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萨北油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永磁半直驱,系统效率,抽油机,电动机
萨北油田论文文献综述
王荣久[1](2019)在《永磁半直驱电动机在萨北油田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进一步挖掘抽油机井的节能潜力,有效降低抽油机井的采液单耗,第叁采油厂引进了抽油机井永磁半直驱电动机拖动技术,该技术取消了原抽油机的皮带轮传动机构,能够有效提高抽油机的机械传动效率,降低能耗。2017年通过在62口井上进行永磁半直驱电动机试验,完成了节能效果对比、室内模拟试验、电动机选配计算、噪声试验等现场试验。安装永磁半直驱电动机后平均有功节电率15.24%,系统效率提高4.75%,节能效果明显。同时取消了皮带更换,冲速易于调节,降低了维护成本及工人劳动强度。(本文来源于《石油石化节能》期刊2019年11期)
杨庆杰,黄勇,赵杨,盛伟[2](2019)在《萨北油田BEX区块SⅡ油层组储层叁维表征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储层叁维表征中,高效整合地震、地质、测井信息进行综合建模是提高储层表征精度的关键。针对大庆长垣萨北油田陆相非均质薄互层的储层特点及特高含水阶段油田密井网区精细挖潜对储层高精度表征的需求,以BEX区块SⅡ油层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地质统计学反演、建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储层叁维表征:反演过程中,在密集井数据控制下,采用MCMC(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岩性反演方法,能够得到反映薄层砂体空间展布规律的岩性概率体;建模过程中,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进行建模,在实现高精度井震匹配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图像控制及岩性概率体约束,精准表征了沉积单元内各类砂体空间展布特征。该方法将地震资料在预测薄砂层方面的优势与地质统计学建模表征不同砂体空间展布的优势紧密结合,实现了地震、地质、测井信息深度融合建模。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不确定性低、精度高,能够满足后续油田精细挖潜需求。(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李良[3](2019)在《热泵技术在萨北油田应用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建筑物传统供暖、制冷方式中存在的能耗高、污染大、维护工作量大以及注水站常规冷却水塔制冷系统中存在的冷却效果差、清水浪费大、系统管网结垢严重等问题,结合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以及油田含油污水管网密集、低温热源丰富等有利条件,我们在建筑采暖及空调系统、注水站冷却水系统积极探讨应用热泵工艺,并逐步完善相应配套技术,实现了建筑采暖及空调、注水站冷却水系统工艺技术创新,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首先阐述了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其次根据现有"外部条件"提出了热泵工艺流程的改进措施,并对运行效果作了详细的评价、分析,最后对该技术在注水站及小队点应用效果作出预测。(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8期)
李郁蕊[4](2019)在《萨北油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衬油管应用与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偏心磨损,抽油杆管失效的主要原因:首先,由于油井深部轨迹的影响,倾斜点越浅,杆接触点的水平分量越大,偏心磨损越严重;其次,普通杆泵的抽油杆上下往复运动。当油弯曲到中性点以下时,管杆是偏心的,这会影响油管和抽油杆的使用寿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衬里油管可以避免杆管的直接摩擦,防止抽油管内壁受损,从而延长油井管的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内衬油管试验的实施,有效降低了管杆的偏心磨损和腐蚀,延长了管柱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油田的投资成本。(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6期)
李晔[5](2019)在《萨北油田注入剖面测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萨北油田注入剖面生产测井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示踪相关(点测)射孔层位于尾管上的笼统井示踪剂上返困难、同位素找漏局限性大、低注入井测井精度差叁个方面进行现场试验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一些有助于提高萨北油田注入剖面精细监测水平的方法和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08期)
栾巍[6](2018)在《萨北油田机采井系统能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采油系统能耗约占油田总能耗的一半以上,是油田生产能耗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萨北油田机采井系统的能耗挖潜工作,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区域内机采系统能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抽油机采油系统是节能降耗的关键,因此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对降低机采系统能耗,提升油田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针对目前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可提高萨北油田机械采油系统效率,为油田稳产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石油石化节能》期刊2018年09期)
王浩庆[7](2018)在《萨北油田萨零组开发规律及井网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萨北开发区萨零组油层作为大庆长垣中部含油组合的一部分,属于未动油层。数年研究表明,储层敏感性严重、成岩作用弱、开采改造难度大是萨零组油层的特征和开发现状。为进一步研究萨零组开发井网井距的合理性,对储层敏感采取的注采开发技术,适应其油层开采的改造方式等多方面内容,本文对萨北开发区萨零组开发现场试验开展了研究工作,旨在搞清楚萨零组开发规律及井网调整序次,综合研究取得如下结论及认识:通过与喇萨杏油田对比分析,将萨零组划分8个小层,从上到下依次命名为S_(O1)-S_(O8)。在S_(O3)与S_(O4)之间存在一个大约8m厚的泥岩隔层,将其上下部分分为萨零上和萨零下两个不同的砂岩组。试验区萨零组油层砂体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前缘席状砂两类。萨零组油层主要为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多为油斑泥质粉砂岩;储层孔隙发育较差,连通性较差,油层含油产状主要为油浸和油斑,合计高达72.1%。根据层系合理组合的原则,采取了叁套组合方案的设计和优选,确定出萨零组油层水驱开发试验的最合理组合方案。方案一为萨零组分段单采组合,方案二为萨零组合采组合,方案叁为萨零组与萨一组合采组合。就部署来看200m井距以下井网对砂体分布的适应程度是比较高的。单从水驱控制程度来看,200m及以下井距是最能满足萨零组水驱开发要求的。鉴于萨零组储层差物性,综合萨中试验取得的认识,在142m井距条件下示踪剂试验已被证实,所以在萨北试验区注采井距采用175m比较合理。对于可行性与适用性较高的175m反九点井网的采收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含水98%时水驱最终采收率为20.12%,可采储量为7.98×10~4t,平均单井可采储量2280t。(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3-01)
巩胜楠[8](2018)在《萨北油田北部过渡带萨尔图油层剩余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萨北油田北部过渡带已经进入了开发的中后期阶段,具体表现为注入井注水量大、产液井含水率高,储层内剩余油的分布状态非常复杂。以上问题导致油田的整体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严重制约了油田的整体开发效果。针对这一情况,系统的对储层内剩余油的分布类型进行分析以及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挖潜措施,将能够起到改善油田整体开发效果,保证油田的稳产增产。本文以萨北开发区北部过渡带萨尔图油层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已有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及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北部过渡带实际情况,从储层、构造以及井网等方面,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采用井震结合1米等间距构造等值线编制成图的方法,绘制出萨I、萨II组储层上部的相关构造图,对区域内微构造的类型进行精确的识别与统计工作,在此基础上考虑处于微构造区域采油井的在投入生产的初期以及现阶段采液情况的相关数据,综合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各种微构造类型和剩余油富集区域之间的相关对应关系,最后把目的区块储层精细描述的研究成果,和现场相关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萨北油田北部过渡带萨尔图油层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特点。分析研究后认为,储层内情况及井网部署的方式是影响北部过渡带剩余油分布状态的主要因素,萨尔图油层的剩余油主要可以划分为道遮挡型剩余油,河道边部型剩余油,注采井之间砂体多向连通变差型剩余油叁种。在对北部过渡带萨尔图油层剩余油分布类型进行识别之后,提出相应的挖潜措施,有较好的应用以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3-01)
赵鹏[9](2018)在《大庆萨北油田剩余油宏观赋存模式及挖潜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国内绝大多数的陆上油田已经进入了开发的中后期阶段,具体表现为注入井注水量大、产液井含水率高,储层内剩余油的分布状态非常复杂,导致油田的整体开发难度日益提高,严重制约了油田的整体开发效果。针对这一情况,系统的对储层内剩余油的赋存状态进行分析以及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挖潜措施,将能够起到改善油田整体开发效果,保证油田的稳产增产。本文在进行文献调研以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油藏数值模拟和现场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庆萨北油田剩余油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影响油田剩余油宏观分布状态的各地质开发因素,并建立了与之相关的控制模型,之后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系统的总结了萨北油田在开发中期剩余油主要的分布类型,包括集合块状连续分布型、零星块状分散分布型、局部层带状分布型、整体层带状分布型、镶边状分布型、微圈闭状分布型。在此基础上,对包括水平井技术、调剖堵水技术、二次加密技术以及提液相关的水动力学技术的挖潜优势特点以及各自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对以上六种剩余油赋存状态提出各自相应的合理挖潜措施。其中,集合块状连续分布型采用调剖堵水技术以及水平井技术完成挖潜;零星块状分散分布型采用调剖堵水技术、井网重组技术以及水动力学方法中的不稳定注水技术完成挖潜;局部层带状分布型采用调剖堵水技术、井网加密与重组技术及提液与配套的水动力学方法完成挖潜;整体层带状分布型采用井网加密技术完成挖潜;镶边状分布型主要采用水平井技术以及井网加密完成挖潜;微圈闭状分布型采用井网加密以及重组技术完成挖潜。通过萨北油田实际区块剩余油赋存状态进行进行识别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调整前及采用相应挖潜措施挖潜后的采收率进行预测,发现调整后采收率较调整前提高1.46%-3.27%,证明对剩余油赋存状态的识别及相应的挖潜措施可靠性较高,有较好的应用以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2-01)
李淑娟,王立军,李东林[10](2018)在《基于直觉模糊集萨北油田调剖剂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田调剖剂在我国生产和生活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必不可缺的能源及化工原料,还对跟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也不断的改进。我国着重对聚合物调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提高调剖技术方案选择准确性,本文通过利用直觉模糊集理论分析,考虑影响评价的25个因素,构建了大庆萨北油田调剖剂性能评价模型,分析出4个调剖剂性能评价的得分函数,通过MATLAB7.0模拟确定方案1为最佳方案。结果表明,直觉模糊集理论能够提高决策的可靠性,为我国油田制定调剖方案作出一定贡献。(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8年01期)
萨北油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储层叁维表征中,高效整合地震、地质、测井信息进行综合建模是提高储层表征精度的关键。针对大庆长垣萨北油田陆相非均质薄互层的储层特点及特高含水阶段油田密井网区精细挖潜对储层高精度表征的需求,以BEX区块SⅡ油层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地质统计学反演、建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储层叁维表征:反演过程中,在密集井数据控制下,采用MCMC(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岩性反演方法,能够得到反映薄层砂体空间展布规律的岩性概率体;建模过程中,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进行建模,在实现高精度井震匹配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图像控制及岩性概率体约束,精准表征了沉积单元内各类砂体空间展布特征。该方法将地震资料在预测薄砂层方面的优势与地质统计学建模表征不同砂体空间展布的优势紧密结合,实现了地震、地质、测井信息深度融合建模。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不确定性低、精度高,能够满足后续油田精细挖潜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萨北油田论文参考文献
[1].王荣久.永磁半直驱电动机在萨北油田应用探讨[J].石油石化节能.2019
[2].杨庆杰,黄勇,赵杨,盛伟.萨北油田BEX区块SⅡ油层组储层叁维表征模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良.热泵技术在萨北油田应用的效果评价[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4].李郁蕊.萨北油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衬油管应用与效果评价[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5].李晔.萨北油田注入剖面测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6].栾巍.萨北油田机采井系统能耗研究[J].石油石化节能.2018
[7].王浩庆.萨北油田萨零组开发规律及井网调整[D].东北石油大学.2018
[8].巩胜楠.萨北油田北部过渡带萨尔图油层剩余油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8
[9].赵鹏.大庆萨北油田剩余油宏观赋存模式及挖潜对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10].李淑娟,王立军,李东林.基于直觉模糊集萨北油田调剖剂性能评价[J].化学工程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