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原状黄土论文-占世源,仇楠,闫垒,金彩凤

饱和原状黄土论文-占世源,仇楠,闫垒,金彩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饱和原状黄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饱和原状,黄土,冻融循环强度

饱和原状黄土论文文献综述

占世源,仇楠,闫垒,金彩凤[1](2019)在《非饱和原状黄土冻融循环后强度变化规律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非饱和原状黄土冻融循环后强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可以为黄土地区冻融病害机理研究提供参考。因此,本文以非饱和原状黄土冻融循环后强度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利用直剪试验及无侧限单轴抗压试验探究的方式。采集某地非饱和原状黄土,对其冻融循环后处理后土体抗剪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简单分析。并进一步探究了冻融循环次数、含水率、冻结温度对非饱和原状黄土内摩擦角、粘聚力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24期)

巴亚东[2](2019)在《等吸力叁轴试验中非饱和原状黄土强度、排水和变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非饱和土力学相关理论知识,以GDS非饱和叁轴仪和AutoPore IV9500型压汞仪为主要试验工具,通过饱和原状黄土常规叁轴试验和非饱和原状黄土等吸力叁轴试验研究了吸力和净围压对杨凌区原状Q_3黄土的强度、变形及固结剪切过程中水量变化的影响。本文所包含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饱和原状黄土进行等向固结试验和常规叁轴排水剪切试验;对非饱和原状黄土进行等吸力等向固结试验和叁轴排水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吸力相等时,原状土样的固结剪切体积变形量随着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在净围压相等时,原状土样固结剪切体积变形量随着吸力的增大基本呈减小的趋势。在等吸力条件下,试样抗剪强度随净围压的增加而增大,也随固结后孔隙比的减小而增大,饱和土也呈现相同规律(s=0kPa);相同净围压下,试样抗剪强度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固结后孔隙比的减小而减小,说明一般情况下,吸力增加对抗剪强度的正作用大于孔隙比减小对抗剪强度的正作用。另外,在p’-q平面内表示出不同吸力黄土试样的CSL线,发现饱和土CSL线逐渐超过低吸力下非饱和土CSL线,原因在于随着p值的增大,相同净围压增量下,饱和土孔隙比减小量会逐渐大于非饱和土。小孔隙比对抗剪强度的贡献逐渐大于非饱和土吸力对抗剪强度的贡献。(2)整理分析不同吸力下黄土的固结剪切水量变化数据,并用HUANG等、胡冉等和方祥位等提出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分析了剪切过程中排水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固结稳定的数据拟合出HUANG等和胡冉等提出的模型参数,并预测了剪切过程中的排水量,发现剪切速率对排水量有影响,这两种模型适用于剪切速率慢,排水充分的情况,而方祥位等提出的模型对不同剪切速率会拟合出不同的参数。(3)利用孙德安提出的修正Barcelona模型对等向固结过程中土样的变形量进行了预测。对经历不同应力路径试验后的黄土试样进行压汞试验(MIP),得出试样孔隙分布特征,并建立一种基于孔隙分布变化的黄土变形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孙德安提出的修正Barcelona模型能较好的预测不同应力状态下的试样体积变形量;基于此建立了一种以Barcelona硬化参数p_(0yi)为应力状态变量、以粒间中孔隙孔隙比为应变状态变量的黄土变形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张登飞,陈存礼,于佃博[3](2019)在《非饱和原状黄土的变形及屈服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吸力非饱和原状黄土进行了等应力比叁轴压缩及常规叁轴剪切路径下的试验,研究了偏应力比q/p(q及p分别为净平均应力及偏应力),吸力及净围压对不同应力路径下变形及屈服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等应力比叁轴压缩及常规叁轴剪切过程中,孔隙比e与净平均应力p关系(e-lnp)皆位于二条相交的直线上,吸力、偏应力比及净围压对弹性指数的影响很小,对屈服应力及压缩指数的影响较大。等应力比叁轴压缩路径下,偏应力比一定时,屈服应力及压缩指数皆随吸力的增大而增大;吸力一定时,随偏应力比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常规叁轴剪切路径下,吸力一定时,屈服应力及压缩指数皆随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净围压一定时,随吸力的增大,屈服应力增大,压缩指数减小。以塑性体应变作为硬化参数时,q-p平面上的初始及后继屈服面皆为对称于饱和土K0线的倾斜椭圆,吸力及应力增大时,屈服面没有旋转,而是产生等向扩大。(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昱,张创军,何明文,张炜超[4](2019)在《非饱和原状黄土结构强度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直剪试验对不同含水率的原状非饱和黄土和重塑黄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初始含水率下原状黄土的结构强度;根据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分析了黄土在外力作用下土体结构性破坏的过程,根据非饱和黄土的结构特性曲线分析了非饱和黄土结构强度的发挥及变化规律;并根据理论分析及试验结果验证得出黄土含水率与结构强度能较好地符合幂函数关系。(本文来源于《工程与建设》期刊2019年01期)

金艳丽,黄小华[5](2019)在《非饱和Q_2原状黄土应变硬化本构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非饱和Q_2原状黄土开展常含水量叁轴剪切(CW)试验进行研究,发现其应力应变关系呈应变硬化型。据试验结果及Duncan-Chang双曲线模型进行拟合,得到了原状非饱和黄土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及切线模量的表达式,该模型考虑了基质吸力和围压二重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04期)

苟新茗,张俊儒[6](2018)在《原状非饱和粘性黄土强度及固结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银(川)西(安)铁路4标黄土隧道为工程研究背景,采取现场调查、土工试验等方法,对区域内不同里程叁座隧道掌子面Q_2粘性原状黄土进行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在不同含水量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强度及固结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段内非饱和黄土的抗剪强度随着含水量的不同而变化,即含水量越大,抗剪强度越小;非饱和黄土的内摩擦角受含水量的影响不大,粘聚力受含水量的影响较大,含水率越大,粘聚力越小;区域内原状黄土固结特性表现为:压力达到400 kPa前,黄土固结压缩变化幅度较大,达到该值之后,其压缩变化幅度较小,由西安往银川方向,黄土的压缩性逐渐减小;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制定黄土隧道变形控制基准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8年S2期)

赵庆玉,张爱军,王毓国,于春亮[7](2019)在《易溶盐含量对原状非饱和伊犁黄土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易溶盐含量和基质吸力对非饱和伊犁黄土强度的影响规律,为伊犁黄土地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水膜转移法将配置好的盐溶液加入原状伊犁黄土土样中,制成3种不同易溶盐含量(5,14,26g/kg)土样,采用非饱和土叁轴仪进行3种不同易溶盐含量下控制净围压(100,200,300kPa)和基质吸力(50,100,150kPa)的叁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测定并分析土样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非饱和伊犁黄土的偏应力-轴向应变关系曲线均为硬化型;在相同净围压和基质吸力作用下,易溶盐含量14g/kg非饱和伊犁黄土的强度最高。非饱和伊犁黄土的有效黏聚力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易溶盐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易溶盐含量5,14,26g/kg的非饱和伊犁黄土在50,100,150kPa 3种基质吸力下的有效黏聚力分别为21.30,31.50,40.50kPa,33.10,44.80,58.10kPa和19.70,28.30,36.70kPa。有效内摩擦角随基质吸力的增大基本不变;随易溶盐含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分别为23.33°,22.35°,23.76°。随着易溶盐含量的增加吸力摩擦角分别为10.76°,14.04°,9.65°,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增减速率相同。【结论】基于Barcelona模型建立的非饱和伊犁黄土弹塑性模型的剪切屈服面方程,具有可以考虑易溶盐含量和基质吸力两个因素耦合变化的优点,适用于易溶盐含量较高的伊犁黄土。(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一希,许强,刘方洲,赵宽耀,赵程[8](2018)在《不同地区饱和原状黄土静态液化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因饱水静态液化而发生突发性失稳破坏,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颗粒级配的不同,中国黄土分为砂质、粉质和黏质黄土,不同区域的黄土具有不同的静态液化特性。利用GDS叁轴试验系统,对陕西神木砂质黄土区(Q_3黄土)、甘肃黑方台粉质黄土区(Q_3黄土)和陕西泾阳黏质黄土区(Q_2黄土)原状饱和黄土进行了等向固结不排水叁轴剪切(ICU)试验,研究了初始孔隙比和颗粒级配对原状黄土静态液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3个地区的饱和原状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均为软化型,在中低围压下泾阳饱和原状黄土不发生液化,仅表现出弱软化现象;②中低围压下,初始孔隙比是影响原状黄土静态液化的主要因素,高围压下,初始孔隙比的影响逐渐减小,颗粒级配成为影响原状黄土静态液化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8年05期)

姚志华,陈正汉,方祥位,黄雪峰[9](2019)在《非饱和原状黄土弹塑性损伤流固耦合模型及其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饱和原状黄土具有显着的结构性,结构性对其力学变形特征有着较大影响,但鲜有报道将结构性引入到非饱和黄土地基湿陷变形的多场耦合响应分析中,该领域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已建立的非饱和原状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为基础,将其纳入到非饱和土流固理论中,结合非饱和原状黄土水气运移规律,建立考虑结构性的非饱和原状黄土弹塑性损伤流固耦合模型。对新建流固耦合模型的控制方程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进行离散,得到单元模量矩阵各元素的具体表达式,并编写多场耦合分析有限元程序ULEDSC。利用新编程序对黄土地区的大型现场浸水试验进行数值计算,得到浸水和停水阶段的孔压场、位移场以及损伤场等关键变化特征,以初步揭示湿陷性黄土地基浸水沉降变形过程中的多场耦合响应机制。研究成果可为黄土地区的工程实践提供一定参考,新编程序也能为初步解决黄土地基的湿陷性问题提供可能。(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1期)

张倩[10](2018)在《原状黄土非饱和渗透试验及泾阳边坡灌溉入渗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坡是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降雨、灌溉、融雪等水的入渗是黄土滑坡诱发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非饱和黄土边坡水入渗造成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揭示滑坡机理,本文取泾阳L_1、L_5和L_9原状黄土,测试了其基本物理指标和饱和渗透系数,采用激光粒度仪测试其粒度分布,压汞法测试其孔隙分布,滤纸法测试增湿土-水特征曲线(SWCC),自主研制了一套测试非饱和渗透系数与基质吸力的小型土柱试验装置,对L_5黄土进行了测试,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黄土的粒度分布曲线存在2个峰,粒径分别约在0.7mm和25mm,期间有一个粒度低谷,粒径约在2.0mm;而孔隙分布也存在2个峰,孔径分别约为0.03mm和5.0mm。滤纸法测得黄土1-100 000kPa的完整土-水特征曲线,分别采用Gardner(1958)模型、Van Genuchten(1980)模型和Fredlund&Xing(1994)模型对叁层土的SWCC进行了拟合,获得进气值、残余含水率及各模型的相关参数,Fredlund&Xing(1994)模型的拟合度最好。采用自主研制的土柱试验装置,详细研究了瞬态剖面法的测量时间间隔和断面间隔对黄土非饱和渗透函数估计的影响,将SWCC划分为饱和区、第一液态水迁移区、第二液态水迁移区和气态水迁移区,表明断面间隔和时间间隔需保证渗透过程中土中含水率在同一个区间才合理。将液态水初到点定义为湿润峰,必须保证湿润峰过断面区间。采用改进的Childs&Collis-Geroge方法结合Fredlund&Xing模型拟合SWCC的方程,估计了渗透系数,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表明在基质吸力小于100kPa下估计值偏大,高吸力下测试值与估计值较为一致。选用k=a(?)作为黄土的渗透函数,结合饱和渗透系数和SWCC的进气值,估计了其中的参数。采用泾阳舒唐王边坡建立地质模型,将测试所得的SWCC、渗透函数以及CU试验测得的抗剪强度参数作为输入参数,将2002年10月2日该边坡发生滑动作为稳定系数为1的已知条件,标定了模型中的流量边界,进而研究了灌溉避让距离对边坡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22)

饱和原状黄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依据非饱和土力学相关理论知识,以GDS非饱和叁轴仪和AutoPore IV9500型压汞仪为主要试验工具,通过饱和原状黄土常规叁轴试验和非饱和原状黄土等吸力叁轴试验研究了吸力和净围压对杨凌区原状Q_3黄土的强度、变形及固结剪切过程中水量变化的影响。本文所包含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饱和原状黄土进行等向固结试验和常规叁轴排水剪切试验;对非饱和原状黄土进行等吸力等向固结试验和叁轴排水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吸力相等时,原状土样的固结剪切体积变形量随着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在净围压相等时,原状土样固结剪切体积变形量随着吸力的增大基本呈减小的趋势。在等吸力条件下,试样抗剪强度随净围压的增加而增大,也随固结后孔隙比的减小而增大,饱和土也呈现相同规律(s=0kPa);相同净围压下,试样抗剪强度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固结后孔隙比的减小而减小,说明一般情况下,吸力增加对抗剪强度的正作用大于孔隙比减小对抗剪强度的正作用。另外,在p’-q平面内表示出不同吸力黄土试样的CSL线,发现饱和土CSL线逐渐超过低吸力下非饱和土CSL线,原因在于随着p值的增大,相同净围压增量下,饱和土孔隙比减小量会逐渐大于非饱和土。小孔隙比对抗剪强度的贡献逐渐大于非饱和土吸力对抗剪强度的贡献。(2)整理分析不同吸力下黄土的固结剪切水量变化数据,并用HUANG等、胡冉等和方祥位等提出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分析了剪切过程中排水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固结稳定的数据拟合出HUANG等和胡冉等提出的模型参数,并预测了剪切过程中的排水量,发现剪切速率对排水量有影响,这两种模型适用于剪切速率慢,排水充分的情况,而方祥位等提出的模型对不同剪切速率会拟合出不同的参数。(3)利用孙德安提出的修正Barcelona模型对等向固结过程中土样的变形量进行了预测。对经历不同应力路径试验后的黄土试样进行压汞试验(MIP),得出试样孔隙分布特征,并建立一种基于孔隙分布变化的黄土变形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孙德安提出的修正Barcelona模型能较好的预测不同应力状态下的试样体积变形量;基于此建立了一种以Barcelona硬化参数p_(0yi)为应力状态变量、以粒间中孔隙孔隙比为应变状态变量的黄土变形计算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饱和原状黄土论文参考文献

[1].占世源,仇楠,闫垒,金彩凤.非饱和原状黄土冻融循环后强度变化规律探析[J].居舍.2019

[2].巴亚东.等吸力叁轴试验中非饱和原状黄土强度、排水和变形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3].张登飞,陈存礼,于佃博.非饱和原状黄土的变形及屈服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

[4].孙昱,张创军,何明文,张炜超.非饱和原状黄土结构强度的试验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9

[5].金艳丽,黄小华.非饱和Q_2原状黄土应变硬化本构模型试验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

[6].苟新茗,张俊儒.原状非饱和粘性黄土强度及固结力学特性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8

[7].赵庆玉,张爱军,王毓国,于春亮.易溶盐含量对原状非饱和伊犁黄土强度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张一希,许强,刘方洲,赵宽耀,赵程.不同地区饱和原状黄土静态液化特性试验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18

[9].姚志华,陈正汉,方祥位,黄雪峰.非饱和原状黄土弹塑性损伤流固耦合模型及其初步应用[J].岩土力学.2019

[10].张倩.原状黄土非饱和渗透试验及泾阳边坡灌溉入渗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8

标签:;  ;  ;  

饱和原状黄土论文-占世源,仇楠,闫垒,金彩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