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体素质子波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体素,质子波谱,失神经损伤,骨骼肌
单体素质子波谱论文文献综述
杨波,吴轶慧,沈忆文,嵇鸣,叶春涛[1](2014)在《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单体素质子波谱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健康人群及骨骼肌失神经损伤患者的单体素质子波谱(1H-MRS)各代谢物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1H-MRS在骨骼肌失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6名健康志愿者及19例尺神经损伤患者(男16例,女3例,年龄16~57岁)。所有志愿者及患者均采用相同方法对尺神经支配的第一骨间背侧肌行1HMRS检测。最后将1H-MRS检查所得各代谢物含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损伤侧组骨骼肌细胞内脂质(IMCL)含量及其相对含量的总体秩和分别为507.5和498,健侧组分别为233.5和243;损伤侧组骨骼肌细胞外脂质(EMCL)含量及相对含量的秩和分别为490和477,健侧组分别为251和264;损伤侧组肌酸含量的秩和为475,健侧组秩和为266。以上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损伤组IMCL、EMCL含量及各自相对含量与志愿者组相比较也存在相似的统计学差异(P<0.05),肌酸含量在损伤组与志愿者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H-MRS技术可以较好地区分开IMCL及EMCL。IMCL于失神经损伤早期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EMCL对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远期诊断及动态监测可能价值较大。(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杨波[2](2013)在《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单体素质子波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健康人群骨骼肌的单体素质子波谱(1H-MRS)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健康人群中单体素质子波谱各代谢物及其变化规律。材料和方法:收集1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28±9.29岁。所有志愿者均采用相同的检测方法,先分别对双手进行常规MRI检查,获得解剖学图像,然后分别对左手及右手的靶肌即尺神经支配的手部肌群中的第一骨间背侧肌进行1H-MRS检测。所用设备为西门子3. OT VERIO磁共振成像系统,序列为单体素STEAM序列。将质子波谱检查所得原始资料调入西门子自带后处理软件进行自动拟合并加以手动调整,最后获得各代谢物的含量。结果:本研究所得人体手部骨骼肌单体素质子波谱峰主要有细胞内脂质峰(intramyocellular lipids,IMCL,1.19ppm)、细胞外脂质峰(extramyocellular lipids,EMCL,1.53ppm)两个脂峰、胆碱峰(Cho,3.2ppm)及肌酸峰(Cr3.03ppm).通过计算各谱峰曲线下面积积分值及各自与肌酸的相对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学研究,发现肌酸含量在左右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含量较稳定,但在男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细胞内脂质含量及其相对值在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细胞外脂质含量及其相对值在男女之间存在性别上的统计学差异,细胞内外脂质含量及其各自相对值于左右手之间未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细胞外脂质含量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呈负相关。结论:单体素1H-MRS技术可以在正常人体骨骼肌代谢物检测中获得很好的应用。同时,1H-MRS技术对人体骨骼肌内的两类脂质即细胞内脂质(IMCL)及细胞外脂质(EMCL)的区分和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第二部分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单体素质子波谱(1H-MRS)研究[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健康人群及骨骼肌失神经损伤患者的单体素1H-MRS各代谢物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单体素1H-MRS在骨骼肌失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1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28±9.29岁)及19例不同程度、不同平面的尺神经损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4±14岁。所有志愿者及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检测方法,先分别对双手掌部进行常规MRI检查,获得解剖学图像,然后分别对左手及右手的靶肌即尺神经支配的第一骨间背侧肌进行1H-MRS检测。所用设备为西门子3. OT VERIO磁共振成像系统,序列为单体素STEAM序列。将质子波谱检查所得原始资料调入西门子自带后处理软件进行自动拟合并加以手动调整,最后获得各代谢物的含量。结果:通过测量第一骨间背侧肌的近似经线及计算各谱峰曲线下面积积分值得出各代谢物含量并计算出各代谢物与肌酸的相对比值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损伤侧骨骼肌细胞内脂质含量及其相对含量较健侧明显升高,细胞外脂质含量及相对含量较健侧明显升高,其中细胞内脂质含量升高的统计学差异更显着(P<0.01);肌酸含量也较健侧明显升高(P<0.01);损伤组细胞内、细胞外脂质含量及各自相对含量较健康志愿者组明显升高,其中细胞内脂质含量及相对含量升高的统计学差异更显着(P<0.01);另外,损伤程度越重,细胞内及细胞外脂质含量升高越明显。细胞内脂质及细胞外脂质含量与损伤时间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其中,细胞外脂质含量的增加与损伤时间呈正比。结论:单体素1H-MRS技术可以较好的区分开骨骼肌细胞内脂质及细胞外脂质。同时,1H-MRS检测发现IMCL于失神经损伤早期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EMCL对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远期诊断及动态监测可能价值较大。因此认为单体素质子波谱技术在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辅助诊断及动态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4-20)
赵鑫,张小安,程美英,陆林,赵俊锋[3](2009)在《胶质瘤57例单体素质子波谱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磁共振波谱(MRS)是一种利用MR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对一系列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进行分析的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颅脑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后有无复发等方面。作者采用单体素氢质子波谱检查观察胶质瘤的主要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郑春红[4](2008)在《磁共振扩散加权及单体素质子波谱成像对乳腺病变诊断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及单体素质子波谱成像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对自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4.0岁。以上病例均行常规MR平扫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扩散加权成像(b=100s/mm2、600 s/mm2、1000 s/mm2)及单体素1H MRS检查。应用GE 1.5 Signa INFINITY TWINSPEED 1.5T超导型双梯度磁共振仪,配有质子波谱后处理软件包。应用双侧乳腺相控阵线圈。扩散加权成像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技术,分别测量b值为100s/mm2、600 s/mm2、1000 s/mm2时正常腺体及良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单体素质子波谱成像采用GE公司针对乳腺肿瘤研究开发的SS-PRESS序列,以在3.2ppm出现胆碱峰作为诊断恶性病变的标准。用SPSS统计软件以及ROC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teristic curve)分析软件处理以确定不同b值下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界值,并对不同b值对乳腺肿瘤的诊断能力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不同b值对乳腺病变诊断能力采用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参数进行评价。结果:在经病理结果证实的60个病例中,乳腺恶性肿瘤30例,良性肿瘤30例,病灶直径约0.7cm~12.0cm,平均3.8cm。在DWI上,b值越大,乳腺良恶性病变ADC值越小,对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越高,但相应图像质量越差,信噪比低。本研究结果表明b值为100 s/mm2时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最佳ADC界值为1.60×10-3mm2/s,其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约为38%和83%;当b值为600 s/mm2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最佳ADC界值为1.32×10-3mm2/s,其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约为80%和93%;当b值为1000 s/mm2时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最佳ADC界值为1.08×10-3mm2/s,其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约为97%和77%。利用配对t检验证明b为100 s/mm2时,良恶性病变ADC值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当b值为600 s/mm2、1000 s/mm2时良恶性病变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MRS上,以在3.2ppm出现胆碱峰为恶性病变诊断指标,MRS对乳腺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53.3%和93.3%。结论:DWI检查时间短,无需对比剂,采用高b值下ADC值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较高,有助于检出病变,可作为乳腺常规检查序列之一。MRS可提高对乳腺肿瘤诊断的特异性,但对机器性能要求较高,受病灶体积大小及良恶性肿瘤本身生物学特性影响较大,对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因此需与其他MR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将乳腺DWI和MRS相结合可增加乳腺MR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08-05-01)
赵鑫,张小安,程美英,王之祥[5](2006)在《单体素质子波谱对于胶质瘤分级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在各种类型胶质瘤分型中的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7月间在郑州大学第叁附属医院行MRS检查的57例病例,全部经病理证实。患者男性33例,女性24例,年龄1~75岁,平均 46.5岁。主要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视乳头水肿、视力减退,性格异常等。(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期刊2006-10-01)
路红[6](2006)在《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及单体素质子波谱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及单体素质子波谱成像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和限度。 方法:对自2004年11月至2006年3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MR检查并经病理结果证实的155例乳腺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4~83岁,平均年龄44岁。以上病例均行常规MR平扫检查,其中107例行动态增强检查,136例行b值为500s/mm~2的DWI检查,122例行b值为1000s/mm~2的DWI检查,131例行单体素~1H MRS检查,69例完成了以上全部检查序列。病灶最大直径0.4cm~11.0cm,平均2.5cm。应用GE 1.5 T Signa EXITE Ⅱ磁共振仪,后处理工作站(ADW4.2),配有质子波谱多种后处理软件包。应用双侧乳腺相控阵线圈。 动态增强MR检查采用GE公司专门为乳腺动态增强检查而设计可兼顾高空间分辨力、高时间分辨力和高信噪比的VIBRANT双侧乳腺成像技术。观察病灶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将其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分为四型。Ⅰ型:无明显强化;Ⅱ型:渐增型;Ⅲ型:平台型;Ⅳ型:流出型。表现为Ⅰ、Ⅱ型者提示为良性病变,Ⅲ、Ⅳ型为恶性病变。扩散加权成像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技术,分别测量b值为500s/mm~2和1000s/mm~2时病变及b值为500s/mm~2时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单体素质子波谱成像采用传统J-PRESS序列及GE公司专门针对乳腺肿瘤研究开发的SS-PRESS序列,以在3.2ppm出现胆碱峰为恶性病变。 利用ROC曲线等统计学方法确定不同b值下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界值,并对各指标对乳腺癌的诊断能力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不同成像序列对(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06-05-12)
单体素质子波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一部分健康人群骨骼肌的单体素质子波谱(1H-MRS)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健康人群中单体素质子波谱各代谢物及其变化规律。材料和方法:收集1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28±9.29岁。所有志愿者均采用相同的检测方法,先分别对双手进行常规MRI检查,获得解剖学图像,然后分别对左手及右手的靶肌即尺神经支配的手部肌群中的第一骨间背侧肌进行1H-MRS检测。所用设备为西门子3. OT VERIO磁共振成像系统,序列为单体素STEAM序列。将质子波谱检查所得原始资料调入西门子自带后处理软件进行自动拟合并加以手动调整,最后获得各代谢物的含量。结果:本研究所得人体手部骨骼肌单体素质子波谱峰主要有细胞内脂质峰(intramyocellular lipids,IMCL,1.19ppm)、细胞外脂质峰(extramyocellular lipids,EMCL,1.53ppm)两个脂峰、胆碱峰(Cho,3.2ppm)及肌酸峰(Cr3.03ppm).通过计算各谱峰曲线下面积积分值及各自与肌酸的相对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学研究,发现肌酸含量在左右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含量较稳定,但在男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细胞内脂质含量及其相对值在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细胞外脂质含量及其相对值在男女之间存在性别上的统计学差异,细胞内外脂质含量及其各自相对值于左右手之间未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细胞外脂质含量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呈负相关。结论:单体素1H-MRS技术可以在正常人体骨骼肌代谢物检测中获得很好的应用。同时,1H-MRS技术对人体骨骼肌内的两类脂质即细胞内脂质(IMCL)及细胞外脂质(EMCL)的区分和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第二部分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单体素质子波谱(1H-MRS)研究[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健康人群及骨骼肌失神经损伤患者的单体素1H-MRS各代谢物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单体素1H-MRS在骨骼肌失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1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28±9.29岁)及19例不同程度、不同平面的尺神经损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4±14岁。所有志愿者及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检测方法,先分别对双手掌部进行常规MRI检查,获得解剖学图像,然后分别对左手及右手的靶肌即尺神经支配的第一骨间背侧肌进行1H-MRS检测。所用设备为西门子3. OT VERIO磁共振成像系统,序列为单体素STEAM序列。将质子波谱检查所得原始资料调入西门子自带后处理软件进行自动拟合并加以手动调整,最后获得各代谢物的含量。结果:通过测量第一骨间背侧肌的近似经线及计算各谱峰曲线下面积积分值得出各代谢物含量并计算出各代谢物与肌酸的相对比值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损伤侧骨骼肌细胞内脂质含量及其相对含量较健侧明显升高,细胞外脂质含量及相对含量较健侧明显升高,其中细胞内脂质含量升高的统计学差异更显着(P<0.01);肌酸含量也较健侧明显升高(P<0.01);损伤组细胞内、细胞外脂质含量及各自相对含量较健康志愿者组明显升高,其中细胞内脂质含量及相对含量升高的统计学差异更显着(P<0.01);另外,损伤程度越重,细胞内及细胞外脂质含量升高越明显。细胞内脂质及细胞外脂质含量与损伤时间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其中,细胞外脂质含量的增加与损伤时间呈正比。结论:单体素1H-MRS技术可以较好的区分开骨骼肌细胞内脂质及细胞外脂质。同时,1H-MRS检测发现IMCL于失神经损伤早期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EMCL对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远期诊断及动态监测可能价值较大。因此认为单体素质子波谱技术在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辅助诊断及动态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体素质子波谱论文参考文献
[1].杨波,吴轶慧,沈忆文,嵇鸣,叶春涛.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单体素质子波谱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
[2].杨波.骨骼肌失神经损伤的单体素质子波谱研究[D].复旦大学.2013
[3].赵鑫,张小安,程美英,陆林,赵俊锋.胶质瘤57例单体素质子波谱诊断[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4].郑春红.磁共振扩散加权及单体素质子波谱成像对乳腺病变诊断价值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
[5].赵鑫,张小安,程美英,王之祥.单体素质子波谱对于胶质瘤分级的意义[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2006
[6].路红.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及单体素质子波谱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