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闺怨诗论文-王永锋

唐代闺怨诗论文-王永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唐代闺怨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闺怨诗

唐代闺怨诗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锋[1](2019)在《“何以寄情到辽西”——谈谈唐代闺怨诗中的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的产生和发展同历史时代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行至大唐时代,强盛的国力助长了人的野心,于是,统治者开始不断地开疆拓土。青年男子被迫从军的无奈伴着闺中思妇的哀怨,使得"明月""征衣""孤梦""弱柳"等意象纷纷走进文人的诗作之中,极大地丰富了唐代闺怨诗的内容。下面,笔者就谈谈唐代闺怨诗中的意象。一、明月千里慰离情自从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叁纲五常",女人便被逐渐锁进深闺。大唐王朝幅员辽阔,边关战争旷日持久,青年男子参军征战十之五六。夫妻一旦分(本文来源于《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期刊2019年05期)

王彦[2](2018)在《唐代闺怨诗中的审美想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游子思妇中的审美想象闺怨诗有很多的类型,其中一种是以描绘外出游子的游历生活为主题的诗。游子在外奔波,思妇在家中守候,想象中思妇与游子完成了交流与对话。在审美过程中,想象是由此及彼、睹物思人。以温庭筠的《望江南》为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在诗中少妇的形象是通过梳洗这一动作展现的,在想象中我们看到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在妆镜前精心的打扮,满怀(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02期)

吴文慧[3](2016)在《唐代前后期闺怨诗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有着悠久的历史,自《诗经》萌芽,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唐而大盛。本文以《全唐诗》中的闺怨诗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闺怨诗内容的基础上,对唐代前后期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所呈现出的同与异进行重点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绪论部分首先通过对唐代闺怨诗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认识对唐代前后期闺怨诗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其次,对闺怨诗的含义做一个界定,确定本文研究的对象;最后,介绍了唐代闺怨诗的分期问题。第一章主要叙述闺怨诗的流变过程,即唐代以前闺怨诗的发展脉络及唐代前后期闺怨诗的发展概况,以便对闺怨诗的发展有个大致的了解。第二章意在对唐代前后期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唐代闺怨诗的内容与情感在前后期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呈现出显着的不同。女性形象由前期较为单一的征妇形象发展为后期征妇、商妇、弃妇、贫女等多种形象,且这些形象在前后期也出现了一定差异。而男性形象则由前期的尽忠职守发展为后期的尽忠职守与薄情寡义兼有。第叁章主要就唐代前后期闺怨诗的艺术特色进行比较研究。在情感基调上,由前期的轻愁淡怨转向后期的哀怨悲苦。在意向选择上,前后期闺怨诗呈现出一定的共性,都倾向于代表着春秋季节、夜晚的自然意象和代表着幽闭空间的人或事意象。同时,因为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后期的诗歌中自然意象表现出苦寒的特征,而人或事意象则多呈现出关心与牵挂夫君的特征。结语,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唐代闺怨诗虽然是表现各类女子的各种怨情,但由于唐代前后期社会的不同、诗人生活环境的变化及诗人创作倾向的转变,唐代前后期闺怨诗在多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不同。但又因为都处在唐代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下,都是写闺怨这个题材,闺怨诗在多个方面又呈现出相似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6-03-01)

沈丽琼[4](2015)在《谁家夫婿不从征——浅析唐代闺怨诗反映出的征人妇的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妇女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但从根本上说,妇女的命运,尤其是下层妇女的遭遇仍然是极其辛酸而艰难的。《全唐诗》近五万首诗中,涉及妇女的占五分之一左右,诗人们或借后妃的不幸命运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或借宫女的沦落不偶表达自己的沧桑之感,本文则选取闺怨诗这一角度分析、展示唐代诗人笔下征人妇的生活状态。唐代闺怨诗的作者多为男性,也有一些女性诗人的诗歌,由于特殊的感情经历以及敏锐的感官,她们的诗往往真(本文来源于《甘肃教育》期刊2015年18期)

孙世家[5](2015)在《论唐代边塞闺怨诗中的女性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边塞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为主要内容,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唐代边塞闺怨诗塑造的女性形象颇为深刻,准确地把握了女性的生活风貌和情感世界。这类诗歌描述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叁类:忠贞型女性形象、哀怨型女性形象、悲惨型女性形象。(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刘子铭[6](2014)在《日本的百人一首中的恋歌与中国唐代闺怨诗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的闺怨诗与日本的小仓百人一首中都留存着大量的女性诗人或男性诗人以女性的视角写出。对爱情的渴望、忠贞不渝,男性不忠的怨恨等作品。两者有相似的创作背景下,其表现手法以及内容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同时两者存在许多不同。本文旨在对两者的创作背景和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试图考察其深层原因。(本文来源于《神州》期刊2014年06期)

刘松梅[7](2013)在《论唐代闺怨诗的悲怨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有着开明的民主意识和更为进步的妇女观,唐代的闺怨诗把妇女问题表现得更加充分。在男性诗人代言的同时,女性也自抒情怀,表现独守空闺的思亲之怨和处境两难的命运之忧,展示了社会各阶层女性的悲苦境遇,充满悲怨色彩和感伤情调。(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陈叶[8](2013)在《唐代闺怨诗之“代言”的丰富开放性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的"闺怨诗"以"男子作闺音"的代言体与"以悲为美"的感情基调而闻名。男子借诗言志,"代言"就是言志的一种表现方式。"代言"以闺妇的情感遭遇隐寓自己的政治遭遇,带有委婉的功利性目的,但闺怨诗本身也直接带给我们精神的愉悦。男子"代言"的"双性人格"所形成的一种特质成就了闺怨诗其幽微要眇的丰富之潜能。闺怨诗"代言体"的传播、发展与探究,为我们古代文学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性的发展空间。(本文来源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程慧娟[9](2013)在《从闺怨诗看唐代女性悲惨命运之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不朽瑰宝,唐诗不仅生动展现了唐代这一封建社会空前发达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盛况,也真实反映了处于封建宗法制度及男性权力压迫下的唐代女性凄凉悲惨的命运际遇。其根本成因正是女性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婚姻爱情等诸多方面的不平等处境。诗歌于传统的现实批判精神与社会忧患意识中也体现出诗人自身对于女性的人道主义关怀。(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白虹,孟冬梅[10](2012)在《孤月 征衣 弱柳 残梦——浅析唐代闺怨诗中的常见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闺怨诗,即反映闺中思妇离愁别怨的诗,是闺妇对丈夫的相思怨恨之词。它是诗歌中的古老题材,发展到唐代更盛,因唐代闺怨诗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唐代闺怨诗中大量出现月、衣、柳、梦这些意象,成为令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它以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含义与诗歌融为一体。唐代闺怨诗中常见的月、衣、柳、梦等意象,为认识唐代闺怨诗的艺术特性和了解诗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提供一扇新的窗口。(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唐代闺怨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游子思妇中的审美想象闺怨诗有很多的类型,其中一种是以描绘外出游子的游历生活为主题的诗。游子在外奔波,思妇在家中守候,想象中思妇与游子完成了交流与对话。在审美过程中,想象是由此及彼、睹物思人。以温庭筠的《望江南》为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在诗中少妇的形象是通过梳洗这一动作展现的,在想象中我们看到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在妆镜前精心的打扮,满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唐代闺怨诗论文参考文献

[1].王永锋.“何以寄情到辽西”——谈谈唐代闺怨诗中的意象[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19

[2].王彦.唐代闺怨诗中的审美想象[J].青年文学家.2018

[3].吴文慧.唐代前后期闺怨诗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4].沈丽琼.谁家夫婿不从征——浅析唐代闺怨诗反映出的征人妇的生活[J].甘肃教育.2015

[5].孙世家.论唐代边塞闺怨诗中的女性形象[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

[6].刘子铭.日本的百人一首中的恋歌与中国唐代闺怨诗之比较[J].神州.2014

[7].刘松梅.论唐代闺怨诗的悲怨情结[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

[8].陈叶.唐代闺怨诗之“代言”的丰富开放性空间[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9].程慧娟.从闺怨诗看唐代女性悲惨命运之成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0].白虹,孟冬梅.孤月征衣弱柳残梦——浅析唐代闺怨诗中的常见意象[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标签:;  

唐代闺怨诗论文-王永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