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论文-顾迎新

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论文-顾迎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评书形式,形成原因

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顾迎新[1](2012)在《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的形式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北京小报上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这些小说在形式上向传统评书形式靠拢,与评书一样,有定场诗;使用评书中的表述术语;在叙述过程中,模拟评书表演现场进行叙述。这种独有的特色决定了小说的题材、叙事结构、整体风格、人物形象、创作目的等都向评书艺术靠拢,受到当时中下层市民的普遍欢迎。小报小说之所以会采取这种形式,与中国的话本小说传统有关;与小说的读者、作者群体有关;也与报刊连载的形式、小报小说作为吸引读者进而提高报纸销售量的重要手段都有关系。(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顾迎新[2](2010)在《卑顺、蒙昧的主体: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中的市民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中所描写的中下层市民社会群体,整体上具有懦弱、卑顺、服从的特征;所反映出来的市民群体的思想意识,是以权力为本位,以攀附高层权力为人际交往原则。形成这些性格特征和思想意识的原因,主要是中下层市民群体长期处在严格的等级制度的统治和束缚下,对专制政体形成一种惯性心理状态,很自然地接受这种社会秩序,自觉地认同等级制度强加给他们的身份和等级层次。这种市民社会实际上是专制等级社会体制下中国底层社会的一个缩影。(本文来源于《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顾迎新[3](2010)在《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895年维新派创办《中外纪闻》开始,北京地区才有了近代意义上的报纸。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北京地区的报业迅速发展起来。当时的报纸按照版式大小、所用语言、刊载内容、价格高低,可分为大报和小报两种。大报价格昂贵,用文言文写作,专门刊登国家要闻、政策措施、外交军政等,其读者是生活比较优越,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阅读(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0年01期)

顾迎新[4](2009)在《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的语言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善于运用北京方言口语,语言活泼、鲜明、生动、形象,并且琅琅上口,具有音乐美感。成就较高的作者还能根据不同人物身份、性格等进行人物语言描写,因为口语的运用,所以分外生动传神。但是小报小说中也存在过分追求语言的滑稽、逗笑效果,过分依赖熟语套语的倾向,妨碍了小说情节的正常进行和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这是北京小报小说过分依赖口语语言所造成的负面效果。(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顾迎新[5](2009)在《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中的男女关系和爱情》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中有关男女交往、婚恋题材的作品,在对待女子的态度方面,反对女子自由出入公共场合,反对女子与男子自由交往,谈话,认为这样的行为是肇祸之由;在男女婚姻恋爱方面,对于婚前产生爱情的"男女"尤其是女子十分不屑,斥之为无耻,反对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由于作者们自身个体意识的缺乏,无法理解现代"爱情"这种精神现象的出现和内涵,因而无法对"爱情"做更深层次的描写和分析,只能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浅薄的对容貌的迷恋。(本文来源于《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顾迎新[6](2008)在《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清末民初北京地区在白话小报上刊载的小说为研究对象。清末民初北京地区出现了针对中下层市民阶层而创办的白话小报。小报出现以后不久,便开始有白话小说在上面连载。北京地区作为传统专制等级政体的统治中心,中下层市民群体的思想状态和审美趣味都比较传统,因此这些小报上登载的小说有如下特点:在内容和思想意识上,北京的小报小说表现出传统保守的特点。小报小说的作者们在作品中反对女子抛头露面、自由出入公共场合,反对女子与男性随意谈话、交往。同时,他们对男女之间的“爱情”持反感和反对的态度,将“爱情”浅薄地理解为对异性容貌的迷恋。在北京小报小说的情节安排中,几乎所有向往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的女性,都安排了非常悲惨的结局,作为她们“不守妇道”行为的报应和惩戒。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北京小报小说表现出一种对于强权专制的驯服和攀附心态。无论是小说中塑造的人物还是小说作者本身,都表现出一种对权力的习惯性的顺从和膜拜。由于经济收入低下,生活贫困,中下层市民群体的教育水平普遍低下,在市民群体中还存在着大量的迷信思想。而北京小报小说尽管对于这种迷信心态采取批判的态度,但是由于小报小说的作者们本身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匮乏,在小报小说中同样也充斥着因果报应、天道循环等迷信想法。在以犯罪案件为题材的北京小报小说中,北京小报小说的作者们对于穷凶极恶的杀人罪犯表现出一种崇拜和钦佩心理。在处决犯人的描写中,作者们着力于对于行刑过程和整个场面的夸张和渲染,表现出对于个体生命和死亡意识的淡漠心理状态。由于北京小报小说的创作理念和目的即是扬善惩恶、揭露恶人阴谋,因此小报小说主要篇幅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对于恶人所遭到的可怕报应的描写和犯罪计划的实施过程的叙述上。同时,小报小说的作者们还把小说作为解闷醒脾的工具,导致小说的作者们创作态度极其不认真。在改编的古代文言传奇小说、白话小说、戏曲剧本中,北京小报小说的作者们从自身的传统伦理道德立场出发,对小说原文中的男女爱情故事进行曲解,并极力回避或篡改其中有关情欲的描写和场面;将小说原文中的艺术想象视为迷信加以解释,破坏了原文的艺术手法,降低了原文的审美价值。在形式上北京小报小说向传统评书形式靠拢,基本上因循着评书的叙事套路。小说的叙述以情节为中心;人物形象简单、脸谱化;叙事角度、结构单一;故事情节追求热闹、花哨,语言要求通俗、搞笑。符合中下层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清末民初上海地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上海地区的小说也在西方翻译小说的影响下发生了改变。将上海小报小说与北京小报小说相比较可以看到:中国小说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产生对“个体意识”的肯定,叙事模式由原来的以情节为中心转向人物心理和情绪为中心,叙事角度也从原来的第叁人称全知视角转向多种人称视角。开始自觉地追求小说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这些都是在西方文学影响下中国小说出现的新的因素。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中所包含的传统因素,在同时期的“新小说”、五四新文学中的“为人生”小说、左翼文学、抗战救亡文学及毛泽东的《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都有体现,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学因素在现代文学中的延伸。(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4-15)

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中所描写的中下层市民社会群体,整体上具有懦弱、卑顺、服从的特征;所反映出来的市民群体的思想意识,是以权力为本位,以攀附高层权力为人际交往原则。形成这些性格特征和思想意识的原因,主要是中下层市民群体长期处在严格的等级制度的统治和束缚下,对专制政体形成一种惯性心理状态,很自然地接受这种社会秩序,自觉地认同等级制度强加给他们的身份和等级层次。这种市民社会实际上是专制等级社会体制下中国底层社会的一个缩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顾迎新.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的形式特色[J].明清小说研究.2012

[2].顾迎新.卑顺、蒙昧的主体: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中的市民社会[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0

[3].顾迎新.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关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

[4].顾迎新.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的语言特色[J].明清小说研究.2009

[5].顾迎新.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中的男女关系和爱情[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

[6].顾迎新.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8

标签:;  ;  ;  ;  

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论文-顾迎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