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河谷生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雅鲁藏布江,黑颈鹤,越冬地,生境评价
河谷生境论文文献综述
闫瑞强,沈渭寿,赵卫,欧阳琰[1](2018)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生境适宜性及其保护状况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生境适宜性的制约因素及其面临的主要威胁,利用生境适宜性指数、保护比例和保护效率指数等对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喀则片区黑颈鹤生境适宜性及保护现况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1994、2005和2015年黑颈鹤适宜生境与次适宜生境面积总和占比依次为31.05%、32.00%和41.00%,黑颈鹤可生存空间逐渐增长;对比1994和2015年保护比例和保护效率指数发现,适宜觅食生境和夜栖生境分布趋向核心区和缓冲区,次适宜觅食生境同样向核心区移动,保护区规划对适宜觅食生境和夜栖生境保护的合理性降低,对次适宜觅食生境的合理性升高,从外延区对各生境的保护比例来看,保护区周边仍存在大量黑颈鹤可利用生境没有纳入保护范围。(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毛如志[2](2016)在《香格里拉干旱河谷酿酒葡萄的种植生境及品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格里拉区域内金沙江和澜沧江干旱河谷,位于喜马拉雅山东麓的纵向岭谷藏民聚居区。十九世纪法国传教士带进葡萄种植和酿酒,百余年来逐步拓展扩大,尤其近年来种植结构调整,酿酒葡萄种植遍布整个干旱河谷,初步形成新的高原葡萄酒产区。但由于该区域地处边远,交通不便,且海拔高、环境艰苦等因素,迄今尚未开展深入的系统研究。本论文系统地进行了香格里拉干旱河谷的生境特点、在其生境下酿酒葡萄生长发育规律、主要品种生产性状及品质特征的深入研究,旨在为香格里拉干旱河谷藏区发展葡萄酒产业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及创新如下:1、首次明确了香格里拉干旱河谷种植酿酒葡萄的生境条件。本论文通过10个葡萄种植园两年定点研究数据,并结合周边县、乡气象站多年积累数据,明确了与酿酒葡萄种植相关的生境条件。代表性试验点阿东村的测定结果表明:一是干旱气候特征突出,年均降雨量低298.8-596mm,年均蒸发量高931~1 157mm;年均温温差大11.5~18.1,最高30.7~46.7℃,最低-6.9℃;年有效积温在1 086。C~2 647.7 OC之间,年均总日照长2 397~4 869h,年均紫外辐射强602-1 290W.m-2。二是典型砂石土壤,其容重(2~2.5 g.cm-3),石含量(6.4~48.5%),沙含量(30.7~80.1%),肥力水平适中,矿物质元素钙、镁、铜、锌、铁、锰、硼、硫等含量丰富。叁是空气质量一级(AQI26),气压低(766-800hPa),,CO2浓度为0.02~0.04%,氧气含量低(19.7~20.3%),空气洁净度高污染少。四是灌溉水为雪融化水,水体化学需氧量低(8.46~47.86 mg.L-1)、生化需氧量低(3.26~57.9mg.L-1)、污染性有机物和大肠菌群含量低,蛔虫卵均未测出,达到国家一级水质的标准。该生境条件适宜酿酒葡萄种植,但河谷地质结构复杂、土地零碎化程度高、地域屏障大、交通不便,加之河谷流域长、海拔跨度大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也较为突出。2、明确了香格里拉干旱河谷酿酒葡萄的生长发育及品质特点。本论文通过两年定点试验研究,明确了干旱河谷主要酿酒葡萄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品质特征。主栽品种赤霞珠的布村试验点研究表明:一是生长期长,从葡萄萌发到采收的生长期为183d,分别比山东蓬莱和四川西昌长18d和12d。二是成熟期长,从果实转色到收获为92天,分别比山东蓬莱和四川西昌长44d和30d。叁是葡萄病虫害发生轻微,霜霉病和白粉病部分年份偶有发生,病情指数仅在0.07以下,其他病虫害稀少。四是果实较小,平均横径和纵径分别为9.25 mm和8.26 mm,比山东蓬莱长宽分别小3.99mm和3.60 mm。五是葡萄品质较高,布村数据结果表明糖酸比为58.27,还原糖含量390.64 g.L-1,花色苷含量1.28 mg.g-1,比山东蓬莱和四川西昌糖酸比分别高40.07和23.61,还原糖含量分别高180.29 g.L-1和197.10 g.L-1,花色苷含量分别高0.42 mg.g-1和0.21 mg.g-1,香格里拉其他试验点的数据表现出丰富的特色。其他内含物如醇类、酚类等物质均有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香格里拉干旱河谷适宜发展优质酿酒葡萄产业。3、明确了香格里拉干旱河谷生境系统中主要酿酒葡萄品种的生产性状。该河谷海拔梯度变化较大,地域屏障大,微环境差异显着。本论文进行了不同海拔主要酿酒葡萄品种生产性状及品质的试验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玫瑰蜜品种在河谷中部的2200米试验点生产现状及品质优良,在河谷边缘的1860m和2800米海拔试验点,因降雨较多或气温较低表现较差。2)赤霞珠品种选择了2000m、2235m和2635m叁个海拔点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赤霞珠品种在叁个海拔试验点的生产性状及品质均表现优良,总体适应性好,其中2235m和2635m两个海拔点的生长性状及品质表现更优良。3)霞多丽品种选择了2200m、2635m和2800m叁个海拔点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霞多丽品种在2200m海拔点的性状及品质优良,而2800m海拔点表现较差。这些结果进一步表明,干旱河谷生境条件与品种特性相耦合,充分发挥葡萄品质特色,为形成酒庄酒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4、阐释了香格里拉干旱河谷酿酒葡萄的产量与品质互作关系。本文试验研究了赤霞珠单株果穗数量与产量质量的相互关系,在同田条件下,设置了单株8、12、16和24果穗的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随果穗增多而增加,果穗重量和果粒干重随产量增加而减少,品质成分如还原糖含量、黄酮类含量、花色苷含量随产量增加而显着降低。这也进一步表明,香格里拉干旱河谷生境条件下,控制产量是提高酿酒葡萄品质的重要措施。本论文首次系统地研究了香格里拉干旱河谷种植酿酒葡萄的生境条件,明确了其生境条件下酿酒葡萄的生长发育及品质特点,并明确了主要酿酒葡萄品种的生产性状,试验验证了控制产量是干旱河谷酿酒葡萄提高质量的重要措施。本研究结果不仅对香格里拉干旱河谷藏民聚居区发展葡萄酒产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且对地质结构复杂,土地零碎、地域屏障大、海拔跨度高、生境多样性等而形成的特色酒庄酒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10-01)
廖清贵,陈俊华,谢天资,黎燕琼,龚固堂[3](2016)在《岷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区生境分类研究——以杂谷脑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岷江上游杂谷脑干旱河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查资料,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和林地保护利用资料,根据地形、土壤、水分、植被等因子对该区域河谷地带、阴坡和阳坡的生境分别进行了分类,为该区域的生境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也为人工造林中树种选择及造林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同时也为类似困难立地条件地区的人工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4期)
郭建,徐敏,陈俊华,谢天资,黎燕琼[4](2016)在《岷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区生境质量评价——以杂谷脑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岷江上游杂谷脑干旱河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查资料,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和林地保护利用资料,根据地形、土壤、水分、植被等9个因子对该区域的生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合适的造林措施和对策,为该区域的造林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同时也为类似困难立地条件地区的人工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向芬[5](2014)在《河谷特殊生境植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河谷是山地区域河流深切形成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河谷特殊生境下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论文以河谷特殊生境专性种的代表植物——吉首蒲儿根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吉首蒲儿根及其伴生植物矿质元素含量特性,不同生境吉首蒲儿根叶片形态、荧光特性,干旱胁迫对吉首蒲儿根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吉首蒲儿根根部K、Mn的含量均高于其伴生植物,茎部K、Cu、Fe的含量均高于其伴生植物,叶部K、Mn、Zn、Cu的含量均高于其伴生植物,Fe、Mg也处于较高水平。吉首蒲儿根体内,Mg、Mn、P、Zn、B含量以叶中为高, Fe、Ba含量以根中为高,K、Cu含量以茎中为最高。除Zn和Cu是茎部的富集系数最大外, K、P、Mg、Fe、Ba、Mn、B在叶部的富集系数最大,各部位富集情况基本表现为叶>根>茎>。吉首蒲儿根对矿质元素表现较强吸收富集能力,特别是新陈代谢旺盛的叶部对矿质元素吸收富集能力最强。(2)本文选择野外自然分布的3种河谷生境和人工引种的2种河谷外生境中吉首蒲儿根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叶片形态特征,研究发现:3种河谷生境吉首蒲儿根的叶面积、比叶面积要高于2种河谷外生境,而气孔密度、SPAD值则低于2种河谷外生境。吉首蒲儿根可通过减小叶面积、比叶面积、增加气孔密度来适应一定高光照、低湿度的环境。其对光照强度、空气相对湿度有较广的适应性。(3)五种生境(河谷瀑布生境、河谷山坡生境、河谷林下生境、谷外阴生生境、谷外阳生生境)吉首蒲儿根的Fv/Fm、Fv/Fo、Y(NPQ)没有显着差异,但谷外阳生生境下的吉首蒲儿根ETR max、Ik、qP和Y(Ⅱ)均高于其它各生境,而河谷林下生境吉首蒲儿根的ETR max、Ik、qP和Y(Ⅱ)均显着低于其它各生境,河谷瀑布生境、河谷山坡生境、谷外阴生生境吉首蒲儿根的以上4参数则无显着差异。(4)测量阴生环境中吉首蒲儿根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作用参数及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最大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 max)、初始斜率(α)、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Y(Ⅱ)、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等8项叶绿素荧光参数在土壤自然干旱过程中的变化。在高温的夏秋季节,吉首蒲儿根的光合生理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停止浇水6d,吉首蒲儿根光的PSⅡ即受到显着伤害,光化学途径利用的光能减少,电子传递受到较大抑制,净光合速率趋近于0。处理12d,吉首蒲儿根植株已死亡。(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4-05-21)
李海东,沈渭寿,燕守广,王涛,唐军[6](2013)在《高寒河谷流动沙地生境因子变化及其对播种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野外观测了流动沙地植被恢复试验期间的生境因子(降水、地温、土壤水分和风沙运动),结合文献[13]所报道的2008—2011年人工模拟飞播试验结果,分析了西藏高寒河谷流动沙地生境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对最佳播种期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域正在进行的风沙化土地植被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降水量大小及其时间分布、不同类型沙地和沙丘坡向的土壤水分状况,决定着种子发芽、出苗和生长过程中能否得到持续不断的土壤水分补给,从而保证新播植物的根系前在越冬穿过旱季的干沙层,到达土壤水分较稳定的土层而顺利越冬。2.裸露于沙丘表面的种子因高温灼烧而干瘪、开裂,丧失发芽能力,尤其是刚出土的新生芽和幼苗对日灼很敏感,常出现3~4.5 cm幼苗与地表接触的根茎结合部受日灼而死亡的现象。3.选择6月下旬前后作为植被恢复的最佳播种时间,通过河谷风向变换频繁引起的风沙运动,完成飞播植物种子的自然覆沙,既能满足新播植物种子发芽和出苗对土壤水分的需求,亦能提供相应的生长期,使植株高和根系长度生长到一定程度而保证新播苗顺利越冬。(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廖洪凯,李娟,龙健[7](2013)在《喀斯特干热河谷植被类型和小生境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基础呼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干热河谷地区荒草地(Ⅰ)、小灌丛(Ⅱ)、灌木疏林(Ⅲ)、灌木林(Ⅳ)和乔木林(Ⅴ)下一般土壤、石缝土壤和石沟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和基础呼吸量(BR)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MBC、DOC含量分别为123.2~616.8 mg kg-1和76.6~258.6 mg kg-1,EOC、BR含量分别为1.62~8.32 g kg-1和15.9~41.6 CO2μl g-1h-1。不同植被类型下,一般土壤、石缝土壤和石沟土壤MBC、DOC、EOC和BR含量均表现为:Ⅴ>Ⅳ>Ⅲ>Ⅱ>Ⅰ,差异显着,且土壤EOC与土壤总有机碳的比值总体也呈增加趋势。同一植被类型中,与一般土壤和石缝土壤相比,石沟土壤中EOC和DOC表现出了较高的含量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MBC、DOC和EOC可以作为喀斯特干热河谷地区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敏感性指标。(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3年03期)
徐亮,陈功锡,张洁,张代贵,张毅[8](2013)在《河谷梯度对湘西北主要河谷特殊生境种子植物区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湘西北猛洞河("U"型)、德夯("V"型)、小溪︺(""型)3个河谷生境区域为对象,通过比较各河谷生境植物多样性组成、植物区系成分结构,揭示该区域植物区系成分随河谷梯度变化的特征与规律性。结果表明:(1)不同河谷梯度下植物种类组成差异较大,科、属间的相似性系数分别达80%、70%以上,而种的相似性系数仅50%左右。(2)随着河谷梯度的减弱,植物区系热带成分所占比例呈逐步减少趋势,依次为54.56%、46.44%和44.11%;而温带成分却逐步增加,依次为40.00%、50.76%和50.88%。研究发现,3个河谷虽然存在一定的梯度和差异,但它们均是古老成分的避难所和孕育新生成分的摇篮,同时也是湘西北植物的重要分布区域。(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徐亮,陈功锡,张洁,张代贵,朱群英[9](2013)在《河谷内外特殊生境对接骨草形态与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河谷内外广泛分布的接骨草为研究对象,探讨河谷特殊生境对植物形态与细胞的影响.(1)河谷内外分布的接骨草除棱数、侧枝数、节数、最长节间长和小叶数目无明显差异外,不孕花数目、小叶长/宽、果实颜色和托叶形状均存在显着差异;(2)河谷内外分布的接骨草上、下表皮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式样均呈无规则和浅波状,河谷内居群的气孔密度为(37.6±7.47)个/mm2,明显大于河谷外居群的(26.8±5.81)个/mm2,但气孔指数河谷外居群(31.38%)略高于河谷内(29.17%);(3)河谷内外接骨草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实为2n=36,与之前报道的染色体数目不一致.河谷内居群核型公式为2n=36=16 m+14sm+2st+4t,河谷外为2n=36=22 m+14sm,均属于"2B"型,但核型不对称系数却相差较大,河谷内Ask=67.76%,河谷外Ask=61.97%,表明前者更为进化.(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徐亮,陈功锡,张洁,邓涛,张代贵[10](2013)在《湘西北河谷特殊生境植物多样性和区系成分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湘西北猛洞河和德夯河谷9类小生境(凹槽、干旱石壁、滴水岩壁、石土坡、瀑布、微土台、溪沟、岩溶洞穴和河水浸没带)的土壤环境因子(包括含水量、pH值和矿质元素含量)和植物物种组成及区系成分进行了调查,并采用RDA排序法分析了该区域植物区系成分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域生境异质性较高,各类小生境土壤的含水量、pH值和矿质元素含量均有差异;其中,瀑布生境中土壤含水量最高(达51.9%),干旱石壁土壤含水量最低(仅13.0%);绝大多数生境土壤偏碱性,仅石土坡土壤偏酸性(pH 6.4);9类小生境土壤中Al、Ba、Cd、Co、Cu、K、Mg、Mn、Se和Zn含量差异明显,其中Al含量均最高。各生境中分布的植物种类数量有明显差异,其中,石土坡生境中植物种类最多(共735种)、岩溶洞穴生境中植物种类最少(仅6种);有724种植物的分布辐射范围为1个小生境,分布辐射范围达7个小生境的植物仅1种。各类小生境中植物科、属的分布型数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以热带分布型为主,但温带分布型属的数量略有增加。RDA排序结果显示:土壤环境因子的12个变量分别可解释科、属区系成分变异信息量的75.9%和88.9%,其中矿质元素含量及pH值与科、属区系成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负相关;总体上看,土壤Cd、Se、Zn和Ba含量及pH值是影响该区域植物区系组成的主要土壤因子。研究结果显示:湘西北河谷特殊生境中植物物种分布生境较为专一,植被抗干扰能力较差,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长期维持;生境异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区系成分的变化,但在科、属层次上影响程度有差异。(本文来源于《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河谷生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香格里拉区域内金沙江和澜沧江干旱河谷,位于喜马拉雅山东麓的纵向岭谷藏民聚居区。十九世纪法国传教士带进葡萄种植和酿酒,百余年来逐步拓展扩大,尤其近年来种植结构调整,酿酒葡萄种植遍布整个干旱河谷,初步形成新的高原葡萄酒产区。但由于该区域地处边远,交通不便,且海拔高、环境艰苦等因素,迄今尚未开展深入的系统研究。本论文系统地进行了香格里拉干旱河谷的生境特点、在其生境下酿酒葡萄生长发育规律、主要品种生产性状及品质特征的深入研究,旨在为香格里拉干旱河谷藏区发展葡萄酒产业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及创新如下:1、首次明确了香格里拉干旱河谷种植酿酒葡萄的生境条件。本论文通过10个葡萄种植园两年定点研究数据,并结合周边县、乡气象站多年积累数据,明确了与酿酒葡萄种植相关的生境条件。代表性试验点阿东村的测定结果表明:一是干旱气候特征突出,年均降雨量低298.8-596mm,年均蒸发量高931~1 157mm;年均温温差大11.5~18.1,最高30.7~46.7℃,最低-6.9℃;年有效积温在1 086。C~2 647.7 OC之间,年均总日照长2 397~4 869h,年均紫外辐射强602-1 290W.m-2。二是典型砂石土壤,其容重(2~2.5 g.cm-3),石含量(6.4~48.5%),沙含量(30.7~80.1%),肥力水平适中,矿物质元素钙、镁、铜、锌、铁、锰、硼、硫等含量丰富。叁是空气质量一级(AQI26),气压低(766-800hPa),,CO2浓度为0.02~0.04%,氧气含量低(19.7~20.3%),空气洁净度高污染少。四是灌溉水为雪融化水,水体化学需氧量低(8.46~47.86 mg.L-1)、生化需氧量低(3.26~57.9mg.L-1)、污染性有机物和大肠菌群含量低,蛔虫卵均未测出,达到国家一级水质的标准。该生境条件适宜酿酒葡萄种植,但河谷地质结构复杂、土地零碎化程度高、地域屏障大、交通不便,加之河谷流域长、海拔跨度大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也较为突出。2、明确了香格里拉干旱河谷酿酒葡萄的生长发育及品质特点。本论文通过两年定点试验研究,明确了干旱河谷主要酿酒葡萄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品质特征。主栽品种赤霞珠的布村试验点研究表明:一是生长期长,从葡萄萌发到采收的生长期为183d,分别比山东蓬莱和四川西昌长18d和12d。二是成熟期长,从果实转色到收获为92天,分别比山东蓬莱和四川西昌长44d和30d。叁是葡萄病虫害发生轻微,霜霉病和白粉病部分年份偶有发生,病情指数仅在0.07以下,其他病虫害稀少。四是果实较小,平均横径和纵径分别为9.25 mm和8.26 mm,比山东蓬莱长宽分别小3.99mm和3.60 mm。五是葡萄品质较高,布村数据结果表明糖酸比为58.27,还原糖含量390.64 g.L-1,花色苷含量1.28 mg.g-1,比山东蓬莱和四川西昌糖酸比分别高40.07和23.61,还原糖含量分别高180.29 g.L-1和197.10 g.L-1,花色苷含量分别高0.42 mg.g-1和0.21 mg.g-1,香格里拉其他试验点的数据表现出丰富的特色。其他内含物如醇类、酚类等物质均有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香格里拉干旱河谷适宜发展优质酿酒葡萄产业。3、明确了香格里拉干旱河谷生境系统中主要酿酒葡萄品种的生产性状。该河谷海拔梯度变化较大,地域屏障大,微环境差异显着。本论文进行了不同海拔主要酿酒葡萄品种生产性状及品质的试验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玫瑰蜜品种在河谷中部的2200米试验点生产现状及品质优良,在河谷边缘的1860m和2800米海拔试验点,因降雨较多或气温较低表现较差。2)赤霞珠品种选择了2000m、2235m和2635m叁个海拔点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赤霞珠品种在叁个海拔试验点的生产性状及品质均表现优良,总体适应性好,其中2235m和2635m两个海拔点的生长性状及品质表现更优良。3)霞多丽品种选择了2200m、2635m和2800m叁个海拔点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霞多丽品种在2200m海拔点的性状及品质优良,而2800m海拔点表现较差。这些结果进一步表明,干旱河谷生境条件与品种特性相耦合,充分发挥葡萄品质特色,为形成酒庄酒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4、阐释了香格里拉干旱河谷酿酒葡萄的产量与品质互作关系。本文试验研究了赤霞珠单株果穗数量与产量质量的相互关系,在同田条件下,设置了单株8、12、16和24果穗的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随果穗增多而增加,果穗重量和果粒干重随产量增加而减少,品质成分如还原糖含量、黄酮类含量、花色苷含量随产量增加而显着降低。这也进一步表明,香格里拉干旱河谷生境条件下,控制产量是提高酿酒葡萄品质的重要措施。本论文首次系统地研究了香格里拉干旱河谷种植酿酒葡萄的生境条件,明确了其生境条件下酿酒葡萄的生长发育及品质特点,并明确了主要酿酒葡萄品种的生产性状,试验验证了控制产量是干旱河谷酿酒葡萄提高质量的重要措施。本研究结果不仅对香格里拉干旱河谷藏民聚居区发展葡萄酒产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且对地质结构复杂,土地零碎、地域屏障大、海拔跨度高、生境多样性等而形成的特色酒庄酒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谷生境论文参考文献
[1].闫瑞强,沈渭寿,赵卫,欧阳琰.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生境适宜性及其保护状况动态变化[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
[2].毛如志.香格里拉干旱河谷酿酒葡萄的种植生境及品质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6
[3].廖清贵,陈俊华,谢天资,黎燕琼,龚固堂.岷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区生境分类研究——以杂谷脑河为例[J].四川林业科技.2016
[4].郭建,徐敏,陈俊华,谢天资,黎燕琼.岷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区生境质量评价——以杂谷脑河为例[J].四川林业科技.2016
[5].向芬.河谷特殊生境植物[D].吉首大学.2014
[6].李海东,沈渭寿,燕守广,王涛,唐军.高寒河谷流动沙地生境因子变化及其对播种期的影响[J].山地学报.2013
[7].廖洪凯,李娟,龙健.喀斯特干热河谷植被类型和小生境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基础呼吸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3
[8].徐亮,陈功锡,张洁,张代贵,张毅.河谷梯度对湘西北主要河谷特殊生境种子植物区系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3
[9].徐亮,陈功锡,张洁,张代贵,朱群英.河谷内外特殊生境对接骨草形态与细胞的影响[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0].徐亮,陈功锡,张洁,邓涛,张代贵.湘西北河谷特殊生境植物多样性和区系成分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