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床蚀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床,沉积物,蚀积,电阻率监测系统
海床蚀积论文文献综述
夏欣,贾永刚,常方强[1](2016)在《海床蚀积变化电阻率原位监测系统设计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套基于电阻率方法的海床蚀积变化原位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在数米水深处实施长距离自动监测。系统同时采用USB海量存储技术和GPRS无线通信两种数据存储和传输方式,可以实现长期无人值守原位监测。利用海水和沉积物两者电阻率的差异性,把布设等间距环形电极的探杆置入海床,连续测定海水和海床沉积物界面上下一定范围内的电阻率,找到电性发生显着变化的区间,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判定界面的具体位置。界面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即为海床的蚀积变化。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测试的沉积过程中蚀积变化数据与实际数据相符,最大误差0.3cm。说明应用该系统测量海床蚀积状况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6年01期)
李红磊[2](2011)在《海床蚀积过程实时自动监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床侵蚀与淤积监测是海岸带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海岸工程的稳定、近岸生态平衡、沉积物运移等诸多方面,具有重大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本文是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风暴过程中沉积物再悬浮通量原位监测技术(No.2008AA09Z109)”的资助下开展研究工作,旨在对海床蚀积过程监测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开发一套在原位实时自动监测海床侵蚀淤积过程的系统,为海床蚀积过程研究及沉积物运移研究提供支持。本研究从介绍蚀积监测技术入手,通过总结以往技术的优缺点引出本次研究所开发的海床蚀积实时自动监测系统,就其软硬件特点、数据处理方法等展开介绍,探讨判定海床界面位置的有效方法,并通过一系列试验验证数据处理技术的效果、检验系统的整体工作情况,为下一步监测系统的优化、海床蚀积测量与沉积物运移研究提供支持。首先,论文介绍了国内外各种海床侵蚀淤积监测技术及与海床蚀积相关的理论背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及现场监测的需要,提出应用电阻率探杆作为监测手段的具体思路。其次,在考虑现场条件和电阻率探杆特点的基础上,本文详细设计介绍了一套可以实现海床蚀积过程实时自动监测的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电阻率探杆、采集控制部分、控制舱、GPRS模块、浮漂、太阳能供电装置、GPS、叁脚架等部件及相关软件组成,本文对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形式和受力情况进行对比优化,最终确定各项参数等。再次,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电阻率监测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对比常用的界限值法、曲线拟合法、局部突变点分析方法及小波分析方法的特点,并最终选定以小波分析为主的海床蚀积过程数据处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并完成部分程序编写工作,最大化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与分析,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最后,论文主要介绍了在系统设计研发过程中开展的一系列室内外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获取不同沉积物海床在蚀积过程的电阻率变化特征,检验数据处理方法的有效性,测试系统的工作性能,同时获得大量科研数据,为精确获得海床的蚀积信息和沉积物运移研究提供帮助。本文首次实现了基于电阻率测量的现场海床蚀积过程实时自动监测系统设计与开发,编写数据处理程序并开发配套软件。通过开展室内外试验及对众多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本系统能实时、自动测量海床附近电阻率值,远程传输监测数据,可用于精确判定海床界面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本研究丰富了海床蚀积监测技术,为实现现场蚀积过程的长期无人值守监测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本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1-06-10)
夏欣[3](2009)在《基于电阻率测量的海床蚀积过程原位监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基于国家863项目“风暴过程中海底沉积物再悬浮通量原位监测技术”编号2008AA09Z109)开展研究,研制了一套基于电阻率测量的海床侵蚀淤积过程现场动态原位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施海水-沉积物界面位置的原位监测。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系统设计:①设计电阻率蚀积监测系统整体结构;②完成该系统叁个部分的设计:机械探杆、主控部分及分析处理软件部分,通过实验选择探杆的直径、材料和极距,确定环形电极电阻率计算方法,完成探杆设计,对主控部分划分模块完成硬件和软件设计,对分析处理软件划分模块完成设计;③对系统进行误差和精度分析;④系统参数实验测试与调整;⑤进行系统机械组合总装,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2系统实验验证:①室内对比实验:和现有的商业化仪器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系统测试数据正确性;②室内实验验证系统的有效性;③进行现场原位实验,进一步对系统进行原位测试的有效性验证。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中,采用了自上而下、分模块的设计方式,保证了系统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在系统调试和实验验证过程中,设计了多种实验,采用分步骤进行验证的方式,确保系统验证过程有序进行和经过验证系统的测试稳定性。本文主要结论概括如下:1.系统设计:①探杆:通过实验对比分析,选择探杆电极布设方法为环形布设、探杆直径7cm和电极间距1cm;②主控部分:采样频率64次/s,采样间隔初步确定为8s,经误差分析可以达到静态0.012Ω·m电阻率精度。③上位机数据处理软件:开发完成了仪器参数设置、数据处理和曲线拟合叁个模块,采用的VC++6.0完成界面部分和计算部分,matcom 4.5完成曲线绘制及曲线拟合。2.系统实验验证:①室内对比实验:与商业化E60BN高密度电法仪和电导率仪数据对比,验证了本系统测试土体和海水电阻率数据的有效性;②室内界面测试实验:经实验确定自制系统界面测定误差在0.80cm以内,提出了中间值-直线界面分析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获得的界面位置和实际观察到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多次反复实验中验证了系统电阻率数据测试的有效性、测试界面的正确性,和系统的工作稳定性;③现场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海洋水动力条件较为平静时,测试结果很好的反映海水-沉积物界面;当水动力作用较强时,目前仪器所用电极的极化效应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将在下一步研究中通过改变电极材料来完善。本论文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多电极自动切换自动记录,基于电阻率测量的海床蚀积监测系统设计;2分级电极开关转换结构和相应的主控软件,极大的减小了多电极电路的硬件开销,缩小了整个系统的体积;3提出了海水-沉积物界面的中间值-直线分析方法,并在多次实验中验证了其分析数据的有效性。本论文设计的系统有待进一步工作改进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的软硬件功能的进一步完善、系统电极探杆的材料改进,及系统整体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6-12)
海床蚀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床侵蚀与淤积监测是海岸带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海岸工程的稳定、近岸生态平衡、沉积物运移等诸多方面,具有重大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本文是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风暴过程中沉积物再悬浮通量原位监测技术(No.2008AA09Z109)”的资助下开展研究工作,旨在对海床蚀积过程监测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开发一套在原位实时自动监测海床侵蚀淤积过程的系统,为海床蚀积过程研究及沉积物运移研究提供支持。本研究从介绍蚀积监测技术入手,通过总结以往技术的优缺点引出本次研究所开发的海床蚀积实时自动监测系统,就其软硬件特点、数据处理方法等展开介绍,探讨判定海床界面位置的有效方法,并通过一系列试验验证数据处理技术的效果、检验系统的整体工作情况,为下一步监测系统的优化、海床蚀积测量与沉积物运移研究提供支持。首先,论文介绍了国内外各种海床侵蚀淤积监测技术及与海床蚀积相关的理论背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及现场监测的需要,提出应用电阻率探杆作为监测手段的具体思路。其次,在考虑现场条件和电阻率探杆特点的基础上,本文详细设计介绍了一套可以实现海床蚀积过程实时自动监测的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电阻率探杆、采集控制部分、控制舱、GPRS模块、浮漂、太阳能供电装置、GPS、叁脚架等部件及相关软件组成,本文对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形式和受力情况进行对比优化,最终确定各项参数等。再次,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电阻率监测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对比常用的界限值法、曲线拟合法、局部突变点分析方法及小波分析方法的特点,并最终选定以小波分析为主的海床蚀积过程数据处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并完成部分程序编写工作,最大化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与分析,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最后,论文主要介绍了在系统设计研发过程中开展的一系列室内外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获取不同沉积物海床在蚀积过程的电阻率变化特征,检验数据处理方法的有效性,测试系统的工作性能,同时获得大量科研数据,为精确获得海床的蚀积信息和沉积物运移研究提供帮助。本文首次实现了基于电阻率测量的现场海床蚀积过程实时自动监测系统设计与开发,编写数据处理程序并开发配套软件。通过开展室内外试验及对众多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本系统能实时、自动测量海床附近电阻率值,远程传输监测数据,可用于精确判定海床界面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本研究丰富了海床蚀积监测技术,为实现现场蚀积过程的长期无人值守监测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本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床蚀积论文参考文献
[1].夏欣,贾永刚,常方强.海床蚀积变化电阻率原位监测系统设计与实验[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6
[2].李红磊.海床蚀积过程实时自动监测技术[D].中国海洋大学.2011
[3].夏欣.基于电阻率测量的海床蚀积过程原位监测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