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建设论文-王长江

破坏性建设论文-王长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破坏性建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局意识,道德意识,生态领域,头痛医头

破坏性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王长江[1](2017)在《对思想文化上的“破坏性建设”多一点防范之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生态领域,“破坏性建设”是一个很准确、很有哲理、很有解释力的概念。大体上就是指那些我们有能力、有财力去做,但做出来却事与愿违、效果适得其反的事情——主观上想建设,结果是破坏;看上去是建设,实质上是摧毁;心里想的是要锦上添花,实际上却画蛇添足。这样(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7-03-23)

彭茜[2](2016)在《海绵城市需警惕“破坏性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入汛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已连续出现多次强降水过程,部分城市遭遇“内涝成海”的尴尬。年年暴雨,年年内涝,中国城市似乎陷入“治水方式”之困,而打造“海绵城市”则提供了一种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的智慧治水新思路。“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16-07-28)

杨朝英[3](2016)在《俞孔坚:海绵城市切忌“破坏性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海绵城市成为当今城市建设一大口号的今天,要深刻理解其背后的内涵,才能使之不会沦为新的形象工程、新的牟利机会的幌子,而避免由此带来的新一轮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6-06-16)

洪鸿[4](2013)在《破坏性建设 城镇化过程中的“毒瘤”》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化将在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中扮演重要角色。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就是城镇化。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破坏性建设”的现象。   在单纯地把目标当成目的的行为冲动下,政府想卖地,地产商想(本文来源于《中华建筑报》期刊2013-08-02)

张昕萦[5](2011)在《新农村建设要着力防止破坏性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防止以城市方法建设农村,以工业模式改造农业,以中心城市郊区农民的生活现状来要求全体农民。正因如此,必须重视城乡发展不同的内在规律,在城市化和城镇建设中避免形式主义的"城市化妆"行为,脚踏实地地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体化新格局。(本文来源于《四川统一战线》期刊2011年12期)

高峰[6](2011)在《别让“破坏性建设”的瘟疫在农村蔓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旧城改造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对不少地方改造中"破坏性建设"的失误,也多有诟病。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借鉴城市成功经验,同时避免"城市发展病",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如今,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快速推进期,农村也陆续掀起"旧村改造"的热潮,人们很自然地担心,在把农村建设纳入城乡统筹的"大盘子"同时,会把"破(本文来源于《政协天地》期刊2011年05期)

王浩军[7](2010)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中“建设”与“破坏”的矛盾辨析——以公共决策行为中“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如何搞好建设"和"怎样避免破坏"成为热议,"建设"与"破坏"的矛盾相互交织构成了"破坏性建设"与"建设性破坏"的悖论,使科学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通过对这—对矛盾的深层次辨析,进而揭示其危害,寻求对策,力求避免破坏性的决策失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管理》期刊2010年04期)

黄勇,韦明升[8](2007)在《关于旅游区破坏性建设与生态旅游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区破坏性建设 1.景区的索道建设 近几年,旅游地景区索道建设日渐红火,事实上,索道建设对景观视觉及美学有较大影响,对环境有较大污染,对植被和动植物生态种群也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华建筑报》期刊2007-04-07)

卢丹[9](2006)在《“破坏性建设”: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失衡》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白米斜街、天津前欧洲租界、重庆磁器口、宁波老外滩、绍兴古城……用冯卫平的话来说,这些都是“令人兴奋的城市记忆”。   为了筹备于本月中旬举办的“全国旧城保护与城市更新高级论坛”,北京新地时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卫平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奔波(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报》期刊2006-12-13)

俞孔坚[10](2006)在《警惕“新农村”名义下的破坏性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席卷而来的城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俞孔坚提出“反规划”途径,提出了“逆”规划程序,即在建设规划之前。必须首先规划一个覆盖整个国土的“负”规划(不建设规划),制定相应法规,保障国(本文来源于《中华建筑报》期刊2006-08-19)

破坏性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入汛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已连续出现多次强降水过程,部分城市遭遇“内涝成海”的尴尬。年年暴雨,年年内涝,中国城市似乎陷入“治水方式”之困,而打造“海绵城市”则提供了一种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的智慧治水新思路。“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破坏性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王长江.对思想文化上的“破坏性建设”多一点防范之心[N].人民政协报.2017

[2].彭茜.海绵城市需警惕“破坏性建设”[N].中华工商时报.2016

[3].杨朝英.俞孔坚:海绵城市切忌“破坏性建设”[N].人民政协报.2016

[4].洪鸿.破坏性建设城镇化过程中的“毒瘤”[N].中华建筑报.2013

[5].张昕萦.新农村建设要着力防止破坏性建设[J].四川统一战线.2011

[6].高峰.别让“破坏性建设”的瘟疫在农村蔓延[J].政协天地.2011

[7].王浩军.科学发展观视域中“建设”与“破坏”的矛盾辨析——以公共决策行为中“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0

[8].黄勇,韦明升.关于旅游区破坏性建设与生态旅游的几点思考[N].中华建筑报.2007

[9].卢丹.“破坏性建设”: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失衡[N].中国建设报.2006

[10].俞孔坚.警惕“新农村”名义下的破坏性建设[N].中华建筑报.2006

标签:;  ;  ;  ;  

破坏性建设论文-王长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