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受众论文-殷雨轩,史文静

城市受众论文-殷雨轩,史文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受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受众参与,提供者,新闻线索,移动新媒体

城市受众论文文献综述

殷雨轩,史文静[1](2019)在《城市移动新媒体创新实践下的受众参与及意义建构——基于甬派“众筹”平台文本分析的认知和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已使媒介深深地嵌入社会生活中。受众在今天被赋予了更大程度的话语权,媒体内容生产呈现新的格局,UGC成为重要生产方式。本文立足于宁波业界的实践案例,试图从地方主流媒体"共享社区"的参与实践中寻找媒体和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本文来源于《传媒评论》期刊2019年11期)

常开,张旭东[2](2019)在《地铁空间中的城市文化传播与受众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是现代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介质。本文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分析阐述了受众与官方、受众与受众之间对地铁站点内成都本地文化元素设计的认知差异,以及受众对地铁设计的评价,发现受访者往往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地铁站点内文化元素设计作出理解和评价,设计者很难通过单方面的设计和宣传来与受访者达成意义的共享。(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7期)

龙诗佳[3](2019)在《大型体育赛事城市品牌形象效应的受众感知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竞争的需求旺盛,如何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成为做好城市营销的重中之重。体育赛事作为一种传播力强、易亲近、抗拒性小、易通过运动迷建立忠诚度的特殊媒介,具有非常理想的对城市进行品牌营销的功能,许多实证研究也表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一种特殊、高效且影响力极广的城市品牌传播手段。同时受众作为赛事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从受众感知的角度去研究大型体育赛事的城市品牌形象效应,可以了解受众的偏好,以便在以后举办赛事时有针对性的实施行为,更好的利用体育赛事服务于城市品牌形象建设,将有助于政府及赛事组织者促进体育赛事与举办地的和谐共赢发展。本研究以武汉市为例,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马拉松两个大型体育赛事城市品牌形象效应的受众感知展开了调查;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考察法得出了受众满意度影响因子,构建了本研究的武汉市大型体育赛事城市品牌形象效应的满意度感知指标体系。同时,运用IPA模型分析法对测评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与满意度进行分析,了解受众对于武汉市大型体育赛事城市品牌形象效应的各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满意度存在的差异,并根据指标的象限分布提出了针对性的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大型体育赛事城市品牌形象效应的重要性感知中生活服务效应重视程度最高,潜力提升效应的重视程度最低;大型体育赛事城市品牌形象效应的满意度感知中传播推广效应满意度最高,潜力提升效应满意度最低。受众对武汉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还是持支持态度的,但是具体到行为时支持的倾向有所下降。受访者对武汉市大型体育赛事城市品牌形象效应的重要性与满意度感知的大部分指标都存在显着差异,满意度明显低于受众的期待值。内外部受众的重要性及满意度感知基本均无显着性差异,内部受众比外部受众对于武汉市大型体育赛事城市品牌形象效应重视程度更高,满意度更低。内外部受众对武汉市大型体育赛事城市品牌形象效应的感知满意度与对武汉市大型体育赛事发展支持态度之间均具有显着正相关关系。通过IPA模型的象限分布发现本次调研的受访者中内外部受众之间基本不存在区别,分析可知:“传播推广效应”、“生活服务效应”中的大部分指标得到了受众的认可,“文化效应”、“环境建设效应”中的部分指标得到了受众的认可,受众对这四个维度的指标重视程度较高;分布于维持区的指标有:“促进武汉市经济多样化发展”、“提升武汉体育健身氛围”、“提高武汉市体育休闲环境”等四个评价指标;受众对潜力提升效应的关注度不高,它的四个指标均分布于缓慢改进区,经济发展指标中与受众生活的切实性较远的两个指标也分布于该象限;需要重点改进的指标有“提高武汉市民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提升武汉市民文明礼仪程度”、“改善街道市容卫生”。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大型体育赛事城市品牌形象满意度的策略为:完善赛事生活服务效应,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发挥赛事产业辐射效应,创造多方就业机会;开展多种赛事周边活动,加强文化宣传教育;加强环境保护建设,降低赛事负影响;注重提升赛事营销意识,挖掘城市发展潜力。(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期刊2019-06-19)

牛春雨,刘亮[4](2019)在《受众理论视域下校史文化育人策略探究——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受众理论是引导受众更好地接受传播信息,以获取精神滋养、文化润育的理论。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信念坚定,默默奉献;迎难而上,砥砺奋进;修德立身,严于律己;锲而不舍,开拓创新的校史文化传统,但在向受众(学生)宣传推广上,却存在着与学生交集互动程度不够高;对学生认知了解不够深;宣传推广的方法手段不够多;学生参与宣传推广的主动性不够强等问题。在育人策略上应做到:深挖校史文化育人资源,找准学生可接受的内容与形式;关注学生差异和问题,提高校史文化育人实效;丰富校史文化呈现路径,构建立体化的宣传教育体系;激发学生参与校史文化宣传的热情,提高传播效能。(本文来源于《滁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江宇,卢晶玲[5](2019)在《广西城市形象媒介传播策略探究——基于受众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形象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无形资产,而媒介对城市形象的传播影响着受众对城市形象的感知与建构。因此,本文将基于受众视角,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受众接触的广西城市形象传播渠道状况以及媒介传播下受众感知的广西城市形象,以进一步探究媒介传播策略。研究发现,广西城市形象传播未能充分运用新媒体,受众感知的媒体所呈现的形象较为单一,广西区内和区外的受众对媒介渠道的选择、对广西城市形象的感知有所不同。论文认为广西城市形象传播可以从加强新媒体传播,均衡传播内容、打造立体广西,注重受众细分、精准信息投放等方面着力。(本文来源于《文化与传播》期刊2019年03期)

顾若尘,王莉[6](2019)在《“美丽湖州”城市形象的受众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湖州城市形象的内外受众心理认知进行分析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从网络视频、新媒体平台、受众认知叁方面对湖州城市形象传播进行总结概括。湖州城市形象传播侧重于绿色生态,在受众中具备较高的美誉度,但湖州城市形象存在传播力度不够、内部交流不充分、对外宣传覆盖不广泛、营销手段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类城市应强化城市形象logo和城市口号,打造"四全媒体"传播态势,注重整合营销和事件营销,借鉴其他城市经验,提升城市形象传播水平。(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9年05期)

谢晨,牛钦钰[7](2019)在《探析新媒体接触对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基于武汉受众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经济生活中,城市形象是外界对城市的认知与评估,是历史文化的积累,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传播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在构建与传播城市形象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文章以武汉市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了262名武汉市民使用新媒体对武汉城市形象认知与评价的数据。结果显示,新媒体接触的时间长短不同,市民对武汉城市形象的认知与看法也不同。(本文来源于《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静[8](2018)在《基于受众认知的西安城市形象传播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研究西安城市形象媒介传播的效果。本文首先界定了西安城市形象的定位,明确传播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调查受众对西安城市形象的认知现状,分析西安城市形象传播效果。(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8年08期)

王宇澄,薛可,何佳[9](2018)在《政务微博议程设置对受众城市形象认知影响的研究——以微博“上海发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政务微博已经成为各级各地政府发布政务信息、提供公共服务、民众参与互动的重要平台。以政务微博"上海发布"为例,通过微博样本的内容分析,阐释了政务微博的议程设置与受众对城市形象认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务微博议程设置与受众对城市标志物、城市定位的认知高度重合;在住房、交通、医疗等城市民生资源方面,受众认知存在固有的"刻板印象";对于同质化较高的生活服务类信息,微博议程与受众认知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电子政务》期刊2018年06期)

徐甜龙[10](2018)在《互联网境域下城市广播与受众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任何事物都在飞速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信息不仅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内容变化之快。广播作为大众媒介,无可厚非承担着信息传输这样的任务。然而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让人们有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所以为了留住原有的听众,增加新的听众,就迫使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广播必须进行自身的改变。这种改变就是利用互联网优势增加其与受众之间的联系,让它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牢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互动性。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归纳梳理、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试图对新媒体时代城市广播互动的历史、发展、样态进行归纳总结,力求在互联网境域下让城市广播结合网络优势增加其与受众的良性互动,有个更美好的发展。本篇文章拟运用城市电台节目实例结合理论进行分析的方式,从背景入手,总结归纳我国城市广播的发展历程、新媒体的衍变以及它出现后给城市广播带来的新变化;分析并阐述这些变化带来的现存的互动方式及其优势;总结现阶段城市广播在互动性方面的不足之处,期望在未来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为城市广播提出一些增进与受众互动性的具体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艺术学院》期刊2018-03-01)

城市受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铁是现代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介质。本文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分析阐述了受众与官方、受众与受众之间对地铁站点内成都本地文化元素设计的认知差异,以及受众对地铁设计的评价,发现受访者往往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地铁站点内文化元素设计作出理解和评价,设计者很难通过单方面的设计和宣传来与受访者达成意义的共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受众论文参考文献

[1].殷雨轩,史文静.城市移动新媒体创新实践下的受众参与及意义建构——基于甬派“众筹”平台文本分析的认知和反思[J].传媒评论.2019

[2].常开,张旭东.地铁空间中的城市文化传播与受众解读[J].新闻研究导刊.2019

[3].龙诗佳.大型体育赛事城市品牌形象效应的受众感知评价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9

[4].牛春雨,刘亮.受众理论视域下校史文化育人策略探究——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9

[5].江宇,卢晶玲.广西城市形象媒介传播策略探究——基于受众视角[J].文化与传播.2019

[6].顾若尘,王莉.“美丽湖州”城市形象的受众认知研究[J].东南传播.2019

[7].谢晨,牛钦钰.探析新媒体接触对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基于武汉受众的调查分析[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8].李静.基于受众认知的西安城市形象传播效果分析[J].新闻知识.2018

[9].王宇澄,薛可,何佳.政务微博议程设置对受众城市形象认知影响的研究——以微博“上海发布”为例[J].电子政务.2018

[10].徐甜龙.互联网境域下城市广播与受众关系的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8

标签:;  ;  ;  ;  

城市受众论文-殷雨轩,史文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