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论语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论,介入资源,人际意义
社论语篇论文文献综述
刘婷婷,徐加新[1](2018)在《英汉政治社论语篇介入资源对比研究——评价理论视域下的新闻语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要】社论作为一种新闻语篇,作者如何利用语言资源扩大语篇的对话空间与读者互动,以实现语篇的说服性功能值得关注。而其中影响语篇对话强弱的介入潜势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评价理论介入系统的框架下,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英汉政治社论中凸显对话性评价意义的介入资源,揭示其分布特征及产生的语篇人际意义的异同,为社论写作和批评性阅读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外语与翻译》期刊2018年03期)
张雪[2](2018)在《评价理论视角下英汉社论语篇态度资源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社论是报纸编辑部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发表的及时评论,旨在表明报纸的态度和立场,从而起到引导公众舆论和说服读者的作用。因此,社论语篇蕴含丰富的评价资源。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社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特征和修辞特色上,对社论语篇进行跨语言分析比较态度资源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尝试从评价理论角度对英汉社论语篇进行对比分析,并从文化和政治角度分析其异同的原因。为了对英汉社论语篇中态度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从《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中各选取8篇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社论,并对其中的态度资源进行分析。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指出英汉社论语篇在态度资源分布上的异同以及态度资源是如何实现人际意义的。通过对比分析与讨论,本研究发现英汉社论语篇中态度资源的分布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一些差异。其相同点主要表现为:1.在态度资源的总体分布上,英汉社论语篇都大量地运用态度资源。其中,情感资源的使用频率远远低于评判和鉴赏,并且肯定态度表达高于否定态度的表达;2.在情感资源方面,英汉社论语篇更多地使用非作者情感来回避评价的责任;3.在评判资源方面,评价资源都以社会尊严为主;4.在鉴赏资源方面,两者的分布较为相似,都以反应为主,价值次之,构成最少。其不同点主要表现为:1.汉语社论语篇鉴赏资源的使用频率较多,情感和评判资源使用较少。另外,英语社论中较多地使用否定态度;2.在情感资源方面,汉语社论中满意/不满意所占比例最高,而英语社论中安全/不安全这一子范畴所占比例最高;3.在评判资源方面,英语社论较多地评判个人的行为,而汉语社论则更重视集体或者组织的行为;4.在鉴赏资源方面,虽然两者的分布较为相似,但与汉语社论相比,英语社论更重视此次大会的价值。本研究在评价理论的框架下对英汉社论语篇中的态度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拓展了评价理论的应用范围,本研究将有利于促进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社论语篇。(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0)
孙铭悦,张德禄[3](2018)在《评价策略分析框架探索——以英语社论语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评价策略分析框架,以利于在社会交际中选择最适合交际目的的评价资源。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层模式,在语境层面,文化语境中的体裁和情景语境中的话语基调,通过评价策略中介变量,制约和支配语篇语义层面上的评价资源调用;在宏观维度上,决定评价立场的选择,即通过自言或借言识解的主体性价值立场、主体间对话立场和社区性和盟立场,以及对对话扩展或对话压缩的选择;在微观维度上,决定体裁不同阶段的态度、介入和级差的互动模式的选择。立场性和态度性评价依赖介入的人格化和去人格化、态度的铭刻和引发、级差的语力和聚焦等策略。在词汇语法层面,评价策略通过投射结构、情态语法、及物性模式和评价性词汇等机制体现。通过分析可见,该框架有助于揭示语篇的评价意义在语篇中分布和推进的模式,取得与交际目的相关的修辞效果的方式以及由体裁和语域等语境因素促动和支配的方式。(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张现荣[4](2017)在《英语社论语篇主观性的实现与劝说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初,主观性进入语言学领域,并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得到关注与研究。迄今为止,主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语言学领域,主要从语法化的视角探讨主观性义项的主观化过程,关注主观性义项的历时演变过程并对其进行认知识解,很少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研究主观性,对主观性成分在语篇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研究则更罕见。总之,主观性的语篇中的实现及其所发挥的语篇功能等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选择社论语篇为语料基于以下两种考虑:首先,社论语篇属于正式书面文体,研究主观性在社论语篇中所发挥的劝说功能可以揭示主观性在其它书面文体中的语篇功能;其次,社论语篇读者广泛,社论报道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此外,英语学习者在学习时也常常把社论语篇作为阅读材料。基于这些因素,本研究选择社论语篇作为研究载体来研究其实现及所发挥的劝说功能。语料来自《纽约时报》官方网站上关于恐怖袭击事件的社论,自建了一个小型的语料库SAEC,包含了 87篇社论。本研究使用了软件brat,并建立新的统计软件brat-aid,标注语料,统计分析数据。本研究综合认知语言学领域对主观性研究的成果,借鉴Finegan建立的关于主观性研究的框架,结合语篇生成是实施社会行为的动态过程的观点,把主观性与情态评价结合在一起,尝试在功能语言学范畴下构建理论框架,从情态系统、判断系统与介入系统研究主观性的实现,关注主观性在语篇过程中所实施的人际功能。结合主观性在社论语篇中的实现方式,进一步研究运用主观性语言手段来建构论辩性特征及劝说性特征,成功实施社论语篇的劝说功能。研究发现,作者从情态取向、情态价值、主观判断以及主观预期四个方面构建论辩性特征:采用隐性主观与隐性客观的情态取向,与读者进行协商并劝说其接受自己的观点;用情态价值来表达论辩力度,以中值的形式表达概率、频率与倾向叁种情态,而在表达义务情态时却凸显高值形式,这说明作者以中肯的态度表达对命题的判断,却坚定地提出对读者的期望;按照社会尊重及社会约束两个原则,作出自己的判断,谴责恐怖袭击,反思处理不当的事宜,突出应对相关事件的能力;并以承认与背书的方式引入赞同观点,表达主观预期,援引反对观点表达反预期,推进主观期望,建构论辩导向。作者运用从情态主观化、情感判断以及视角化叁方面来建构社论语篇的劝说性:情态化出现频率占绝对优势,表明在对相关信息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议,论证有理有利。命题评论附加语与言语功能评论附加语充斥在语篇的各个部分,引导读者对主观立场进行识解;突出命题评论附加语的修饰式表达,体现了作者运用预测、假定和愿望的手段来表达劝说性;运用言语功能评论附加语从说话者的视角对命题信息的有效性程度做出评估,暗示了作者的劝说意图。作者采用视角化策略,介入第叁方信息,倾向于引用权威的言辞话语来强化劝说性。本研究对真实语料进行分析,在功能语言学框架性下,结合人际意义的理论,研究主观性在社论语篇中所发挥的劝说功能,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本研究引入新的语料库软件brat,新建统计工具brat-aid,重新界定标注设计程序,推动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主观性研究。融合了主观性与人际功能的理论,从论辩性与劝说性两个角度对社论语篇所实施的劝说功能进行研究,从新的视角来研究语篇过程中人际意义的建构。(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12-11)
孙铭悦,张德禄[5](2017)在《语篇的评价策略研究——以英语社论语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层理论模型和评价系统框架,从体裁和元功能视角构建的评价策略框架,依靠态度语义叁角、加强模式、耦合关系和粒子结构,识解社会秩序危机点和象似性叙述线,实现主观化和客观化概念再语境化辩证修辞;依赖级差量表、饱和模式、元关系和韵律结构,识解聚同化异拓扑化异言团结和隐喻性评价线,实现最大化团结和最小化争议人际团结辩证修辞;诉诸介入语义叁角、支配模式、轨道逻辑关系和格律结构,识解认知-社会关系合法化论证空间和符号性论证线,实现前景化和背景化语篇论证辩证修辞,最终揭示社论的可识别体裁地位、区别性语域属性和独特语篇本质。(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刘婷婷[6](2017)在《英汉政治社论语篇态度资源对比研究——基于评价理论的新闻语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论作为新闻语篇的支语体,是一种说服性的功能语篇,而涉及政治话题的社论更因负载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倾向和政治动机而具有很强的意图性和可接受性的特点,其中的评价手段和评价特征值得研究。本文在评价理论态度系统的框架下,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英汉政治社论中凸显评价意义的态度资源,揭示其分布特征及产生的语篇人际意义的异同,以期为社论写作和批评性阅读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孟炳君[7](2017)在《阿拉伯语报纸社论语篇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阿拉伯语报纸社论语篇为研究对象,以van Dijk宏观结构理论为理论框架,并结合语用学、文体学等相关理论和观点,分析阿拉伯语报纸社论语篇在宏观维度上的语义结构、形式结构、语用结构,这是在语言学框架内对该类型语篇进行本体特征描写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采用的基础研究方法是演绎法,以西方语言学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并构建研究框架,对阿拉伯语报纸社论语篇结构进行分析与描写,研究过程能够验证相关语言学理论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研究结论可为阿拉伯语语篇分析领域提供新的补充。本文还采用了比较分析法,它是语篇分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比可以更清晰地凸显研究对象的特征。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构建了一个包含语篇语义层面、功能层面、语用层面的多角度语篇结构分析视角,包括语篇语义结构、形式结构、语用结构。该视角的确立是基于对语言本质的把握,即话语不仅有内容的一面,也有功能和意图的一面。该研究视角构成了一个解读和分析语篇的完整体系,能够帮助受众实现对语篇的深入理解。从整体上看,阿拉伯语报纸社论语篇宏观结构主要具有整体性和层级性特征。整体性主要表现为阿语社论语篇语义结构的唯一性、形式结构的稳定性、语用结构的递进性;层级性主要表现为语义结构的主题归纳层级性、形式结构的范畴实现层级性、语用结构的行为输出层级性。阿拉伯语报纸社论语篇的宏观语义结构是指语篇的层级宏观主题组织结构,该类型语篇有且只有一个语篇主旨,属于单一主旨语篇类型。该类型语篇有叁种语义结构的组织方式,分别为结论导向式、"总——分"详述式、相关性控制式。语篇标题和主题句是该类型语篇语义结构的主要表达手段。阿拉伯语报纸社论语篇的形式结构是指语篇的宏观主题在语篇中组合、排序的组织形式的抽象表达。形式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功能范畴,在该类型语篇中,常见的语篇范畴共有5种,包括新闻事实范畴、背景范畴、评论范畴、引述范畴和建言范畴。该类型语篇形式结构的基本类型包括论证式形式结构和述评式形式结构。阿拉伯语报纸社论语篇的语用结构是指语篇的宏观言语行为及其体现的语篇深层次意图。该类型语篇的基本语用结构类型包括断言类、陈述类、指令类。不同的语用结构具有不同的结构识解手段,断言类语用结构的识解手段为语篇中第一人称复指指示语"我们"并配合包含意见表达等含义内容的话语结构;陈述类语用结构的识解手段为语篇中多使用以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或第叁人称代词为主要体现形式的第叁人称指示语引导介绍类陈述命题句;指令类语用结构的识解手段为语篇建言范畴。(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6-06)
孟炳君[8](2016)在《阿拉伯语社论语篇标题与宏观主题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拉伯语社论语篇的宏观主题是对语篇内容的归纳与概括,揭示语篇传达的最重要信息,体现语篇生成者的主观观点和态度。在阿拉伯语社论语篇中,标题是宏观主题的主要表达形式之一。本文分别讨论阿语社论语篇的句子类标题和短语类标题,通过分析其话语形式特征,阐释标题如何完成对宏观主题的直接或间接表达。(本文来源于《阿拉伯研究论丛》期刊2016年02期)
潘海燕[9](2017)在《普利策社论类获奖作品的语篇衔接与连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利策新闻奖自1917年设立之日起至今已经走过了100个年头,经过百年发展,这一奖项也成为了“新闻界的诺贝尔奖”。普利策新闻奖包括14个获奖种类,其中,普利策社论奖以其“清新的风格、强烈的道德感、合理的推理以及正确的舆论导向”一直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最优秀的议论文写作。为了探索地道的英文议论文写作风格,本文结合语言学相关理论,从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角度出发,利用统计工具UAM Corpus Tool 2.8.17对1997到2016年20年来共36篇普利策社论类获奖作品进行研究。语篇主题思想的连贯主要通过语篇的语义宏观结构体现。研究发现,该类获奖作品的语义宏观结构主要包括了四个连贯的话题,分别为“主要事件”、“结果”、“各界反应”以及“作者评价”。从语篇衔接角度来看,使用最多的衔接手段是“连接”,几乎占所有衔接手段的一半。其次较频繁使用的是“指称”,最后,“替代”、“省略”、“复现”与“搭配”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针对语义宏观结构中的每一个话题,本研究对衔接手段做了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在对第一个话题“主要事件”的事实描述中,“指称”手段使用最为频繁;在“结果”部分中,“指称”、“重复”等衔接手段使用较多;在“各界反应”这一部分,“指称”、“替代”、“连接”和“搭配”的使用均有一定的比例;在最后的“作者评价”中,“搭配”和“连接”使用最多。可以看出,普利策社论类获奖作品作者在陈述新闻事件及其结果、展现他人反应时,力图客观真实地描述事实、强调影响;在表达他人和本人的态度时,更注重逻辑严密、观点清晰、论证合理。总之,该类作品的作者正是通过对新闻事件所引发的几个相关话题的连贯呈现以及相应的衔接手段,展示了其社论写作的风格和力量,从而进一步影响了舆论。本研究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和分析新闻类作品提供一个了新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优秀英语社论的写作技巧及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深刻了解西方文化,同时也可以为英语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7-04-19)
王苏[10](2017)在《美国之音社论语篇中的人际语法隐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VOA社论节目反映了美国政府的观点,是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的政治工具。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来发表观点、阐述见解,从而影响受众的社会行为。作为英语学习者,了解并识别VOA社论特殊的人际意义并保持独立思考很有必要。因此,本研究认为研究VOA社论有重要意义。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使用语篇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观点并试图影响或改变别人看法等。人际语法隐喻是实现人际意义的重要手段,在社论英语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人际语法隐喻理论视角来分析VOA社论语篇。本研究认为,揭示VOA社论语篇中的人际意义有多方面的意义:第一,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VOA社论;第二:这有助于我们理解VOA社论的评论意图和政治目的;第叁,这可以为社论的编辑和教学提供更好的建议。此外,揭示VOA社论语篇中的人际意义可以为外语学习者在说服性文章写作方面提供借鉴和帮助。本研究以人际语法隐喻为理论框架,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随机从VOA官网上选取的45篇社论语篇进行研究。通过仔细研读抽样文本,并借鉴韩礼德的人际语法隐喻理论,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1)在VOA社论语篇中,语气隐喻的数量多于情态隐喻,其原因是作为政治大国的美国需要借助语气隐喻来体现其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树立其大国权威;2)VOA社论中的人际语法隐喻造成了社论编撰者和听众之间的互动,隐蔽地传递了观点,暗含了美国政府的外交策略,在影响听众意识和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旨在运用人际语法隐喻理论分析VOA社论语篇中隐含的美国政府的真实意图和目的,帮助读者提高新闻鉴赏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7-04-16)
社论语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社论是报纸编辑部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发表的及时评论,旨在表明报纸的态度和立场,从而起到引导公众舆论和说服读者的作用。因此,社论语篇蕴含丰富的评价资源。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社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特征和修辞特色上,对社论语篇进行跨语言分析比较态度资源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尝试从评价理论角度对英汉社论语篇进行对比分析,并从文化和政治角度分析其异同的原因。为了对英汉社论语篇中态度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从《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中各选取8篇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社论,并对其中的态度资源进行分析。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指出英汉社论语篇在态度资源分布上的异同以及态度资源是如何实现人际意义的。通过对比分析与讨论,本研究发现英汉社论语篇中态度资源的分布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一些差异。其相同点主要表现为:1.在态度资源的总体分布上,英汉社论语篇都大量地运用态度资源。其中,情感资源的使用频率远远低于评判和鉴赏,并且肯定态度表达高于否定态度的表达;2.在情感资源方面,英汉社论语篇更多地使用非作者情感来回避评价的责任;3.在评判资源方面,评价资源都以社会尊严为主;4.在鉴赏资源方面,两者的分布较为相似,都以反应为主,价值次之,构成最少。其不同点主要表现为:1.汉语社论语篇鉴赏资源的使用频率较多,情感和评判资源使用较少。另外,英语社论中较多地使用否定态度;2.在情感资源方面,汉语社论中满意/不满意所占比例最高,而英语社论中安全/不安全这一子范畴所占比例最高;3.在评判资源方面,英语社论较多地评判个人的行为,而汉语社论则更重视集体或者组织的行为;4.在鉴赏资源方面,虽然两者的分布较为相似,但与汉语社论相比,英语社论更重视此次大会的价值。本研究在评价理论的框架下对英汉社论语篇中的态度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拓展了评价理论的应用范围,本研究将有利于促进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社论语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论语篇论文参考文献
[1].刘婷婷,徐加新.英汉政治社论语篇介入资源对比研究——评价理论视域下的新闻语篇分析[J].外语与翻译.2018
[2].张雪.评价理论视角下英汉社论语篇态度资源的对比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孙铭悦,张德禄.评价策略分析框架探索——以英语社论语篇为例[J].外语学刊.2018
[4].张现荣.英语社论语篇主观性的实现与劝说功能[D].山东大学.2017
[5].孙铭悦,张德禄.语篇的评价策略研究——以英语社论语篇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
[6].刘婷婷.英汉政治社论语篇态度资源对比研究——基于评价理论的新闻语篇分析[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
[7].孟炳君.阿拉伯语报纸社论语篇结构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8].孟炳君.阿拉伯语社论语篇标题与宏观主题表达[J].阿拉伯研究论丛.2016
[9].潘海燕.普利策社论类获奖作品的语篇衔接与连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10].王苏.美国之音社论语篇中的人际语法隐喻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