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拟胃肠液消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副肌球蛋白,翡翠贻贝,分离纯化,稳定性
模拟胃肠液消化论文文献综述
邹睿,张凌晶,钟婵,翁凌,林丽云[1](2019)在《翡翠贻贝副肌球蛋白的特性及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消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贝类副肌球蛋白(paramyosin,PM)的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其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消化特性,以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为对象,利用硫酸铵盐析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等方法,从肌肉中纯化PM,采用肽质量指纹图谱法对其进行鉴定,利用圆二色谱测定其二级结构及热变性温度。结果显示,翡翠贻贝PM分子质量为99.5 kDa;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获得26个肽段,共330个氨基酸残基,与地中海贻贝(Mytilusgalloprovincialis)PM的序列一致性达到100%,表明纯化的蛋白为PM。圆二色谱结果显示,PM呈现典型的α-螺旋结构,其热变性温度为(56.3±0.2)℃。在30~100℃热处理30 min,PM未出现沉淀聚集现象,在pH 6~11范围内也较稳定,但当pH≤5时稳定性差,出现沉淀聚集现象。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胰凝乳蛋白酶对PM的单独消化作用相比,3种酶连续作用可使PM有效降解,但仍有分子质量30 kDa的片段未被完全消化。本研究表明,翡翠贻贝PM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及耐消化性,为贻贝深加工及PM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万楚君[2](2018)在《不同加工方式对鲍鱼模拟胃肠液消化特性的影响及产物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对皱纹盘鲍消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生鲜、煮制、罐制、干制和冷冻5种加工保藏方式对鲍鱼肌肉蛋白在消化酶作用下的分解情况。重点研究了鲍鱼流通过程中广泛采用的冷冻方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采用3种冻结温度(-20°C、-30°C、-80°C)、3种冻结时间(3、6、12个月)对皱纹盘鲍进行冷冻保藏。利用模拟胃肠液消化及SDS-PAGE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鲍鱼肌肉消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5种加工保藏方式下鲍鱼肌肉组织微观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与生鲜鲍鱼相比,经煮制的鲍鱼较易被消化,罐制加工产品最易被消化,干制鲍鱼最难被消化。对于冷冻鲍鱼,冻结时间越长越难被消化酶水解,但不同温度下冻结相同时间,消化速率无明显差异。不同加工方式对鲍鱼的组织结构有较大影响。生鲜鲍鱼肌肉纤维连接致密,呈网状分布;煮制鲍鱼肌肉纤维间出现部分凝结现象;干制鲍鱼肌肉纤维因失水收缩均匀、排列更为有序致密;罐制鲍鱼肌肉纤维排列较为疏松,并形成一定的絮状结构及空隙。对于冷冻鲍鱼,其肌肉的肌节间隙较鲜鲍肌肉大。随冻结时间的延长,间隙又有所减小。总体上看,冻结温度越低,时间越长,其肌肉组织间隙越小。对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鲍鱼制品经模拟胃肠液消化后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ACE)的抑制活性(IC_(50))依次为:罐制(464.2μg/mL)<干制(665.4μg/mL)<冷冻(668.8μg/mL-773.2μg/mL)<煮制(775.7μg/mL)<生鲜(803.9μg/mL)。而不同温度下冷冻的鲍鱼经模拟胃肠液消化后的终产物间的ACE抑制活性无明显差异。由于食物安全性和适口性原因,煮制鲍鱼是日常消费的主要形式。将皱纹盘鲍煮制后,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方法对其进行消化,并利用3 ku超滤膜处理酶解液。结果发现,UF1的组分具有良好的ACE抑制活性。进一步利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对该组分的降血压效果进行探究。结果显示,灌胃8 h后,大鼠血压降至最低,与0 h相比降低了22 mmHg,而后血压值逐渐升高,24 h血压值恢复至与0 h相似。对UF1的酶解液组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一种未报道过的肽,该肽的序列为IIMIRF,分子量为773.41 u,IC_(50)值为909μmol/L。通过Lineweaver-Burk plot双倒数作图法对该肽的ACE抑制类型进行探究,发现该肽属于非竞争型抑制肽。利用Discovery Studio 2017和Autodock Tools分析软件对该六肽与ACE的相互作用及作用位点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该肽与ACE的结合能量为-7.23kJ/mol,该肽通过氢键与ACE的Glu143、Ser355、Asn70、Gly404、His410和Ala356相互作用,而与催化中心Zn(II)的配体氨基酸Glu384和His387分别通过范德华力和Pi-Sigma相互作用。利用MTT分析法探究该六肽对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的毒性,结果显示,该肽对Caco-2细胞存活率影响不大,即使肽浓度达10 mmol/L时,仍有90%以上的细胞存活。(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8-05-08)
谢雪琼,钟婵,刘光明,曹敏杰[3](2017)在《坛紫菜藻红蛋白模拟胃肠液消化水解液的脯氨酸内肽酶抑制活性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藻红蛋白是海洋藻类中一种主要的蛋白质,其水解产物具有相当好的生物活性潜质。本文以坛紫菜为原料,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和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分离纯化得到一种较高纯度的藻红蛋白(A565/A280为5.4)。评价模拟胃肠液消化煮制与非煮制藻红蛋白水解液中脯氨酸内肽酶(PEP)抑制活性。SDS-PAGE结果显示,模拟胃肠液消化,同质量比胃蛋白酶37℃水解60 min,继续胰蛋白酶消化4 h,煮制藻红蛋白较非煮制藻红蛋白有显着降解。对不同处理藻红蛋白消化产物的生物活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模拟胃肠液消化后藻红蛋白水解液对PEP的抑制活性显着提高,尤其是胃液消化阶段。随着胃蛋白酶与煮制藻红蛋白比值下降,消化产物对PEP抑制递减,比值为1/1时有最显着的PEP抑制活性(抑制率约为55%);但胃蛋白酶与非煮制藻红蛋白比值为1/100时抑制率最高约为60%。该研究为藻红蛋白源PEP抑制肽的制备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8)
李欣竹,耿丽丽,高继国,张杰[4](2015)在《Cry1Ie蛋白的模拟胃肠液消化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Cry1Ie蛋白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具有高毒力,cry1Ie基因已经应用于转基因抗虫玉米的种质创制。为评价Cry1Ie蛋白的食用安全性,开展了Cry1Ie蛋白的消化及热稳定性研究。利用实验室已经构建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分子量为81 k D的可溶性Cry1Ie蛋白,经过Ni-NTA亲和层析和Superdex-75分子筛层析获得纯度达91%蛋白。模拟消化液实验结果表明,Cry1Ie蛋白在模拟胃肠液中15 s内即被消化,SDS-PAGE未检测到蛋白残留。热稳定性实验中,Cry1Ie蛋白在玉米粉提取液中不稳定,100℃30 min内蛋白基本降解。对样品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发现,经模拟胃肠液消化处理和热处理后的Cry1Ie蛋白对亚洲玉米螟无杀虫活性。Cry1Ie蛋白在胃肠液系统中和热处理条件下均不稳定,并丧失了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活性。(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5年11期)
由艳燕,李兆杰,薛长湖,王静凤,常耀光[5](2014)在《美拉德反应对燕窝糖蛋白糖基化修饰及模拟胃肠液消化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美拉德反应对燕窝唾液酸糖蛋白糖基化修饰作用及模拟胃肠液消化的影响。方法:将燕窝水提物与等体积含Na HCO3、β-巯基乙醇的葡萄糖溶液混合,按照0,0.25,0.5,1,2,4,6 h时间梯度终止反应,模拟胃肠液消化降解。通过SDS-PAGE分析蛋白条带变化,采用凝集素印迹分析其对唾液酸连接方式的影响。结果:燕窝糖蛋白主要在模拟胃液中消化降解,而经美拉德反应后消化降解作用主要在模拟肠液中进行,且该反应显着降低70 kuα-2,6连接唾液酸糖蛋白及50 kuα-2,3连接唾液酸糖蛋白的比例。结论:冰糖燕窝加工中的美拉德反应会改变燕窝糖蛋白的糖基化方式,增强其耐胃液消化能力。由此推测糖基化修饰改变了燕窝唾液酸糖蛋白结构,进而影响其在人体中的消化降解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由艳燕,李兆杰,薛长湖,王静凤,常耀光[6](2013)在《美拉德反应对燕窝糖蛋白糖基化修饰及模拟胃肠液消化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美拉德反应对燕窝唾液酸糖蛋白糖基化修饰作用及模拟胃肠液消化的影响。方法:将燕窝水提物与等体积含NaHCO3、β-巯基乙醇的葡萄糖溶液混合,按照0、0.25、0.5、1、2、4、6h时间梯度终止反应,模拟胃肠液消化降解,通过SDS-PAGE分析蛋白条带变化,并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其对唾液酸连接方式的影响。结果:燕窝糖蛋白主要在模拟胃液中消化降解,而经美拉德反应后消化降解作用主要在模拟肠液中进行,且该反应显着降低70Kuα-2,6连接唾液酸糖蛋白及50Kuα-2,3连接唾液酸糖蛋白的比例。结论:冰糖燕窝加工中的美拉德反应会改变燕窝糖蛋白的糖基化方式,增强其耐胃液消化能力,推测糖基化修饰改变了燕窝唾液酸糖蛋白结构,进而影响其在人体中的消化降解过程。(本文来源于《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0-22)
韩秋俊,徐士勋,王鹏龙,王艳慧,程亚涛[7](2013)在《鳖甲水提物W-A-80在模拟胃肠液中消化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鳖甲水提物W-A-80在模拟胃、肠环境中消化情况,探讨其体内转化形式。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鳖甲水提物W-A-80,模拟胃肠液环境,于37℃消化。以寡肽产率为指标,通过双缩脲反应-酶联免疫检测仪法考察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于不同酶底比、酶解时间的寡肽(截留相对分子质量<3 500)产率变化;平衡透析法测定模拟胃肠液消化后所得寡肽与体外小鼠肝组织的蛋白结合率。结果:确定酶解条件为人工胃液酶底比1∶10,于37℃酶解3 h,不同质量浓度寡肽与肝组织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1.63%,19.93%,9.65%;人工肠液酶底比1∶100,于37℃酶解11 h,不同质量浓度寡肽与肝组织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48.75%,47.43%,22.72%;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的7.00%,5.31%,4.60%。结论:鳖甲水提物W-A-80经模拟胃肠液消化有大量寡肽产生,且活性显着强于原液,推测寡肽可能是鳖甲抗肝纤维化的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3年14期)
韩秋俊[8](2013)在《基于鳖甲功效的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研究(二)》一文中研究指出鳖甲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的功效。临床上以鳖甲为主的复方多有保肝护肝作用,现代药理初步推测小分子肽类为其保肝护肝的主要有效成分。近年从中药中陆续分离出肽类成分,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疲劳、降脂降压、提高免疫活性等方面也表现出很好的活性,关于肽类的分离研究越来越受中医药学家的重视。尽管目前现代的分离、分析手段不断进步,但是寡肽分离过程中缺乏快速有效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手段,缺乏有效的体外活性模型指导分离,致使肽类分离研究存在一定难度。另外,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鳖甲中天然存在的寡肽物质,关于鳖甲酶解寡肽研究未见报道。鳖甲作为口服中药,经过胃肠道后是否受到胃肠环境影响(如溶液PH、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在体内是否发生物质转化并发挥药效的机制尚不够清楚。因此,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本论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指导鳖甲中活性寡肽类化合物分离的定性、定量以及体外肝组织蛋白结合药理活性等方面的方法;考察了鳖甲水提物在模拟胃/肠环境的稳定性,阐明其在体内的转化形式;采用已建立的定性、定量和体外药理活性监测方法,对模拟胃/肠环境消化后的鳖甲水提物进行分离,最终获得较纯的有效部位。本课题主要结果如下:1鳖甲中肽类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及分离过程中在线监测应用首次建立酶联免疫检测仪-双缩脲反应联合方法对鳖甲中肽类快速定量方法,即在检测波长580nmo下,应用0.02g·ml-1酒石酸钠钾50u1,5%氢氧化钠20u1,0.5%硫酸铜50u1的双缩脲显色剂测定鳖甲肽类含量,鳖甲七肽在0.00mg·m1-1~5.00mg·ml-1范围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该方法对炮制前后鳖甲肽类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醋鳖甲平均总肽含量为6.99%,生鳖甲平均总肽含量为1.04%,醋鳖甲总肽含量明显高于生鳖甲总肽含量,表明醋炙法可提高鳖甲中肽类溶出度。利用该方法对分离过程中鳖甲肽类进行在线监测,实验发现,鳖甲水提物的分离流分在230nm波长监测下,基线不平稳,上下波动,峰形不规则。580nm波长在线监测图较之基线平稳,受流动相和杂质影响较小,能更加准确地追踪反映出肽类的分离情况。2含特殊官能团氨基酸寡肽的薄层显色探讨实验首次考察特殊氨基酸(组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精氨酸)专属显色剂对含相应特殊氨基酸及其寡肽的薄层定性方法,用以指导由特殊官能团氨基酸组成的寡肽分离。结果发现,含组氨酸的寡肽类运用Pauly试剂显色时,显色结果稳定,具有特异性,精确度高,且简便可行,对组氨酸和含组氨酸(咪唑基)的肽类的分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3鳖甲寡肽与体外肝组织蛋白结合模型建立实验首次利用平衡透析法考察了鳖甲寡肽与体外肝组织蛋白的结合情况,探究该物质与起效部位肝脏的作用模式,为鳖甲有效寡肽的分离提供体外活性指导。实验考察了鳖甲七肽在不同浓度时肝组织蛋白结合率的变化,计算所得结合常数为0.382mL·mg-1,实验表明鳖甲七肽在体内大部分是以游离形式存在,且游离态和结合态药物之间转化较快,药物过量不易产生毒副作用。同时,鳖甲七肽与肝组织蛋白结合率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能够满足分析要求,对寡肽类药物与组织蛋白结合率测定提供方法参考。4鳖甲水提物模拟胃/肠液消化研究实验首次考察鳖甲水提物在模拟胃/肠环境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加入量和反应时间;同时以本实验室前期建立酶联免疫检测仪-双缩脲反应联用测定寡肽方法和药物-体外肝组织蛋白结合药理模型为基础,测定并比较模拟胃/肠消化后寡肽的肝组织蛋白结合率,探讨鳖甲水提物模拟胃/肠液中消化稳定性,阐明其在体内的作用形式。结果发现,鳖甲水提物经模拟胃/肠液消化有大量寡肽产生,且结合率显着强于原液。5鳖甲寡肽的分离研究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对鳖甲寡肽类化合物初步分离,利用单胺氧化酶活性筛选各醇沉部位,初步获得有效部位W-A-80(80醇沉部位);模拟胃/肠液环境消化有效部位W-A-80,以葡聚糖凝胶排阻色谱、反相柱层析色谱的综合使用作为主要分离手段对鳖甲寡肽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同时辅以薄层色谱检测、酶联免疫检测仪在线监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质谱联用仪等现代化检测手段指导寡肽类化合物的分离;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鳖甲寡肽化合物分离纯化和纯度检测方法体系,为探讨鳖甲寡肽化合物的制备、分析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3-05-01)
张凌晶,蔡秋凤,刘光明,曹敏杰[9](2011)在《太平洋牡蛎肌肉蛋白的模拟胃肠液消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美国药典提供的模拟胃液、肠液配方,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了太平洋牡蛎肌肉过敏蛋白和非过敏蛋白在体外模拟胃液、肠液消化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模拟胃液中,非过敏蛋白均能被胃蛋白酶快速降解,而主要过敏蛋白原肌球蛋白在60 min时仍未被完全分解;在模拟肠液中,肌浆蛋白不易被分解,肌原纤维蛋白和原肌球蛋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胰蛋白酶分解.可见,太平洋牡蛎的主要过敏蛋白原肌球蛋白相对于非过敏蛋白具有一定的耐消化性.(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黄园园[10](2009)在《水产过敏原的模拟胃肠液消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食物过敏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被认为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FAO公布的八大类主要过敏食物中,水产品占了两类。虽然迄今为止已有不少关于食物过敏机理的研究报道,但食物过敏原是通过什么途径引发过敏的以及食物过敏原在消化道中的稳定性等问题,目前仍不是很清楚。绝大部分食物过敏原是通过肠胃接触引发的,因此通常认为食物过敏原能耐受肠胃消化。在转基因食品致敏性的评估方面,已经将模拟胃肠液消化作为评价转基因蛋白致敏性的重要指标。但是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对这种评估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所以,对该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sensis)、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等甲壳类动物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对象。白鲫鱼(Carassius auratus)、白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则是我国淡水养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优质鱼类。我国国民由于消费上述水产品而引发食物过敏的报道屡见不鲜,但有关水产过敏原的体外模拟消化鲜见报道。本研究以上述几种水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胃肠液消化试验分析甲壳类和鱼类主要过敏原(分别为原肌球蛋白和小清蛋白)的消化特性、消化过程中影响消化性的因素、消化对过敏蛋白致敏性的影响等指标,以期为解明水产动物过敏原的消化稳定性以及今后开发低过敏性水产食品提供参考。首先,参考美国药典描述的模拟胃、肠液配方,测定了纯化的既?嘣∏虻鞍缀陀憷嘈∏宓鞍自谔逋饽D馕浮⒊σ合讨械奈榷ㄐ?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模拟胃液消化试验中,甲壳类动物原肌球蛋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鱼类小清蛋白则能被较快的分解。在模拟肠液消化试验中,原肌球蛋白则能被不同程度地分解,并产生一些降解条带,而小清蛋白则几乎不被分解。其次,对甲壳类肌原纤维蛋白和鱼类肌浆蛋白进行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比较过敏蛋白与其他蛋白消化特性的区别。结果显示在模拟胃液中,相对于原肌球蛋白,肌球蛋白重链、肌动蛋白能被快速的分解;在模拟肠液消化中,蟹类肌动蛋白比原肌球蛋白要耐降解,而虾类则相反,说明过敏蛋白不一定都比其他蛋白稳定,消化稳定性和过敏性没有必然的联系。分别采用兔抗蟹类原肌球蛋白、兔抗鱼类小清蛋白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印迹检测粗提蛋白中过敏蛋白的分解情况,结果表明其他蛋白的存在对甲壳类原肌球蛋白和鱼类小清蛋白的消化特性基本没有影响。考虑到人体的实际生理情况,研究酶/蛋白比值和pH值对模拟胃液消化过敏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胃蛋白酶的相对比例有利于原肌球蛋白的降解,但是原肌球蛋白的降解产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即使当酶/蛋白比值提高到10/1时,一些稳定的降解条带仍未被完全分解;当pH≥5时,胃液消化会受到抑制,原肌球蛋白和小清蛋白均不会被消化分解。最后,采用免疫印迹(IgE-immunoblotting)和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hibition-ELISA)检测甲壳类原肌球蛋白消化产物的IgE结合情况及消化对蛋白致敏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模拟胃、肠液消化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甲壳类原肌球蛋白的致敏性,其中以胰蛋白酶作用最为明显;胰凝乳蛋白酶对蟹类原肌球蛋白致敏性的降低作用明显强于胃蛋白酶,但是,二者对于虾类原肌球蛋白致敏性的降低作用均不明显。(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09-06-14)
模拟胃肠液消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对皱纹盘鲍消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生鲜、煮制、罐制、干制和冷冻5种加工保藏方式对鲍鱼肌肉蛋白在消化酶作用下的分解情况。重点研究了鲍鱼流通过程中广泛采用的冷冻方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采用3种冻结温度(-20°C、-30°C、-80°C)、3种冻结时间(3、6、12个月)对皱纹盘鲍进行冷冻保藏。利用模拟胃肠液消化及SDS-PAGE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鲍鱼肌肉消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5种加工保藏方式下鲍鱼肌肉组织微观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与生鲜鲍鱼相比,经煮制的鲍鱼较易被消化,罐制加工产品最易被消化,干制鲍鱼最难被消化。对于冷冻鲍鱼,冻结时间越长越难被消化酶水解,但不同温度下冻结相同时间,消化速率无明显差异。不同加工方式对鲍鱼的组织结构有较大影响。生鲜鲍鱼肌肉纤维连接致密,呈网状分布;煮制鲍鱼肌肉纤维间出现部分凝结现象;干制鲍鱼肌肉纤维因失水收缩均匀、排列更为有序致密;罐制鲍鱼肌肉纤维排列较为疏松,并形成一定的絮状结构及空隙。对于冷冻鲍鱼,其肌肉的肌节间隙较鲜鲍肌肉大。随冻结时间的延长,间隙又有所减小。总体上看,冻结温度越低,时间越长,其肌肉组织间隙越小。对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鲍鱼制品经模拟胃肠液消化后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ACE)的抑制活性(IC_(50))依次为:罐制(464.2μg/mL)<干制(665.4μg/mL)<冷冻(668.8μg/mL-773.2μg/mL)<煮制(775.7μg/mL)<生鲜(803.9μg/mL)。而不同温度下冷冻的鲍鱼经模拟胃肠液消化后的终产物间的ACE抑制活性无明显差异。由于食物安全性和适口性原因,煮制鲍鱼是日常消费的主要形式。将皱纹盘鲍煮制后,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方法对其进行消化,并利用3 ku超滤膜处理酶解液。结果发现,UF1的组分具有良好的ACE抑制活性。进一步利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对该组分的降血压效果进行探究。结果显示,灌胃8 h后,大鼠血压降至最低,与0 h相比降低了22 mmHg,而后血压值逐渐升高,24 h血压值恢复至与0 h相似。对UF1的酶解液组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一种未报道过的肽,该肽的序列为IIMIRF,分子量为773.41 u,IC_(50)值为909μmol/L。通过Lineweaver-Burk plot双倒数作图法对该肽的ACE抑制类型进行探究,发现该肽属于非竞争型抑制肽。利用Discovery Studio 2017和Autodock Tools分析软件对该六肽与ACE的相互作用及作用位点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该肽与ACE的结合能量为-7.23kJ/mol,该肽通过氢键与ACE的Glu143、Ser355、Asn70、Gly404、His410和Ala356相互作用,而与催化中心Zn(II)的配体氨基酸Glu384和His387分别通过范德华力和Pi-Sigma相互作用。利用MTT分析法探究该六肽对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的毒性,结果显示,该肽对Caco-2细胞存活率影响不大,即使肽浓度达10 mmol/L时,仍有90%以上的细胞存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拟胃肠液消化论文参考文献
[1].邹睿,张凌晶,钟婵,翁凌,林丽云.翡翠贻贝副肌球蛋白的特性及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消化[J].食品科学.2019
[2].万楚君.不同加工方式对鲍鱼模拟胃肠液消化特性的影响及产物活性分析[D].集美大学.2018
[3].谢雪琼,钟婵,刘光明,曹敏杰.坛紫菜藻红蛋白模拟胃肠液消化水解液的脯氨酸内肽酶抑制活性的评价[C].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4].李欣竹,耿丽丽,高继国,张杰.Cry1Ie蛋白的模拟胃肠液消化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5
[5].由艳燕,李兆杰,薛长湖,王静凤,常耀光.美拉德反应对燕窝糖蛋白糖基化修饰及模拟胃肠液消化作用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4
[6].由艳燕,李兆杰,薛长湖,王静凤,常耀光.美拉德反应对燕窝糖蛋白糖基化修饰及模拟胃肠液消化作用的影响[C].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3
[7].韩秋俊,徐士勋,王鹏龙,王艳慧,程亚涛.鳖甲水提物W-A-80在模拟胃肠液中消化情况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
[8].韩秋俊.基于鳖甲功效的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研究(二)[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9].张凌晶,蔡秋凤,刘光明,曹敏杰.太平洋牡蛎肌肉蛋白的模拟胃肠液消化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0].黄园园.水产过敏原的模拟胃肠液消化[D].集美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