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调节论文-韩彬,柏铭

发光调节论文-韩彬,柏铭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光调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苯乙烯,杯[4]芳烃,聚集发光,构象调节

发光调节论文文献综述

韩彬,柏铭[1](2017)在《四苯乙烯的发光构象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四苯乙烯是一类重要的聚集发光荧光染料。当四苯乙烯分子在聚集态或者固态时,分子内旋转受限非辐射通道禁阻,激发态的分子通过发射光子回到基态。理论上,四苯乙烯还有一个发光控制手段-构象控制。由于离域的共轭体系才能降低?-?(9)跃迁的能量,因此发光的四苯基乙烯分子中的苯环应该与C=C采用一个较小的二面角形成一个较大的离域体系。如果可以控制四苯基乙烯分子中苯环与C=C不共轭,那么即使旋转禁阻也应该不发光。尽管这一点为大家所公认,但是如果想把一个四苯乙烯以四个苯环与C=C垂直的方式固定在一个分子内,从合成的角度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该结论一直没有实例来证明。我们利用杯芳烃分子中的二苯亚甲基架构,将其进行四苯乙烯化修饰。进而利用杯[4]芳烃的构象调节功能,通过不同的底端修饰构建了一个Patrial Cone型的和一个Cone型的杯芳烃。其中Cone型的杯芳烃中四苯乙烯的叁个苯环与双键几乎垂直,该化合物在溶液,晶体中都不发光。该结果为四苯乙烯发光机理补充了一个重要前提:在聚集态下苯环与C=C必须采用一个较小的二面角才能实现发光。同时也提供了一个通过对苯环与双键二面角的调节控制四苯乙烯发光的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卟啉与酞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7-06)

林惠红,禹庭,白功勋,张勤远,郝建华[2](2017)在《Cr~(3+)激活的Ca_3Ga_2Ge_3O_(12)近红外长余辉材料的可调节上转换发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余辉发光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得这类材料能够在体内存储大量电子和能量,从而在激发停止后依然能获得较长时间的光发射。这种现象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安全指示、仪器仪表显示、装饰装潢等领域。本文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_3Ga_2Ge_3O_(12)(CGGG):Cr~(3+)材料,在光谱测试中观察到了近红外发光和长余辉发射。在该体系Ca_3Ga_2Ge_3O_(12)(CGGG):Cr~(3+)中,研究发现随着Cr~(3+)掺杂浓度的变化,808 nm激光器激发下的上转换的发光机理会有不同。发光强度随激发功率密度的变化曲线斜率随着掺杂浓度从低到高分别呈现n=1到n=2的变化规律,分析认为在Cr~(3+)低的掺杂浓度下,由于进行的是声子辅助的能量传递,所以出现了一个光子的反-Stokes行为,而在Cr~(3+)高的掺杂浓度下,进行的是协同能量传递,所以出现的是一个双光子的上转换过程,能级图分析见下图1。(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会2017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05-11)

刘雪云[3](2016)在《Ag或Bi掺杂玻璃可调节宽带发光性能与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透明发光玻璃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功能材料,在显示、照明、闪烁体、激光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而此类光功能应用主要依赖于玻璃介质中激活中心的发光特性,目前大多数都集中在稀土或过渡金属离子的发光。然而由于这些传统激活离子其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本征因素,如稀土离子激发/发射峰较窄、峰位固定不易调节、过渡金属离子在某些介质中发光不够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掺稀土或过渡金属离子发光玻璃的发展。因此,探索高效宽带可调节激发/发射的荧光玻璃以更好地适应多功能发光材料的需求显得十分重要。本论文以近几年来倍受青睐的新型发光体—金属Ag或Bi种类为激活中心,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优异宽带可调节激发/发射的玻璃,通过控制玻璃中Ag(Ag~+/Ag纳米团簇/Ag纳米颗粒)或Bi(Bi~(3+)/Bi~0)的不同发光中心来调控它们自身可见到近红外区的超宽带荧光发射。并且系统地研究了Ag或Bi不同种类对稀土及过渡金属离子发光的增强作用。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玻璃的宽带发光性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给出了机理解释。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阐述了金属Ag或Bi不同种类的发光特点以及Ag或Bi掺杂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二至五章详细地研究了Ag或Bi单掺玻璃和与过渡金属离子、稀土离子共掺玻璃的可调节宽带发光性能及发光中心之间的作用机理。第六章为论文结论。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氩气气氛保护下,通过熔融淬冷法制备了含Ag~+、Ag纳米团簇和Mn~(2+)的硼酸锌氟氧化物玻璃。利用TEM、吸收光谱、稳态和时间分辨光谱及荧光寿命等测试手段对玻璃的结构和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Ag纳米团簇尺寸和分布的多样性,单掺Ag样品呈现出优异的宽带可调节激发/发射特点。而当引入Mn~(2+)后,样品的发射带有效地延伸到整个可见光区域(400-750 nm),获得了色坐标为(X=0.337,Y=0.375)的白光发射,且整体发光强度增强约13倍,量子效率为24.9%。实验数据表明在共掺样品中不仅存在Ag~+和Ag纳米团簇?Mn~(2+)高效的双模能量传递。与此同时,加入Mn~(2+)可以极大地促进Ag纳米团簇的形成。对于上述作用过程,我们给出了详细的光谱分析及机理解释。(2)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Bi~(3+)/Mn~(2+)共掺硼硅酸盐玻璃,通过吸收光谱、室温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寿命曲线以及高温发射光谱(300-573 K)系统地评估了玻璃样品的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在紫外光激发下,由于存在Bi~(3+)?Mn~(2+)有效能量传递,共掺样品呈现增强的可调谐宽带发射,发光颜色从蓝光(X=0.215,Y=0.221)连续调节到橘红光(X=0.430,Y=0.337)区域。适当调节Mn~(2+)掺杂浓度,可获得优异白光发射(X=0.325,Y=0.295)。此外,对于单掺Bi~(3+)样品,其在高温423 K温度下仍热可保持室温强度的72.3%,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而共掺样品的热稳定性较前者则变差。我们对其中的能量传递机理和发光热猝灭机理进行了详细地探讨。(3)设计合成了具有高效紫外(340-380 nm)吸收的Bi~(3+)/Eu~(3+)共掺锗硼酸盐白光玻璃。利用吸收光谱、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衰减曲线以及298-573 K高温发射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玻璃样品的室温发光特性和热猝灭效应。通过改变Eu~(3+)离子掺杂浓度(0-7%),样品的发光可以从蓝绿光(X=0.239,Y=0.294)连续调控到红光(X=0.562,Y=0.371)区域,归因于Bi~(3+)?Eu~(3+)高效的能量传递。在345 nm激发下,共掺样品显示良好的白光发射,对应其CIE色坐标为(X=0.356,Y=0.325)。值得关注的是,该白光玻璃在423K高温下依然可以保持发光颜色的稳定性,表明Bi~(3+)/Eu~(3+)共掺锗硼酸盐玻璃在高功率白光LED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4)通过在锗硼酸盐基质中掺杂高浓度的Bi_2O_3,实现了同一基质中可见—近红外的多功能超宽带发射。利用吸收光谱、室温及低温光致激发/发射光谱、荧光衰减曲线和TEM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发光特性及发光中心归属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在350nm、470 nm或808 nm LD光源激发下,样品可分别呈现位于400-750 nm的可见宽带发射和位于1100-1600 nm范围内、半高宽约为290 nm的近红外发射,前者归因于Bi~(3+)的3P1/3P0?1S0跃迁,而后者与Bi~0团簇的形成有关。并且改变Bi_2O_3掺杂浓度可以对其超宽带发光进行有效地调控。由于该玻璃的宽带发射恰好覆盖了可见光照明区域和光通讯第二光学窗口,因此在白光LED照明和光纤放大领域有着潜在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10-25)

张格格,崔元靖,钱国栋[4](2016)在《基于2,5-二甲基叁联苯-4’,4’’-二甲酸的稀土配合物及其发光调节和白光发射(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和表征了2,5-二甲基叁联苯-4’,4’’-二甲酸稀土(Tb~(3+)、Eu~(3+)、Tb~(3+)/Eu~(3+)共掺)配合物。通过荧光光谱可知,使用2,5-二甲基叁联苯-4’,4’’-二甲酸作为配体时,Eu~(3+)与Tb~(3+)均能有效发出特征光,将Eu~(3+)与Tb~(3+)共掺,稀土离子发光得到增强。这是由于:1)Tb~(3+)向Eu~(3+)发生能量传递,2)Eu~(3+)猝灭效应减弱。通过调节不同浓度配比的Tb~(3+)与Eu~(3+),可以使配合物的发光从红光变化到绿光,并可以得到发出白光的配合物。发出接近白光的配合物为(Eu0.001Tb0.999)2(TDDA)3(H2O)6,样品色温达到了5199K,显色指数82%。这一稀土配合物可作为单一荧光粉应用于显示、照明等领域。(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6年S1期)

周思成,高景宣,马舒杨,赵思萌,吕京繁[5](2016)在《Ir配合物染料调节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发光特性与材料能带结构的关系,把不同的Ir配合物染料掺杂到结构相同的OLED器件中。OLED结构为ITO/NPB/CBP∶染料/TPBi/Mg∶Ag/Ag,染料分别为Ir(MDQ)2(acac)、Ir(ppy)3和Firpic。实验表明,这3种染料对应的掺杂器件分别发红光、绿光和蓝光。3个器件的阈值电压基本一致((6$0.1)V),但是,在100 cd/m2亮度下,绿光器件外量子效率最高(7.64%),蓝光器件外量子效率(5.65%)与绿光相近,红光器件外量子效率最低(2.75%)。分析认为,由于染料的掺杂浓度低,器件结构和载流子传输特性变化小,因而掺杂对阈值电压影响小;CBP与掺杂染料间存在能量转移,红色染料能级差小,非辐射跃迁几率大,发光效率最低;相比于绿光,蓝色染料能级差大,跃迁几率小,因此发光效率比绿光低。实验还发现,染料的发光波长与其能级差相比有红移现象,分析认为,这是由激发态能量振动弛豫和系间窜越过程形成的。(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柯贤胜,于一,陈嘉桢,张俊龙[6](2014)在《通过生物启发的卟啉敏化配体的演化调节稀土近红外发光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红外发光镧系金属配合物由于在生物和光学材料上的潜在应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1]。然而由于禁阻的4f-4f跃迁和较低的稀土激发态能级,构建有效的近红外发光的配合物存在挑战。卟啉类化合物由于在紫外可见区有较强的吸收,良好的配位能力和合适的激发态能级而成为良好的近红外发光稀土的"天线"配体[2]。受自然界β位修饰四吡咯类染料的启发,我们对卟啉配体的β位进行内酯化,得到性质居于卟啉和二氢卟吩之间的卟啉衍生物—卟吩内酯。我们发现镱卟吩内酯[3]类化合物比相应的卟啉类化合物近红外发光效率更(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6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期刊2014-08-04)

杨玉杰,宋永兵,毛兴武[7](2013)在《发光二极管恒流调节的新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新型器件恒流调节器(CCR)与一个发光二极管(LED)串相串联,无需外加任何元件,可以在宽范围的电压上实现恒流调节,为LED在汽车、工业、商业、装饰照明以及LED日光灯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种简单低成本恒流驱动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光源与照明》期刊2013年04期)

卢建丽,刘翠霞,尹昱,安经克,贾子善[8](2013)在《发光二极管红光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发光二极管(LED)红光照射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和高脂模型组(n=24)。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6周。造模成功后,再将高脂模型组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n=12)和LED治疗组(n=12)。高脂对照组不给予照射,LED治疗组给予LED红光照射,波长(630±15)nm,每天30 min,连续照射28 d。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及脂蛋白酯酶(LPL)和肝脂酶(HL)活性。肝脏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的表达。结果 LED治疗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较高脂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而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LED治疗组血清LPL和HL的活性明显高于高脂对照组(P<0.01),LED治疗组肝脏组织中HMG-CR的表达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结论LED红光照射通过增强LPL、HL的活性及降低HMG-CR的表达,影响血清脂质的代谢,从而达到调节血脂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09期)

林杰,刘晓新,褚明辉,刘星元[9](2013)在《利用微腔调节铕配合物实现多色电致发光》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以TCTA和CBP为空穴传输层、Eu(DBM)3Bath为发光层、TPBI为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多层薄膜微腔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光学微腔来改变Eu(DBM)3Bath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速率,从而实现了Eu3+的5D0→7 F0(580 nm)、5 D0→7 F2(612 nm)以及5 D0→7 F3(652 nm)的多色电致发光。其中,发光主峰在5 D0→7 F2(612 nm)的微腔OLED最大电流效率超过20 cd/A,最大亮度超过1 300 cd/m2。(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李杰[10](2012)在《稀土掺杂NaYF_4纳米晶上转换发光强度的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在很多领域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特别是在生物领域、生物医学、光催化、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虽然六方相NaYF4:Yb/Er(Tm)是目前报道的上转换发光效率最高的上转换发光材料之一,但其应用依然受到发光效率低的限制。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索提高NaYF4:Yb/Er(Tm)上转换发光效率的方法。由于Yb3+是上转换发光材料的敏化剂,可以吸收红外光传递给激活剂离子,所以本论文首先考察敏化剂Yb3+掺杂浓度改变对六方相NaYF4:Yb,Er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影响。上转换发光光谱表明:随着Yb3+掺杂浓度的提高,发光效率逐渐降低。原因是Yb3+掺杂浓度的提高导致Yb3+离子与Er3+离子间的平均距离变短,Yb3+离子与Er3+离子间交叉弛豫的几率增加。在NaYF4:Yb,Er纳米晶体表面包覆SiO2保护层,并在SiO2壳层中掺敏化剂Yb3+离子,研究其包覆条件对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影响。对于包覆SiO2的厚度,采用改变TEOS加入量和反应时间来调节。实验结果表明:改变TEOS用量不能使NaYF4:Yb,Er的发光强度增强,改变反应时间可提高发光强度。在SiO2壳层中掺Yb3+的方法,由于反应过程使NaYF4:Yb,Er部分生成氟氧化物,会降低亮度,所以可行性较差。考察了在NaYF4:Yb,Er纳米晶表面包覆NaYF4和NaYF4:Yb壳层,并考察投料比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NaYF4:Yb,Er表面包覆NaYF4和NaYF4:Yb壳层,均可以使发光强度增强。但包覆NaYF4:Yb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NaYF4:Yb不仅降低了NaYF4:Yb,Er的表面缺陷,而且壳层中的Yb3+可吸收980nm的激发光,并将能量传递给NaYF4:Yb,Er核。而包覆NaYF4只能起到减少表面缺陷的作用。同时,首次合成了NaYF4:Yb,Tm(Er)/CdS纳米异质结,和NaYF4:Yb,Tm(Er)/CdSe纳米异质结。研究了CdS和CdSe量子点的引入对NaYF4:Yb,Tm上转换纳米晶体的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aYF4:Yb,Tm/CdS(CdSe)与NaYF4:Yb,Tm相比,475nm处的发射峰几乎消失,而693和802nm处的发射峰强度有显着提高;而NaYF4:Yb,Er/CdS的各个发射峰的发光强度均比NaYF4:Yb,Er低。对于NaYF4:Yb,Tm/CdS(CdSe)在693nm和802nm处的发射峰强度有显着提高的原因,可能是NaYF4:Yb,Tm与CdS之间存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造成的。而NaYF4:Yb,Er/CdS中,由于CdS与Er的能级不匹配,不能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使得NaYF4:Yb,Er的发光强度降低。(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发光调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余辉发光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得这类材料能够在体内存储大量电子和能量,从而在激发停止后依然能获得较长时间的光发射。这种现象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安全指示、仪器仪表显示、装饰装潢等领域。本文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_3Ga_2Ge_3O_(12)(CGGG):Cr~(3+)材料,在光谱测试中观察到了近红外发光和长余辉发射。在该体系Ca_3Ga_2Ge_3O_(12)(CGGG):Cr~(3+)中,研究发现随着Cr~(3+)掺杂浓度的变化,808 nm激光器激发下的上转换的发光机理会有不同。发光强度随激发功率密度的变化曲线斜率随着掺杂浓度从低到高分别呈现n=1到n=2的变化规律,分析认为在Cr~(3+)低的掺杂浓度下,由于进行的是声子辅助的能量传递,所以出现了一个光子的反-Stokes行为,而在Cr~(3+)高的掺杂浓度下,进行的是协同能量传递,所以出现的是一个双光子的上转换过程,能级图分析见下图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光调节论文参考文献

[1].韩彬,柏铭.四苯乙烯的发光构象调节[C].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卟啉与酞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2].林惠红,禹庭,白功勋,张勤远,郝建华.Cr~(3+)激活的Ca_3Ga_2Ge_3O_(12)近红外长余辉材料的可调节上转换发光研究[C].中国稀土学会2017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

[3].刘雪云.Ag或Bi掺杂玻璃可调节宽带发光性能与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4].张格格,崔元靖,钱国栋.基于2,5-二甲基叁联苯-4’,4’’-二甲酸的稀土配合物及其发光调节和白光发射(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

[5].周思成,高景宣,马舒杨,赵思萌,吕京繁.Ir配合物染料调节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16

[6].柯贤胜,于一,陈嘉桢,张俊龙.通过生物启发的卟啉敏化配体的演化调节稀土近红外发光效率[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6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2014

[7].杨玉杰,宋永兵,毛兴武.发光二极管恒流调节的新方案[J].光源与照明.2013

[8].卢建丽,刘翠霞,尹昱,安经克,贾子善.发光二极管红光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

[9].林杰,刘晓新,褚明辉,刘星元.利用微腔调节铕配合物实现多色电致发光[J].发光学报.2013

[10].李杰.稀土掺杂NaYF_4纳米晶上转换发光强度的调节[D].大连理工大学.2012

标签:;  ;  ;  ;  

发光调节论文-韩彬,柏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