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手偏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颊长臂猿,生命特征,Nomascus,leucogenys
手偏好论文文献综述
李柏松,吴自有,赵大鹏[1](2017)在《笼养北白颊长臂猿(Nomascus leucogenys)基于触达物生命特征手偏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是关于目标物生命性特征如何影响小型类人猿物种手偏好表达的首项研究证据。本研究选择15只笼养北白颊长臂猿(Nomascus leucogenys)作为焦点动物,研究发现:北白颊长臂猿面对有生命特征目标物和无生命特征目标物都没有表达出群体水平上的手偏好。目标物生命性特征与否与手偏好表达没有显着交互作用。对于有生命特征的目标物,左手要比右手使用的更频繁;对于无生命特征的目标物,右手比左手使用的更频繁。北白颊长臂猿的研究结果与类人猿和人类研究发现有相似之处。(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8)
付卫伟[2](2012)在《秦岭川金丝猴不同年龄性别组的手偏好及其对新事物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偏好是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不对称最基本的行为表现,是大脑半球特化的一个行为标志。对非人灵长类手偏好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大脑半球特化的起源。2010至2011年间,通过焦点动物取样法和行为取样法对76只秦岭川金丝猴的4项自发任务(单手取食、双手取食、单手理毛、双手理毛)和1项实验任务(管子实验)进行了研究,揭示影响川金丝猴手偏好表达的影响因素(年龄和性别)。研究结果显示:1)单手取食、双手取食、双手理毛和管子实验中发现了群体水平的左手偏好;2)性别对川金丝猴手偏好表达的影响不显着;3)年龄在单手取食和双手理毛中显着影响了手偏好的方向,而在单手取食和管子实验中又显着地影响了手偏好强度的表达。管子实验和双手取食行为首次引入到川金丝猴手偏好的研究中,突破了之前同一物种手偏好研究任务的局限,在更多的行为任务中验证了“任务复杂度”理论(the "tast-complexity" model)即一般强烈的手偏好和群体水平用手偏向更可能出现在复杂的任务中。遇到新的刺激物时,动物表现出喜新性(neophilic)行为和/或者恐新性(neophobia)行为,恐新性行为通常表现为回避或者谨慎的对待这种刺激物,而喜新性行为则是对刺激物表现出积极的探索或接受。在川金丝猴研究中至今还没有相关的发现。本研究中将一种新事物与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常常取食的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实验,试图研究在新事物呈现时,川金丝猴对熟悉食物的行为反应以及年龄性别对该反应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在面对新的刺激物时,恐新性行为和喜新性行为同时出现在川金丝猴群中;2)年龄显着地影响了个体对新事物的反应,即未成年个体表现出最频繁的探索行为,而婴儿猴则是探索行为最少的年龄组;3)性别对川金丝猴的探索行为没有显着影响,但面对新刺激物时,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具有更多的探索行为。此次研究支持“准备食用”假说(the "readiness to eat" hypothesis)即新事物的呈现,增加了个体对熟悉事物探索和取食的潜伏期。(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2-06-01)
手偏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手偏好是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不对称最基本的行为表现,是大脑半球特化的一个行为标志。对非人灵长类手偏好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大脑半球特化的起源。2010至2011年间,通过焦点动物取样法和行为取样法对76只秦岭川金丝猴的4项自发任务(单手取食、双手取食、单手理毛、双手理毛)和1项实验任务(管子实验)进行了研究,揭示影响川金丝猴手偏好表达的影响因素(年龄和性别)。研究结果显示:1)单手取食、双手取食、双手理毛和管子实验中发现了群体水平的左手偏好;2)性别对川金丝猴手偏好表达的影响不显着;3)年龄在单手取食和双手理毛中显着影响了手偏好的方向,而在单手取食和管子实验中又显着地影响了手偏好强度的表达。管子实验和双手取食行为首次引入到川金丝猴手偏好的研究中,突破了之前同一物种手偏好研究任务的局限,在更多的行为任务中验证了“任务复杂度”理论(the "tast-complexity" model)即一般强烈的手偏好和群体水平用手偏向更可能出现在复杂的任务中。遇到新的刺激物时,动物表现出喜新性(neophilic)行为和/或者恐新性(neophobia)行为,恐新性行为通常表现为回避或者谨慎的对待这种刺激物,而喜新性行为则是对刺激物表现出积极的探索或接受。在川金丝猴研究中至今还没有相关的发现。本研究中将一种新事物与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常常取食的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实验,试图研究在新事物呈现时,川金丝猴对熟悉食物的行为反应以及年龄性别对该反应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在面对新的刺激物时,恐新性行为和喜新性行为同时出现在川金丝猴群中;2)年龄显着地影响了个体对新事物的反应,即未成年个体表现出最频繁的探索行为,而婴儿猴则是探索行为最少的年龄组;3)性别对川金丝猴的探索行为没有显着影响,但面对新刺激物时,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具有更多的探索行为。此次研究支持“准备食用”假说(the "readiness to eat" hypothesis)即新事物的呈现,增加了个体对熟悉事物探索和取食的潜伏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偏好论文参考文献
[1].李柏松,吴自有,赵大鹏.笼养北白颊长臂猿(Nomascusleucogenys)基于触达物生命特征手偏好的初步研究[C].2017年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2].付卫伟.秦岭川金丝猴不同年龄性别组的手偏好及其对新事物反应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2
标签:白颊长臂猿; 生命特征; Nomascus; leucogen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