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论文-徐国利

新史学论文-徐国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史学,传统史学,梁启超,章太炎

新史学论文文献综述

徐国利[1](2019)在《中国传统史学与近代新史学的创建及历史解释学的阐释——以20世纪初梁启超和章太炎的新史学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创建,实际上是在批判和继承传统史学的双重变奏中进行的。这在新史学的两位领袖梁启超、章太炎创建的新史学中有充分体现。他们引用西方近代史学理论批判中国传统史学和创建近代新史学。然而,他们创建的新史学不仅对中国传统史学作了不同程度的肯定,还多有直接或间接的继承,实为融合了传统史学的新史学。对于这种史学现象,伽达默尔的历史解释学和希尔斯的传统论可以提供有益的阐释新视角。他们都指出传统在历史认识中不仅具有主体性地位和决定性影响,而且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相较而言,在看待传统史学与新史学的关系,梁启超持文化激进立场,章太炎则持文化保守立场。他们处理传统史学与新史学创建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19年06期)

周励恒[2](2019)在《“新史学”理论及其历史书写——留日生汪荣宝史学成就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汪荣宝是新史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在留学日本期间,他发表了《史学概论》,对史学的性质、定义、特点和方法进行了阐释。此外,他还运用新的史学理念和史料来进行史学研究,发表史传文章;任教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期间,编写了清史讲义。他的着述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关怀,显示出扎实的旧学功底和以史为鉴的治学旨趣。他的史学活动及成就,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新史学"阶段中国史学的状况。(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9年05期)

裴鹏程[3](2019)在《“新史学”语境下的音乐新面孔——以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人文主义倾向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依托多学科交叉,强调时空视阈下整体考察的"新史学"研究路径使音乐研究成果呈现了新的面孔,为历史工作者和音乐工作者所共同关注。本文尝试在"新史学"的语境下去重新审视音乐的历史,具体则将以16世纪的意大利牧歌这一西方音乐史早期的音乐体裁代表作为探讨对象,尽可能从第一手材料出发[2],运用历史解释、音乐分析等学科交融的方法进行考察。可知,文艺复兴盛期诸多音乐作品的人文主义思想呈现并不与社会发展完全同步,即相较于政治社会思想领域具有一定滞后性,但已具有特色鲜明且递次加深的人文主义倾向。(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唐燕然[4](2019)在《新史学观点在“中日关系史”教学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中日关系一直格外引人注目。加之科学与研究的发展,涉及中日关系的新史学观点不断涌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主要从全面理解和掌握中日关系,以及处理好中学和大学教育的衔接两方面强调这些新观点、新史料对历史教学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辞赋》期刊2019年06期)

杨言[5](2019)在《翻译批评的名与实——李惟果评何炳松译《新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惟果以鲁滨逊"嫡系"的身份来批判"学界泰斗"何炳松《新史学》译着。李惟果这篇批评更多的是针对何炳松的身份、地位,相应的质疑与提问也是围绕这方面展开的。李惟果抓住此番批评学界"领袖"译本的机会,还将矛头指向胡适。李氏认为一般人所译,一般译本是甚好的,但是出自何炳松之手又经胡适校阅的译本要更加"完备"。李惟果借批评《新史学》译着之名,实质是批评、挑战学界"泰斗"。(本文来源于《新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杨治平[6](2019)在《年鉴学派的新生——谈后布罗代尔时代的勒高夫“新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鉴学派出现分裂迹象而开始演变。部分学者逐渐摒弃布罗代尔强调的以"总体史"和"长时段"为主要特征的历史观和历史研究方法,转而将注意力重新回到传统的、分科明确的、具体的叙述史学上,其中勒高夫"新史学"无疑是对年鉴学派传统方法的解构和创新。这不是对年鉴学派史学传统的反叛,相反因为"新史学"的提出和发展,此后的年鉴学派实现了自我造血而迎来新生。(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16期)

刘永祥[7](2019)在《文明史学:20世纪初“新史学”建构的知识谱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戊戌时期出现的史学变革言论,是文明思潮在史学领域的表现,至20世纪初结出硕果:以文明史学为蓝本建构起一套新的知识谱系,完成对传统史学的革命。新史学是实现新文明的路径之一,欲真正理解新史学,必须站在文明视角。新史学的核心贡献并不局限于"历史是什么"的本体层面,而在于依托文明理论视角,初步建立起一个新的史学知识谱系,其主要逻辑架构可以概括为:为什么要书写历史——书写什么样的历史——怎样书写历史。新史学不仅致力于实现历史书写从"眼光向上"到"眼光向下"的典范转换,而且尝试用"人类——世界——国家——社会"这一清晰的层级结构,来取代"天下——王朝——社会——家族"的传统书写模式,并由此带来扩大史料范围、跨学科治史等一系列史学方法层面的变革。(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周立红[8](2019)在《法国新史学的开拓者——访着名历史学家米歇尔·伏维尔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米歇尔·伏维尔(Michel Vovelle),1933年出生于法国厄尔—卢瓦省的加拉尔东公社,父母为乡村小学教师(instituteurs)。他1953年入读圣克鲁高师,1956年通过教师资格考试(agrégation);1961年起任职于艾克斯—普罗旺斯文学院(后成为艾克斯—马赛大学),历任副助教、助教、教授、副校长。1983年,他接替索布尔担任索邦大学法国大革命史讲席教授、法国大革命史研究所所长。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跟随拉布鲁斯研究18世纪夏尔特的社会阶级,到20世纪60、70年代之交完成着作《根据炼狱灵魂祭坛所见的15—20世纪普罗旺斯的死亡观和来世观》和博士论文《18世纪普罗旺斯的巴洛克虔诚与非基督教化》,伏维尔"从地窖爬到顶楼",实现了从社会经济史到"新史学"的转型。伏维尔使用拉布鲁斯的计量史学方法,分析普罗旺斯的遗嘱和图像等(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孙梦姣[9](2019)在《“新史学”视域下的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营造学社创办于民国时期,其研究从对《营造法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典籍入手,逐渐扩展到对中国建筑史的全面研究。在史学以及建筑学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影响,中国营造学社从史料研究到田野调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合理运作中搜集了大量珍贵的数据,成果斐然。近年来随着对民国时期历史成就的重视程度深化,对营造学社的学术特征及学术贡献也收到了重视,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学界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中国营造学社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但是,对营造学社的研究者多为建筑学领域的学者,对其建筑史贡献的研究也多着力于建筑范式和建筑保护领域,学社的史学贡献和史学成就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营造学社活跃于新史学浪潮之中,其学术活动离不开新史学的大环境,尤其历史考证学的治学方法更是广泛应用于学社的学术活动之中。随着史学潮流的发展变化,历史考证学由传统历史考证学丰富发展成新历史考证学,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活动受历史考证学的影响,在运用历史考证学方法的同时也赋予历史考证学新的特色,与新史学互为助力,新史学的发展为中国营造学社提供学术研究的环境以及史学研究方法。反过来,中国营造学社在学术实践中推动史学方法的发展与成熟。中国营造学社与当时的学术环境相互依托,新史学的发展直接促成了营造学社的成立,对于其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营造学社等学术团体的涌现也影响到了新史学的发展,其研究范式与学术成果直接影响到了现代化的史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所以本文拟对中国营造学社早期活动的研究的相关成果作简要梳理与评论,结合新史学的学术背景,探讨中国营造学社在当时的学术背景下所受新史学方法的影响,以及史学方法的丰富与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靳田田,孙福轩[10](2019)在《民国赋学批评新史学观念影响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民国,因辞赋创作所依托的旧学体系被冲击,以及清代考校律赋的科举制度乃至整个封建制度的结束,赋体彻底失去了现实创作的需求,而成为历史性的文学标本。因此民国时期对赋体的研究,既是文学的研究,也必然地含有历史研究的要义。而民国时期也是中国社会整体从漫长而封闭的封建状态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阶段,无论是文学研究还是历史研究也都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治学思维与研究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试从历史研究层面去探讨民国赋学与古典赋学在方法论上的区别。(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新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汪荣宝是新史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在留学日本期间,他发表了《史学概论》,对史学的性质、定义、特点和方法进行了阐释。此外,他还运用新的史学理念和史料来进行史学研究,发表史传文章;任教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期间,编写了清史讲义。他的着述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关怀,显示出扎实的旧学功底和以史为鉴的治学旨趣。他的史学活动及成就,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新史学"阶段中国史学的状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史学论文参考文献

[1].徐国利.中国传统史学与近代新史学的创建及历史解释学的阐释——以20世纪初梁启超和章太炎的新史学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9

[2].周励恒.“新史学”理论及其历史书写——留日生汪荣宝史学成就论析[J].历史教学问题.2019

[3].裴鹏程.“新史学”语境下的音乐新面孔——以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人文主义倾向为中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9

[4].唐燕然.新史学观点在“中日关系史”教学中的意义[J].中华辞赋.2019

[5].杨言.翻译批评的名与实——李惟果评何炳松译《新史学》[J].新经济.2019

[6].杨治平.年鉴学派的新生——谈后布罗代尔时代的勒高夫“新史学”[J].才智.2019

[7].刘永祥.文明史学:20世纪初“新史学”建构的知识谱系[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周立红.法国新史学的开拓者——访着名历史学家米歇尔·伏维尔教授[J].世界历史评论.2019

[9].孙梦姣.“新史学”视域下的中国营造学社研究[D].河北大学.2019

[10].靳田田,孙福轩.民国赋学批评新史学观念影响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  

新史学论文-徐国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