P450s、GSTs和CarEs活性的升高有关。不论在整虫还是中肠,P450s的活性差异倍数最高,说明P450s在桔小实蝇对马拉硫磷的代谢抗性中发挥主要的作用。4马拉硫磷亚致死剂量对桔小实蝇不同品系解毒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对桔小实蝇不同品系的成虫进行生物测定,获得相应的亚致死剂量LD1o和LD30。利用马拉硫磷亚致死剂量分别处理桔小实蝇敏感和抗性品系,收集药剂处理不同时间(2、4、8、12、24 h)后存活个体的整虫和中肠,测定相应的GSTs和CarEs的活性。结果显示,马拉硫磷亚致死剂量处理后,GSTs和CarEs的活性在24 h内均呈现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并且在不同剂量及不同处理时间,抗性品系的酶活性均高于敏感品系。在整虫中,马拉硫磷亚致死剂量对敏感品系GSTs活性显示出一定的诱导作用,抗性品系中LD1o对GSTs活性有诱导作用,而LD30则抑制其活性;马拉硫磷亚致死剂量对两个品系CarEs活性的影响不明显。在中肠中,不同亚致死剂量在4h时对敏感品系的GSTs的活性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对抗性品系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敏感品系CarEs的活性在4h表现为诱导作用,对抗性品系CarEs的活性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据此推测,GSTs和CarEs均参与桔小实蝇对马拉硫磷的代谢抗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4-15)
殷劭鑫[6](2014)在《陕西地区小菜蛾抗药性监测及抗性生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对我国乃至世界十字花科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小菜蛾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农药的大量使用,加上小菜蛾自身繁殖系数高等特点,导致小菜蛾抗药性迅猛发展,使田间防治小菜蛾工作更加困难。陕西省也有大面积的十字花科蔬菜种植,但小菜蛾的抗性情况并不明确,本文选取了陕西省3个重要蔬菜产区进行抗性监测,明确了3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丁醚脲、啶虫隆、溴虫腈、茚虫威、多杀菌素、Bt毒素Cry1Ac和氯虫苯甲酰胺等9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并初步对陕西省小菜蛾产生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室内采用生物测定法和区分剂量法测定了 2012-2013年间陕西省杨凌、宝鸡和渭南3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9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大部分药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宝鸡、渭南和杨凌种群都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高-极高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产生了中等-高水平抗性,对溴虫腈和啶虫隆产生了低-中等水平抗性,对茚虫威、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处于敏感-低水平抗性。对丁醚脲和Bt毒素的抗性各地差异较大,对丁醚脲的抗性,杨凌种群处于低-中等水平抗性,渭南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宝鸡种群处于敏感性下降;对Bt毒素的抗性,宝鸡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杨凌和渭南种群处于敏感性下降-低水平抗性。3个地区应停止使用已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减少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的药剂的使用次数,处于低水平抗性的杀虫剂可作为防治小菜蛾的主要药剂。在杀虫剂使用的过程中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延缓小菜蛾抗性的进一步发展。测定了增效剂PBO(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TPP(羧酸酯酶抑制剂)和DEM(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对室内相对敏感品系和宝鸡地区田间抗性品系的增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小菜蛾相对敏感品系,叁种增效剂对阿维菌素均无增效作用,在抗性品系中,(PBO+阿维菌素)和(TPP+阿维菌素)处理组小菜蛾死亡率比阿维菌素处理组分别增加了50%和12.5%。对于室内相对敏感品系,TPP和DEM对高效氯氰菊酯没有增效作用,而在田间抗性品系中,(TPP+高效氯氰菊酯)和(DEM+高效氯氰菊酯)处理组的小菜蛾死亡率比高效氯氰菊酯处理组分别增加了52.5%和15%;对于小菜蛾相对敏感和田间抗性品系,PBO对高效氯氰菊酯均表现出显着的增效作用,但是PBO在抗性品系中的增效效果要显着高于相对敏感品系。酶活性分析表明,与相对敏感品系相比,田间抗性品系多功能氧化酶(MFO)和羧酸酯酶(CarE)活力显着提高,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31和3.39倍,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总酶活性在两种品系之间差异不显着。结合增效与酶活结果表明,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介导的对阿维菌素代谢活性增强,和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介导的对高效氯氰菊酯代谢活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宝鸡田间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两种杀虫剂抗性的形成。(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李琳琳[7](2014)在《山东省不同棉蚜种群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检测和抗性生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Hemiptera:Aphididae)属半翅目蚜科,是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葫芦科、锦葵科、茄科和芸香科等作物,尤其以危害棉花最重。因棉蚜世代重迭发生,且发生量大,其它非化学防治方法难以控制,目前国内外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然而,随着杀虫剂的大量连续使用,田间棉蚜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等杀虫剂均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新烟碱类杀虫剂是自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商品化以来销售量增长最快的一类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刺吸式口器农业害虫和卫生害虫的防治。由于该类药剂作用方式独特,使得其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效。自上个世纪90年代投放市场以来,该类药剂已成为防治包括棉蚜在内的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首选药剂,并在缓解棉蚜的抗药性问题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吡虫啉等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大量和不合理使用,棉蚜等害虫对这类药剂的抗药性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明确目前山东省田间棉蚜种群对这些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我们采用微量点滴法检测了山东省泰安、聊城及东营3地区田间棉蚜种群和1个相对敏感棉蚜种群对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并用TTP、PBO、DEM叁种酶抑制剂进行增效试验,同时,还测定了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离体酶活性,旨在明确山东省田间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差异及其初步的生化机理,从而为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延缓其抗性的发生和发展,延长其有效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山东3地区棉蚜对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同一地区棉蚜种群对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差异较大,不同地区棉蚜种群对同一种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泰安棉蚜种群对烯啶虫胺的抗性倍数为16.95倍,处于中等抗性水平,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69、9.57倍,产生低水平抗性,对噻虫胺、噻虫嗪和噻虫啉的抗性倍数均小于3.0,仍较敏感;聊城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在18.16-28.51倍之间,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对噻虫啉、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01、6.37倍,产生低水平抗性,对烯啶虫胺仍处于敏感阶段;东营棉蚜种群对毗虫啉、啶虫脒、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在12.95-37.95倍之间,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对噻虫啉、烯啶虫胺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在7.07-4.75倍之间,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2.叁种酶抑制剂的增效试验结果以泰安、聊城、东营田间棉蚜种群和敏感品系棉蚜为材料,分别测定了磷酸叁苯酯(TPP)、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增效醚(PBO)3种酶抑制剂对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对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噻虫胺5种药剂增效作用明显,羧酸酯酶抑制剂TP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对这5种药剂也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对于噻虫啉,TPP的增效作用最明显,而PBO和DEM也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多功能氧化酶是代谢该类杀虫剂的主要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代谢该类杀虫剂中也起到一定作用。3.酶活测定试验结果酶活试验分别测定了泰安、聊城棉蚜种群群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泰安棉蚜种群和聊城棉蚜种群羧酸酯酶与敏感种群相比,比活力分别为2.38倍和3.10倍;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分别为1.36倍和1.48倍。试验结果表明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在代谢新烟碱类杀虫剂中起到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姚晶[8](2013)在《烟粉虱对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的抗性监测及生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害虫,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MEAM1和MED是烟粉虱两个重要的外来入侵隐种,在我国部分地区常混合发生,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MED隐种危害寄主范围更广,对多种杀虫剂具有较高抗性,防治上更为困难。近年来,由于有机合成农药的大量使用,烟粉虱的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当前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等常规杀虫剂已使烟粉虱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在一些地区烟粉虱也对烟碱类杀虫剂及昆虫生长调节剂产生了抗性。当前迫切需要广泛开展烟粉虱抗药性监测,筛选防治烟粉虱的高效、低毒、安全的药剂新品种。本文通过TaqMan等位基因技术鉴定烟粉虱两入侵隐种,开展了烟粉虱对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监测,并对其抗性生化机理进行研究,对烟粉虱的抗性治理和综合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选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I, mtDNA COI)基因保守区域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靶标,应用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借助TaqMan-MGB荧光染色标记探针,建立了一种鉴定烟粉虱MEAM1和MED隐种的等位基因选择性PCR方法,并对北京11个区县的14个烟粉虱种群的进行了隐种鉴定。结果表明,北京地区14个烟粉虱种群样本与已知烟粉虱MED隐种种群在荧光值分布上聚为一簇,为MED隐种。2.进行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对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对烟粉虱的卵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毒杀作用,不同浓度药剂和对照处理的卵相比,MED隐种烟粉虱卵的孵化率均在94%-97%之间,MEAM1隐种烟粉虱卵的孵化率均在91%-93%之间。两种药剂对烟粉虱的若虫和成虫均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且成虫期为最佳防治时期,皆可作为防治烟粉虱的优良药剂。其中阿维菌素对烟粉虱若虫和成虫的毒力更强,对若虫的LCs0最低的为0.26mg/L,对成虫的LCso最低的仅为0.03mg/L。与多杀菌素相比,烟粉虱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更高。3.在测定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对烟粉虱毒力的基础上,研究其致死中浓度对烟粉虱解毒系统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作为外源有害物质,能有效干扰烟粉虱体内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诱导昆虫自身解毒酶系做出应激反应。其中,多杀菌素对烟粉虱羧酸酯酶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取食8h后酶活力显着高于对照(P<0.01),处理后48h激活作用最强,酶活力达14.49U/mg prot。阿维菌素对烟粉虱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具有先抑制后激活的作用。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在烟粉虱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作用模式上相似,均表现为抑制激活再抑制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朱广硕[9](2013)在《甜菜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选育及抗性生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是一种世界多发性害虫,可危害35科,138种植物,尤其对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的为害性极大。氯虫苯甲酰胺具有高效的杀虫活性,独特的杀虫机理和对非靶标生物毒性极低等特点,是一种高效广谱型杀虫剂。本研究以甜菜夜蛾为研究对象,室内毒力测定采用饲料混毒法,进行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的抗性选育,取得一定水平抗性品系。然后用相同方法测定了叁种酶抑制剂对甜菜夜蛾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叁龄初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增效作用,叁种酶抑制剂分别是PBO(增效醚)、DEM(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和TPP(磷酸叁苯酯);并且分别测定抗氯虫苯甲酰胺品系和相对敏感品系甜菜夜蛾的叁种解毒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及多功能氧化酶)的活力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室内用氯虫苯甲酰胺对洛阳市李楼乡田间甜菜夜蛾种群进行抗性选育,经过18代选育,获得相对室内敏感种群抗性水平为31.1倍的抗性品系,同时作为以下研究的生物试材。2、叁种酶抑制剂PBO、DEM和TPP对甜菜夜蛾敏感品系均有增效作用,增效分别达15.6、3.29和2.37倍。叁种酶抑制剂对抗氯虫苯甲酰胺甜菜夜蛾品系同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增效分别达13.2、2.34和1.65倍,但从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作用产生抑制作用的PBO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通过对敏感和抗性品系甜菜夜蛾叁种解毒酶活性的分别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抗氯虫苯甲酰胺甜菜夜蛾幼虫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比活力为0.0073μmol/min/mg Pr.,虽然略高于敏感品系但无显着差异,与增效剂试验中羧酸酯酶抑制剂TPP对两种品系增效作用不显着相互印证;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比活力为1.6966μmol/min/mg Pr.,虽然略高于敏感品系但也无显着差异,与增效剂试验中谷胱甘肽转移酶抑制剂DEM对两种品系增效作用不显着相互印证,初步证实了甜菜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性与羧酸酯酶及谷胱甘肽转移酶无关。(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赵琪,闫乾,郑宇,王少丽,张友军[10](2012)在《甜菜夜蛾对甲氧虫酰肼抗药性选育及其抗性生化机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用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幼虫进行抗药性选育,经过13代汰选,甜菜夜蛾抗性种群(Met-R)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倍数为4.19倍;交互抗性测定发现,Met-R甜菜夜蛾对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虫螨腈、虫酰肼、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的交互抗性比值在1.05~2.07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离体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Met-R甜菜夜蛾5龄幼虫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是相对敏感种群(SS)甜菜夜蛾的2.44倍,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增强可能与甜菜夜蛾对甲氧虫酰肼产生抗药性有关;但Met-R甜菜夜蛾全酯酶催化活性与SS的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其抗药性可能与酯酶无关。(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抗性生化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L)Nees.)为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是湖南省直播水稻田的恶性杂草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千金子种子萌发生态学特性,采用整株植物测定法测定了湖南省部分地区直播水稻田千金子种群对氰氟草酯(cyhalofop-butyl)的抗药性水平,并通过生理生化手段比较了施药后相对抗性和相对敏感种群间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差异。试验结果如下:(1)剥去千金子种子颖壳,用400mg/L GA_3浸泡24h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使其萌发率达到82%;在白天温度为30℃,夜晚温度为25℃,光/暗12h交替时种子发芽率可维持在90%以上;位于土层表面最有益于种子出苗。(2)整株植物测定法结果表明,10个千金子种群中,娄底涟源湄江种群对氰氟草酯最为敏感,GR_(50)为6.506 g·hm~(-2)。以湄江种群为相对敏感(S)种群作为对照,其他种群对氰氟草酯的相对抗性倍数在1.2~11.0之间,其中衡阳茶山坳种群的相对抗性水平最高,相对抗性倍数为11.0,GR_(50)为71.731 g·hm~(-2)。(3)施药后对千金子抗敏品系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差异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经氰氟草酯处理2 d后,衡阳茶山坳种群GSTs活力急剧上升,于药后3 d达到最高值,之后急剧下降,5 d后趋于平缓;药剂处理1 d后,敏感种群GSTs活力急剧上升,在药后2 d达到最高,之后下降,敏感种群GSTs活力在3~7 d均低于同期抗性种群。经药剂处理后,抗性种群与敏感种群SOD、POD及CAT活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抗性种群始终高于同期敏感种群。千金子抗性种群对氰氟草酯产生抗性的原因可能与GSTs、SOD、POD及CAT酶活力增强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性生化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佳妮.OsRCI-1调控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诱导抗性的分子和生化机理[D].浙江农林大学.2018
[2].文马强.湖南直播稻田千金子对氰氟草酯的抗性测定及抗性生化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
[3].董柏余.采后ASM处理调控厚皮甜瓜果实活性氧代谢及抗性相关酶的分子和生化机理[D].甘肃农业大学.2015
[4].张传燕.新疆南疆3种果树优势种害螨抗药性检测及抗性生化机理初探[D].新疆农业大学.2015
[5].冯紫姣.桔小实蝇对马拉硫磷的抗性遗传方式及生化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5
[6].殷劭鑫.陕西地区小菜蛾抗药性监测及抗性生化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7].李琳琳.山东省不同棉蚜种群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检测和抗性生化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8].姚晶.烟粉虱对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的抗性监测及生化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9].朱广硕.甜菜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选育及抗性生化机理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
[10].赵琪,闫乾,郑宇,王少丽,张友军.甜菜夜蛾对甲氧虫酰肼抗药性选育及其抗性生化机理初探[J].应用昆虫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